《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反思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一節,是以上一節課所學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為基礎,應用“轉化”思想讓學生動手操作,歸納推理,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課本中的推導過程看: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與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平行四邊形),再找出其中一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的內在關係,得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無疑是一種好方法,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我按照課本的思路,在探究三角形面積計算時,讓學生用書後面剪下的幾對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進行探究,再進行班級交流。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輕鬆地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S=ah÷2。從表面上看,學生動手操作了,實際上學生只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沒有主動地思考,沒有猜想和創造。對於“為什麼會想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來拼?還有其他推導方法嗎?”沒有思考。課後我認為這樣的操作是膚淺的,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建構知識的作用,不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缺失了學生主動尋找材料的過程,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策略意識的培養。
我想時間如果能回到上節課,我將會引導學生自己尋找方法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看看能否有多種新穎的、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出現。如果是學生自己想辦法探索發現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他們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理解將會非常深刻。這種不依靠教師暗示、授意的探究,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在這種真正意義的探究中,學生經歷了主動建構的過程,這才是有價值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