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傘表演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跳傘表演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跳傘表演的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是在解決“比多比少”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的計算。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歸納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獲取學習資源。
開課時,透過觀察空中跳傘表演,讓學生大膽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現實問題,並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列出相關算式。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同時用事實印證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及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本節課在解決11減幾的問題上,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平臺,準備了圖片、小棒等等。為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學習材料和充裕的學習時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透過畫一畫、擺一擺以及邏輯推理,從不同角度透過多種方法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注重整理歸納,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透過讓學生整理11減幾的算式,並討論從中發現了什麼。既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思考的好習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四、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數學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在設計一節課時,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
實踐證明:情境教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圖文並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節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注重情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開課時,以精彩的飛行表演入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結尾時,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使學生興趣濃厚,樂於探究。
跳傘表演的教學反思 篇2
《跳傘表演》這節課的重點是透過“跳傘表演”的情境和實際操作,進一步體會“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可以用減法計算,豐富學生對減法意義的認識。並且能正確計算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並能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首先根據情境讓學生從圖上發現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在跳傘表演的情境圖中,從數的比較的角度分析有多種情況,對這些問題的提出,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不斷能發現不同的數量比較。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我選出和教材一樣的問題來研究。為了能讓學生更能形象的理解一一對應的方法,我讓學生藉助學具的幫助,先讓學生明白每個數所表示的意義,再列出算式,從中讓學生明白“多多少”與“少多少”是指哪一部分。在學生彙報的同時,我也在黑板上畫圖幫助學生理解,再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敘述“誰比誰多”或“誰比誰少”的關係。然後再把兩個問題放在一起比較,讓學生明白這樣的 “誰比誰多”或“誰比誰少”問題,其實是一種型別,說法不同,但實質一樣。最後結合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列減法算示的理由,明白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要用減法來就算。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還有幾個孩子用加法算。我再一次讓他們擺學具,再一次透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並據此列出算式。
最後,再透過練習題進行鞏固,進一步教會學生把實際情境和減法意義聯絡起來,真正做到讓學生紮紮實實地經歷探索的全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跳傘表演的教學反思 篇3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穩定性不強,他們往往就會被一些無關事物吸引而轉移注意力,針對學生的特點,創設各種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以趣致動。這堂課由跳傘表演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促發了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總是儘量讓更多的學生來回答。一般都是先請後進的同學先來試著說一說,他們雖然只能說出隻言片語,我也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多說話。後讓優生來說,他們所回答的已經能提高一個層次了。當然我給優等生適當的鼓勵性評價也是必不可少了。我的本意想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才能真正實現新課標提出的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讓生提數學問題,學生提出了加法問題:有11只小螞蟻參加跳傘表演,有7只小蝸牛參加跳傘表演,一共有幾隻小動物參加跳傘表演?讓第二個同學也來提一提時,他說的和第一位同學說的一樣,這時,我就想到要求他們提不同的問題了。再提問時,第三位同學提出了減法問題:有11只小螞蟻參加跳傘表演,有7只小蝸牛參加跳傘表演,小螞蟻比小蝸牛多幾隻?這時,我還不滿足,再次提問還有誰能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有11只小螞蟻參加跳傘表演,有7只小蝸牛參加跳傘表演,小蝸牛比小螞蟻少幾隻?
低年級學生學習比多比少的應用題,按以往的教學,先出示題目,讓學生分析條件之間的關係,然後列式計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的是解題方法,知道這一型別用減法,那一型別用加法,根本無數學的對應思想而言。如果我們換一種思路,先出示一組實物圖片,如11只小螞蟻和7只小蝸牛,讓學生先用物體來表示物體的數量,然後一起結對子,最後學生髮現多出了4個。在學生對大量的具體事物感知的基礎上,我們把這些實物直接抽象成線段圖,再讓學生討論哪一部分的線段之間是對應的`;最後可以出示一組線段圖,讓學生根據線段圖來舉例說明現實生活的具體事物的對應關係。因為每一線段圖都可以表示無數種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應,在學生舉例的過程中,對應思想已不知不覺地滲透在他們的頭腦之中。從而得出誰多,誰少。
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化一化﹑擺一擺)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各小組可以藉助學具演示計算方法。老師分別板書學生的演算法。讓學生自己選用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允許是自己想的,也可學他人較為優秀的方法。
三、理解運用,鞏固演算法
小動物們為誰多誰少吵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進一步求知的慾望。形式豐富的練習,可以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並且使練習成為學生的樂趣。
這堂課上完之後,我發現中下層學生還是難以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用減法計算的原理。
跳傘表演的教學反思 篇4
在“買鉛筆”的情境活動中,重點解決的是十幾減9、減8的減法,而本課時教學重點解決的是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在“跳傘表演”的情境中,主要安排的是兩種動物進行的跳傘表演。教學時,我利用學校的多媒體,展示了兩隻動物進行表演的情境,先讓學生觀察情境圖,並分別數一數兩種小動物的只數,如後請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學生首先提出瞭解決加法的問題(一共有幾隻),隨後教師透過引導重點討論“誰多,誰少,比多比少”的問題。讓學生自由發揮思考的方法,感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然後重點展示了“用一一對應”和“算減法,想加法”的解決方法。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能夠採用“金話筒”採訪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計算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進行全班交流。
3、由於學生對舊知“十幾減9、減8”的掌握還不是很紮實,因此,本節課學生能夠理解算理,但是計算的速度很慢,正確率也有待提高。
措施:多利用機會,加強計算方面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