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一、課程改革的國際背景:

  (1)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經濟全球化,資訊網路化,社會知識化三大特徵. 綜合國力競爭 實質是科學技術競爭,民族素質 的競爭,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創造力的競爭,也就是人才的競爭,說到底是教育的競爭。

  (2)從世界教師培養和發展的趨勢來看,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可能永遠只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3)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外關於教師素質的研究表明,已從原來的注重對教師教學技能訓練轉向注重對教師已有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的研究表明。透過研究發現.教師素質的提高可以透過教師建立自己的教育觀念、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來實現。反思性教學實踐被認為是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途徑。只有透過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4)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學反思是一種良好的教學習慣。能否堅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是一個教師進取心、責任心、勇氣和意志力的表現,一是可以及時發現問題、改革教法,二是有助於捕捉靈感、積累經驗。是教師能否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好教學新理念的決定因素。

  二、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深遠意義

  寫教學後記的重要意義就是在於幫助我們總結教與學的經驗,吸收課堂資訊和及時利用成功的經驗,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素,少走彎路。使課堂向最最佳化邁進。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多麼重要。

  作為教師每上一堂課後,總會有得失、感想和體會,課後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對自己一節課或幾節課教學情況的研究和小結,把這些得失、感想和體會及時地加以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引以為戒,不斷改進,對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以及撰寫經驗文章等多有益處。因此寫好課後反思不僅利於教師個人成長,也為教師集體備課、資源共享、交流體會提供了具有實際意義的資訊平臺。

  那麼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原則、內容、內涵、形式、方法、要素等方面進行闡述

  1、課後反思寫作的原則

  (1)及時性原則:課前備課是教學的準備工作,不等於實際教學。教案寫得再周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觀實際,只有上完課後,才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教材處理是否得當,學生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這些寶貴的教訓在大腦停留的時間不長,稍縱即逝,如不及時記下來,就會付之東流,因此應該及時記錄在案。

  (2)永續性原則:“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不斷記錄、歸納、總結和提高。為此,記好後記必須有恆心,

  有毅力,要持之以恆。

  (3)反饋性原則: 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一系列活動過程蘊藏著大量的資訊,教師靈活處理課堂教學各種資訊,有利於學生對知識、技巧、技能的掌握,有利於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最佳化。這對提高教學效率大有益處。

  (4)驗證性原則: 寫好課後反思是為了要更有效地促進教學,達到教學相長,因此教師應根據課後小結及時檢驗教學的準確性、操作性和指導性,這樣的教案就會日益完善,從而真正提高教學水平。

  (5)教研性原則: 經驗、教訓、閃光的思想僅僅停留在記錄上是不夠的,這不利於教師教研水平的真正提高,應該向更高的層次拓展。要透過積累,思考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撰寫有關的教研論文,以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促使自身向科研型教師轉化。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就能在反思中不斷成長,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新時代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2、課後反思的內容

  (1)記錄反思“成功”之處

  教師可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例如課堂教學中恰當的比喻、新穎精彩的導語、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直觀教具的合理使用以及成功的臨場發揮等均可以進行詳細地記錄和總結。

  (2)記錄反思“失敗”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的依據。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後,有時總會感到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或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有的課更是以失敗而告終。對於這些不理想的課,課後必須及時總結,認真反思,仔細查詢不足甚至失敗的原因,例如:問題情節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有沒有在課堂上講解不清或忽略的地方?學生作業中有無代表性的錯誤和普遍存在的問題?等等。透過及時地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改進教學新思路,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案例:如:我在教學《北京》一文時,我精選備課,設計許多教學的精彩片斷。怎麼也提不起學生的學習我讓學生先看課文再回答:北京美在哪裡?學生精神木然,無精打采。怎麼也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感覺這堂課上的很失敗。課後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我意識到學生離北京太遙遠,光看課文是激發不了他們的興趣的。於是,我讓去過北京的同學們下節課帶照片來介紹北京。果然,第二節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這一案列失敗就在於:知識如果按照某一種模式重複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倦,只要稍作變化,效果就截然不同。)

  (3)記反思教學應變情況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若教師總是簡單地予以否定,則難以令學生信服,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如果順著學生錯誤的思路,誘導學生自己匯出錯誤結論,學生就會迷途知返。例如那個教學程式安排的富有科學性?哪個問題的提出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是如何得以萌芽?什麼時候出現課堂教學的高潮?等等。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因此,及時地記錄並反思頗為重要。

  (4)記反思教學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課後及時把學生獨到的見解、精彩的答語、學生的創新思維等記錄下來,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予充分的肯定)

  (5)記反思教學中疑難問題

  對某些概念的理解,形象的分析,方法的運用,教師可在課後及時記錄下學生的疑難之處,並做出分析判斷,弄清問題產生的根源,然後採用各種形式進行補救,給學生釋疑解難。

  (6)記作業、考試中的普遍問題

  教師在批改作業、考卷時,及時記錄作業的欠缺點,考試中的失分點,講評時就會有的放矢。

  (7)記學習心得

  教參、資料、相關書籍以及老教師的一些教學經驗、學法指導以及公開課、觀摩課的收穫記錄下來,寫入課後記,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消化、吸收,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8)記反思教學“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新方案,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3、教學反思的內涵

  (1).反思不等於回顧:反思需要回顧,但反思更需要思考,反思既要在回

  顧中思考,又要在思考中回顧,停留於回顧的反思是是無價值的反思。

  (2)反思也不等於反省:反思包含對“失”的反省,也包含對“得”的歸納。反思既侷限於反省的反思是不全面的反思。

  (3)反思不等於總結:反思需要總結,但反思更側重於隨感,反思可以三言兩語,也可以長篇大論。

  因此,教學反思是理性揚棄的過程:教師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著對過去教學行為及其折射出來的`教學理念的揚棄;教師的每一次反思,都積累著過去教學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教學反思也是一個教師自我完善從理論到實踐不斷提高的過程。

  4、教學反思的形式

  教學反思,怎樣寫?寫無定式。教師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教師呈現在教案中的教學反思,慣用的形式一般有六種:

  (1)教學前反思

  教師應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因為從課前反思中可以估計、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的接受方面是否容易。對於容易接受的知識,我們可以預設出有活力的教學環節,這樣既可以鞏固本節課的內容,又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參與面。

  (2)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3)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最佳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

  (4)“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週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

  (6)“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透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家長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

  5、教學反思的方法

  (1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

  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透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學技巧、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2)總結法:它根據時間長短形式,“課後思”:“周後思”或“單元思”:“月後思”;的總結。

  (3)對話法:就是對自己或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解決問題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然後共同研討,進行集體反思。

  6、課後反思的“七要素”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後)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此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1)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維目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永續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之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透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二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透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做到:

  1.充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課文內容的學習,教師基本上未作講解,而是讓學生透過自讀、自悟來了解故事內容,並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並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教師再給予點撥。

  2.注重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機會,如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綜合運用詞語練習說話,對自己或同學的朗讀進行自評、互評等,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三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

  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

  (4)四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每個教學環節都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是否開發。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5)五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迸發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6)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讓中等生“吃得好”,讓學困生“吃得了”。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八、小結:

  伴隨著一步一步走進新課程,我們必須用新課程的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反思,能讓我們拒絕平庸;反思,能使我們捕捉到教學的靈感;反思,使我們的理念得到提升;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得到昇華。也許反思會讓你身陷迷惘;也許反思使你輾轉難眠、;然而你會發現:反思使我們的教學生命如旭日東昇,每一天都是新起點。它一定會使你超越自我,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讓我用一首小詩結束今天的探討 “課程改革沐春風,理念更新育不同;追求卓越超自我,反思教學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