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文言文《學奕》教學反思

文言文《學奕》教學反思

文言文《學奕》教學反思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從小學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思想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其重要作用與深遠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在教學《學弈》這篇文言文時,我以為應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透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經歷對照註釋理解、朗讀、背誦、感悟等過程,享受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一、反覆朗讀感悟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

  1、教師範讀引好路子: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範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並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反覆朗讀讀準讀熟:

  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讓他們藉助注音讀準生字;教師也應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及時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讀音,並能透過反覆朗讀讀熟課文、正確斷句。

  3、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的時間,引導他們結合課後註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並透過獨立說、同桌互說等形式予以落實,待別是對課文中的之、其、為三個詞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應引導學生在逐字精讀的基礎上,透過進行比較歸納,弄清他們的'不同意思,總結出它們在用法上的規律。

  二、熟讀成誦感悟道理

  在學生熟讀成誦、完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討論如下問題:

  1、兩個跟弈秋學下圍棋的人表現有何不同,結果怎樣?

  2、《學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後有何體會?

  經過師生平等互動,個體感悟思考、集體分析討論,達到共識:兩個學下圍棋的人在主觀條件(智慧一樣)和客觀條件(一起向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弈秋學習)相同的情況下,卻產生不同的結果,原因在於兩人的學習態度不同: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一心兩用。《學弈》告訴我們,在學習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學習態度的專心與否決定著學習結果的好壞,因此,我們一定要專心致志地學習。同時也應認識到,如果弈秋能對一心兩用的人嚴加管教,那麼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總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既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