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家長學校授課教案

家長學校授課教案

家長學校授課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長學校授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尊敬的各位家長:

  下午好,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很高興認識各位家長,也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思考。今天我想談談《如何做合格的家長》,在我們學校召開的家長會上,有許多的學生家長曾向我們的老師諮詢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家長和教師之間有許多的溝通,他們有很多的困惑,家庭教育問題是個現實的問題、也是個嚴峻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一、什麼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當中,家長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子女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包括家庭環境、心理氛圍、長輩語言等對孩子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具有很明顯的啟蒙性、長期性、全面性。

  1、啟蒙性:孩子在沒有上學之前,是在家庭中生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思想形成、智力發展、品格形成至關重要。比如說小孩愛發脾氣,如果開始引導的好,他就變得比較平和,就會變成他穩定的人格個性,如果啟發引導得不好,他就變得脾氣暴躁,逐漸形成了這樣的性格。

  2、長期性:家庭教育的時間最長,遠遠超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隨著孩子從出生、上小學、初中、高中、上大學、參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個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會的過程中和家庭的距離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家庭教育從某中意義上來說,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學校教育還有大得多。

  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內容極其廣泛。學校要管的,家長要管,學校不管的,家長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等都離不開家庭對他的教育。

  正是因為家庭教育具有這些特點,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當前家庭教育的誤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等影響非常重大,對生活、學習、勞動等各項習慣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們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誤區:

  1、職責不明確

  許多家長認為在家庭教育中自己的角色就是輔導孩子的學習,把孩子培養成有所謂的好學生,那些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很擔心,始終覺得自己幫不上孩子。於是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老師,我大字不識一個,你多費心了。”“我不識字,沒有辦法輔導他的作業。”我認為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我們的家庭教育不是讓孩子只知道學習,家長的主要責任不是在於幫助孩子補習知識,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更多是要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他主動學習的、樹立遠大的志向等。

  2、期望值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所有家長的共同期望。甚至有些家長將孩子的未來與自己年輕時未實現的抱負相聯絡,認為孩子就是自己理想的延續,學鋼琴就一定要成為一個鋼琴家,學小提琴就一定要成為一個小提琴家,學美術就要成為畫家等。當我們的孩子回到家裡興奮地告訴家長自己考試得了100分,許多家長會很關心“班裡有幾個得100分呀?”如果孩子得98分,家長也要問:“有沒有得100分的啊?”其實家長這種不經意的問在孩子的心靈上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當孩子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時,於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恨鐵不成鋼”的感嘆就產生了,家長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們也希望家長能夠給孩子的成長提出一個較高的要求,但是這種要求一定要切合實際。人的成長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偉大的人一定是從平凡人中產生的。孩子在學會做大事情前一定要學會做小事情。

  3、盲目地攀比

  正因為我們的多數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於是在很多時候我們急於求成,這時就可能產生攀比的心理。“你看他家的孩子多麼的聽話”、“你怎麼不如他”等,這種攀比常常建立在把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相比的基礎上。造成我們拿別人家孩子身上的某些優點當成目標和偶像,也希望我們的孩子來追求。這樣的比較對孩子沒有好處,只能讓我們的孩子感到自卑並嫉妒仇恨比自己強的孩子,對孩子的心理是一種嚴重的傷害。我覺得不要盲目的攀比,要注重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但是家長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4、教育方式極端

  溺愛型。這類家長對孩子愛得過分,愛得無原則,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無限制的愛超過了理智,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自私性、依賴性強,不會有什麼出息的。家庭教育應該堅持理性,否則孩子就會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成最壞的習性。

  專制型。孩子沒有自由獨立的空間,家長搞一言堂,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不是過於暴力,凡事喜歡暴力解決,就是過於順從,聽人呼來喚去,沒有主見。專制型的家長不僅指父母採用行動上的打罵,還指家庭處世態度上的專橫,如:“我就是對的,你就得聽我的”“我是老子,你必須聽從我的”等。

  放縱型。有的家長抱著“樹大自然直”“水到橋頭自轉彎”的想法來教育孩子,對孩子聽之任之,不加管理。有的確實是家長工作很忙,沒有時間來管理孩子,他們嘴上說的是孩子最重要,可是行動上是工作最重要,掙錢最重要。

  四、家庭教育的對策

  針對以上的誤區,下面談談如何有效的實施家庭教育。

  1、做孩子榜樣

  在家庭教育的啟蒙性中我談到,早期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思想形成、智力發展、品格形成至關重要。因此家長的言行舉止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在孩子品德形成的過程中。

  這裡我想說個故事《爸爸的腳印》:有一個人喜歡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會去鎮上的酒館喝酒,一天天下著雪,他和平常一樣哼著小曲向酒館走去,走著走著,他總覺得後面有人在跟著自己,回頭一看發現是自己年幼的兒子。兒子順著父親的腳印走過來,興奮的喊到:“爸爸,你看這雪多厚啊,我正在踩你的腳印呢!”兒子的話令父親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館,兒子順著我的腳印也會找到酒館的。”從那以後,這位父親改掉了飲酒的習慣,再也沒有去酒館。

  目前,我們的許多家長遠離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家長沒了土地的煩神,手頭寬裕了,時間充足了,於是小區內打牌的、打麻將、遊戲室內賭博的多起來了,其中也有許多學生家長。甚至身邊有自己的孩子,他們難道不擔心孩子去尋找大人的腳印嗎?

  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他們的言行舉止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這樣才不會把自己的孩子引向歧途。

  2、多親近孩子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愈大愈難溝通,甚至不知道怎樣去和孩子交談。這裡我們家長應反思自己是否親近了孩子,這裡的親近包括行為上的親近:每天是否留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是否花了時間和孩子一起上公園、是否和孩子一起看看書(一家人共同看那帶著油墨香的書報,將是孩子童年最幸福、最美好的回憶)等。我們的家長可能過多地忙碌我們的事業,忽視和孩子足夠在一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因此我建議各位家長在忙碌的同時一定要抽出足夠的時間和我們的孩子在一起。

  親近孩子還包括語言上的親近:家長是否經常傾聽孩子一些合理的談話,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過程中是否能伴有微笑、是否有歡愉平和的語氣,是否注意自己的用詞。如:大多數家長會說“放學後,你就要馬上回家,不允許在外玩。”如果換成這樣:“放學後你不馬上回家,我很擔心你!”孩子應該有所感動的。

  3、多信任孩子

  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所有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但能否都信任自己的孩子卻不一定。譬如,當您的孩子考試考砸了,您會相信孩子的陳述嗎?您會不會懷疑他貪玩不用功?甚至懷疑孩子智力有缺陷。反正,每逢考試過後,常常聽到大人訓斥孩子:“你這是怎麼學的?連這麼容易的題都不會,簡直是豬腦子!”心理學研究說明,在0歲~14歲的兒童中間,弱智兒童僅佔1.07%,而超常兒童則在3%以上。也就是說,98。9%的孩子不存在智力問題,而是愛學不愛學、會學不會學、勤奮不勤奮的問題。

  當您的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作為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相信孩子也是非常願意學好的,並相信孩子有能力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這時他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勵和家人的幫助。

  4、多和孩子溝通

  做教師的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我相信各位家長會也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不聽話,對朋友的話反而聽得進去,有心裡話總是和小夥伴講,他們的許多小秘密可以從其它的孩子口中得到。究其原因在於大人總覺自己忙,與孩子缺乏交流。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天天困在家裡,內心更加孤獨。因此建議家長應多和孩子說說話、談談心。要善於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要學會傾聽,讓他把話說完。外向的小孩什麼都說,內向的小孩沉默寡言,很少說話。所以有的小孩,他不想跟你說話,你也要去主動攀談。如在睡覺前和他們聊聊天,父母跟他們說工作的事情,或小區裡的新鮮事(這裡的新鮮事一般來說應該是積極正面的),也讓孩子說說學校裡的事情,出門和孩子打聲招呼,睡覺前和孩子說聲“晚安”等。

  與孩子溝通,要有平等平和的心態,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不能用命令、指責的口氣去和孩子談話。好的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即是長輩,又是朋友。同時家長要換位思考,有時候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善於發現和肯定孩子想法中的合理因素,不要忽視和小看孩子。

  5、多和老師聯絡

  家長會是家庭與學校教育的結合點,也是全面瞭解孩子、教育孩子的主要渠道。目前我校都要求各班每期召開家長會,有些家長只注意與老師溝通,忽視了對孩子在家情況的觀察和交流,這樣的家長儘管也準時參加家長會或電話聯絡教師,瞭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現,但事後只對孩子轉達老師對孩子的看法及要求,或是對孩子一頓斥責,很少主動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進行觀察和分析。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交給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的事了。對學校組織家長會或老師不斷的找他反映孩子的問題有厭煩情緒,這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任。

  作為老師來說,我們希望家長在平時就注意與孩子的班主任及各學科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各方面詳細情況。如:各科的內容要求及進展情況;孩子平時課堂的聽課情況(我們的課堂將逐步向家長開放,聽取家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甚至老師們對孩子近期的看法;並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注意傾聽孩子關於學校、班級、老師、同學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想法,做到了心中有數。然後經常的和老師溝通訊息,這樣的家校共同教育對孩子來說肯定有一定的作用。

  各位家長,整個世界就如桃核,大智大愚就如核尖,凡夫俗子如核的中間部分居多。為人父母不必苛求孩子將來大富大貴,出人頭地。如果孩子將來幸福、快樂、自食其力,那麼我們就是合格的家長了。

  最後,我想給各位家長提10點建議:

  1、孩子在場,父母不要吵架;

  2、對每個孩子都要給予同樣的愛;

  3、父母之間互相謙讓,相互諒解;

  4、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要對孩子撒謊;

  5、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

  6、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父母要表示歡迎;

  7、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儘量予以答覆;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講孩子的過錯;

  9、注意觀察和表揚孩子的優點,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

  10、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這些建議也是一位學者針對“孩子對父母究竟有什麼要求”這個問題,從十萬個孩子中進行了調查得出來的,但願對各位有點啟發。

  祝願每位家長都成為合格的家長!也祝願每個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