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兒歌匯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裡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裡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裡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活動反思: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後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為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機會。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並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資訊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透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為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回應比較遊刃有餘,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並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環節最後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後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透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瞭解了粽子的製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於中班孩子來說,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透過遊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遊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透過圖片讓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透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的特徵。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麼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麼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裡,像什麼?
2、請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裡嗎?引導幼兒瞭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瞭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麼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麼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划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划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後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透過遊戲感受划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划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遊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後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划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划龍舟的遊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在玩這個遊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划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划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划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麼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划龍舟遊戲。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3
活動說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十分盛行的一個節日。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後來慢慢就有了端午“賽龍舟”的習俗;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而在文化逐漸多元、資訊日益豐富的今天,為什麼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節目文化的十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孩子們所熟知並熱衷的卻是“洋節日”“洋風俗”?很多人對於節日的概念已經淡化,尤其對身處激烈社會競爭中的年輕家長而言,對傳統節目的瞭解更是少之又少,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重視我們的節日,抓住一切教育契機,來弘揚我們的文化!
因此,設計了這節活動:《端午賽龍舟》,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端午的傳說和慶祝意義,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活動目標:
1、能透過觀察,探索拼搭組裝龍舟木片。
2、能運用各種造型、圖案裝飾龍舟。
3、初步感知端午節的民俗文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端午節的相關資料
教具準備:
大教具,端午影片,教師自制成品
材料準備:
龍舟木片套件,紙黏土,活動眼珠,酒精膠
活動過程:
一、欣賞端午影片,瞭解端午節的風俗
二、引導幼兒欣賞龍舟,瞭解龍舟的由來,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組裝
1、欣賞龍舟,瞭解賽龍舟的由來
2、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拼裝龍舟
三、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
四、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交代操作要領
2、幼兒動手操作
五、幼兒展示作品,講訴經驗
分析與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透過欣賞,討論,探索出龍舟的拼裝方式,這個過程是對幼兒能力的一個提升;在裝飾龍舟的過程中,讓幼兒瞭解裝飾龍舟方法的多樣性,分工合作,體驗合作的樂趣;在最後的講述評價環節中,幼兒透過對同伴作品的欣賞和討論,一方面滿足了幼兒的自豪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幼兒汲取同伴的創作經驗,豐富他們對已有技能的運用能力。
陳鶴琴先生所倡導的“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幼兒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想的,應當讓他們想”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活動中,凡是幼兒能做的事情我都讓孩子自己做,如:讓幼兒自主探索進行組裝,讓幼兒大膽裝飾,大膽創作,體驗了成功的樂趣,合作的樂趣,在積極投入,全身心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其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開展傳統節目的教育活動,能讓幼兒瞭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由來,節日的民間風俗習慣及其象徵意義,感受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感受本民族自強不息,勇於拼搏的精神,不僅是弘揚傳統節日文化,保持民族本色,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形式。
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4
活動目標:
1.透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有關製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活動過程:
一、講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指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為什麼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鍾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裡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裡餵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裡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二、做做玩玩:
要求:幼兒分組進行活動,在動手製作中體驗端午節的樂趣。
指導語:
1.剛才我們瞭解許多關於端午節有趣的事,你們想不想也來過一過端午節呢?今天我們這裡有很多好玩的活動:有包粽子、做香包、編五彩繩、嘗粽子,你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活動參加,我們就來過個小小端午節吧!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指導:提醒幼兒需要洗手的可先去洗手。
(1)包粽子:粽葉、糯米、棗子、赤豆、花生、綠豆、豆板、血糯米、線
(2)做香包:緞帶、各種形狀的布、訂書器、棉花、縐紙、花露水、乾花
(3)做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夾子
(4)品嚐粽子:各種味道的`粽子、白糖、刀叉、溼巾紙、毛巾
(5)畫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泡沫塑膠
三、活動分享:
1、教師:“剛才你在哪裡過端午節了?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2、幼兒介紹或展示,教師做適當小結。
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5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學習兒歌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激發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影片、畫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1.用聚光燈效果出示粽子
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粽子)老師一邊說一邊點開聚光燈出示粽子。你們知道粽子是什麼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五屈原跳江這天成為端午節!
2.觀看划龍舟影片,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賽龍舟影片(點選課件影片圖示超連結出現影片動畫)
師:小朋友你們看到影片裡的人在幹嘛什麼呀?(在划龍舟)
總結: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說,這些習俗和傳說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許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舉行的龍舟比賽。
二、學習兒歌
1.教師結合圖片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跟端午有關的兒歌,老師這裡有影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
划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妝,
好吃粽子香又香.
師: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麼?(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裡都說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小朋友隨機點選四個粽子圖片,幼兒點選後出現不同的動畫)。
2.畫板操作包粽子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粽葉子,現在先請小朋友新增米,喜歡什麼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麼材料。(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想要的粽子)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加深印象。
師:咦,剛剛的兒歌裡面,小朋友有沒有聽出哪些音比較像呢?
師:有的小朋友聽的很仔細,聽到了陽(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師發現兒歌裡還有一些你們沒有發現,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3.師幼一起念讀兒歌,重點念准以下發音:陽(yang)、囊(nang)、妝(zhuang)、香(xiang)。
師: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這些音聽起來很像呢?讓老師來告訴你們吧。原來人們為了讓兒歌更好聽,讓最後一個音都聽起來很相似,這便是運用了押韻的方法。
三、操作環節
今天老師想請你們能不能幫助一個小女孩,她要去參加端午晚會,他不會畫雄黃妝,也不會畫香囊想請你們幫助她,你們願意嗎?
幼兒人手一個平板,用畫圖軟體畫上香囊再用黃色在臉譜上畫上花臉妝.
遊戲:划龍舟
小朋友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端午晚會,可是要經過一條大河我們該怎麼去呢?
師:我聽到了有小朋友說划龍舟這真是個不錯主意,現在跟老師一起學一學划龍舟的動作,我們小朋友學的真棒現在我們坐上龍舟出發吧!
大班端午節的故事教案7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粽子,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音訊《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邀請會包粽子的家長志願者;
3、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
幼兒分組交流,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裡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包粽子吧!”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粽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粽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粽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