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通用11篇)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通用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透過遊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遊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透過圖片讓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透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的特徵。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麼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麼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裡,像什麼?

  2、請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裡嗎?引導幼兒瞭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瞭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麼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麼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划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划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後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透過遊戲感受划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划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遊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後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划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划龍舟的遊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在玩這個遊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划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划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划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麼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划龍舟遊戲。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2

  活動目標: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過端午有一定印象。

  課件準備:《端午節》動畫影片;“端午習俗”組圖;《過端午》兒歌音訊及圖片。

  活動過程:

  播放動畫影片《端午節》,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你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和誰有關?

  小結: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

  出示組圖“端午習俗”,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教師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繩、彩蛋等實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你家過端午還有什麼其他習俗嗎?

  ——圖片上的習俗你知道哪些?說說看是什麼。

  小結: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到這一天,大家都會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繩、掛彩蛋。

  播放兒歌音訊及圖片《過端午》,帶領幼兒誦讀兒歌。

  ——我們把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編成了一首兒歌,來聽聽看吧。

  ——跟著老師念一念。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在生活區,投放粽葉、糯米、餡料、繩子等,組織幼兒親手包粽子。

  2.在美工區,投放繪畫彩蛋,組織幼兒畫彩蛋。

  日常活動

  製作簡單的報紙圈,組織幼兒到操場上模仿划龍舟的動作,分組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端午節讓幼兒儘可能多地感受端午習俗。

  附兒歌

  過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名稱,來歷及習俗,知道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能夠自己動手做粽子,喜歡與同伴交流過端午的經歷。

  3、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重難點:

  重點:自己動手做粽子。

  難點: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物質準備:

  《認識端午》多媒體課件;超輕黏土及製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樣品。

  經驗準備:

  幼兒有過端午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用兒歌匯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裡有一首兒歌,你們要仔細聽,"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小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說的是哪個節日嗎?

  幼兒:端午節

  二、基本部分

  (一)介紹端午的來歷和習俗。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幼兒:五月初五。

  教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兒:不知道。

  2、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3、教師引導幼兒交流每年家裡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4、教師小結:過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繩,賽龍舟,採艾草。

  (二)引導幼兒深入瞭解粽子。

  1、教師提問幼兒都吃過什麼樣的粽子,讓幼兒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種種類粽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的種類。

  (三)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

  1、教師:我們看到這麼多的粽子,接下來就去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粽子吧,做完之後還要給自己的粽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2、教師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樂趣。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做完粽子後,教師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做的粽子和給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師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

  教師:老師在繪畫區準備了很多的畫紙和畫筆,小朋友們去畫出一副自己心裡的端午節吧!

  活動延伸;

  1、藝術領域:畫龍舟。

  2、語言領域:講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動:做五彩繩。

  活動反思:

  在近期的業務學習中,園長曾指出我們老師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時代性和時尚性,活動設計不能很好地貼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確平時可能過分地依賴“學習”一書,把以往比較重視的節日教育等方面都拋之腦後了,有的時候也只是在晨談活動中偶爾提起一下,以為孩子記住節日的名稱和日期就行了,卻不曾想到,就在這一次次不重視中,孩子喪失了無數獲取知識,因此,趁端午節來臨之際,趕快糾正自己之前的錯誤做法,設計並實施了這樣一次端午節活動。

  其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同時也是對老師的資訊量和知識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只有當老師自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不誤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動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尋找到一些課件,希望透過這些資料,讓孩子更好地獲取到有關端午節的知識。整個活動,因為自己事先做的準備比較充分,因此對孩子的回應比較遊刃有餘,同時對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較到位。

  縱觀整個活動,我覺得涵蓋的知識量是比較大的,所以每一個點並沒有挖得很深很透,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環節最後我沒有實施,把它當做之後的一個延伸活動來進行。

  從孩子的表現來看,他們的興趣很高,能夠投入到活動中,透過這個活動,他們知道了屈原,瞭解了粽子的製作過程,這兩個點是他們比較關注的,我想如果把這些環節設計成幾個小活動,可能會更好,畢竟對於中班孩子來說,在一個活動中解決太多的問題是有很大難度的,這是我考慮不周的地方。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4

  賽龍舟是端午節期間的一項民俗娛樂活動,以其激烈性、比賽性贏得人們的喜愛,但在我們北方幼兒缺乏賽龍舟的生活經驗。因此,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藉助幼兒對賽龍舟的對賽龍舟的興趣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和感知賽龍舟活動的激烈景象,鼓勵幼兒運用線條、色彩、構圖等繪畫技能豐富生活經驗,並大膽表現龍舟比賽這一內容。

  活動目標

  1.在喜歡和了解賽龍舟的基礎上,大膽表現賽龍舟的激烈景象。

  2.能夠自主運用線條、色彩、構圖等繪畫技能,大膽表現龍舟比賽中人物表情、動作等細節。

  3.大膽想象,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和家長一起蒐集、觀看賽龍舟競賽活動。

  物質準備,賽龍舟影片、PPT課件,各種紙張、筆和水粉顏料。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的影片DVD。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端午節賽龍舟比賽的場景。

  提問:他們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這是龍舟比賽的?劃龍船人們的'動作表情是怎樣的?

  小結:人們在划船的時候,整齊劃一的動作才能劃得很快,他們的船槳抬得一樣高,他們的身體動作都差不多,所以這艘船一定劃得很快。

  2.播放教學課件,感知了解龍舟的基本特徵。學習表現賽龍舟的場景。

  (1)觀察龍舟外形特徵,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的龍頭和側面人的畫法。龍頭:龍嘴(鋸齒型的牙齒)——龍眼(大又圓)——龍角(有分叉)

  側面人:頭(可以是側面,也可是正面或背面的)——身體(只畫一側的手)——手部動作畫出划槳的姿勢。

  (2)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提問:龍舟上用了哪些線條和圖案?你想用在龍舟上設計什麼圖案?

  3.幼兒作畫,教師個別指導。

  鼓勵幼兒利用誇張的線條、多彩的顏色在想像的基礎上創作出龍舟比賽的場景,教師觀察並支援幼兒大膽表現。

  4.用幼兒作品佈置“熱鬧的賽龍舟”,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學習,感受創作的快樂。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嘗試模仿划龍舟動作,兩兩合作協調向前快跑。

  2、積極參加競賽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皮筋龍舟”若干。

  活動過程:

  1、模仿賽龍舟的動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遊戲:《划龍舟》。

  (1)討論兩兩合作划龍舟的方法。

  指導語:兩人一組怎樣能把龍舟劃得又快又好?

  (2)自由結伴嘗試合作划龍舟。

  (3)划龍舟比賽(分組接力比賽)。

  3、聽音樂做全身放鬆動作。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幼兒有參觀賽龍舟活動的相關經驗。賽龍舟的照片、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徵,激發裝飾龍舟的興趣。

  指導語:你看到的龍舟是什麼樣的?上面有什麼?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合作裝飾的興趣。

  指導語:①龍舟上缺少什麼?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麼方法?需要什麼材料?

  3、分組協商、分工裝飾龍舟。(觀察幼兒合作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7

  教材分析

  農曆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幼兒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粽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幼兒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藉此機會與幼兒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划龍舟》是一首旋律歡快、節奏鮮明、說唱結合的歌曲,本次活動透過指導幼兒學唱歌,引導幼兒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作品內容,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激發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2.嘗試為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和變化。

  3.願意和同伴合作遊戲,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活動準備

  幼兒看過賽龍舟影片,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出示賽龍舟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划龍舟時人們的表情和動作, 引導幼兒感龍舟競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提問:圖片上的人們在幹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怎樣讓龍舟跑得更快?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周圍的人們在幹什麼?為什麼?

  小結:賽龍舟也稱划龍舟、龍舟競渡,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運動。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競爭非常激烈,場面非常熱鬧。

  2.引導幼兒欣賞歌曲、學唱歌曲《划龍舟》,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1)請幼兒欣賞歌曲。提問:歌曲裡唱了什麼?引導幼兒用歌詞說出划龍舟比賽的熱鬧景象。

  (2)請幼兒再次欣賞歌曲。提問:從歌聲裡你聽出人們在划龍舟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會想什麼辦法獲得勝利?水手是怎樣為自己鼓勁的?魚兒是怎樣為水手鼓勁的?引導幼兒練習唸白部分,體會參賽者齊心協力想爭取勝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歡快、激烈的競爭景象,幫助幼兒理解水手用力划槳、鼓手擂鼓助威、魚兒熱切鼓勁的緊張氛圍。

  (3)引導幼兒隨音樂伴奏完整學唱歌曲,可採用分組演唱的形式進行練習,提醒幼兒注意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3.引導幼兒為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樂悠悠後的間奏,可雙手輪流拍打雙腿感知節奏;水手邊還喊號子邊有節奏地做划槳動作;魚兒加油可以隨節奏握拳跺腳加油助威。

  4.鼓勵幼兒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感受划龍舟的氣氛和樂趣。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

  2、增強幼兒撕貼和疊小船的技能。

  3、參與節日遊戲。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閱讀區:投放與端午有關的圖片、書籍。手工區:投放各色彩紙、小船模型、畫紙、手工紙。

  數學區:投放畫好的船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透過談話引出主題)

  老師:小朋友們好!明天我們就要過節啦,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明天是什麼節日嗎?

  (幼兒回答)

  老師:老師告訴你們吧!明天是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我們大家就要吃鹹蛋吃粽子還可以去觀看划龍舟的比賽,老師小的時候就會去觀看這樣的比賽哦。你們看過划龍舟嗎?

  (幼兒回答)

  老師:沒有關係,我們現在看看老師給小朋友準備的一些圖片,看看是怎麼樣劃龍船。

  (播放圖片)

  老師:好的,看完了圖片現在我們回到這節課的主題吧,今天我們的區域活動也是跟船有關係哦,老師在各個區角都準備了一些材料。

  在閱讀區放了一些圖片,小朋友們可以一起看一看,說一說你們吃的粽子是什麼味道,你們乘過哪些船?

  手工區的小朋友可以給小船塗上顏色或者來製作小船,製作好了小船老師幫你們寫好名字在我們的牆上進行展示,所以請小朋友們要認真的做,好嗎?

  數學區的小朋友可以透過點卡來買賣小船,或者給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數清楚數量哦!

  (常規提醒)

  老師:好的,那老師希望小朋友們能夠自覺的使用進區卡,不要爭搶,在自己的區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們一起活動,不要鬧哄哄的。

  (幼兒自選區角,老師適時指導。)

  三、活動結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個別效果比較好的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提出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讓幼兒學習好的榜樣。

  課後將幼兒作品展示在牆面上供幼兒和家長繼續欣賞。

  活動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幼兒園活動目標基本上分三個部分,認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兒體育活動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兒體育活動目標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幼兒在活動中學到的技能和產生的情感。對於技能方面,還要注意具體技能方面的問題,如"走,跑,跳等"。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為我們往往只重視整體技能,如"協調性,靈活性等"。此次活動目標的設計就忽略了具體技能方面的問題。

  教師的語言很響亮,也很簡潔,這也是幼兒體育活動所需要的。但語言不夠自然,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加強鍛鍊。體育活動雖然注重活動的設計,但語言相當重要,並且有它自身的特點,尤其是幼兒體育活動。

  口令和佇列是體育課的基本要素,幼兒體育活動同樣如此。此次體育活動口令和佇列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口令不夠規範。這方面的問題在以後的體育活動中更要重視,要注意平時的點點滴滴。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說出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用什麼方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主義屈原產生崇敬之情,萌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準備

  1.和家長一起蒐集賽龍舟資料,瞭解賽龍舟的傳說。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人們為什麼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採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 1 段後提問: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說出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述故事第 2 段提問:人們為什麼喜歡屈原?讒臣為什麼要把屈原趕走?他們是怎麼做的?楚王又是怎麼做的?楚國最後怎麼了?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偉大成就和精忠報國之心以及楚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之痛。豐富詞彙:讒臣、吞併。

  (3)講述故事第 3 段提問:屈原為什麼傷心?他為什麼要投江?引導幼兒理解屈原因報國無門,不願受喪國之辱而投江。並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屈原投江後,他的僕人是怎樣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麼?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和急於尋找屈原的焦急。

  (5)講述故事第 4 段提問:人們找不到屈原的身體,他們做了什麼? 為什麼?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悲壯經歷,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討論:屈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為什都很敬愛他?如果楚王信任他,採納他的建議出國會怎樣?

  4.播放人民代表大會影片,激發幼兒學好本領張大為祖國做貢獻的願望。

  提問:這是在召開什麼會議?為什麼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才能像屈原一樣為國家提出好建議?

  小結: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各地人民代表將人們的好建議透過大會反映給國家領導人,然後共同商量出好辦法,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好各種本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大班社會領域端午節的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活動準備:

  1、影片(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影片

  1問題匯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影片,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影片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藉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