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分得一樣多

大班數學教案分得一樣多

大班數學教案分得一樣多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分得一樣多,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感知等分的含義。

  4、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兩隻笨狗熊》

  2、圓形,正方形若干圖片

  3、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在活動之前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兩隻笨狗熊》。

  2、教師簡單重複故事內容。

  教師:誰能告訴老師故事中狐狸是怎樣騙小熊的麵包吃的?

  如果給你一個圓麵包,你會分成一樣大的兩塊嗎?

  現在我們一起來分一下,一定能分得很很好的對吧!

  二、等分圓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教師:有什麼方法證明你分的兩塊是一樣大的?

  2、教師引導幼兒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分出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

  並且引導幼兒把分開的兩份中的一份與原來的相比,理解分成的每一份都要比原來的要小。

  3、幼兒操作等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教師:你能把這些圖形都分成兩等分嗎?

  (1)把這些圖形分別發到每個孩子手裡,每人一個,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觀察,指導個別幼兒操作。

  4、教師總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

  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三、引導幼兒學習分得一樣多--平均分。

  1、教師:剛剛我們把正方形的麵包分成了兩等分,就可以分給兩個小朋友,

  如果有四個小朋友,我們該怎麼分呢?

  2、剛才我們學習了平均分一個物體,分給兩個或者四個小朋友,

  現在呢,老師這裡呀有些糖果,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分一下,怎麼分呢?

  班上有這麼多小朋友啊,怎麼辦,老師想每個小朋友都分一點,你們來幫幫老師,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小結。

  (1)把糖果分別裝到盒子裡。(盒子裡的糖有多有少)

  (2)把幼兒分組,每組請一個幼兒來拿盒子,其餘小朋友從盒子裡自己拿糖果,

  每位幼兒只能分兩顆糖果。

  (3)鼓勵幼兒介紹平均分的意思,並用數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4)請幼兒相互檢查是不一樣多,對了就鼓勵,不對就請其餘幼兒幫忙。

  (5)教師小結:平均分就是把一個或者一盒整個的'物體分成一樣大小或是一樣多的物體。

  活動延伸

  請幼兒品嚐糖果

  1、向幼兒介紹糖果的好處和危害。

  2、告知幼兒要愛護環境,不能亂扔垃圾

  附:故事:兩隻笨狗熊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它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隻笨狗熊。

  有一天,天氣真好,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兒。它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塊乾麵包,撿起來聞聞,嘿,噴噴香。可是隻有一塊乾麵包,兩隻小狗熊怎麼吃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

  大黑說:"咱們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

  小黑說:"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兒倆正鬧著呢,狐狸大嬸來了,她看見乾麵包,眼珠骨碌碌一轉,說:"噢,你們是怕分得不公平吧,讓大嬸來幫你們分。"哥兒倆說:"好,好,咱們讓狐狸大嬸來分吧。"

  狐狸大嬸接過乾麵包,恨不得一口吞下去,可是它沒有這樣做,它把乾麵包分成兩塊,哥兒倆一看,連忙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

  狐狸大嬸說:"你們彆著急,瞧,這一塊大一點吧,我咬它一口。"狐狸大嬸張開大嘴巴,啊嗚咬了一口,哥兒倆一看,又叫起來了:"不行,不行,這塊大的被你咬了一口,又變成小的了。"

  狐狸大嬸說:"你們急什麼呀,那塊大了我再咬它一口吧。"狐狸大嬸張開大嘴巴又啊嗚咬了一口,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那塊大的被你咬一口,又變成小的了。"狐狸大嬸就這樣這塊咬一口,那塊咬一口,乾麵包只剩下小手指頭那麼一點兒了。它把一丁點大的乾麵包分給大黑和小黑,說:"現在兩塊乾麵包都一樣大小了,吃吧,吃吧,吃得飽飽的。"

  大黑和小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小朋友說說看,它們是不是兩隻笨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