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重點:

  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靈活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水鄉》。

  誰願意說一說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水鄉哪些特有的景色?(學生彙報)

  水鄉有這麼多我們生活在內陸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鄉遊玩,眼睛一定會看不過來的,所以作者說——“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學生齊讀)

  二、感悟課文

  這麼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處呢?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四十一頁,自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歡的水鄉景色,畫下來,並說說為什麼喜歡,用筆在書上做好批註。

  (學生讀——找——畫)

  你們一定很想把自己心儀的水鄉景色和同學分享吧?老師給你這個機會,現在就在小組裡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畫的句子,並說一說為什麼喜歡。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彙報,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1、細雨像蠶絲那麼柔和,飄在臉上涼沁沁的,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指名讀三人)

  導語:“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的細雨給了我們如此美好的感覺,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風景。

  2、視窗開得很別緻,形狀像一把張開的摺扇;外面的景緻嵌在窗框裡,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扇面。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濛,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似真似幻。(指名讀——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導語: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水鄉的視窗是別緻的,風景一定愈加別緻。

  3、綠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楊、桑園、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黃的菜花,翠綠的麥苗,彩霞般地紫雲英,奔跑的拖拉機。(指名讀一人——指導想象讀——指名讀兩人——想讀的一起讀)

  導語:“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綠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們訴說著江南人民的勤勞與質樸。

  4、一座石拱橋,半圓的橋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輪圓月。一條罱泥船從圓月裡穿出來。一個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兒,正牽著兩條水牛在橋上經過。(指名讀一人——教師範讀——自由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配樂讀)

  導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座石拱橋,一輪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橋流水”的佳話。

  5、那拖輪拖著一條、兩條、三條……一共十八條駁船,在煙雨迷濛中,像一條穿雲破霧的長龍。

  三、總結品評

  這麼多美麗的景色爭先恐後的躍入作者的眼簾,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發出讚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鄉才能見到的別緻風景伴著細雨點點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懷,作者不由得發出讚美——“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順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風景裡,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讚譽——“這江南水鄉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麼學習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的你想說些什麼呢?

  (相機補充完板書)

  板書設計:

  水鄉

  細雨柔和潤江南

  視窗別緻嵌畫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橋如月渡風情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2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4、憑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愛。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

  2、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教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1、瞭解愛因斯坦。設問:愛因斯坦是誰??

  (出示文字資料:愛因斯坦(1879—1955)德國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的相對論對世界科學史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物質粒子可以轉變為巨大能量的理論,已由原子彈、氫彈的威力得到確證。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確認為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科學巨人。)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有關愛因斯坦的課文。(板書課題:愛因斯坦與小女孩)

  3、設疑。齊讀課題後提問:看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他們倆是怎麼認識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從中又可看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檢查自讀情況:誰願意讀給大家聽?願意讀哪部分就讀哪部分,我們其他同學可以來當小評委。

  (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再讀)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評議:請我們的小評委們作一番評議吧!當然,可以是值得表揚之處,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讀的同學很認真,聽的同學也真不賴!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大家可自由發表觀點。

  (指名交流課文大意)

  4、他們之間有過幾次交往?(三次)請大家速讀課文,找出愛因斯坦與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又寫了什麼呢?

  三、再讀課文,感悟欣賞

  1、請大家再讀讀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話及最後一部分的第一句話,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學生自由朗讀)

  (出示四句話:①1940年的一個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個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④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從“時間先後順序”、“不同情況下見面”、“關係越來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師相機評議(如“你讀得很仔細”、“你很會動腦筋”)

  板書如下(用箭頭表示關係):

  撞(愛因斯坦遇小女孩)等

  聯絡前三句,最後一段的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們最後熟悉到了什麼程度,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們倆在做些什麼呀?

  板書:教穿戴

  教放東西和佈置房間

  教數學作業

  2、大家真會讀書,能邊讀書邊思考,下面我們要透過朗讀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透過朗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請大家再讀課文,自由選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覆朗讀,看看能讀出哪些新體會?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時間的先後順序)

  (學生自找、自讀、自練,準備交流)

  3、咱們來交流一下讀後的體會(指名交流談體會,相機出示有關句子)

  句1:聽了這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裡突然放射出溫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衝小姑娘做了個鬼臉:“你說得對,我是不會對付衣服鞋子這類玩意兒,但願你肯教我。”

  句2:“我說也是嗎,瞧你,穿衣服還不會呢,怎麼談得上偉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裡,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裡穿的拖鞋。

  句4: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麼。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問題設計: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什麼?他的目光那麼溫柔是因為聽到了小女孩在說(出示句2,引說)小女孩認為(引導生為反問句換個說法)對此愛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為他也需要一種平等的交流,他認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麼,試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偉人又該是怎樣的呢?(衣著整潔,知識淵博,完美無缺的)而眼前的愛因斯坦的裝束卻是(出示圖片,引說“衣衫不整”)能結合上文說具體些嗎?(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愛因斯坦當時的言行舉止嗎?(指名錶演)你認為他會對付的又是什麼呢?怎麼對付的?(出示句4,補充有關資料:愛因斯坦就是這麼一位惜時如金的人,他幾乎分分秒秒都用來探索自然奧秘:年輕時的他推著兒子的小車在街頭邊走邊思考問題,差點被馬車撞了;在橋頭等一位學生時,掏出紙進行計算,雨水淋溼了他的衣服也沒有覺察;躺在病床上,朋友問他最需要什麼?他雙眼閃亮,低聲說:“我現在只希望有幾個小時時間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讀到這,你想對老人說些什麼?又想對小女孩說句什麼話?

  (板書:善良可愛平易近人天真活潑樂於助人)

  多麼可敬可愛的老人,態度又是那麼的誠懇,讓我們再次來感受一下吧(齊讀這句)。

  4、同桌準備分角色選讀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願意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當評委。

  四、小結

  我們只讀了一節課,大家就有這麼多的感受和體會,相信透過下一節課的朗讀,定會讀得更好,定會有更多的收穫的。

  愛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呢?這個問題我們放在下節課討論。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你對愛因斯坦的瞭解。

  2、一個世界上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和一個12歲的小姑娘,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長期相處,成了好朋友)

  二、精讀訓練

  (一):快速通讀全文,用“——”畫出描寫他們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1)讀讀三句話,說說有什麼新發現。

  (2)“撞”——“遇”——“等待”說明什麼?

  (從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說明什麼?

  (時間在推移)

  “隨著……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從三句話中體會到的內容說一說。

  (4)指導朗讀這三個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詞語。

  2、讀到這裡,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愛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精讀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段。

  (1)用“——”畫出寫愛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鬍子 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裡,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髮。

  A、照樣子寫詞語: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個人?

  (2)用“~~”畫出寫愛因斯坦動作的句子。

  A“一邊……一邊……”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B、齊讀。

  (3)提問:小女孩第一次遇到愛因斯坦,她怎麼會想到“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裡走出來的”?讀課文,用“因為……所以……”說說原因。

  (4)學生回答後,指導朗讀寫愛因斯坦外貌和穿著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著老人,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裡,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裡穿的拖鞋。

  A、照樣子寫詞語:又肥又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從這段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體會愛因斯坦在外貌、穿著上很不講究。)

  C、指導朗讀寫愛因斯坦穿著的句子。

  2、當小女孩把這件事告訴父親後又怎樣呢?教師引讀父親的話。

  3、什麼叫“納悶”?(因為疑惑而發問)小女孩為什麼“納悶”?

  4、根據回答出示:

  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麼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把反問句換一個說法(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不可能是最偉大的人)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6、分角色朗讀這一段。(由三名同學分別讀愛因斯坦、小女孩、父親的話)

  7、小結:這一段寫小女孩一遇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事業,不拘生活小節的偉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關愛孩子,樂於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訥悶不解

  父親對愛因斯坦的由衷讚歎

  (三)、精讀第二次相遇部分

  1、過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愛因斯坦,第二天他們又遇上了。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樣的呢?

  2、找出課文中有兩個“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1)、讀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體描述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哪句話?(“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麼。”)

  (3)說說“一面……一面……”體現了什麼?(都是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3、找出這一段中愛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對話,同桌分角色讀一讀。說說從這一段對話裡讀懂了什麼?

  (愛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認自己是偉人,還請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關的語句進一步體會。

  4、分角色讀第二段。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這一段說的是小姑娘二遇愛因斯坦,教給愛因斯坦穿戴要領。

  (四)、精讀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讀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愛因斯坦的情況。寫了哪兩點?

  (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小姑娘教愛因斯坦收拾房間)

  2、從那些詞語句子中反映出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

  (從“小姑娘簡直嚇了一跳、整個變了一個人、年輕了20歲”等語句體會愛因斯坦“穿戴整整齊齊”。)

  3、什麼叫“一塌糊塗”?(亂或糟到不可收拾)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內怎樣亂?

  4、分角色讀第三段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仍”字說明了什麼?(說明過去就是這樣)

  有詳有略

  注意避免重複的寫法

  愛因斯坦是一個謙遜和平易近人的人

  偉大而又平凡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四段

  1、聽本段課文錄音。

  2、討論主要寫了什麼?(概括寫兩個人的交往)

  3、為什麼小女孩的母親會好奇地問??引導學生讀出“好奇”,愛因斯坦的回答讓人想到了什麼?(抓住“什麼也幫不了她”“只好”等詞句,進行進一步體會愛因斯坦的謙遜。)

  4、指導用“只好”造句。

  二、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讓學生讀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語句,暢談心中的愛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的作用。

  四、作業

  1、朗讀全文,回憶愛因斯坦與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體情況。

  2、想一想: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為什麼?

  3、在小女孩與愛因斯坦的對話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親稱愛因斯坦為“您”,這是不是小女孩對愛因斯坦不尊敬呢?

  (剛開始,小女孩與愛因斯坦並不熟悉,不知道他的偉大。當愛因斯坦按照小姑娘說的那樣穿戴得整整齊齊時,他們開始產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覺得這個老人很有趣,竟然那麼聽自己的話,在心裡,她可能已經把愛因斯坦當作朋友了!

  小姑娘與愛因斯坦由不熟悉到很熟悉,感情逐漸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十分隨便,所以用“你”。平時我們朋友之間,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親只知道愛因斯坦創立了許多理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對他十分敬仰,所以要用“您”。)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途徑和方法+不說空話——愛因斯坦

  當人們讚譽他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時,愛因斯坦笑著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板書設計

  21、愛因斯坦與小女孩

  潛心科學研究 天真可愛

  不拘生活小節 有禮貌

  謙虛好學

  第一次 撞(相撞)

  第二次 遇(相遇)

  第三次 等待(相邀)

  相處

  22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學會給課文分段,並說出段落大意。

  5、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難點:

  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實驗目標:

  透過對樟樹品質的瞭解,聯絡宋慶齡的生平,說說宋慶齡喜歡它們的原因,試著探究樟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準備:

  蒐集資料,瞭解宋慶齡的生平。圖片、投影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瞭解宋慶齡的生平。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3、學會用重點突破的方法為課文分段。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學生交流宋慶齡生平。

  2、板書課題:2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3、解題。

  (1)理解詞語:故居、樟樹。

  (2)討論:課文主要應該寫什麼?寫什麼地方的樟樹?

  (3)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

  讀後請學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養學生的鑑賞力。

  2、說說你對課問的哪個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生詞,圈出生字。

  (2)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聯絡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通讀每個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詞句下面打上“?”。

  2、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教師進行巡視,及時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詞語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交流學會的詞語。

  (4)指名說說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內容可讓學生自行討論解決,重點詞句在細讀課文時解決。

  四、指導分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麼。

  2、由課題可知課文應該重點寫樟樹,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樟樹。

  3、第4、5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聯絡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為第一段,第4~5自然段為第二段,第6自然段為第三段。

  4、小結“重點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業

  1、讀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透過細讀課文,瞭解樟樹的特點。

  2、透過對樟樹品質的瞭解,聯絡宋慶齡的生平,說說宋慶齡喜歡它們的原因,試著探究樟樹的象徵意義。

  一、複習檢查

  1、抽讀詞語卡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

  思考討論:這三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麼?段與段是怎樣連起來的?

  2、細讀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學習第4自然段。

  ①出示課文插圖一的投影片,引導觀察樟樹的樣子。

  要求按順序仔細觀察,抓住特點說一段話。

  ②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樹特點的一個詞。

  相機講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書:蓬蓬勃勃)

  ③再讀課文,畫出具體表卅現樟樹蓬蓬勃勃的詞語。

  (枝幹: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

  ④指導朗讀。表現樟樹特點的詞語要讀重音。

  ⑤指導背誦。

  要求學生先理清敘述順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絡,再練習背誦。

  (2)學習第5自然段。

  ①默讀課文,用“—”畫出寫別的樹木的句子,用“~~~”畫出寫樟樹的句子。

  ②學習第1~3句。

  a、指名讀。

  b、理解“繁衍、寄生”等詞語。

  c、說說別的樹不好在什麼地方。

  ③學習第4~8句。

  a、自由讀課文。

  b、理解“可貴、仍然、拇指、高貴”等詞。

  c、理解句子。

  “本身”這個詞說明了什麼?

  “永久保持”說明什麼?讀讀課文,說說從哪兒可以看出樟樹能“永久保持”香氣。

  (相機板書:永久保持 拒蟲香氣)

  ④引導理解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象徵意義。

  A、再讀第5自然段,說說樟樹高貴在什麼地方。

  B、結合宋慶齡的生平說說自己學習第5自然段的體會。

  C、指名說說,大家參與評點,相互補充。

  ⑤指導朗讀。

  ⑥指導背誦。

  3、細讀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理解有關詞語。(崇敬、瞻仰)

  (3)說說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宋慶齡故居前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因為樟樹不僅長勢蓬蓬勃勃,具有拒蟲的香氣;而且更因為宋慶齡也像樟樹那樣,一身正氣,令敵人畏懼,人們為了表達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總愛在樟樹下留影紀念)

  (4)指導概括段意。

  三、作業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22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枝幹粗壯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懷念

  拒蟲香氣

  高貴之處

  永久保持

  23 . 黃河的主人

  一 教學要求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2、掌握課文中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提心吊膽"、"嘗試"造句。

  3、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著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本質力量。

  4、模仿最後一段的構段和表達的方式寫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讚頌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羊皮筏子的特點和功能。透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合作討論去感受、去發現、去體會艄公的形象內涵。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

  1、預習

  (1)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朗讀要正確,通順。

  (2)透過結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詞,無法自己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請做上記號。讀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可透過問題的形式記下來,準備課上討論。

  (3)收集課文中和課外書中描寫黃河的詞語和句子,準備課上交流。

  (4)從課外書或網上去尋找黃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瞭解它的製作、特徵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圖片。

  (5)在人與外界的各類挑戰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

  (6)理解詞語(帶點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 竹篙 膽戰心驚驚濤駭浪如履平地提心吊膽

  2、製作

  3、其它準備工作

  (1)課前教師提供一些關於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資料,分發給學生。

  (2)課上準備好電腦,實物顯示頻、投影儀器等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文,解題質疑

  1、談話引入,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與黃河有關的課文,(板書:黃河)同學們,在你腦海中,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請誰來說一說。

  2、課文寫到了黃河,作者面對黃河時,他的所見所感也是透過豐富的語言傳達出來的,出示:黃河滾滾 萬馬奔騰濁浪排空波浪滔滔驚濤駭浪 激流 湍急 洶湧 膽戰心驚 提心吊膽 如履平地

  (1)指名讀--集體讀(要讀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

  (2)這些詞語在下面的課文朗讀中還要加深體會。

  2、師:黃河之水日夜奔流,洶湧咆哮,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題目是--黃河的主人(板書:的主人),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誰是黃河上的主人?他為什麼會成為黃河上的主人?它有什麼本領能成為主人?)教師在課題的右側打上幾個?

  二、初讀課文,感受語言

  1、師:同學們圍繞課題就提出了這麼多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你們說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是什麼?(讀書和討論)下面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相信你能透過自己的讀書和思考,來解決剛才的問題。還要注意,讀書要做到正確,流利,讀不通順的地方要反覆讀讀。

  2、同桌互讀,你喜歡讀哪些段落就讀哪些段落,並讓同桌評價一下讀的效果。

  3、個別朗讀,把你最喜歡讀的或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同學們聽,如果一個同學讀了以後,還有同學認為自己也喜歡讀這一段或認為自己會讀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來再讀。

  教師引導學生相機點撥、評價。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透過剛才的朗讀,你對課文有了哪些瞭解?

  5、黃河的主人是誰?(板書:艄公)(教師提醒"艄"字的寫法)課文中的艄公在幹一件什麼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撐著羊皮筏子送五個乘客過黃河) (板書:黃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師提醒"筏"字的注意點,不要少一撇)

  5、你見過黃河上的羊皮筏子嗎?哪位同學在預習課文時已經找到了介紹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圖片就更好。請你上臺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瞭解的羊皮筏子。(讓學生上臺介紹,而後,教師可以出示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的並加以簡要說明)

  三、小結課文

  1、指導完整的朗讀課文(教師逐節朗讀課文)

  2、質疑問難:初步學習了課文,你覺得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學習詞語

  1、出示詞語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著 波浪滔滔 驚濤駭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險惡 讚頌 嘗試 提心吊膽 膽戰心驚 濁浪排空

  (1)指名讀

  (2)領讀

  (3)找出上述詞語中表示"害怕"的詞語,你還能說出那些近義詞。

  2、完成課後的練習2

  五、課堂作業

  1、抄寫詞語

  六、課外作業

  1、熟讀課文

  2、在人與外界的各類挑戰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準備在下一堂課上交流。

  (教師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戰自我過程中的一些圖片,並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喚起記憶

  1、課前板書:黃河的主人

  2、師:同學們,透過上一課的初步學習,你瞭解了些什麼?(板書:艄公)(課文介紹了在波濤洶湧的黃河上,一位艄公撐篙駕著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黃河的事。)

  二、學習第一部分,體會黃河上羊皮筏子的驚與險

  1、同學們,課文一開始,作者就把我們帶到了奔騰不息、洶湧咆哮的黃河邊,請大家看畫面,不僅要仔細觀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體:(遠景)洶湧激盪的黃河水、震耳欲聾的波濤聲。

  2、師:看了這幅畫面,假如讓你給畫面配音的話,你該誦讀課文的那一部分,又該怎樣誦讀讀?先自己練讀,然後交流。

  3、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指名讀--評價:是否感受到"膽戰心驚"--再指名讀--集體讀

  4、多媒體出示:在洶湧的激流裡的一葉筏子。

  (1)師:請你練讀下一個自然段,然後給這一幅畫面配音。(指名讀)

  (2)在原來的畫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讓學生再仔細讀一讀,然後談談讀後的感受。

  (3)(多媒體去除配音,只保留畫面。)交流感受,讓學生暢所欲言,並讓學生說一說重點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教師隨機點撥評價,並指導學生朗讀相關句子。

  (從下列詞語中可以讓人著重體會到黃河的洶湧險惡?qut;洶湧的激流"、"整個兒吞沒";那東西的渺小無助:"小"、"輕"、"浮"、"小小";作者為那東西的強烈擔憂:"突然"、"強磁力"、"吸引")上列引號中的詞語點選時多媒體設計成另一種顏色。

  (4)指導集體有感情的朗讀,要讓人感受到黃河的兇險無情,那小東西的渺小危險和作者的深切擔憂。

  5、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1)師過渡:同學們,作者遠望時,看到的僅僅是一樣東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經為這樣東西而擔心害怕,那麼,當他定睛細看時,發現這東西上面坐著的竟然是人,這時,作者的感情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請你找出相關的文字讀一讀,再談談體會。

  (2)指名朗讀--評價--再指名朗讀(教師可隨機點撥)(1、3句帶感嘆號的句子重點指導朗讀)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感情:那小東西上坐著的竟是人,而且有六個人,黃河的水那麼湍急,人就像貼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覺得不可思議,又為他們擔驚受怕。(必要時教師可以範讀)

  (3)師:此時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十分擔心、異常震驚、驚恐不已、膽戰心驚……)

  (4)指導集體有感情的朗讀,去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三、學習第二部分,體會艄公的大智大勇

  1、過渡:同學們,在作者這樣的心境下,你再讀讀下面這個自然段,你是否能夠發現什麼問題?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膽,……瀏覽窗外的景色。)

  (2)學生邊讀邊思,然後引導提問。學生可能會問:

  ①在如此危險(危急四伏)的黃河上,乘客為什麼還在談笑風生?(核心問題)

  ②用"小心"和"大膽"來同時形容艄公的行為,是否矛盾? ……

  2、自主合作探究

  (1)師:同學們,你想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幾個問題?(讀書、結合上下文、獨立思考、跟同學討論……)

  (2)下面就用你喜歡的方式去解決這幾個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同時自由地尋找自己的交流夥伴。

  3、集體交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1)組織大家交流討論,合作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彙總小組的意見。比一比哪個小組交流得最好。

  (2)交流中可能學生會得出如下結論:(教師還要讓學生說說是從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結論的。)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經有了一定經驗。

  ②乘客們都非常的勇敢,他們不懼怕黃河的險惡。

  ③他們知道艄公很有駕筏經驗,不會出任何危險。

  ④因為艄公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會戰勝驚濤駭浪。……

  (3)重點指導朗讀描寫艄公的句子。

  4、重點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加深領悟

  (1)師:同學們,此時你想對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說些什麼話?(多媒體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畫面)(在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最好能抓住課題闡述)

  (2)作者是怎麼讚頌艄公的呢?多媒體出示:(在原有畫面的基礎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為黃河上的主人。"

  (3)誰能替作者來讚一讚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讀--學生相互評價--在指名讀

  ②集體朗讀這段話(願意讚一讚這位艄公的同學一起站起來讚一讚)

  ③出示填空題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讚頌。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對著_____________,身系_________________,手裡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憑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戰勝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為______________。"

  (要求學生熟讀成誦:熟讀--指名說)

  板書:驚濤駭浪 如履平地

  師:黃河上驚濤駭浪,可我們的艄公卻如履平地,他真不愧為黃河的主人。

  四、小結全文,深化主旨

  1、師:同學們,學到這兒,老師想起了一句格言(板書: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人在跟險惡的自然環境的搏鬥中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英雄氣概。同學們,從黃河的艄公身上你還能想到哪些人?口頭交流一下。

  2、師小節:同學們,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黃河的主人(集體讀)。奔流不息的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不僅孕育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聰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黃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願艄公的形象能給我們永遠的啟迪,願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們中華大地上代代相傳,就像黃河水一樣奔騰不息。

  3、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麼話想說或者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五、課外作業

  下列兩道題目中任選一道:

  1、在人與外界的各中挑戰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在瞭解的基礎上仿照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寫法讚一讚他。

  2、在當今現代交通工具異常多樣和不斷湧現的時代,原始落後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歷史的舞臺?圍繞這個論題去收集資料,分析整理,得出相應的結論。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黃 河 的 主 人 ?

  艄公

  羊皮筏子

  乘客

  (第二課時)

  黃河 驚濤駭浪 滄海橫流

  的

  主人 如履平地 方顯英雄本色

  (艄公)

  練習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處處留心部分

  2.理解於象棋的詞語意思,透過誦讀歌訣,初步瞭解下象棋的規則,感受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透過誦讀歌訣,初步瞭解下象棋的規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處處留心)

  1、教學第一部分。

  (1)談話引入:同學們聽說過象棋嗎?象棋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棋類運動,它是象徵著古代戰場雙方廝殺的一種遊戲。我們生活中有些詞語就於象棋。練習中舉了一個例子。請同學們看看。

  (2)我們瞭解了象棋中“將軍”的本意,那麼,現在“將軍”一詞常常比喻什麼呢?

  (3)書中還列舉了一些這樣的詞語,請讀讀這些詞語,想想它們在象棋中是什麼意思,現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麼意思。

  (4)除了書中提到的,你還能說出哪些呢?

  (5)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說一句話。

  2、教學第二部分。

  (1)同學們會下象棋嗎?下象棋是有一定規則的。(出示歌訣)

  (2)能讀懂歌訣的意思嗎?請同學憑藉棋盤講解。

  (3)一首簡單的歌訣,讓我們物件棋的競賽規則有了初步的瞭解。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呢?

  (4)欣賞朗讀。

  3、教學第三部分。

  (1)胡榮華是我國著名的象棋大師。為什麼這樣說呢?請讀讀短文。

  (2)在這段話中有一組近義詞,你發現了嗎?它們可以調換嗎?說說理由。

  (3)“蟬聯”這個詞,根據上下文來猜測意思。再查查詞典。

  4、總結、評議。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讀讀背背。

  2熟記八個詞語和《古今賢文.合作篇(下)》。

  3 寫好鋼筆字,知道上下都有鉤時,下鉤包住上鉤。

  教學重點:

  熟記八個詞語和《古今賢文.合作篇(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二、教學第二題(讀讀背背)

  1、熟記詞語

  (1)先讀讀詞語,讀準字音。

  (2)藉助字典,瞭解詞語意思。

  (3)交流彙報,並體會每排兩個詞語在意義上的聯絡。

  (4)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2、背誦《古今賢文.合作篇(下)》

  (1)回憶《古今賢文.合作篇(上)》

  (2)學生自讀《古今賢文.合作篇(下)》

  (3)這段中的句子,有的來自古詩,有的來自民間諺語。

  你能讀懂哪些句子呢?

  (4)除了文中介紹的句子,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合作”的名言呢?

  3練習朗讀、背誦。

  分組背 提名背 齊背

  三、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認讀“犯、飽、它”三個字,觀察字形,說說異同。

  2、觀察字帖,讀讀“小竅門”,領悟其中的規律。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學生習字,及時小結。

  四、總結、檢查。

  五、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八個詞語和《古今賢文.合作篇(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口語交際,學會傾訴煩惱。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

  練習口語交際,學會傾訴煩惱。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背誦成語

  2、背誦《合作篇》

  二、匯入新課

  三、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談話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風們會遇到一些煩惱。“小煩惱熱線”開通了。我們可以透過熱線跟主持人通話,把不愉快的事說出來,從而得到幫助。

  2、那麼,在傾訴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表達清楚,說清煩惱的原因;有禮貌,言辭誠懇……

  3、作為“小煩惱熱線”的主持人要注意什麼?(耐心、誠懇……

  4、同桌試著扮演角色進行口語交際。

  5、全班同學進行交流,並評議。

  6、小結:在生活中有煩惱是正常的',我們有很多解決的方式,在傾訴時,都應做到尊重、有禮有節。願同學們都能做一個善解人意、天天快樂的孩子。

  四、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觀察“國、區”兩字,說說它們不同的部首。

  2、學生觀察兩個部首的書寫示意圖。

  3、教師示範講解方框兒、三框兒。

  4、學生練習、反饋,發現問題再指導。

  5、教師示範寫“國區”,提示部首與其他筆畫之間的關係。

  6、學生練習書寫“國、區”兩字。

  7、展示優秀書法作業。

  五、佈置作業。

  練習毛筆字

  5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3

  設計理念:

  讀賞結合,引導學生品味西湖“綠”的豐富多彩,透過讀讀、劃劃、想想、畫畫、說說等活動研讀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會寫法,領略西湖的美麗。

  設計特色:

  以“導遊寫解說詞”為手段,透過準備和表述導遊解說詞等語文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瞭解西湖“綠”的特點,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研讀全文,瞭解課文順序,明確抓住景物特徵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學字詞,理層次,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學以致用。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運用形聲字構字規律,啟發學生學會本課大部分生字,學習部分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大意,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杭州西湖嗎?對西湖的瞭解又有多少呢? (學生互相交流有關西湖的資料資訊)

  2. 願意作為一名導遊帶領大家去西湖遊玩一番嗎?那就讓我們為導遊準備一份解說詞,讓我們去看看這人 間天堂——美麗的西湖吧!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課件展示,整體感知。

  過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徵,多少人說過寫過,你願意更勝一籌嗎?

  1. 師生共賞西湖美景。 (課件展示初夏西湖錄影片段)

  2. 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綠”。 (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時在課題中“綠”的下面板書▲)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過渡:為了能把導遊的解說詞寫得更完美,只憑感覺不行,我們要認真研究手中的課文資料。

  1. 教師範讀,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什麼? (西湖的“綠”)

  2. 明確學習任務: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聯絡上下文或者藉助工具書反覆讀讀記記

  3. 學生按自然段讀文,檢查預習情況。

  4. 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 請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2) 強調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重點教學“隱”“徑”“縫”“曠”“職”“港”等字)

  (3) 強調“幽”字的筆順。

  幽: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

  (4)“參”是多音字。

  參cān(參加)shēn(人參)cēn參差{ci}不齊)

  (5)重點詞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延伸。

  蒼翠: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

  鮮嫩:新鮮,嬌嫩。

  心曠神怡:曠:空闊,開朗。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幽靜:沉靜而安閒。

  佈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隨意的,漫不經心的散步。很悠閒。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課件出示要求:讀通全文,做到讀準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斷不破句)

  2. 交流檢查通讀情況。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師生穿插評議)

  3. 快速讀文,理清層次。

  (1) 全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西湖的“綠”?

  (觀景順序)

  (2) 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雨中靈隱的“綠”

  第二自然段:蘇堤的“綠”

  第三自然段:花港觀魚的“綠”

  第四自然段:整體印象

  五、抓重點,延伸下文。

  過渡:幾遍讀文,讓我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確確是“綠意撲眼而來”,因而一個什麼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點?(“綠”)

  令人叫絕的是,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下節課讓我們繼續研讀、準備,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以導遊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為契機,深入研讀探究課文,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入情入鏡地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回顧全文。

  1. 齊讀課題

  2. 學生回憶: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 什麼?按什麼順序描寫的? (在課題“綠”字下面板書“▲”,同時板書“觀景順序”)

  二、抓住“綠”,整體感知。

  過渡:那就讓我們這些導遊們以“綠”為突破口,先走進“綠”的世界吧!

  1. 課件呈現一片“綠”的廣闊天地。

  (1) 老舍《草原》

  (2) 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豐富多彩,柔情萬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充分朗讀,盡情想象,感受“綠”意)

  三、突破“綠”,研讀全文。

  過渡:那麼“綠”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樣抓“綠”的?作為導遊一定要突破呦!

  1. 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幾處“綠”? (靈隱——蘇堤——花港觀魚)

  2. 移情入文,激趣質疑。

  (1) 仔細讀文,看你能發現多少含有“綠”或表示“綠”的詞語。

  (2) 小組交流,然後彙報,談感受。 (點撥:“心曠神怡”、“莽莽蒼蒼”等詞語的意思)

  3. 充分朗讀,在讀中品味文字與景物的雙重美。

  (1) 請同學們挑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那裡的“綠”有什麼特點?

  (2)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

  4. 集體研讀,交流成果。

  (1) 自由選擇方法

  ①讀一讀,想一想。

  (認為最能體現“綠”的部分)

  ②圈一圈,劃一劃。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

  ③畫一畫,說一說。

  (想象畫面,大膽表述)

  學生交流可能不按課文順序,教師相機調控策略。

  (2) 預設學案及策略

  ① 雨中靈隱的“綠”

  多彩{

  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

  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② 蘇堤的“綠”

  多姿{

  古怪,莽莽蒼蒼

  鮮嫩可愛,如如如如

  堅忍不拔

  ③ 花港觀魚的“綠”

  ( 可能學生說的與預設的不一樣,但不管說什麼,只要是讀中所悟,都應積極鼓勵。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薰陶。)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強調語速宜緩,體現一邊讀一邊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綠”,積累運用。

  過渡:作為一名導遊,請選一處景點,根據課文的描述,盡情地向遊客展示西湖那別有風情的“綠”,誇耀一下西湖的美麗。

  1﹒學生準備解說詞。 (可以配動作,加表情)

  2﹒解說時,師生作為遊客可提出問題,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西湖“綠”的與眾不同,感悟“綠”的美麗。

  五、創造“綠”,昇華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樣抓“綠”的,學習寫法。

  2﹒仔細觀察生活周圍的“綠”,模仿《西湖的綠》寫一篇《××的綠》。

  教學反思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我上完這節課的感受,那隻能用“陶醉”這個詞了。我和我的學生們都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當中,陶醉在這優美的詞句當中。讀著讀著,自已彷彿已置身於西湖的美景中,看著碧澄澄的水嘩嘩地流著,有一種驚奇自在心中。

  在這節課當中,我的教學手段只是朗讀加想像。讓學生美美地讀,讀出自已的感受,讀出自已的韻味,然後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著自已已置身於這獨特的美景當中,那可愛的古怪的樹綠得發光,綠得發亮,真是一種沉醉,一種迷戀。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筆下的西湖的綠。

  上完這節課,讓我深深地感悟到語文教學本身應是很簡單的,重要的是能否在這簡單當中讓學生有深深地感悟,一直深入地孩子們的內心發中,連同自已也被這種情景所感動,跟著他們一起來享受這神奇的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幸福與快樂!

  其實,我想語文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外,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們在這學習當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結合課文理解“掃興、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重點

  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

  孫臏制定計策的根據是什麼?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6張點數不同的撲克牌(三張紅桃,三張黑桃)。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數學智力題匯入課文。

  1.設題激趣:我們先來做一道有趣的數學智力題,看誰最聰明,誰最會想辦法。

  出示題目:1+2+3+4+5+6+……100=?

  引導學生認識到要善於開動腦筋,找規律想辦法,方能以智取勝。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也需要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取勝。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有一位很喜歡賽馬的齊國大將,他的名字叫田忌。(板書:田忌)

  3.(把課題板書完整)課題中哪個字是貫穿全文的關鍵字?(“賽”字)

  4.圍繞“賽”字,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和誰賽?賽幾場?怎麼賽?賽的結果?)

  過渡語:同學們的求知慾很強,提的問題很好。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書,從文中找答案。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理。

  1.自由讀文,要求:大聲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時字字入目,在不理解的詞語旁打“?”。

  2.交流識記方法,理解部分詞語。

  垂頭喪氣:耷拉著腦袋,顯得很頹喪。(做動作幫助理解詞義。)

  譏諷:指用尖刻含蓄的語言嘲笑、刺激別人,與它意思相近的詞有:諷刺,譏笑,嘲諷等。

  “贏”字較複雜,可用部件拆分法記:亡,口,月,貝,凡,用字謎幫助記憶:月亮寶貝非凡人,樂得嘴巴都沒了(亡),你說有趣不有趣?“贏”字筆畫多,書寫時注意不要寫出格子。

  另外,注意:“喪”字不要寫成“”,“慌”字右邊不要寫成“”。

  3.解決部分問題:讀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田忌齊威王

  敗第一次勝

  勝第二次敗

  4.快速默讀課文,標出兩次賽馬的起止段。

  5.除了寫田忌和齊威王,文中還寫了哪個人物?他和第二次賽馬有什麼關係?(板書:孫臏獻計)

  6.找出孫臏獻計的起止段作為文章的第二段。

  三、從興趣點入手,學習“兩次賽馬”的經過。

  1.你們對課文中的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學生對比賽時的情況最感興趣。)

  學習“賽馬”部分。

  2.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這兩場比賽各是怎麼賽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3.全班交流評議。

  (1)請學生讀寫第一次賽馬的自然段,老師畫出賽馬對陣圖。

  田忌 齊威王

  上 上

  中 中

  下 下

  (2)請一學生上臺畫第二次賽馬對陣圖,並用語言描述。

  田忌 齊威王

  下 上

  上 中

  中 下

  (3)交流相同點和不同點。

  主要有三處相同:

  ①二人的馬沒換。

  ②比賽規則沒變——各自把馬分等級。

  ③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沒變——先上等,再中等,後下等。

  主要有三處不同:

  ①田忌的馬出場順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後中等。

  ②比賽結果不同——田忌轉敗為勝。

  ③人物心情不同:

  第一次齊威王勝,得意洋洋田忌敗,掃興

  第二次齊威王敗,目瞪口呆田忌勝,高興

  4.教師相機指導:

  (1)理解“掃興”和“垂頭喪氣”的意思。什麼事使田忌掃興?

  (2)第一次賽馬,田忌為什麼會輸?

  (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3)第二次賽馬,田忌為什麼會贏?

  (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

  5.概括第一、三段的段意。

  第二課時

  一、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出示課文最後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為勝了。”

  2.齊讀這句話。

  設疑:真的只要調換一下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轉敗為勝嗎?

  3.遊戲中探究:請每個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點數不同的6張撲克牌(三張紅桃,三張黑桃),分別代表齊威王和田忌等級不同的馬,擺出“下等對上等,上等對中等,中等對下等”的第二次比賽情況。

  4.透過剛才的擺弄,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了嗎?

  (因為每個同學手中撲克牌的點數不相同,所以撲克點數相近的同學也許能擺弄成功,而點數相差較大的同學無論怎麼調換,弱方總是輸。)

  5.再出示文中最後一句話,齊讀一遍。

  6.帶疑讀文:剛才有的同學調換成功,而有的同學無論怎樣調換馬的出場順序並不能使田忌轉敗為勝,難道課文中的結論有誤嗎?鼓勵同學們帶著這個疑難研讀“孫臏獻計”部分,從文中探求答案。

  7.學生自學,標畫批註。

  8.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關鍵句:

  (1)原因:“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觀察到的情況,制定計策的依據)

  結果:“我有辦法讓你取勝”——分析後的斷言。

  師小結明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可以轉敗為勝的依據是:“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沒有取勝的可能。

  (2)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馬,看見田忌和孫臏過來了,便譏諷田忌:“怎麼,難道你還不服氣?”(抓住“得意洋洋”“譏諷”體會齊威王的驕傲輕敵,從而使孫臏的計謀得以順利實施。)

  (3)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

  ①理解“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裡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②讓學生說成語的來歷,教師補充:宋朝時有位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詩人晁補之寫詩稱讚他:“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蘇軾也曾說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③孫臏為什麼如此“胸有成竹”?

  9.有感情地朗讀。

  ①請四人為一組,分角色練習朗讀3至12節,可以相互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②指名4人讀(先說說你給同學出了什麼主意)。

  ③評讀。

  二、“投石”激趣,拓展延伸。

  1.你們覺得孫臏的這個主意妙不妙?妙在哪裡?(發揮優勢,合理安排,揚長避短)

  2.這麼好的辦法,田忌想不出,齊威王想不到,孫臏為什麼會想到?你認為孫臏是個怎樣的人?(仔細觀察,善於分析,巧妙安排)

  3.拓展:你們還有沒有其他調換的辦法?

  4.學生畫對陣圖,你們可以找到幾種調換方法?輸贏如何?

  5.從中你悟出什麼?(要進行科學分析,選擇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三、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摘抄你喜歡的詞語。

  2.第二次賽馬後,孫臏和田忌再見面會有怎樣的一段談話,根據課文內容做合理想象。兩人一組,設計對話內容及動作、表情,表演出來。

  備課參考資料: 孫臏簡介 孫臏(?-前316年),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本名不傳,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孫臏,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穀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他是孫武的後人。戰國時期曾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孫臏受刑 相傳孫臏曾與龐涓一起拜師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在未學成時便下山出使魏國。龐涓自知才能不如孫臏,於是假意向魏王推薦孫臏,並請他出山相助。之後龐涓就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並割去孫臏的膝蓋骨,及在其面上黥字,但卻對孫臏假慈悲,幫孫臏包紮傷口,要他把孫子兵法寫出來,然後再殺了他。孫臏的僕人告之孫臏此事,孫臏於是裝瘋藉以瞞騙龐涓,並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至齊國。

  桂陵之戰 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果然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這場戰爭甚為著名,孫臏不直接引兵救援趙國,而攻打魏國以解趙國圍的這個策略,更留傳後世,即圍魏救趙。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較好地表達出來

  教學重點: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較好地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較好地表達出來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方法: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評析學生習作。

  開心提示:這一環節在教師修改以後再進行。

  二、習作講評

  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習作,請習作者欣賞,教師加以點評,鼓勵2對寫得不夠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全面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三、小節

  學生自由交流這次習作的收穫或一些好的建議,以完善今後的習作訓練。

  四、習作構思

  引導學生如何選材,如何人手來寫。

  1.這次習作圍繞什麼來寫?(第一次)

  2.怎樣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經過清楚地告訴別人呢?(指名回答)

  說清自己第一次乾的是什麼,是怎樣做的。

  3.怎樣才能把這次習作寫好呢?(過程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4.討論交流,確定習作材料。

  五、資源共享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資源,擴大學生的資訊量。

  六、習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經過寫清楚。

  2.可抓住場面細節展開描寫。

  3.注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6

  教材解讀:

  《初秋行圃》是以兒童的生活為題材的古詩。它以描寫蟬為目的,詩人楊萬里寫落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寫了聞蟬尋聲,蟬兒閉口的情形,整首詩通俗易懂、真切傳神、趣味橫生。雖是即景寫景,卻亦具有一番清新別緻的情趣。

  教學理念:

  1、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不管是領會詩的涵義,還是體味其美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朗讀能激發想象,強化積累,培養語感,所以,朗讀必須貫穿於古詩學習的全過程。

  2、創設情境,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體會情感是古詩教學的靈魂。在學習“近在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不作聲”時,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從情感的體驗出發,首先在讀中感悟、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找不到蟬到的遺憾,然後引導學生再讀,再一次交流情感,體會到深藏在作者內心的對秋天美景、對秋蟬的讚美、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詩中的“圃”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並背誦全詩。

  2、藉助註釋,在讀中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句所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難點:體會作者蘊含在詩句中的欣喜、讚美之情。

  教學準備:

  1、課前複習作者楊萬里的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寫的其他詩歌。

  2、課前佈置學生觀察初秋的美景。

  教學時間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預設:

  一、激趣匯入、整體把握

  1、同學們,三年級我們學習了楊萬里寫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還知道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生齊背後交流)

  2、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與秋天有關的古詩。板書課題。

  二、讀題解題,初讀古詩

  1、指名學生讀詩題。

  2、透過預習,誰能說說題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師提示:加進去適當的詞語把話說完整。)

  3、現在正值初秋,在你們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學生交流自己在身邊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師:那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中又描寫了什麼景色?他什麼時候在花園裡散步,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做了些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三、自讀自悟,感知詩意

  1、教師範讀古詩。

  2、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3、指名朗讀,正音。學習生字“圃”。

  4、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古詩弄懂詩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與同學交流等。)

  5、師:下面老師再給大家八分鐘時間,小組合作學習,大家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古詩,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句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要求:先自學,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然後在小組內交流。需要老師幫助的同學或小組,可以舉手告訴老師,老師會很快來到你的身邊和你們一起學習。

  四、集體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彙報學習結果,

  師:看到大家學得這樣認真,相信大家已經有成果了,哪個小組願意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學習的成果?

  2、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讀詩的感悟,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古詩大意。

  (古詩大意: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詩人在園子裡散步,這時,太陽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說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裡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裡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五、讀中品味,體會意境

  師:剛才,大家瞭解了詩意,相信大家再讀,一定會讀得更美,更投入。誰讀第一句?

  1、從這句哪些詞語看出作者寫的是黃昏時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蟬”加以體會。

  2、你覺得哪些字能體現落日的有情?

  引導學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體會作者對眼前美景的喜愛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當成了有靈性的人。就是這兩個字賦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滿了勃勃的生機,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思。

  3、引導學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無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根據詩句誰能想象出這幅畫面?(提示:夕陽、晚霞、地面景物、蟬鳴聲……)

  4、誰能讀出落日的這份“真情”?

  預設:(透過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逐步讓學生讀出情,讀出形,讀出味。)

  生讀(沒有激情)。

  師:你這快落山的太陽,怎麼這樣無情?從你的讀中,老師感覺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麗。誰再來讀。

  生讀。

  師:老師從你的讀中感覺到你是重情誼的夕陽,可我從你的讀中沒聽到滿園此起彼伏的蟬鳴聲。誰再讀?

  生讀。

  師:哦!多美的景緻!多熱鬧的黃昏!老師好象看到了夕陽西下時的燦爛晚霞,聽到了園子裡嘹亮的“黃昏大合唱”。來,讓所有的蟬兒都唱起來,全班齊讀。)

  師過渡語:

  初秋的傍晚,詩人獨自在園中散步,抬頭望著西邊的天空,一輪紅日即將落山,夕陽將天邊抹上了瑰麗的色彩,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緻啊!聽,眾多秋蟬也不甘寂寞,趁著這美麗的時刻,放開清亮的歌喉,開始了“黃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學生齊讀前兩句。

  5、聽到這美妙的“合唱”,你會心動嗎?是否想找到這些“歌唱家”,趕快行動——

  (1)可詩人找到了蟬沒有?

  引讀:近在咫尺——,尋到旁邊——。沒看見蟬,心中會是什麼滋味?

  指導學生帶著遺憾的語氣來讀。

  (2)作者心中只有遺憾嗎?再看,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聽,這此起彼伏的蟬鳴聲,真有遺憾?那又怎樣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心中的欣喜、讚美之情。

  (3)師小結:

  看到天邊美麗的晚霞,聽到園中這悅耳的“大合唱”,作者興致大增,雖然沒有尋到“演唱家”的蹤影,可這情、這景足矣!這一樣也能讓作者詩興大發——

  (學生帶著讚美之情齊讀全詩,邊讀邊想象意境。)

  六、賞讀全詩,熟讀成誦。

  1、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對《初秋行圃》的理解。

  師:請大家用最擅長或最喜歡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讀一讀;想唱的,可以把詩句改成自己喜歡歌曲的歌詞,試著唱一唱……

  2、學生分組練習、展示、評價。

  七、總結拓展,課外延伸

  1、引導學生總結剛才學詩的方法。

  讀:讀通、讀順詩句。

  譯:結合註釋、或查字典、或結合插圖、猜讀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

  悟:品讀、感悟,想象、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誦:聲情並茂地朗讀古詩。

  2、用自己學到的古詩學習法,自學唐朝詩人虞世南的《蟬》。讓學生初步瞭解詩意即可,無須對作者託物言志寫法進行深究。(虞世南的《蟬》附後)

  3、課外找找楊萬里的其他寫景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初秋行圃

  (宋)楊萬里

  落日無情最有情,

  偏催萬樹暮蟬鳴。

  近在咫尺無尋處,

  尋到旁邊不作聲。

  附: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緌(ruí):結冠(帽)的兩條帶子叫纓,纓在頷(hàn)下打結,餘下的兩段叫緌。因為緌是下垂的,所以詩中稱“垂緌”。

  飲清露:古人以為蟬是飲露為生的(其實它吸樹汁)。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反覆誦讀,理解、積累字詞。

  2能力目標: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精美的語言,提高語言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讀課文理解,積累字詞。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的方法。

  二、課前預習作業(1):課前反覆誦讀,積累字詞

  踞(jù)在 薄(bó)陰 幾綹(liǔ) 穹(qióng )門

  稜(léng)角 塵滓(zǐ) 皺纈(xié) 什剎(shí chà)

  挹(yì) 掬(jū)你入口 明眸善睞(móu)(lài)

  2)文章開頭就直抒胸臆“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但卻沒有直接寫梅雨潭的綠,而是先寫了梅雨瀑等潭周圍的環境,到了第三段,才濃墨重彩寫梅雨潭的綠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三、導學過程

  1、檢查預習情況,點評。

  2展示目標。

  3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真情實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詩文集《蹤跡》。

  4自學過程:根據朗讀要求,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內反覆品味其妙處,並個別展示,由學生互相點評。

  5合作探究:整體感知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跳讀課文,思考問題,找出線索,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觀察點,就是觀賞景物所處的位置,請找出文中表明觀察點的詞語,看看觀察到的景物是什麼?

  (2)寫景也要有順序,有的按時間順序,有的按空間順序。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它的線索是什麼?採用的什麼寫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4)看景就要有觀察點,就是觀賞景物所處的位置,請找出文中表明觀察點的詞語,看看觀察到的景物是什麼?

  (5)寫景也要有順序,有的按時間順序,有的按空間順序。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它的線索是什麼?採用的什麼寫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四、小結本課時內容(學生展示)

  五、當堂檢測

  1、給下列生字注音

  踞( )在 薄( )陰 幾綹( ) 穹( )門

  稜( )角 塵滓( ) 皺纈( ) 什剎( )

  挹( ) 掬( )你入口 明眸善睞( )( )

  2、作者簡介:朱自清,原名 ,字 ,號 ,江蘇揚州人。現代著名 , , ,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真情實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詩文集《 》。

  3、在橫線上填上動詞,並且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梅雨潭閃閃的綠色 著我們;我們開始 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著草, 著亂石,小心 身下去,又 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

  2)“我用手 著你, 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 你入口,便是 著她了。我 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麼?”

  六、課後作業:背誦課文第三段,體會修辭

  七、課後反思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15個新詞,並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4、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質疑揭題

  (配樂朗誦)“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埃,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我曾經是一位遠離光明的人,當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時候,我多麼想去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接受了溫迪捐獻的角膜。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尋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溫迪你在哪裡,你在哪裡?”

  師:大家都聽見了嗎?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天日的人的呼聲,他要呼喚、感謝的是誰?(學生齊答)對,是金髮碧眼的溫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溫迪一家人捐獻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題:永生的眼睛)

  師: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有哪些疑問呢?

  生:永生是什麼意思?

  生:眼睛怎樣才能得到永生?

  生:誰的眼睛獲得了永生?

  生:課文題目為什麼叫《永生的眼睛》?

  (板書:誰?怎樣?為什麼?)

  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現在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匯入時透過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第一次質疑問難,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及時歸納學生的問題理出學習的思路。]

  二、探究學習,釋疑解惑

  1、小聲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誰捐獻了角膜?在他們捐獻時,“我”的態度如何?

  (板書角膜捐獻:母親父親女兒

  “我”的態度:不情願遵從遺願主動捐獻)

  2、你從哭喊中體會到什麼?

  3、父親是怎樣教育引導使我從不情願到遵從遺願?

  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投影出示:“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1)這裡有幾句話?誰先來讀讀第二句話?你怎麼樣理解這句話。(

  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為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說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為社會作出貢獻。)

  (2)對於一個盲人,一個尿毒症患者,一個白血病人,他們最想得到的禮物是什麼?什麼樣的禮物最珍貴?(對於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透過角膜移植手術可使其復明。透過腎臟移植(換腎)可治癒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癒白血病。所以對上述三種病人來說,“最珍貴的禮物”是角膜、腎、骨髓。)

  (3)怎樣幫助別人恢復健康?(這有很多種辦法。凡力所能及的幫助都是好的。)

  (4)父親是怎樣一個人?(關愛他人無私奉獻)

  [重點部分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理解,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指導朗讀:把你的理解透過讀表達出來。(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

  4、請同學們再讀5-8自然段,看一看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組內交流,全班彙報。

  溫迪又怎樣使“我”的態度發生由遵從遺願到主動捐獻的改變呢?

  6、請同學們潛心默讀9-13自然段,畫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做批註,想想令你感動的原因。

  7、學生畫句子做批註後,小組交流並全班交流。

  溫迪離我而去了,她去世後的三週,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銀行的信。

  出示配樂幻燈片:“親愛的裡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此時此刻,你對“永生”的含義有何進一步的理解?

  (人雖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學課文前提出的問題,答後擦去板書:誰?怎樣?為什麼?

  [理解文章的主旨。解決學生的疑問。]

  8、關於這一家人的故事講完了。我們現在來了解一下我國角膜捐獻的情況。

  (1)課件出示:

  資料一: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透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目前美國有超過84

  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2)看了這兩段資料,你有什麼想法?我國的角膜捐獻情況顯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讓學生結合資料再次體會器官捐獻的意義。學生很快聯絡實際感受到我國角膜捐獻的匱乏。]

  三、交流體會,課外延伸

  電腦課件出示:當人體的某一器官出現病變導致功能衰竭,威脅到人的生命時,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為現代醫學延長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紀人類醫學三大進步之一。每年數以萬計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後得以生存,腎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經超過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經達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觀,然而器移植供體短缺的矛盾也日趨嚴重,目前大約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體的過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決器官移植供體的來源問題。

  引導學生談一談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器官捐獻。

  鼓勵學生課後透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充分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課文。教師結合實際,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器官捐獻。聯絡課內外知識,體現大語文觀。]

  四、總結全文

  放錄音《愛的奉獻》,集體朗誦父親的話。

  [學生在音樂中朗誦“父親的話”,觸動心靈,昇華感情。]

  《永生的眼睛》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眼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課文種的“我”由當年對父親捐獻母親角膜的不理解,到程年後親自捐獻父親的角膜,這是多麼巨大的轉變!這種轉變展現了“我”思想認識昇華的軌跡。當年的'14歲的“我”和現在的14歲的女兒,對親人捐獻角膜的兩種不同的態度,又是多麼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也反應了前輩的耳傳身授對後輩所產生的巨大的影響。文章以“永生的眼睛”為題,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在學習《永生的眼睛》一課時,出現了幾處亮點。

  教學中,我讓學生找出最受感動的人物,學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兒,從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讓我感到學生讀書的細緻。同時,也讓我感受到同齡人之間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在教學中,學生對父親、母親進行了分析,感到他們是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人。同時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讀這些人物的對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很透徹,好不牽強,回答積極主動。這主要原因是我沒有用更多的問題限定他們,使他們自由感悟,有感而發,談得開心,悟得深刻。而與我講《自然之道》卻是兩種效果。

  在理解課文後,我引導學生回到課文的主題,“永生的眼睛”指什麼呢?一個學生說:因為是外公捐獻了眼角膜,雖然他死了,但眼角膜還在,就好像他還沒離開家人一樣,還活著。而在這個學生回答的同時,又有幾個同學急著答到:這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質。

  在課的結尾我給孩子們讀了這篇課文的沒有編在課本里的結尾,小女孩在外公死後的第二週也不幸因車禍而死,媽媽把小女孩的角膜也捐了出去。讀著讀著我的淚水噙滿了我的眼窩,幾個女孩也留下了眼淚。此時,我與孩子們的心靈又一次的到了碰撞,也又一次的的到了撞擊。心靈的撞擊之後,一定會有心靈感悟的昇華。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並能藉助字典等多種方式理解字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野荷塘的特點,感受野荷塘的美,體會作者對野荷塘景色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借助字典等多種方式理解字詞的意思。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新詞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板書:塘)你們知道“塘”是什麼意思嗎?

  2.(板書:荷)加上一個字,是什麼意思?

  3.(板書:野)一個“野”字又傳遞給你什麼資訊?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寫的和餓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讀感知

  1.自瀆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讀,檢查預習情況。

  3.學習生字、詞。

  4.區別形近字,指導書寫。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個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參觀野荷塘之前的所見所聞。

  白天見到的野荷塘的美麗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麗景色。

  2.小組交流,劃分段落。

  3.自由練讀。注意標點的使用。

  4.指名讀文。

  四、作業

  1.寫生字。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野荷塘

  塞北 心馳神往 晶瑩剔透 心血來潮

  嬉戲 氣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稱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野荷塘的美,體會文章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瞭解野荷塘的特點,感受野荷塘的美,體會作者對野荷塘景色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新詞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

  2.齊讀課題

  二、分角色朗讀,再現參觀前的對話

  1.指名讀,回憶課文內容。

  2.默讀1—6自然段,看看寫了什麼?

  3.分角色朗讀。

  三、抓住重點句子,瞭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幾次去荷塘?兩次看到的景物一樣嗎?為什麼?

  2.默讀找一找,文中哪個自然段寫出了白天荷塘的美麗景色。

  3.自瀆第七自然段,把你認為寫的最美好的句子畫出來,結合重點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指導朗讀,再現荷塘的美

  1.邊談理解,邊指導朗讀。

  2.根據提示試背。

  3.讀最後一段,體會,說說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作業

  1.寫會本課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野荷塘

  水珠 荷葉 野荷花

  晶瑩剔透 大大小小 粉紅色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4、憑藉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憑藉具體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能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個句子的意思。

  板書設計:

  顏色配合?

  精巧的詩 身段大小 適宜?

  16、 白鷺 (實在)是 覓食 (釣魚圖)

  〈讚美之情〉 韻味無窮的詩 棲息 (瞭望圖)

  飛行 (低飛圖)

  作業設計:

  課內:1、描紅、臨寫生字。2、抄寫詞語。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外:1、背誦課文。2、積累杜牧寫白鷺的詩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隨筆

  一、談話揭題?

  1、出示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讓學生說說對名言的理解。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美,去發現語文課本中的美。

  2、你們還記得“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句嗎?這是大詩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說說從詩句中發現美了嗎?誰見過白鷺?指名說說(出示圖片)讓學生邊觀察邊聽介紹:白鷺,體長約54釐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間頭部有兩根長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鬆蓑羽,以後消失。主要生長在我國的長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動於湖邊沼澤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魚等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詩句:霜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這是杜牧筆下的白鷺,(讓學生自由讀讀,讀完後說說自己對白鷺的認識。)

  4、我國現代傑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6課《白鷺》(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想想白鷺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

  3、指讀生字詞:(1)白鶴 蓑毛 長喙(鑲)嵌 玻璃框 嗜好

  (2) 配合 適宜 尋常 美中不足?

  瞭望 孤獨 安穩 韻味無窮

  4、齊讀詞語?

  5、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相互檢查讀書情況,相互糾正讀音,指導讀順句子。

  6、指讀課文,評價讀書情況。

  7、交流初讀後的收穫:談談白鷺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不求說得全面,只要能說到一些就行)

  8、質疑:讀了課文後有什麼疑問嗎?(針對字詞或句子進行提問)

  三、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為什麼說白鷺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2、在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記號,寫寫你的理解。

  3、指讀第一、第十自然段,讀完後談談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4、討論:說說詩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從詩的短小、精練、節奏感強、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測白鷺的特點,理解作者把白鷺比作詩的寫作特色。

  5、朗讀1、10自然段,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6、再次朗讀,體會首尾呼應的作用。

  四、作業

  1、認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錯的部件。

  2、描紅、臨寫生字。

  3、抄寫詞語。

  4、課外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指讀1、10自然段,說說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再讀,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分組讀,體會首尾呼應的作用)

  2、試背誦這兩個自然段。

  二、讀講課文

  1、白鷺是一首詩,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讚美它呢?默讀課文,想想原因,找找課文中與之相對應的段落來,可以四人小組商量一下。

  2、討論交流:指名讀找到的課文,說說從中體會到了白鷺的什麼特點?還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感情?(出示有關的段落和圖片)(第2節的概括、第3節的比較、第5節的具體描述中,寫出了白鷺的精巧,也能體會到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

  3、結合進行板書:顏色配合、身段大小、適宜

  4、指導朗讀有關的段落(練讀,指讀或範讀,評讀,齊讀)

  5、小結過渡:因為白鷺的顏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適宜,所以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那說它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又是為什麼呢?

  6、交流:指讀有關的段落(隨機出示課文內容),說說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想象課文所描述的畫面,給畫面取個好聽的名稱。(結合板書:覓食、棲息、飛行;釣魚圖、瞭望圖、飛行圖)

  7、(第6節中重點抓住 “站著釣魚”、“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裡的圖畫”體會擬人、比喻的寫法,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第7節中抓住“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引導學生想象白鷺到底是在幹什麼?體會白鷺棲息時的悠閒姿態;第8節中抓住“偶爾”、“悠然”、“一大樂事”等詞語,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第9節中抓住“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嗎?”這句反問句,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8、你們喜歡這樣的畫面嗎?能否透過朗讀來表達你的喜愛之情?(選擇一、兩個畫面,再練習朗讀)

  9、交流讀書,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個畫面,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10、小結:不管是早晨、白天,還是黃昏,不管是白鷺覓食、棲息,還是飛行,白鷺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雖然它不會唱歌,但它那麼美,本身就是一首無聲的歌,怪不得作者那麼喜歡白鷺,要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讚美它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11、讓我們借用作者的語言,再一次來讚美一下白鷺,齊讀1、10節。

  12、你還想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它?(學生說話訓練)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詩,讓學生讀讀,體會白鷺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罷,還是郭沫若,他們都用美好的語言來讚美白鷺,讓我們把他們的精彩語言複製到自己的頭腦裡去。(自由選擇內容,練習背誦)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試背杜牧的那首詩。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標:反覆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3)德育目標: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實錄

  (一)媒體輔助,匯入新課

  以動漫flash——愚公移山匯入。

  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註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多媒體展示內容如下: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應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對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懲山北之塞 A。處罰 B。警戒 C。苦於

  出入之迂也 A。繞遠 B。迂腐 C。困難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一直

  雜然相許 A。允許 B。贊成 C。答應

  且焉置土石 A。哪裡 B。乃、才 C。語氣助詞

  一詞多義

  方:方七百里 方其遠出海門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以君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吾義固不殺人

  亡:河曲智叟亡以應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其:其如土石何 懼其不已也 帝感其誠 其妻獻疑

  焉:且焉置土石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之: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於帝

  翻譯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學生自由回答,其餘學生評價或補充。答案略寫。]

  (5)教師播放教學圖片,每顯示一幅,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或朗讀課文相關片斷。

  第一幅:二山雄立圖 第二幅:在家庭會議上

  第三幅:畢力平險圖 第四幅:愚公智叟辯難圖

  第五幅:神靈移山圖

  (三)研讀課文,理解寓意

  (1)學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誰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辯詞選摘: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後,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有子孫的支援,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透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

  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於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恆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四)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徵

  (1)提問:有人認為本文以神話結尾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也有人認為它反映了作者階級的侷限性。你是如何理解本文的神話結尾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藉助想象、寄託於神話向自然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透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關於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

  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於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鉅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五)研讀課文,總結昇華

  教師提問: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學生爭相發言。

  教師總結

  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幹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裡會有“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裡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裡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裡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

  (六)課堂小結

  教師朗誦《愚公移山》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淡,望望頭土: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願。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多媒體顯示)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學生齊讀。結束全文學習。

  (七)佈置作業

  (1)以“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公》有感”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2)有人說,愚公精神就是苦幹精神,僅有苦幹是遠遠不夠的,苦幹加巧幹才等於成功。你如何評價這種觀點,寫一段話闡明你的觀戰場點。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3、揣摩課文中優美的語言,並摘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感受異國的田園風情。

  【教學準備】

  1、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荷蘭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2、教師課前查閱相關圖片,文字資料並自制課件。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入課,整體感知

  大螢幕依次出示荷蘭被譽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圖片並配以悠揚樂聲。

  同學們,這就是有著”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這裡的田園景色到底是怎樣的呢?請同學開啟書,在閱讀中去感受。

  (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誦讀體驗,品位語言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把感受深刻的語句畫下來再大聲讀讀。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結合課外資料的補充,共同感受這令人陶醉的田園風情。

  三、積累語言,拓展遷移

  1、把你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語句,段落,全文均可)讀後互評。

  2、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荷蘭“牧場之國的美譽有了較深入的瞭解。那磨不僅如此,你還對荷蘭有那些瞭解?結合課前所查資料,展開想象說一段話。

  出示:荷蘭是 之國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正向同學們所說,荷蘭無愧於“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美譽。這裡的田園風光,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深深打動著我們,那麼今天課後就讓我們把這美好意境記錄下來吧。

  出示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自己喜歡的內容。

  2、繼續查閱資料,瞭解荷蘭及其它國家的風光,把感受記在日記中或在夥妍隊報中刊出。

  五、板書設計

  22 牧場之國

  水之國 荷蘭

  花之國

  ……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並理解本課的一些詞語,如:漣漪、翕動、不容爭辯等。

  2、過程與方法:透過聯絡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字,體會釣魚的啟示。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這個故事使學生受到一些啟示,懂得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聯絡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等方法使學生走入文字,體會釣魚的啟示。

  2、教學難點:從文中的細節描寫中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理解父親放掉大鱸魚的做法。

  三、學情分析

  《釣魚的啟示》這一課對於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首先,這個故事發生在國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其次,本文的主題是“道德”,道德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深刻而嚴肅的話題,更別說孩子了。最後,本課的重點就是理解父親為什麼把大鱸魚放掉,而文中對父親的描寫卻很含蓄,沒有心理描寫,也沒有過多的解釋性的對話,所以學生在閱讀本文時很可能只停留在語言表面而不去揣摩語言背後的深刻含義。

  教學策略:

  品讀關鍵詞、聯絡生活實際揣摩人物心理、朗讀深化。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啟示”二字用紅筆寫出。

  齊讀課題,教師問道:這個課題與你們以前見過的課題有什麼不同?

  生:啟示是紅色的字。

  師:猜猜老師為什麼要把“啟示”二字用紅筆標出?

  學生彙報。

  師:什麼是“啟示”?學生彙報,教師小結:簡而言之,“啟示”就是你從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麼這啟示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看看你能不能根據“釣魚”和“啟示”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

  學生讀文並分段。

  彙報:說說你這兩部分是怎麼分的?(課文從哪到哪寫的是釣魚這件事?哪一段寫的是我從中獲得的啟示?)學生彙報,教師在題目中相應標出:(1—10)釣魚,(11)啟示。

  2、 詞語:我們倆看本課的一些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新漢普斯 漣漪

  鱸魚——魚鰓——翕動

  爭辯——不容爭辯

  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

  (1) 學生自由朗讀詞語。

  (2) 指名朗讀詞語。當學生讀完“新漢普斯”這個詞後,教師指導: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讀三遍這個詞嗎?學生讀詞。教師小結方法:遇到拗口的詞多讀幾遍就能讀順了。

  (3) 指導理解詞語的含義

  ①漣漪:什麼是漣漪?學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時教師出示圖片並解釋道:漣漪泛指細小的波紋,那麼文中的漣漪具體指什麼呢?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讀一讀。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2自然段),教師出示另一張圖片相應解釋道:課文中,當魚餌拋下水面時,就會盪出一圈一圈的······波紋,這就是漣漪。

  ②鱸魚——魚鰓——翕動,你發現這三個詞之間的聯絡了嗎?或者你發現前兩個詞之間的聯絡了嗎?學生彙報,教師相應出示鱸魚的圖片配合學生的解釋,之後教師小結:魚鰓是魚的哪一部分?生回答。在生活中見過魚鰓一張一合,一張一合(師做動作)的樣子嗎?這個動作就叫做······翕動。再讀“翕動”一詞。

  (4)齊讀這些詞語

  3、概括故事主要內容

  當生讀完“興高采烈——無可奈何——沮喪至極”這三個詞語後教師趁機說道:你能快速找到課文中帶這三個詞語的哪一段嗎?(10自然段)指名朗讀10段,師:這三個詞語都是用來形容我的心情的,那麼究竟是什麼事令我興高采烈?(課件中該詞後出現一個問號)後來又發生什麼事使我無可奈何呢?(課件同上)最後怎麼了我就變得沮喪至極了?(課件同上)請帶著這3個問題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這三個詞語寫在相應的段落旁。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彙報交流:什麼事使我興高采烈?學生回答。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使我無可奈何?學生回答。最後我是怎麼做的?生回答,師:此時我的心情可真是······沮喪之極了。

  師:誰能把他說的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遍?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這三句話連起來就是“釣魚”這件事的主要內容,第一句話是起因,第二句話是經過,第三句話是結果。在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內容時就是要抓住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最後還要加上一句:從釣魚這件事中我還獲得了一些啟示,這就是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了。那麼我究竟獲得了什麼啟示呢?誰能讀一讀原文中的句子?

  學生讀11段,教師相應出示11段中的重點句子。

  (三)、精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1、歸納大鱸魚誘惑人之處。

  教師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的抉擇的時候,我都會想起34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

  師:這裡所說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真正的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不是,魚字加了引號。但故事中那條真正的大鱸魚也非常地誘惑人,對嗎?哪些地方讓你覺得這條魚非常誘惑人?

  生可能:魚大。

  (1)感受魚大。

  師:找一找,從哪段能看出魚特別大?生:3段。

  師: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哪些句子讓你覺得魚特別大就把它畫下來。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相應出示並品讀3段中的重點句:

  句一: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鉤了。

  首先學生就此句交流:為什麼這句使你感到魚大?當生提到“劇烈地抖動”一詞時,師:把“劇烈地”換成“強烈地”或“猛烈地”好不好?為什麼?學生彙報。

  師:這三個詞相比,誰的動程度更強?生:劇烈地。

  師:那麼“劇烈地”說明了什麼?生: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透過朗讀讓我們感覺魚特別大嗎?

  指名讀,重點評價學生將哪些詞強調了,以此來指導朗讀。

  齊讀。

  句二:也許是這條魚想擺脫魚鉤,不停地甩動著尾巴並跳躍著,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不少水花。

  首先學生就詞句交流:哪些詞讓你感覺魚特別大?生可能:不停地、跳躍、“啪啪”的聲音、不少水花······

  教師讓其他學生畫出這些詞,然後問道:發出“啪啪”的聲音,你能模仿一下嗎?生模仿。(若生模仿不到位,教師指導:這可是條大魚,發出的“啪啪”聲會是怎樣的?)

  師:為什麼發出“啪啪的”聲音而不是“嘩嘩的”聲音呢?生可能:“啪啪”更響、更重。“啪啪”用來形容魚掙扎的動作更合理。

  教師小結:作者用詞準確,“啪啪”更能說明魚大。

  指導朗讀:你能透過讀讓我們看到這條大魚掙扎的情景嗎?

  指名讀。

  (2)感受我和父親對魚的喜歡。

  師:我和父親喜歡這條魚嗎?從哪看出來的?生彙報。

  師出示: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著。(“欣賞”一詞是紅字)

  師:這句中有一個詞用得很奇怪呀?哪個詞?欣賞,為什麼是“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呢?”用“看著”不是更合理嗎?

  生彙報,師問道:面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時,一幅畫得特別好的畫、一張獎狀、打了高分的試卷······你會“看”還是“欣賞”?為什麼?生彙報:欣賞,因為很有成就感。讓學生帶著這種心情讀該句。

  師:面對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時,新書包、新衣服、新鞋、新玩具······你會“看”還是“欣賞”?生彙報,並讓其帶著喜愛的心情讀。

  齊讀,教師小結:“欣賞”一詞用得多生動啊!表現出了我和父親面對釣魚成果時的成就感和喜愛之情。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根據人物的心情選擇恰當的詞語。

  (3)還有哪一點也構成了這條魚對我們的誘惑?

  生:周圍沒人。讓學生具體解釋為什麼周圍沒人也能對我們構成誘惑。

  2、揣摩父親的心理,理解父親放魚的動機。

  (1)師:是啊,面對種種誘惑父親為什麼仍然讓兒子把大鱸魚放回湖裡去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讀讀課文的哪些地方?生:父子的對話。

  師:找一找,從哪段到哪段寫的是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對話?生:4—8

  師:默讀4—8自然段,把描寫父親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想一想父親當時可能在想些什麼?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學生彙報所畫之處,教師引導學生揣摩父親的心理活動。

  (2)4自然段:課件出示此段,師:這段的開頭有一個細節,“父親看了看手錶”父親看錶僅僅是為了知道時間嗎?還有沒有別的目的了?聯絡後文想一想。

  學生彙報。

  師:從這個細節我們能看出父親在生活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彙報。

  教師小結:父親是一個自覺遵守規定,很講道德的人。板書:自覺遵守 講道德

  師:現在是幾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言外之意就是······生:現在還沒到捕撈鱸魚的時間呢。

  師:現在捕撈鱸魚是不符合規定、不講道德的。

  師:我們再看後面父親說了什麼,出示父親的話: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師:父親是馬上就做了這個決定嗎?他猶豫了嗎?從哪看出來的?生: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課件出示:······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

  師:其實我們在生活中也會碰到這種情況呢!乘坐公交車的時候,你是否主動給他人讓過坐?讓過的同學請舉手。

  請讓過坐的同學說說:你為什麼會主動把座位讓出來?生交流。

  師:如果公交車上人特別多,很擠,而你又很累,這時你旁邊剛好站著一位老人或一個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這個座位,你在讓座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這個座位讓給他嗎?

  請想讓座的同學說說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這樣做的,對嗎?

  如有時間可再舉一例:你有過拾金不昧的時候嗎?撿到了錢財或物品主動歸還失主?請拾金不昧的同學說說:你為什麼會主動交出錢財或物品呢?

  師:如果撿到的錢財數額比較大,幾百元甚至更多,而又沒有人看到你,你在歸還錢財時會猶豫嗎?最終,你會把錢歸還失主嗎?

  仍然請想歸還的學生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師小結。

  教師小結:“公交車上的座位”,“撿到的錢財”都像這條大鱸魚一樣誘惑著我們,是道德的力量使我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那麼父親盯著這條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的心裡可能在想些什麼呢?是什麼使他做了放魚的決定呢?

  學生交流父親的心理活動,然後指導學生讀父親的那句話,師:假如你是父親會怎麼說著句話?指名朗讀。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字必須讀好,哪個字?生:得。(若生挑不出這個字,教師可範讀;若生挑的是其它的字,理由充分也要給予肯定)

  師:“得”還可以換成哪個詞?生:必須。

  師小結:“得”字表明瞭父親堅決的態度。

  再指名讀,透過評價指導學生的朗讀。

  齊讀。

  (3)6自然段:往下看,兒子說了什麼?父親是怎麼說的?6段:“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師:面對兒子急切的問話,父親為什麼表現得如此平靜呢?父親的平靜中還透著點什麼呢?學生交流想法,並相機讓其讀。

  指名分角色朗讀4—8自然段,一人讀描寫父親的地方,一人讀描寫兒子的地方。

  當生讀到7自然段時,師:儘管此時我大聲爭辯著,但是父親卻用它的聲音告訴我這件事情是不容—爭辯的,不容爭辯是什麼意思?學生彙報,繼續讀文。

  (4)讀完後出示8自然段中的最後兩句話: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父親沉著臉,沒有看我,也沒有再說話。

  師: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我想對父親說什麼?學生彙報。

  師:父親呢?父親為什麼沒有看我?生彙報。可是父親卻沉著臉,也沒有再說話,這說明了什麼?此時此刻他的心裡在想些什麼呢?

  學生交流想法。

  師生分角色朗讀,師讀描寫兒子的地方,生讀描寫父親的地方。

  (5)小結:現在大家理解父親的做法了嗎?你喜歡這樣的父親嗎?為什麼?

  學生交流。

  三、總結昇華。

  師:兒子當時理解父親的做法嗎?不理解。後來理解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生讀第11自然段,師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師: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誘惑人的“魚”會使我心動?當面臨道德的抉擇時我會做出怎樣的決定?生交流。

  師總結:是啊,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難。但父親的教育卻使我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最後,老師把一句名言送給大家:“衡量一個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課件出示)齊讀名言。

  師:讓我們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嗎?我希望同學們也能把自己的對於道德的理解寫下來,成為我們的名言。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釣魚;

  啟示; 自覺遵守 講道德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

  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生字、新詞。

  2、能力訓練:

  初步瞭解肖像、對話、心理等描寫手法的作用;初步學會賞析和有表情地朗讀民間故事,注意描述語言的正確運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課文所歌頌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點、難點】

  1、重點:

  漁夫和魔鬼兩個形象的性格特徵。漁夫是誠實善良、機智勇敢的勞動者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覺醒過程,歌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揭露了敵人的殘暴和愚蠢。

  2、難點:

  把握漁夫和魔鬼的矛盾發展轉化過程。

  【教學方法】

  討論式、電教輔助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民間故事的特徵

  二、檢查課後練習四、進行正音

  漁 yu 錫 xi 撬 qiao 魔 mo 聳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書課題,解題並介紹《天方夜譚》

  四、範讀課文(或聽課文錄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結構

  1、第一部分(從開頭至“他覺得非常奇怪”)描寫漁夫捕魚撈到一個黃銅瓶。

  2、第二部分(從“隔了一會兒”至“剛才我是跟你開玩笑的“)具體寫漁夫同魔鬼的鬥爭過程。

  3、第三部分(最後一節)交代鬥爭的結果。

  六、組織學生討論故事的細節描寫

  1、漁夫第四次撒網的動作描寫:

  撒──撈──拉攏來──拉不動──跳下水──拖上岸──開啟網──發現瓶

  2、魔鬼的心理活動描寫:

  第一個世紀──第二個世紀──第三個世紀──整整四百年……

  3、漁夫的心理活動描寫:

  撈起黃銅瓶時的想法:魔鬼告訴漁夫“非死不可時”漁夫的心理活動。

  4、魔鬼的外貌描寫:

  結合練習三,體會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學生朗讀有關細節描寫的語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八、佈置作業

  1、歸納本文的寓意

  2、分析漁夫同魔鬼的對話描寫

  3、準備“正義戰勝邪惡”的有關故事。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5

  學習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學習的這組教材的主題是——以誠待人。透過前幾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這個主題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體會。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本單元的最後略讀一篇課文:將心比心

  這兩個“心”,一個指的是我們自己的心,一個指的是別人的心,那麼將心比心就指的是用我們自己的心比照別人的心。課文講誰將心比心呢?請同學們趕快開啟書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帶著問題各自輕聲讀課文。

  ②交流:阿姨將心比心。奶奶將心比心。

  引:能說說她們的做法嗎?可以簡單地說一說。

  (引導簡練、概括地說)

  過渡:真能幹!課文就是透過這兩件事寫出了阿姨將心比心,奶奶將心比心。同學們可能發現了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淺顯很樸素。但是,樸素中飽含著真情,樸素中蘊含著震撼人心的力量。老師相信,讀著讀著你一定會深受感動,那麼就把你深受感動的地方劃一劃,再讀一讀,還可以寫寫批註。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①按要求自讀課文。

  過渡:好,讓我們交流一下好嗎?

  ②學生交流讀後感受:

  第一件事

  預設:

  生: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鬆手。

  指名多人讀。

  評價:阿姨和奶奶素不相識,但她卻如此主動如此真誠地幫奶奶,多感人哪!在這感人的舉動背後,阿姨又是怎樣想的呢?。

  當奶奶向她道謝的時候,那位阿姨輕輕地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指名讀,你受感動了嗎?

  引:於是,她就去主動為別人的媽媽開門。這就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這就是——將心比心哪!同學們,阿姨做的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我們,而作為奶奶的孫女兒“我”,聽了這件事,心裡更是——溫暖了許久。

  過渡:阿姨的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我們,老師相信,媽媽做的這件事一定讓你更加感動。我們也來交流交流。

  第二件事

  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

  讀——講——讀——補充——讀

  紮了兩針、鼓起青包——疼

  師:針眼處都鼓起青包還不要緊嗎?

  師:是呀,母親此時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這位護士急需要她的鼓勵!同學們,這就是——將心比心哪!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指導感嘆號的讀法。

  師:母親的話語雖然很輕很輕,但是這句話語中包含的情感卻很深很深!再次讀。

  過渡:母親高尚的言行背後又是怎樣的一顆心呢!誰來讀一讀下面的一句話。

  母親用另一隻手拉著我,平靜地對護士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

  指名多人讀

  師:讀了這一段話,你是否再次被感動了呢?

  交流,回到課題。

  指導朗讀時結合課文插圖。

  引讀: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和幸福。“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和幸福”你讀懂了嗎?

  ③引讀總結(課件隨機出現):同學們,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能像文中的阿姨那樣做到將心比心,那麼,當年邁的老奶奶進商場時,我們會為她推開沉重的大門。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能像文中的媽媽那樣做到將心比心,那麼,當初次扎針的護士屢扎不中時,

  我們會報以她鼓勵的微笑。

  如果在生活中我們能將心比心,那麼,我們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同學們,如果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做到將心比心,當同學不小心碰落了我們的鉛筆盒時,

  我們會怎麼做呢?

  如果我們能將心比心,當 碰到某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又會怎樣做呢?請聯絡生活寫一寫。 有些同學特別會思考,特別能寫,那麼你也可以多寫幾節。

  ⑤交流。

  機動:小小組組合成一首詩歌。

  如果我們能將心比心,

  我們心中將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我們人間處處將溫暖如春。

  四、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