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驗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2、透過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創設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2、學生準備:學具袋(正方形與長方形每生各一個,剪刀、固體膠、小紙片、硬幣等)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1、手掌面及數學書封面引出物體表面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面積)

  2、以淘氣想加入到同學們當中來,出示課件引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二、 初探面積的含義。

  1、 感知:

  ① 尋找身邊物體的面積,學生舉手回答。

  ② 比較物體面積的大小,同桌互說並舉手回答。

  2、學生活動: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① 教師出示長方形與正方形。學生猜測圖形面積的大小。

  ② 學生動手操作,利用學具袋中的學具想出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師巡視指導。

  ③ 學生演示不同方法並由學生選擇測量面積比較準確的方法。

  ④ 師引出數格子的方法。

  三、 應用。

  1、(課件出示)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生觀察後舉手回答。

  2、出示兩個正方形,學生討論並判斷是否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比較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

  3、書本40頁畫一畫。

  四、 拓展(小小設計師)

  在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圖形貼畫。

  1、由智慧老人送禮物引出。

  2、教師提出活動具體要求。

  3、投影儀展示學生部分作品,並比較圖形面積大小。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構造三位數,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

  2. 能力目標:知道構造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的方法;掌握求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教學難點:

  兩個三位數的最小差

  教學準備:

  數卡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 引入

  師:小朋友,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造數,現在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用數卡①②③造三位數,看誰造得又對又多。

  2. 學生造三位數。

  3. 交流反饋

  師:造三位數時,你是怎樣想的?造的數是幾?最小數是幾?

  〖組織學生回憶造數方法,明確學習任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數方法

  觀察與思考

  師:例1,用數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數?(學生口答)

  操作與感悟

  師:下面,我們來一次小小的比賽

  (1)兩人合作:用這六張數卡造出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做後核對)

  (2)獨立造出2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3)用剛才造出的兩個三位數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4)歸納評價。

  〖造三位數學生有經驗,例1的重點是計算三位數的差,因此教師把當作競賽題作為每個孩子的“熱身賽”,讓他們在(造數)操作中感悟,在計算中體驗。〗

  (二)計算差和最小差。

  例2,從數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選出6張,將它們擺成三位數,求兩數的差。

  1.計算的差

  (1)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差?

  (2)獨立嘗試,交流反饋。

  板書:987-123= 864

  (3)引導學生小結: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三位數就能得到的差。

  〖透過嘗試計算,交流反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計算最小的差

  小組合作

  a、怎樣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尋找方法)

  b、可以找出幾組數,進行嘗試計算。

  c、議一議,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體交流:說說最小差是怎麼得到的?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312-298=14 412-398=14 512-498=14 612-598=14 712-698=14 812-792=14

  (3)觀察每一個算式有什麼特點?計算最小差又沒有規律?

  (4)演示數射線。

  (5)師生歸納

  ①這兩個數必須有6個不同的數字組成。

  ②這兩個數在數射線上必須儘可能接近,以產生儘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學難點,教師儘可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思考,尋找方法,但教師要合理調控,必要時要稍作提示和點撥,以免太費時間。另外,教學中要藉助數射線幫助學生尋找、分析數與數之間的規律,以便靈活運用知識。〗

  (三)差是451。

  1.學生獨立用數卡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樣找到被減數和減數的?

  板書:968-517=451,876-425=451

  3.師生歸納:可以假設一個比差大的三位數,用被減數減差就能找到減數,然後進行驗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內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數卡①②④⑤⑧⑨擺出兩個三位數,並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

  2.用數卡①②⑤⑧⑨④擺出兩個三位數,並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最小差。

  (3)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175。

  3.在計算中有沒有碰到問題?

  〖在練習中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計算的能力,並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讓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兩個方面齊頭並進。〗

  四、體驗收穫,激烈評價。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透過學生對已學過的除法關係應用題的解答,引導學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係式,掌握並靈活地運用這些常見數量關係式解決實際問題.

  透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術語進行歸納概括的能力,發展抽象思維.

  透過學生對一些數量關係的掌握,加深他們對日常各種數量及相互關係的理解,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實用性、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具體情境的實際問題,抽象概括出常見的除法數量關係式,加深學生對日常各種數量及相互關係的理解.

  教學過程

  鋪墊準備.【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出示:

  根據24×6=144,列兩個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據230÷5=46,列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觀察以上兩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說說乘法各部分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出示:被乘數×乘數=積

  積÷乘數=被乘數

  積÷被乘數=乘數

  提問:我們學過的乘法數量關係有哪些?

  板書: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探索新知.

  1.【繼續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教師結合課件問:動畫看完了,你想到了什麼?(要想知道帶的錢是否夠用,可以估算一下,還可以先算出買鼓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結合課件演示敘述題意.

  出示:(1)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問:這個問題中存在哪些數量關係?你想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後板書:單價×數量=總價

  98×8=784(元)

  解決動畫中“錢是否夠用”的問題.

  2.根據“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每個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個問題,誰能聯想出兩道除法計算的應用問題來?

  學生討論編題,然後口述題意.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2)學校鼓樂隊要買8個鼓,一共需要784元,每個鼓多少元?

  (3)學校鼓樂隊買鼓需要784元,每個98元,一共可以買幾個?

  分別讀題,列式解答,訂正並板書:

  (2)784÷8=98(元) (3)784÷98=8(個)

  3.觀察三個算式,聯絡題意,推出數量關係式.

  (1)觀察98×8=784(元) 784÷8=98(元)784÷98=8(個)三個算式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絡,想784、98、8分別代表哪一數量?問: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討論.“單價、數量、總價”之間除了有乘法關係外,還有什麼關係?

  學生自己提煉得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4.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舉出應用“總價÷數量=單價或總價÷單價=數量”的實際例子.

  發散遷移.【繼續演示課件“除法應用題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學生以小組位單位討論74頁“做一做”,得出“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除法數量關係式.

  問:根據“工效×時間=工作總量”這一乘法數量關係,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推理得出這三個量間的除法數量關係.

  全課小結.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談談你有什麼新的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2.師帶領學生回顧全課內容,從具有乘除法數量關係的三個數量間的緊密聯絡中體會“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換”的思想.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媒體出示例題:一副中國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條件?你認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錢數,應該先求出什麼?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這樣列式應該先算什麼?應該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才能先求出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用去的錢?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並彙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在計算120÷6×5,為什麼應該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們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透過剛才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裡,應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裡,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並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彙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佈置作業

  “想想做做”6。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透過比較,弄清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絡和區別,加深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並學會這類應用題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知道你們來自______,那你們知道劉老師來自哪裡嗎?(不知道)我來自中國蜜桔臍橙之鄉——尋烏。【出示圖片】

  師:在我的家鄉尋烏,家家戶戶都有果園,漫山遍野都是果樹,同學們看:【播放果園圖片】

  師:這節課我們就邊欣賞果園圖片邊解決數學問題。同學們看:這片果園就是我的鄰居張大爺家的。【出示圖片一】果園裡種有桔子樹和臍橙樹。

  出示複習1、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個問題你能直接解答嗎?(不能)為什麼?(沒有已知條件或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棵樹沒有告訴我們)

  師: 對了,要解答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問題,題目的已知條件必需要告訴我們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數量,現在我給這道題補上2個已知條件。

  桔子樹有340棵,臍橙樹有40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讓學生讀題後獨立解答,指名說出算式和答案。

  二、新授

  (一)【出示圖二】

  師:看,這是李大伯家的果園,這片果園裡有那些數學問題呢?

  出示例1:

  桔子樹340棵,臍橙樹比桔子樹多6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指兩名讀題,說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討論例題的解法,師問。

  (1)根據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能直接計算出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嗎?(不能)為什麼?(因為已知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臍橙樹的數量。)

  (2)師:要解答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數量)

  師:桔子樹的數量第一個已知條件直接告訴了,臍橙樹的數量第二個已知條件沒有直接告訴,但我們可以根據第二個已知條件給出的資訊先算出臍橙樹的數量。怎樣列式?(指名回答)

  師板書:①臍橙樹有多少棵?

  340+60=400(棵)

  (3)第一步算出了臍橙樹有400棵, 第二步就可以算出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了,怎樣列式?(全班回答)

  師板書:②一共有多少棵?

  340+400=740(棵)

  答: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740棵。

  (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弄清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絡和區別。

  桔子樹有340棵,臍橙樹有40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340+400=740(棵)

  桔子樹有340棵,臍橙樹比桔子樹多6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①340+60=400(棵)

  ②340+400=740(棵)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有2個已知條件,都是求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兩道題都有2個已知條件,而且問題相同,為什麼這道題(準備題)用一步解答,而這道題(例題)卻用兩步解答呢?(因為第一題已知條件直接告訴了我們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棵樹,而第二題已知條件只直接告訴了我們桔子樹的棵樹,橙樹的棵樹沒有直接告訴了我們,所以,需先求出橙樹的棵樹。)

  師小結:我們在解答只有兩個已知條件的應用題時,必需認真審題,弄清條件與問題,如果根據已知條件能直接求出問題的答案的,就用一步解答;如果根據已知條件不能直接求出問題的答案的,就要考慮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需用兩步計算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師:今年鄰居張大爺和李大爺為了發展果業,又開闢了一片果園,看:【出示圖三】

  這裡又有兩個數學問題,出示練習題1、2.

  1、今年,張大爺家桔子樹種了500棵,臍橙樹比桔子樹少種了100棵,張大爺家一共種了多少棵果樹?

  ①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同桌討論解法。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師板書算式及答案。

  2、今年,李大伯家桔子樹種了400棵,桔子樹比臍橙樹少種了100棵,李大伯家一共種了多少棵果樹?

  ①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獨立解答。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師板書算式及答案

  四發展練習

  【出示圖四】

  師:秋天到了,兩位大爺家的果園豐收了,黃澄澄的果實掛滿了枝頭,兩位大爺想讓我們幫忙算一算果園的收入,你們願意嗎?

  出示練習

  張大爺家的桔子買了4萬元錢,臍橙賣的錢數是桔子的2倍,張大爺家的桔子和臍橙一共賣了多少錢?

  ①(出示練習要求:把題目讀一讀,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師巡視指導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訂正答案

  3、李大伯家的臍橙買了9萬元錢,臍橙賣的錢數是桔子的3倍,李大伯家的桔子和臍橙一共賣了多少錢?

  ①(出示練習要求:把題目讀一讀,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師巡視指導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訂正答案

  五、小結評價

  在我的家鄉——尋烏,像張大爺李大爺這樣的果農有很多,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收穫著成功和希望。同學們,透過一節課的努力,你又有什麼收穫?學會了什麼?

  六、拓展練習:創編只有2個已知條件的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