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精選13篇)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變化。

  2、學習故事中優美的語言,並根據故事展開豐富的想象。

  活動準備:

  圖片,月亮變化圖(4張:眉毛、鐮刀、小船、圓盤),衣裳圖,裁縫師傅圖片,皺紙、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一、談話匯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課題。

  1、你們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怎麼樣的?它們像什麼?

  2、你們見過的月亮它怎麼不一樣呢,有的彎彎的,細細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圓盤,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結合裁縫師傅,月亮變化圖和衣裳變化圖,分段欣賞故事。

  1、月亮姑娘長得怎麼樣?為什麼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嗎?為什麼?

  2、看來裁縫師傅得給她重做一件,讓我們接著聽……這次她能穿上嗎?為什麼?

  3、如果裁縫師傅再給她做,你們猜會成功嗎?為什麼?那讓我們接著聽……有成功嗎?

  三、結合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師:小朋友們,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嗎?為什麼會這樣?讓我們仔細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提問: 為什麼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動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師: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來會冷呀,你們想個辦法幫她做件衣裳好嗎?(幼兒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使幼兒知道月亮時圓時缺,引起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2、學習詞:量、衣裳、可惜。

  【活動準備】

  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見什麼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麼形狀的?

  2、師:月亮姑娘她很愛美,一直都想穿上美麗的衣裳,可是怎麼也沒辦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3、教師講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邊講邊出示圖片。

  4、在講完以後,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為月亮每天都在變化,所以穿不上)

  5、複述故事,聽完以後討論:小朋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月亮姑娘穿上美麗的衣裳呢?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辦法。

  6、活動延伸:可以給小朋友講一講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子的。(月亮其實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圍繞地球旋轉,白天看不見它,因為太陽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陽的時候才會看見它,它反射的是太陽光,有的時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陽光,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時圓時缺。)

  三、月亮姑娘做衣裳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準備: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匯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抬頭向天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麼?故事裡說了件什麼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麼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裡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裡?

  (2)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麼?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並用圖畫作記錄。

  附故事: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

  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

  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像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像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雖順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變化。

  2、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3、透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觀察月亮。

  2、童易軟體。

  3、月亮變化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以猜謎形式引出月亮。

  師:你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呢?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引導他們說出“彎彎的”“圓圓的”等詞語。

  2、有一天,天氣冷了,月亮姑娘想做件衣裳,不過,月亮姑娘做衣服時,發生了一些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嗎?(想)好,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作《月亮姑娘做衣裳》。

  二、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提問:

  1、月亮姑娘做衣裳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呀?(幼兒根據所聽的故事內容,自由回答)

  2、月亮姑娘為什麼穿不上合身的衣服呀?(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用完整句回答。教師總結:因為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

  三、結合月亮變化圖,分段欣賞Flash故事

  T:月亮姑娘究竟是怎麼變化的呢?讓我們一起再來仔細地看一遍、聽一遍故事。

  1、剛開始的時候,月亮姑娘是什麼樣的呀?(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出示圖片)

  T:為什麼要做衣裳?(夜晚,涼風吹的她有點冷)

  2、T:過了五天,月亮姑娘去裁縫師傅那裡取衣服,它取到的衣服能穿嗎?為什麼?(不能,因為她胖了一點,像彎彎的鐮刀,出示圖片)

  T:看來裁縫師傅得給她重做一件,讓我們接著看……

  3、T:又過了五天,月亮姑娘又去拿衣服,這次她的衣服好穿了嗎?為什麼?(不能,月亮姑娘又胖了點,彎彎的像只小船;出示圖片)

  4、T:如果裁縫師傅再給她做,你們猜會成功嗎?為什麼?那讓我們接著看……成功了嗎?

  T:又過了五天,月亮姑娘去拿衣服,這次她穿到合身的衣服了嗎?(沒有)

  T:小朋友有什麼好辦法,能讓月亮姑娘穿上合身的衣服呢?(幼兒自由回答,用完整句表達)

  四、結合軟體,引導幼兒瞭解月亮的整個變化過程

  T:小朋友幫月亮姑娘想了好多好辦法,到晚上,你們去告訴月亮姑娘,好嗎?不過,老師告訴你們,月亮姑娘還有一個小秘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幼兒一起參與,瞭解月亮由彎到圓,再由圓到彎的變化過程。(利用軟體,使幼兒建立一個直觀的感受,並引導幼兒用優美的話來形容月亮的形狀,如:月亮彎彎像眉毛等等)

  五、完整欣賞故事,加深理解

  T:你們知道月亮姑娘的秘密了嗎?讓我們再來仔細地聽一遍這個故事吧!

  (幼兒最後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T:我們現在知道了月亮姑娘的秘密,下次區角活動時,我們給月亮姑娘做幾件衣服,讓它不管怎麼變,都能穿上合身的衣服,這樣,她就不會冷了,好嗎?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是在前兩次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了兩次修改。從目標,到活動環節,到教師的提問,都作了相應的調整。“月亮姑娘做衣裳”本身是一個穿插著科學常識的語言活動。透過前兩次的活動後,我們把目標確定為:透過語言的描述,瞭解月亮每月的陰晴圓缺,知道月亮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同時增加孩子們的詞彙量和語言組織能力。在完成此次活動後,對幼兒科學常識教育夾帶著語言教育的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以有趣的故事情節表現月亮變化的過程,將月亮陰晴圓缺的現象用故事的形式描寫,既貼近幼兒生活,又富有趣味性,非常容易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也展現了語言的優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活動中教師用畫面和語言創設優美的情境,運用傾聽、多媒體演示、教具操作等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幼兒感知和欣賞故事的文學語言,在使幼兒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的同時,使幼兒的傾聽、理解和講述能力得以發展。

  活動目標:

  1、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萌發探究月亮變化的興趣。

  2、認真傾聽故事,能根據故事發展進行排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嘗試運用比喻手法。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透過不同形式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2、難點: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並嘗試運用比喻句表達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故事動畫影片;故事圖片6張。

  活動過程:

  一、利用“圖片渲染”情境,幼兒萌發探究月亮的興趣。

  師:夜幕降臨,幽藍幽藍的天空中有什麼?你見過的月亮像什麼?

  教師小結。

  二、藉助“傾聽感知”情境,幼兒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動畫音訊(動畫影片開啟後,最小化視窗,只聽聲音),完整欣賞。

  師: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裁縫師傅給月亮姑娘做了幾次衣裳?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

  教師小結。

  三、使用“視聽結合”情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嘗試運用比喻手法。

  分段欣賞故事影片。

  教師分段欣賞後提問問題。

  教師小結。

  四、利用“排圖講述”情境,幼兒根據故事發展進行排圖,大膽講述故事。

  出示列印好的6張故事圖片,請幼兒在黑板上分組合作排列圖片順序並講述故事。

  教師小結。

  五、藉助“模擬故事”情境,進一步鞏固故事內容,拓展生活經驗,滲透德育教育。

  請幼兒分角色扮演月亮姑娘和裁縫師傅,表演並講述故事內容。

  教師小結:不只是月亮每天都在變化,世間的一切事物也都在不停地變化與發展,小朋友也在成長變化,以後要努力學本領,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棒!

  活動延伸:

  1、蒐集與月亮相關的故事、古詩、兒歌,如:《靜夜思》、《嫦娥奔月》等,幫助幼兒加深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

  2、請家長在晚上帶幼兒對月亮連續觀察一個月並做記錄,讓孩子看到月亮大小有規律地變化。

  活動反思:

  第一環節,我採用觀察法、對比法、猜測法、排列法開展。一開始我用開放式的提問來引導,如教師提問:“這裡有三張月亮姑娘的照片,請你看看,比比。畫裡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引發了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幼兒透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後,都發現了三張圖片的不同,然後透過自己的觀察運用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經驗來建構故事,並用自己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

  我給幼兒創設了個能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環節,我運用了比較法、視聽結合法、歸納法。教師先進行設問,為幼兒聽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讓幼兒有目的的聽故事。然後教師運用多媒體豐富的色彩、生動的畫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結合的積極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兒注意力。

  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想象與故事進行比較,從而更好的理解了整個故事。在為故事取名這個環節,讓教師真實把握幼兒理解故事的程度,幼兒能根據故事的內容進行較好的回答。

  第三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部分,是為了幼兒更深刻理解和體會故事的內涵,教師運用了圖片演示法、講述法、追問法、提升法,讓幼兒再次聽故事後,逐一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並進行深層次的追問。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

  2.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活動準備

  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語言CD,幼兒學習資源2第1~3頁,表現夜晚寧靜的背景音樂一首,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1.出示夜晚的圖片,聽優美寧靜的音樂,教師組織幼兒說一說晚上天空中有什麼,月亮像什麼,引出活動。

  2.教師運用掛圖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可用以下關鍵提問進行:

  (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

  (2)裁縫給月亮姑娘做了幾次衣裳?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

  (3)月亮姑娘是怎麼變的呢?請幼兒操作四幅圖進行排序。

  3.教師利用四幅圖再次講述故事,幼兒看自己排的順序是否正確。

  4.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描述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啟發幼兒用故事中的用詞形式自己描述一下月亮,加深對比喻手法的理解。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

  2、學習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評句,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重點難點:

  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活動準備:

  《月亮姑娘做衣裝》故事影片、PPT課件。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匯入活動。

  “有時彎彎像只船,有時圓圓像個盤子,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抬頭向天看。”

  2、播放故事影片,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這個故事題目是什麼?故事裡說了件什麼事?

  最後怎麼樣了?

  3、教師運用課件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講述第一段,提問:

  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

  講述第二段和第三段,提問:

  (1)裁縫師傅給月亮做了幾次衣襲?

  (2)月亮姑娘一開始像什麼,第二次又像什麼,第三次又像什麼。

  最後變成什麼?

  (3)月亮姑娘為什麼幾次都沒做成衣裳?

  4、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裡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2)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麼?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晚上回家觀察月亮的變化並用圖畫作記錄。

  大班語言《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學反思:

  本活動我覺得有三個特色:

  1.激發興趣。讓幼兒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用猜想、認識、理解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及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

  2.提升能力。在想象講述中體現個別差異性的間題,能力弱的幼兒可以簡單講述:能力強的幼兒可以較詳細講述,他們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進行了提升。

  3.經驗重構。這是一個老教材上的童話故事,進行重構後,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給與孩子更多關於科學方面的資訊。

  第一環節,我採用謎語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第二環節,我運用了視聽結合法、歸納法。教師先進行設問,為幼兒聽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讓幼兒有目的的聽故事。然後教師運用多媒體豐富的色彩、生動的畫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結合的積極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兒注意力,讓幼兒饒有興致得觀石故事。

  第三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部分,是為了幼兒更深刻理解和體會故事的內涵,教師運用了圖片演示法、講述法、迫問法、提升法,讓幼兒再次聽故事後,逐一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並進行深層次的追問。

  延伸活動,是本活動的補充和再思考,讓幼兒對“變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慾望和主動學習的精神,提高了幼兒問題意識。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月亮是不停變化的,初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2、能說出故事中描寫月亮變化的語句。

  3、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

  活動準備:

  1、《月亮做衣裳》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 6 幅 、

  2、表現夜晚寧靜的背景音樂一首。

  3、月亮不同風格時期的圖片,每組一套。

  4、有過觀察月亮變化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播放優美寧靜的音樂,出示夜晚的圖片,談話引 出活動內容。

  提問:這是什麼時間?晚上天空中有什麼?月亮像什麼?

  二、教師運用掛圖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出示掛圖分段講述故事。(講至第二次做完衣服後)

  提問: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裁縫師傅第一次給月亮姑娘做的衣服她能穿上嗎? 為什麼? 第二次做的呢?為什麼穿不上?猜一猜,第三次裁縫師傅給她做的衣服,她能穿上嗎?她會變得怎樣了?

  2.教師繼續講故事至結束。

  提問:第三次月亮姑娘變得怎樣了?裁縫師傅說了什麼?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月亮是不停變化

  的和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提問:裁縫給月亮姑娘做了幾次衣裳?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月亮姑娘是怎麼變得呢?

  請幼兒操作四幅圖進行排序並說一說月亮姑娘每次的樣子像什麼?

  三、幼兒分組利用四幅圖片再次講述故事,教師巡迴 傾聽指導幼兒用上好聽的詞語。

  1.請個別幼兒接力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描述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2.啟發幼兒用故事中的用詞形式自己描述一下月亮, 加深對比比喻手法的理解。

  提問:當月亮姑娘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一樣,你還可以則怎樣誇一誇這個時候的月亮姑娘? 活動延伸:

  1.閱讀幼兒學習資源。

  2.啟發幼兒想象月亮變成圓盤後還會怎樣變,晚上觀察 月亮的變化並在區域活動中進行記錄。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裁、縫”等13 個生字和多音字“量”;正確書寫“彎、涼”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帶輕聲的詞語。

  教學重點:

  1、讀準生字的`音,並正確書寫;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教學難點:

  讀好帶輕聲的詞語。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感知月相?

  1.師播放月相課件:同學們,下面老師播放一段影片,請同學們認真看。

  2.師:剛才同學們看得非常認真,哪位同學說說你都看到了什麼?

  師:是的,月亮有時是彎的,像鐮刀,有時是圓的,像圓盤,她的形狀每天都在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月亮的童話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師:板書課題《月亮姑娘做衣裳》。

  生:跟著書空;全班齊讀課題。

  師:指導讀準三個帶輕聲的詞語“月亮”、“姑娘”、“衣裳”,相機理解詞語“衣裳”。)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

  2.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給剛才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

  3.趣味識字----“摘星星”。

  課件出示生字詞,依據生字特點分組進行教學(教師可根據學生認讀情況相機指導識記)。

  4、讀準帶輕聲音節的詞語。

  (1)詞語:月亮、姑娘、衣裳、裁縫、師傅、漂亮。 師強調:讀時,第一個字的音要讀得重些、長些,第二個字音輕輕帶過就可以了。

  生:多種形式練習讀帶輕聲音節的詞語

  5、指導讀準多音字的不同讀音

  量(liàng)――量詞、重量、能量、儘量。

  量(liáng)――量尺寸、量杯、量體溫。

  6、認識表示數量關係的詞語:“一位”和“件”,

  生:組詞,

  練習用數量詞說一句完整的話。(指導學生準確用詞)

  7、難字識記:

  學生練習:

  (1)組詞:惜――可惜、愛惜、憐惜。

  (2)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體會準確用詞)

  “可惜、愛惜”填空。

  ①好好的花瓶就這樣被打碎了,真是太()啦!

  ②我們要()糧食,不能浪費。

  8、指導學生讀課文。

  開火車一人讀一段課文。(教師認真傾聽,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讀不好的詞句反覆練讀。)

  三、整體感知,學習第1 自然段。

  1. 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思考:裁縫師傅給月亮做了幾套衣服?為什麼每次做出來都不合身?

  (2)師生交流,梳理文章內容。(分別做了4套衣服;每過四天月亮就有變化)

  (3)學習第1 自然段。

  ① 自讀,邊讀邊想月亮姑娘為什麼做衣裳?畫出描寫月亮姑娘外形的句子。

  ② 學生合作交流。(師相機板書,簡筆畫眉毛)

  ③ 比較句子:

  A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像眉毛。

  B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又細又彎。

  師生討論交流:哪句話寫得好,好在哪裡?

  ④ 找出文中“細細的”、“圓圓的”這一類的詞語進行比較體會;

  A、引導學生說說“細的”和“細細的”區別;

  B、並說說課外同類的詞語。

  ⑤ 出示課件,引導看圖

  用 “―像―”說話,並試著用上“細細的、彎彎的”這類詞語。

  例:大象的腿粗粗的,像柱子。

  四、指導書寫“彎、涼”

  1. 出示生字“彎、涼”,指名領讀。

  2. 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並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彎”字:上下結構,上面的部件佔田字格的三分之一,強調“弓”的筆順;“涼”字:左窄右寬,注意兩點水的位置。

  3.師:示範寫。

  生:書空、描紅、練寫

  師:巡視指導、評價,(提醒學生寫字時的正確姿勢)

  五、課時小結,作業拓展

  1、完成課堂中沒有書寫完的生字。

  2、收集並積累有關月亮的詞語、故事、古詩等。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9

  1、活動目的:

  1、使幼兒知道月亮時圓時缺,引起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

  2、學習詞:量、衣裳、可惜。

  2、活動準備:

  月亮不同時期的圖片實物投影儀

  3、活動過程:

  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見什麼呢?

  (月亮、星星)月亮是什麼形狀的?

  2、教:月亮姑娘她很愛美,一直都想穿上美麗的衣裳,可是怎麼也沒辦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3、教師講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邊講邊出示圖片。

  4、在講完以後,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

  (因為月亮每天都在變化,所以穿不上)

  5、複述故事,聽完以後討論:小朋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月亮姑娘穿上美麗的衣裳呢?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辦法。

  6、活動延伸:可以給小朋友講一講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子的。

  (月亮其實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圍繞地球旋轉,白天看不見它,因為太陽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陽的時候才會看見它,它反射的是太陽光,有的時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陽光,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時圓時缺。)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故事內容,瞭解月亮在不斷的變化。

  2.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初解步瞭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3.能大膽想像,進行創編活動,並嘗試做圖書。

  準備:

  課件、月亮圖片,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月亮嗎?你見過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2、幼兒自由討論。

  3、小結:有的小朋友說月亮是圓的,有的小朋友說月亮是彎的。

  二、故事匯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也是關於月亮的,月亮姑娘想要做一件新衣服,月亮姑娘穿上漂亮衣服是什麼樣子呢?

  2、幼兒聽故事,瞭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3、播放故事《月亮姑娘做衣服》,並提問:

  (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夜風吹過,很冷)

  (2)月亮姑娘怎麼辦呢?決定要幹什麼?(請裁縫做衣裳)

  (3)裁縫為月亮姑娘做衣裳前做了些什麼?(量尺寸)

  (4)裁縫為月亮姑娘一共做了幾次衣裳?(3次)

  (5)為什麼月亮姑娘衣裳總是不合身呢?(月亮在不停變化)

  (6)月亮姑娘的身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鼓勵幼兒積極發言,引導幼兒說出因為月亮姑娘的身體總是發生變化。引導幼兒說出月亮姑娘的身體越來越胖。

  3、看圖瞭解月亮的變化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說的非常好,我們一起來看月亮姑娘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吧!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月亮姑娘剛開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

  引導幼兒發現,月亮剛開始的時候是彎彎的月牙,像眉毛一樣。並用一句話來描述:彎彎的月亮像眉毛。

  觀察第二幅圖:

  教師:月亮姑娘的身體現在變成了什麼樣?

  引導幼兒發現月亮姑娘胖了一點,像鐮刀一樣。

  並用一句話來描述:彎彎的月亮像鐮刀。

  出示第三幅圖片:

  教師:月亮姑娘的身體又變成了什麼樣?

  引導幼兒發現又胖了一點,像小船一樣。

  並用一句話來描述:彎彎的月亮像小船。

  出示最後一幅圖片:

  教師:最後月亮姑娘的身體變成什麼樣子了?

  引導幼兒發現胖胖的,像圓盤一樣。

  並用一句話描述:彎彎的月亮像圓盤

  教師播放月亮的變化圖片,鞏固幼兒的認識。

  4、幼兒為月亮姑娘穿衣服。

  教師: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月亮姑娘為什麼穿不上新衣服了吧,現在月亮姑娘想請小朋友們幫忙設計一件新衣服,讓月亮姑娘不在怕冷。好不好啊?

  5、放鬆活動,聽音樂做動作找到座位。

  6、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訂成圖書,區域活動時講給小朋友聽。

  活動延伸:

  師:今天的故事有趣嗎?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留一個任務,給每個小朋友一張月亮變化的觀察記錄表,請每個小朋友回家觀察月亮每天的樣子,並把它的樣子畫出來。一個月後,我們再來看一看月亮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哪一天最圓?哪一天最彎?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11

  成長目標

  1、 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的幽默。

  2、 透過對故事的理解,初步的瞭解月亮的變化。

  重點

  理解故事的內容,對月亮變化感興趣。

  難點

  學習故事中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準備:生活中看到過不同形狀的月亮

  物質材料準備:黑板(做背景圖),月亮小貼圖4張(像眉毛,像鐮刀,像小船,像圓盤,)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語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請小朋友們猜猜,看看誰是最會動腦筋的小朋友,回答的又對又快。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聽好咯!

  有時圓又圓,有時彎又彎,有時晚上出來,有時晚上看不見。

  幼兒:(星星、月亮)

  師:真不錯,已經有小朋友猜到了。我們的好朋友月亮,遇到了件麻煩事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有沒有小朋友願意幫助她啊?

  (1)幼兒:(我願意)――師:嗯,很好,那接下來我們來聽聽月亮到底發生到了什麼事。f

  (2)幼兒(沉默)――師:小朋友是不是在猶豫不知道月亮遇到了什麼麻煩,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先一起來聽個故事,聽完故事小朋友再想想自己是不是能幫助她。

  二、故事講述

  1、第一段

  師:夜晚,月亮姐姐出來了,細細的,好像彎彎的眉毛(在黑板上貼上月亮圖片1)。涼風吹的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想:我還是去找裁縫師傅做件衣服吧。裁縫師傅給他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衣服。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好像彎彎的鐮刀(在黑板上貼上月亮圖片2),她來取衣服了,衣服做的很漂亮,可惜太小,穿在身上連釦子也扣不上。

  師:這可怎麼辦呢?小朋友有什麼辦法嗎?

  幼兒:(讓月亮變小點、不扣釦子穿、把衣服做大點。)

  3、 第二段

  師:大家的點子也不錯,但是我們的裁縫師傅會用什麼辦法呢?請小朋友仔細聽第二段故事。

  師: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過五天再來取。五天過去了,月亮姐姐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像只小船(在黑板上貼上月亮圖片3)。她來取衣服,衣服做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姐姐連套都套不上。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新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姐姐來取衣服,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姐姐變得圓圓的,像一個圓盤那樣(在黑板上貼上月亮圖片4)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口氣:“哎。你的身材變化太快了,我沒法給你做衣服了。”

  師:小朋友們猜猜最後月亮姐姐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幼兒:(還在長胖,又去做新衣服了)

  教師小結:因為月亮姐姐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到現在她還沒有穿上合適的衣服。白天太陽哥哥出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好在晚上才悄悄的露面。

  三、故事梳理,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內容。

  師:小朋友們回憶一下,月亮的身材發生了幾次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月亮的變化順序(按順序將月亮圖片貼出來)。剛出來的月亮像什麼?

  幼兒:(像眉毛、像香蕉)

  師:月亮姐姐出來了,細細的,像彎彎的眉毛。

  師:誰能說說五天後長胖了的月亮變得像什麼呢?

  幼兒:(像彎刀、像眉毛)

  師:五天後的月亮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眉毛變得像彎彎的鐮刀了。

  師:又過了五天,這時候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啊?

  幼兒:(像咬過的餅乾,像小船)

  師:月亮姐姐還在長胖,現在是看上去彎彎的鐮刀變得像一隻小船了。

  師:後來又過了五天,月亮姑娘變成什麼樣子啦?

  幼兒:(圓盤、皮球)

  師:現在的月亮姐姐長得已經是圓圓的,像一個圓盤那樣。

  4、師:為什麼裁縫說沒法給月亮姐姐做衣服呢?

  幼兒:(他不會做、他做的衣服月亮穿不了、因為月亮每天都在變化衣服小了)

  四、討論。

  師:如果你是裁縫你有什麼辦法可以給月亮姐姐做衣服嗎?

  幼兒:(做很多衣服、把衣服做很大)

  五、結束語

  月亮每天都在變化,小朋友們晚上也可以去看看天上的月亮是怎麼在變化的,然後把它畫下來,到幼兒園來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看看你們看到的月亮是不是一樣的。

  應重點關注孩子:

  1、 觀察孩子是否能掌握故事中描述月亮的詞彙,如果能比較快的掌握,還可以適當鼓勵他們拓展自己的描述詞彙

  2、 對於比較沉默的孩子要多提供表達機會。

  3、 注意活動中部分孩子的“小動作”,及時提醒他們。

  應注意的問題:

  1、 在講述故事中有關月亮模樣的詞彙如像彎彎的眉毛、彎彎的鐮刀等語速稍慢,並有所強調。

  2、 讓幼兒有序表達

  3、 講述故事時配合一定的態勢語,使故事生動。

  問題分析:

  1、 開場匯入環節,語速過快,語言不夠生動簡潔。“回憶”、“語言活動”這種過於成人化的語言幼兒並不理解,故事講述過程中應放慢語速,多使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幼兒理解故事,才能使師生互動達到更好的效果。

  2、 活動過程中因為不熟悉幼兒的名字,在請小朋友回答問題時我走到每組去請小朋友,在各組之間穿梭,幼兒的視線也要跟著我到處轉動,會使整體氛圍顯得有些亂。組織活動時教師應該選擇一個讓全班都能看到的位置,不必到處走動,請小朋友回答問題時使用眼神交流也可以達到效果。還可以透過讓幼兒圍坐成一圈的形狀,方便交流和指導。

  3、 在請幼兒回答問題時,我經常對幼兒的回答進行了反問式的追問,幼兒就陷入沉默和疑惑之中。過多的否定、反問會讓幼兒對自己的回答產生疑惑或者是不自信,而我又沒有更深入的引導,反而會起到消極作用。在教師提問的引導語中“反問句式”要慎重使用。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12

  目標:

  1、理解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瞭解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準備: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過程:

  1、以猜的形式匯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抬頭向天看。”

  2、教師完整講述一遍。這個題目叫什麼?裡說了件什麼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幫助幼兒理解內容。

  (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

  月亮姑娘是怎麼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中的比喻手法。

  (1)裡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裡?

  (2)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麼?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並用圖畫作記錄。

  《月亮姑娘做衣裳》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月亮每天都有變化。

  2、在語言環境中識記生字"裁縫"、"姑娘"、"說"、"胖"。

  3、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個性化的方式將故事講述出來。

  4、讓學生在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記錄,激發學生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自制月亮變化圖;故事錄音;生字卡。

  三、教學課時:

  三課時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謎語匯入師:上課之前,老師要猜個謎語,小朋友們玩過猜謎語的遊戲嗎?

  生答……師:請認真聽題,比一比誰的小腦袋最聰明--"有時圓圓像個盤,有時彎彎像個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抬頭向天看。"猜一猜是什麼啊?

  點名提問……師:真聰明,被你們猜到了,謎底就是"月亮"。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月亮的故事。

  2、談話揭題,整體感知師:月亮啊,雖然在夜晚才會出來,但是呢她是個非常愛美的姑娘,她特別喜歡穿新衣裳,小朋友們是不是跟月亮姑娘一樣喜歡穿新衣裳啊?

  生答……師:這節課呢,我們就陪著月亮姑娘一起去做新衣裳,好不好?

  生答……板書課題:月亮姑娘做衣裳(其中"姑娘"可以重點突出,讀三遍)師:月亮姑娘是怎樣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則小故事吧!

  師播放錄音,學生聽完全部故事

  師:故事美不美啊?

  生答……師:聽完這麼美的故事,誰能來告訴老師月亮姑娘是怎麼做新衣裳的呢?

  點名提問……師:看來小朋友們聽的很認真啊!都知道月亮姑娘找到了裁縫來做新衣裳。那,裁縫是做什麼的呢?你們有沒有見過裁縫啊?

  點名提問……師:(學生所回答的內容)。裁縫就是做衣服的人,對不對?

  生答……3、分段欣賞故事師:那月亮姑娘的新衣裳做的怎麼樣呢?我們一看書上怎麼講的,好不好?

  生答……師:請小朋友們開啟課本34頁,跟著老師一起讀一讀這一頁的小故事,讀的時候,你們的小手指不許偷懶,要逐字逐字的指著讀,跟上節奏,能做到嗎?

  生答……及時強調坐姿、指讀的姿勢,組織課堂教學;師領讀兩遍

  師:故事的前半部分讀完了。誰能告訴老師,裁縫和月亮姑娘之間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呀?

  點名提問……師:及時表揚鼓勵學生。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老師應及時強調初三、初五、初十這幾個時間點,引導學生出這一部分的故事內容。

  師:哎呀,裁縫真是太粗心大意了,月亮姑娘初五那天沒能穿上新衣裳。所以裁縫連忙說,他說了什麼呀?

  生答……師:裁縫連忙說:"是我量錯了,我重新給你做一件。""連忙"是什麼意思啊?點名提問……師:對呀,裁縫覺得是自己的錯,趕緊、馬上向自己的顧客解釋,不想因為自己的錯誤導致顧客不高興,對不對?

  生答……

  師:接下來,老師覺得裁縫一定會吸取教訓,第二次做衣服的時候,肯定不會出差錯了,月亮姑娘就能穿上新衣裳了,是這樣嗎?

  生答……師:這次的試穿和第一次的結果一樣,月亮姑娘的新衣裳還是穿不進去。這一次裁縫又是怎麼說的呀?

  點名提問……師:對,裁縫又重新給月亮姑娘做了一件。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了,你們認為這次做的衣裳,月亮姑娘再來試穿會成功嗎?

  生答……師:後半部分呀,咱們下節課再來學習,看看小朋友們猜的到底對不對,好吧?

  生答……4、結合圖文,教學生字師:故事欣賞就到這了,小朋友們把這一部分紅色的字寶寶,用鉛筆圈出來。師出示"裁縫""姑娘""說"生字卡,反覆認讀三到六遍,視學生情況而定。

  釋意:"裁縫"做衣服的人。

  師:大家看看裁縫旁邊的小圖,這裡畫的裁縫拿著什麼呀?

  生答……師:以前想穿新衣服,就得先去買塊布,找到會做衣服的人,做衣服的人呢,根據量的尺寸,把布裁剪好,然後再用針線縫好、熨燙,這樣,一件新衣服就做好了。所以啊,裁縫也就因他的工作程式而得名了,先裁後縫。

  "姑娘"對女孩的一種稱呼。

  "說"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解說。可以找學生組詞。

  5、課堂及家庭作業師:字寶寶處理完了之後,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課文讀的更流暢了呢?

  生答……師: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吧!

  師領讀、學生齊讀、分組比賽等形式,多讀幾遍課文。

  師:這節課啊,小朋友們聽的都非常認真,那麼你們覺得《月亮姑娘做衣裳》有趣嗎?

  生答……師:不僅僅是有趣啊,而且還非常的曲折,是不是?做了兩次衣服了,還是沒有穿上,是不是很曲折呀?

  生答……師:明天呀,我們會繼續學習月亮姑娘和裁縫爺爺之間發生的曲折有趣的故事。今天回家呢,要把生字複習一下。記住了嗎?

  生答……第二課時1、複習匯入師:昨天我們學習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前半部分,其中有三組字寶寶,回家複習了沒有?

  生答……師:那好,老師現在來檢查檢查。出示字卡,複習生字。

  複習生字方式自定

  師:生字都記得這麼牢,老師想,小朋友們齊讀一遍昨天我們學的課文肯定沒問題吧?現在小朋友們來齊讀一遍好不好?

  生答……強調讀書的姿勢、聲音洪亮

  2、欣賞故事的後半部分師:小朋友讀的真棒!這一部分已經講到月亮姑娘第二次試穿了,對吧?

  生答:

  師:這一次又沒穿進去,裁縫爺爺再一次重新給她做一件對吧?

  生答……師:咱們來看看接下來會怎麼樣呢?先跟著老師把剩下的課文讀一遍。

  師領讀兩遍

  師:這接下來的第三次試穿怎麼樣?

  點名提問……師:小朋友說的對,第三次啊,裁縫逃走了,月亮姑娘沒能成功的試穿,找不到裁縫了。為什麼呀?

  點名提問……師:這一次,月亮姑娘是十五來的。十五的月亮怎麼樣啊?

  生答……師:對呀,裁縫看到遠處走來的月亮姑娘圓圓胖胖,他就知道自己做的衣裳又小了,月亮姑娘肯定還是穿不進去,裁縫就嚇的逃走了。裁縫還想再給月亮姑娘做衣裳嗎?

  生答……師:為什麼呀?

  點名提問……師:及時表揚鼓勵學生。這裡的裁縫爺爺是街上非常有名的,可還是做不出來月亮姑娘穿的衣裳,這真的是裁縫的原因嗎?是裁縫量錯了,還是月亮姑娘自己的原因呀?

  點名提問……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是月亮自己的原因,因為她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看看月亮到底怎麼變化的,好不好?出示自制月亮變化圖

  師:圖文結合,跟學生解說月亮的圓缺變化說到月亮的變化,老師想起一首童謠《看月亮》:初一看,一條線。初二三,眉毛彎。初五六,掛銀鐮。初七八,像小船。初九十,切半圓。十五六,像玉盤。 是不是很形象的說出了月亮的變化呀?

  生答……師:裁縫爺爺逃走之後,月亮姑娘到現在也沒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們,你們有什麼辦法讓月亮姑娘穿上自己喜歡的新衣裳嗎?

  點名提問……3、圖文結合,教學生字師: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呀!可惜,當時那個有名的裁縫爺爺沒有想起一個好主意。真是遺憾呀!這個曲折、有趣的故事講完了,可是還有一個字寶寶在衝著我們笑呢,找一找是誰呀?

  生答……師:胖(出示字卡),領讀三到六遍。

  透過圖片,形象地描述一下"胖",找學生組詞。

  備註:為了增加識字的趣味性,也可透過字的演變來解說,"胖"的左半部分"月"本義是"肉的意思",右半部分"半"在造字之初上面是 "八","牛"。小朋友們見過牛嗎?牛是不是很大呀?不僅僅大,而且肉很多,即使把牛分割了,每一塊上的肉還是很多。所以說"肉多了,就是胖",有意思吧?

  學完生字,可以通讀兩遍課文,朗讀方式自定。

  4、課堂及家庭作業師:透過這個小故事,你們學到了什麼呀?

  生答……師:而且月亮的圓缺變化還是有一定規律的,對不對?

  生答……師:其實啊,月亮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圍繞地球旋轉,白天看不見它,因為太陽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陽的時候才會看見它,它反射的是太陽光,有的時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陽光,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時圓時缺。小朋友們,回家之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探索一下月亮的奧秘,畫一下月亮變化的過程,好不好?

  第三課時教學目標:

  1、圖文結合,複習生字。

  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3、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創編故事,提升學生想象力,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1、複習匯入師:昨天晚上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月亮啊?

  生答……可以點名提問,也可不提問……師:老師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堅持下來,不用太長,一個月的時間,月亮的變化規律你們就能畫出來了。好了,現在我們來複習複習《月亮姑娘做衣裳》吧!

  2、複習生字,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生字複習,根據班級學生情況而定。

  複習生字之後,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也可複習一下童謠《看月亮》。

  3、能力提升、複述及創編故事師:小朋友們已經把故事讀的非常熟練了,老師想找位小朋友站起來講一遍故事,不能看書,好不好?

  生答……點名提問……學生複述故事後,老師應做點評。

  師:小朋友們把故事都講的這麼好,我們表揚一下自己吧!那麼,有名的裁縫爺爺逃走了,月亮姑娘到現在也沒穿上好看的衣裳。小朋友們你們說,現在月亮姑娘還想穿新衣裳嗎?

  生答……師:那好,兩分鐘的思考時間,我想讓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來編一個《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看誰的故事最棒,有小貼上作為獎勵哦!

  點名提問……

  4、課堂及家庭作業師:小朋友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們的小故事都非常棒!以後肯定能成為故事大王、小小作家。是不是?

  生答……師:好好努力,好不好?今天回家的作業啊就是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能做到嗎?

  生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