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通用10篇)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通用1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1

  活動目標:

  1、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2、能用各種方式招待客人,並用短句進行表述。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學習重點

  比較物品的大小,將物品按大小進行匹配。

  學習難點:

  用短句對物品的大中小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具:《三隻熊》課件;大、中、小三隻玩具熊;大、中、小區分度較明顯的同類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兒學具:操作材料包:三隻熊

  活動過程:

  (一)三隻熊【結合小班幼兒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學習特點,以故事情景匯入,既起到集中幼兒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幫助幼兒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關係。】

  1、演示課件,提問:

  (1)房子裡住著怎樣的三隻熊?

  (2)熊的家裡有什麼?它們是一樣的嗎?

  (3)三隻熊回來發現什麼東西變了?會說什麼話?(教師用不同的音色區分三隻熊的說話:熊爸爸粗粗響響的聲音、熊媽媽不那麼響的聲音、小熊尖聲尖氣的聲音)

  小結:三隻熊家裡的東西有的大大的、有的中中的、有的小小的。大熊最大,喜歡用大大的東西;小熊最小,喜歡用小小的東西;中熊不大也不小,喜歡用中中的東西。

  (二)三隻熊來做客【這環節透過招待三隻小熊的情境,引導幼兒理解並匹配物體的大中小】

  1、認識客人:(出示三隻玩具熊)三隻熊來我們班做客,我們跟它們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歡迎你們來做客,歡迎你們來我們幼兒園玩。"

  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這裡有三把椅子,誰來請三隻熊坐下來?

  幼兒可能A:不會關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讓三隻熊坐下去。

  教師預策略:詢問全體幼兒,讓幼兒關注匹配。

  幼兒可能B:會按照熊的大小,讓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師預策略:請幼兒說說匹配的理由。

  小結:原來招待客人時,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務:三隻熊來做客,我們要拿出禮物來招待小熊呀,看看這裡有些什麼禮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邊並排貼上大中小三隻熊)這些禮物都一樣大嗎?哪些禮物是最適合送給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

  4、幼兒操作,老師巡迴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正確分辨物體的大中小,並進行合理匹配。

  (2)指導幼兒把大中小不一樣的物品貼上在合理的地方。

  (3)關注能力弱的幼兒,引導他們認真傾聽並操作。

  5、集體討論:看看我們都把合適的禮物送給三隻小熊了嗎?

  幼兒可能:操作中有幼兒發生了錯誤。

  教師預處理:追問"錯在哪裡?為什麼?"並請出錯的幼兒自行糾正,用短句說出理由。

  (三)找一找【這環節透過找一找,進一步積累幼兒對大中小的認識】

  拓展:帶領幼兒在教室等處去尋找大中小的物體。

  活動反思:

  幼兒樂於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比大小等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對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透過故事將整個活動貫穿起來,發現三隻熊的關係和大小。

  在這個感知的過程中,讓幼兒在觀察、操作、講述、遊戲中求知,並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為三隻熊擺放物品,並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節中比較並發現物體的數量與三隻熊的關係。

  3、初步瞭解高矮、大小的特徵,並按高矮、大小的順序排列物品。

  活動重點

  樂意為三種熊擺放物品,初步瞭解高矮、大小的特徵,並按高矮、大小的順序排列物品。

  活動難點

  比較並發現物體的數量與三隻熊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圖片。

  2、大小不同顏色一樣的蘋果、漢堡包、衣服、麵包圖片。

  3、教師資源包。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導幼兒比較“高”“矮”“不高不矮”

  1、出示小熊的家。

  師:孩子們看一看他們是誰?

  幼:是小熊。

  師:除了小熊上面還有誰?(引導幼兒說出這是小熊的爸爸或媽媽)

  小結:在小熊的家裡,熊爸爸最高,熊寶寶最矮,熊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況下,在小朋友家裡也是爸爸最高,寶寶最矮,媽媽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導幼兒比較“大”“小”“不大也不小”

  1、出示衣服圖片。

  師: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們起床應該要穿什麼呢?

  幼:穿衣服。

  師:那我們幫他們穿衣服好不好?

  師: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媽媽的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熊爸爸很大應該穿大衣服,熊寶寶小應該穿小衣服,熊媽媽應該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創設情境三隻熊吃早餐,體會漢堡包的大小和三隻熊的關係

  1、出示漢堡包圖片。

  師: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後要吃早餐了,我們看一下他們吃的什麼呀?

  幼:漢堡包。

  師:你覺得哪個漢堡包是熊爸爸吃的?為什麼?熊寶寶吃哪個?熊媽媽吃那個?為什麼?

  小結: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漢堡包。熊寶寶最小胃口小應該吃最小的漢堡包,熊媽媽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漢堡包。

  四、創設情境給三隻熊分食物,引導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透過比較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和三隻熊的關係

  1、出示蘋果、麵包圖片,激發幼兒想給小熊一家分餐的願望。

  師:小熊一家還沒有吃飽,我們再分給他們一些吃的好嗎?

  幼:好。

  師:現在老師發下操作卡片,我們幫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誰分的對!

  2、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針對個別差異巡迴指導。

  小結:大蘋果、大面包要分給熊爸爸吃,小蘋果、小麵包要分給熊寶寶吃,不大不小的蘋果和麵包要分給熊媽媽吃。

  五、韻律活動:三隻熊,引導幼兒放鬆一下

  師:小熊一家真開心,謝謝你們幫助他們擺放物品,我們和三隻熊一起跳舞吧!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根據大小不同的碗給爸爸媽媽分碗。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3

  活動目標:

  1、 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白紙人手一張、6個蘋果, 幼兒園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過程

  1今天蔣老師不僅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請來了,還請來了動物朋友,猜猜會是誰呢?

  2我們一起來看看會是誰呢?

  3就小熊一個人嗎?

  4不僅小熊,還有熊爸爸,熊媽媽,那哪個是熊爸爸呢?為什麼?

  (一般爸爸多比較高大,所以最高的這個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呢?為什麼?

  (熊寶寶還是小寶寶所以長的比較矮些)那哪個是熊媽媽呢?為什麼?

  (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比爸爸要矮,比小熊要高)

  二:過程

  1 三隻熊要做什麼呢?他們還沒吃早餐,要吃早餐了,你們說他們吃什麼呢?熊最喜歡吃什麼?

  2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吃什麼呢?

  3 一共幾樣東西呢?(3) 牢牢的記住這三樣東西哦。

  三:過程

  1 早餐要開始了,吃早餐前先要準備餐具,那個是給爸爸的呢?為什麼?

  (一般爸爸的胃口比較大,吃的比較多,所以用大碗)哪個是給寶寶的呢?為什麼?

  (寶寶的胃口小,吃的少,用小碗就可以了)那個是給媽媽的呢?為什麼?

  (媽媽吃的比寶寶要多,比爸爸要少,所以用這個不大不小的碗)四:餐具分好了。開始吃早餐了,他們吃的第一樣是什麼呢? (蜂蜜)哪瓶蜂蜜給爸爸吃呢?為什麼?

  (瓶子要高,裡面的蜂蜜比較多,爸爸胃口大,給爸爸吃)哪瓶蜂蜜給熊寶寶吃呢?為什麼?

  (矮的瓶子裡是蜂蜜少,小熊胃口小,給他吃)哪瓶蜂蜜給媽媽吃呢?為什麼?

  (媽媽吃的比熊寶寶多,比爸爸少,所以給他吃中間這瓶蜂蜜)五:蜂蜜分好了,接下來他要吃第二樣東西了,是什麼呢? (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麼分呢?為什麼?

  ,哪個給爸爸吃呢?為什麼?

  哪個給小熊吃呢?為什麼?

  哪個給媽媽吃呢?為什麼?

  ( 這個玉米長要胖,就是粗,粗的玉米身上的玉米要多,所 以給爸爸吃,瘦的,就是細的玉米,細的玉米身上玉米要 少,所以給熊寶寶吃。中間這個玉米,不粗不細,身上的 玉米不多不少,正好給熊媽媽吃。)六:要吃第三樣東西,是什麼呢? (蘋果)這裡有幾個蘋果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 (六個)這六個蘋果怎麼分了?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明確要求: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三隻 熊都要有的吃,而且要全部分完。

  總結:有的時候數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時數字大的並不一定表示多。這個問題有點難,等我們長大了就明白了。

  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老師這裡也有蘋果,你們想不想吃?那我們先去洗手吧!!

  教學反思:

  《三隻小熊的早餐》的數學活動是讓孩子在故事情節中認識三隻熊,在對家庭成員的認識中區分大小和比較的大與小,高矮和比較高與矮,由此幫助三隻熊分早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透過觀察、比較、操作等讓幼兒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

  小百科:早餐又叫早點、過早、早飯,是指在早上享用的餐。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4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透過高矮、大小、粗細等多緯度比較來感知物體的多少。

  2、樂意給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畫有3只熊的`底板,6個蘋果

  2、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

  師:出示小熊一家,今天我們來和小熊一家做朋友。來,打個招呼吧!(你們好!)

  師:都來了誰呀?(爸爸、媽媽、寶寶)

  師:哪個是熊寶寶呀?(個頭最矮)熊爸爸在哪?(服裝上可以看出;而且熊爸爸個子最高、說明它平時吃的也很多,身體很強壯!)熊媽媽的個子?(不高也不矮。)

  總結:大家根據“個子”高矮認出了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

  師:小熊一家長得這麼健壯,猜猜它們喜歡吃些什麼東西。(幼猜)

  它們究竟喜歡吃什麼呢?看!幾種食物?(幼認識:玉米、魚、蜂蜜、蘋果)品種真豐富啊!

  二、分配食物

  師:它們還有自己喜歡的碗呢!這裡有三隻碗,看看哪隻碗適合爸爸用,為什麼?(爸爸大吃得多,大碗適合爸爸)藍色的小碗給誰用?(小熊)為什麼?(小熊最小用小碗)媽媽個子不高也不矮用不大也不小的碗。

  總結:三個大小不一樣的碗,小的給寶寶,大的給爸爸,不大不小的給媽媽。這樣可真合適。

  師:碗分好了,開飯羅!看看這三瓶蜂蜜怎麼分呢?

  師:爸爸吃哪瓶?(最高的)最高的那瓶 蜂蜜多還是少?(多)爸爸個子最大當然要吃最多的了;媽媽個子不高也不矮吃第幾瓶?(第*瓶)都一致認為;寶寶個子小,就吃最矮的那瓶。都難不倒你們!

  (點圖)

  總結:原來一樣粗的瓶子,我們可以從高低上看出,高瓶的蜂蜜比較多,矮瓶的蜂蜜比較少。

  3、出示玉米圖。師:誒!這玉米一樣高,怎麼分呢?熊爸爸飯量最大吃哪根玉米?為什麼?(幼:最大的)

  師: 哪根最大?哪裡大?哦!這叫什麼?(粗)(幼兒做動作粗和細)

  總結:原來一樣高的東西,我們看粗細也能知道,粗的,食物多一些,細的,食物少一點,不粗不細的食物不多也不少。這樣分合適吧!

  師:接下來要吃什麼呢?(蘋果)看看一共有幾隻蘋果,你是怎麼數的?(幼兒說,然後一起數)

  總結:是呀!只要找到一個點,順著數就能知道有多少個蘋果了。

  師:那蘋果怎麼分比較合適呢?(出示圖卡)幼兒自由發揮想象,並請他們操作:分蘋果並陳述理由。很好!你考慮到了,熊爸爸飯量最大需要多一點。在後面桌子上的盒子裡有6只蘋果,你們都去分分看。找出最合適的分法。分好後,放到椅子下面來。

  師:誰來介紹你的分法。(3種)你們覺得哪種分法最合適?為什麼?(熊爸大吃的多,熊寶小吃的少,熊媽不大也不小就吃不多也不少。)你們同意嗎?

  點評錯的。那這種分法合適嗎?為什麼?(幼說理由)那怎麼辦?(幼說辦法)現在這種分法合適嗎?指錯的,這個,誰來想辦法?

  總結:三隻熊的分法和我們一樣嗎?點圖。

  三、延伸活動

  (價值分析:透過數量不同,大小不同的魚,給幼兒留下疑問。)

  師:還剩哪樣東西沒有分?(魚)好記性!魚就在盒子裡,每個盒子裡有幾條魚呢?(2、3、6條)

  師:把哪個盒子裡的魚給爸爸吃?(6條魚)

  師:是嗎?我來開啟盒子,展示出不同數量不同大小的魚,你還認為這6條魚給飯量大的爸爸嗎?

  師:這些魚有什麼不同?2條魚很大,6條魚反而很小,該怎麼分呢?那怎麼樣分才合適呢?(2名幼自由說)

  師:到底有哪些好辦法,我們回去再試試。分好了,把你的想法告訴熊的一家好嗎?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5

  活動目標:

  1、 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

  2、 樂意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隻小盒子,6個蘋果。畫有3只熊的底板.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找出熊愛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這是誰的家?它們家有幾隻熊,猜猜分別是誰。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啦,找找哪些東西是熊喜歡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與數量

  1、分餐具並陳述理由

  2、分玉米和蜂蜜並陳述理由

  3、操作遊戲:分蘋果並陳述理由

  三、延伸活動,思考留下的疑問

  1、找找剩下哪樣東西沒有分。猜猜熊爸爸會找哪個盒子裡的魚。

  2、開啟蓋子引發思考。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6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嘗試進行配對。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一隻小盒子、6個蘋果,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透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為什麼你說他是爸爸?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麼?那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裡,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透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早餐要開始了,吃東西前要準備什麼呀?吃早餐前當然要先用到餐具。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大小不同的餐具

  提問;這些碗一樣大嗎?顏色一樣嗎?怎麼分給小熊一家呢?哪一個給熊爸爸的?什麼顏色的?哪一個是給熊寶寶的?什麼顏色的?哪一個是熊哈哈哈?什麼顏色的?"說說你的理由。

  3、小結“爸爸個子很高,胃口很大,吃的也多,所以爸爸要用最大的盤;寶寶很小,胃口很小,吃的也少,所以寶寶用最小的盤子;媽媽胃口不大也不小,所以用不大不小的盤子。”“三隻不同大小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不小的給媽媽。”

  三、情境“分蜂蜜”,比較相同食物,區分高矮,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1、師: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麼呢?請你來猜一猜。

  2、師:到底是什麼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這三瓶蜂蜜一樣多嗎?你從哪看出來不一樣多?三隻瓶子一樣嗎?那兒不一樣?三瓶不一樣多地蜂蜜怎麼分給小熊的一家呢?你覺得哪個是給爸爸的?為什麼?)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

  3、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1、要吃第二樣東西了,第二樣早餐是什麼?(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矮,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可是現在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麼分給小熊的一家呢?哪個給爸爸?哪個給媽媽?哪個給寶寶?為什麼?

  2、透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

  人是講胖的,玉米要講粗(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

  師: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3、小結:三根一樣長的玉米,粗細不一樣,粗的那一根多一點,細的那一根少一點。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第三樣早餐是什麼?(蘋果)數數有幾個?有什麼辦法可以數清楚?你數的第一個蘋果在哪裡?怎麼分呢,熊的一家要這樣分蘋果: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寶寶吃得最最少,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

  2、講解操作要求: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熊的一家,還準備了一個小籃子,小籃子裡面有6個蘋果,請你將籃子裡的蘋果按要求分給三隻熊”

  3、幼兒操作。

  4、活動評價。

  六、活動延伸。

  出示三隻裝有不同大小不同數量魚的盒子(盒子上寫上數字2、4、6)。師:“你覺得哪個給爸爸吃?”哪個給媽媽吃?哪個給寶寶吃?讓幼兒猜測。後開啟箱子讓幼兒自己發現,除了事物數量的多少外還事物大小有關。

  總結:“有時數量大的可能會多,但有時卻不一定會多哦”。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用三種不同的動作來表達表現。

  2、喜歡與同伴參與音樂遊戲,體驗親親熱熱一家的情感。

  活動準備:歌曲、三隻熊圖片

  活動內容:

  一、欣賞歌曲《三隻熊》(理解歌詞內容,用不同的動作表示不同的形象)

  T:今天我們要到小熊家去做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出示三隻熊的圖片)

  T:他們是誰啊?

  C: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

  T:我們一起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C:熊爸爸你好、熊媽媽你好、熊寶寶你好

  2、第一次欣賞歌曲。

  T:熊寶寶一家想要唱一首歌給大家聽,你們想聽嗎?

  C:想

  T: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歌曲裡唱了什麼?歌曲中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長的是什麼樣子的?(播放音樂)

  T:你們聽到歌裡面唱到熊爸爸長得怎麼樣?

  (教師可以做動作提示幼兒)

  (重點區分詞彙:胖嘟嘟、苗條、可愛)

  T:熊爸爸胖嘟嘟,熊媽媽很苗條,熊寶寶真可愛,用什麼動作能讓別人分清楚他們三個呢?(請個別幼兒做一些動作)

  小結:熊爸爸很有力氣,可以保護熊媽媽和熊寶寶,所以是胖嘟嘟的;熊媽媽最愛漂亮,苗條這個詞語真好聽;熊寶寶真可愛,大家都喜歡。

  二、演一演(模仿動作表演,體驗親親熱熱一家的情感。)

  T:熊寶寶一家不僅會唱歌,還會用動作來跳舞呢!讓我們一起跟著小熊一家跳一跳,唱一唱。

  重點: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演唱,大膽表現。

  分組角色表演

  T:現在請你們上來扮演熊寶寶一家。

  T:小朋友們今天和小熊一家跳舞開不開心。

  C:開心

  T:和小熊一家跳舞開不開心,讓我們回去也和其他小朋友也跳一跳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8

  設計思路:

  本活動是在小班《熊的故事》這一主題背景下開展的,幼兒在前期已經對大小比較有了一定的經驗,並且對《三隻熊》的故事有極大的興趣,因此結合音樂活動,將內容延伸到音樂中的低音與高音,透過熊爸爸與熊媽媽的形象,使幼兒在遊戲中熟悉、辨別低音與高音。

  活動目標:

  1、在到小熊家做客的遊戲情境中,試著根據聽辨音的高低表現三隻熊的特徵。

  2、願意跟唱歌曲,感受家庭的甜蜜。

  3、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能夠進行大小比較

  2、材料準備:

  PPT、音帶

  3、重難點:

  聽辨音的高低活動過程:

  媒體操作:播放第一張PPT一、小熊出來玩

  1、小小熊來了今天有個好朋友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學本領,看看是誰呀?

  (出示小熊,並與幼兒打招呼)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啊,小熊們,讓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媒體操作:點選第一張PPT上的喇叭按鈕,旋律律動小熊玩累了,我們回家休息吧。

  2、小熊的家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熊寶寶家做客,想不想去呀?我們先來看看熊寶寶的家。

  媒體操作:在第一張PPT上點選,直到小熊行進到小屋前,點選進入第二張PPT小熊的家裡可能住著誰?

  小結:在這幢美麗的大房子裡住著三隻小熊,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在一起。

  二、到小熊家做客

  1、熊爸爸來開門我們一起來敲敲門,聽聽小熊家的誰會來開門呢?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敲門,學說'你好,請問有人在家嗎?')(教師在鋼琴低音區演奏旋律)你覺得可能是誰走出來開門?

  小結:聲音聽上去低低的、重重的,果然熊爸爸走出來開門了。

  媒體操作:點選第二張PPT,出現熊爸爸熊爸爸長得什麼樣?

  熊爸爸長得那麼胖,它會怎麼走路?(請個別幼兒學學)

  小結:熊爸爸胖胖的,肚子圓滾滾的,走起路來慢悠悠。我們一起來學學熊爸爸走路。(幼兒模仿,教師鋼琴低音伴奏)2、熊媽媽來開門我們再敲敲門,聽聽這次誰會來為我們開門。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敲門,學說'你好,請問有人在家嗎?')(教師在鋼琴高音區演奏旋律)這次可能是誰走出來開門?為什麼?

  小結:聲音高高的、很好聽,熊媽媽來了。

  媒體操作:點選第二張PPT,出現熊媽媽熊媽媽長得什麼樣?

  小結:熊媽媽很苗條,走起路來扭扭扭。"(幼兒模仿,教師鋼琴高音伴奏)

  三、三隻熊來表演

  1、三隻熊唱起來小熊一家請我們到他們的房子裡去玩。

  媒體操作:進入第三張PPT後,先點選PPT中的喇叭,緊接著再播放PPT中的FLASH聽,熊寶寶一家還為我們唱起了歌呢。

  媒體操作:進入第四張PPT,點選PPT中的喇叭(教師先念歌詞後範唱)

  2、三隻熊跳起來三隻熊相親相愛在一起,還跳起了舞(教師示範)你最喜歡三隻熊裡的誰?

  3、小小熊跳起來。

  想不想和熊寶寶一起來跳跳舞呢。(教師帶領幼兒模仿)這首好聽又有趣的歌的名字就叫做《三隻熊》。下次再到小熊家去做客吧!

  四、結束活動附歌曲歌詞:

  有三隻小熊住在一起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熊爸爸胖胖的熊媽媽很苗條熊寶寶很可愛一天一天長大了

  活動反思:

  教師在活動中提問準確,能關注幼兒的表現。當個別幼兒出現不合拍時教師能及時的指導,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注意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聆聽音樂以及用聲勢動作表現音樂時幼兒情緒好,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在最後的合作中能專注的看指揮,達到三聲部合奏的效果。

  在活動中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師對重點目標的達成度關注的不夠,如果請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奏中能調換一下角色會更好。另外在樂器的擺放和樂器的選擇上在進行細緻的斟酌會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效果。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9

  設計思路:

  孩子在操作擺弄物品時,能逐漸認識一些事物的大小、簡單形狀等,他們的思維特徵是具體形象的,他們喜歡觀察不同的物品,能嘗試對其進行分類、對應等,發現其差異。基於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對小熊的興趣,我結合《三隻熊》的主題要求,設計了本次活動。

  透過認識熊的大、中、小,在為三隻熊送禮物的過程中區分大、中、小,並體驗送禮物的快樂。活動中準備的材料,比如:蛋糕、麵包、碗等都是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並且材料的準備上也考慮到方便幼兒的理解。為什麼大熊一定要分大蛋糕,小熊一定能要小蛋糕呢。因為大熊吃小蛋糕會吃不飽,小熊吃大蛋糕會吃不下。透過這樣的理解讓幼兒知道區分小、中、大的重要性從而知道物體的對應與區分。

  內容與要求:

  喜歡觀察物品,學會區分物體的大中小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禮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隻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隻熊

  1、今天有動物朋友來到我們小六班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動物朋友,動物朋友快出來。

  2、看看是什麼動物朋友來做客,數一數一共來了幾隻熊,看看這三熊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一樣大嗎?請你把最大的找出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來,給它取名叫小熊。中間的熊有點大又有點小的叫中熊。

  小結:原來三隻熊的大小不一樣,這隻最大熊叫大熊,這隻最小的叫小熊,中間這隻比大的小一點比小的大一點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小熊們想請我們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裡?你從哪裡看出來是小熊的家?

  2、我們一起走進去看一看吧。

  你們看到桌子上有什麼?這三隻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你們又看到了什麼?這三張床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三、給三隻熊送禮物

  1、三隻熊邀請我們去做客,我們要送禮物給小熊們,你們想送什麼禮物給小熊?

  2、這是我送給小熊的禮物,看看是什麼?(出示蛋糕圖片)

  我這裡有幾塊蛋糕,這三塊蛋糕該怎麼送呢,誰來幫幫我的忙?(幼兒示範操作)

  小結:把最大的給了大熊,最小的給了小熊,比大的小一點比小的大一點的給中熊。

  3、我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送給小熊們,請你們每人挑一小盒送給三隻熊

  驗證:我們一起看看你們送給他們的禮物合適嗎

  小結:三隻熊收到你們的禮物真高興,你們送給他們的禮物大小正合適,他們說謝謝你們,我們小朋友怎麼說

  四、和三隻熊跳舞

  小熊們今天真高興,我們一起和他們一起跳舞吧。(播放音樂)

  小班數學教案:三隻熊 篇10

  活動說明:

  進入冬天,天氣變冷了,孩子們的穿著也起了很大的變化,於是我們的主題也隨之變化為《寒冷的冬天》。在寒冷的冬天中,有三個很令人關注的節日:聖誕節、元旦、春節,這三個節日有一個統一的名稱“新年”。“新年”是一個大家都喜歡,也很盼望的節日,連我們小班這些只有3、4歲的孩子也一直嚷嚷這要過新年,並從孩子們的言語中我得知,喜歡新年的最大理由是可以得到禮物,可以吃到好東西,可以玩好玩的東西。於是抓住“禮物”這個元素,我準備與孩子進行這樣的一個活動。

  在本活動中,我以“新年”為大背景,以“禮物”為引子,請幼兒為小熊一家的春節旅行挑選合適的鞋子。在活動中,我將挖掘各種資源,讓幼兒與動物對話、與同伴對話、與各種資料對話,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在挑選鞋子的過程中增加生活常識。

  活動目標:

  1、在遊戲的情景中,為三隻熊選擇合適的鞋子,體驗選購鞋子的快樂。

  2、願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訓練幼兒的繪畫能力。

  活動準備:

  大、中、小拖鞋三雙;高跟鞋兩雙;大、中、小運動鞋三雙。

  自制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新年禮物1、前兩天我們過了個什麼節日?

  2、我們一起來慶祝新年好3、你有沒有得到禮物?或者送給別人禮物?

  二、小熊買鞋1、出示flash動畫,這是哪裡?這是誰的家?

  2、三隻小熊真漂亮,他們身上穿戴了什麼?(豐富大、中、小)3、它們會去哪裡呢?

  4、交流討論:

  三隻熊來到水果店:

  (1)、三隻小熊來到了哪裡?這裡有鞋子嗎?

  (2)、水果店裡有哪些水果?

  (3)、告訴三隻熊這裡沒有鞋子,這是水果店。

  三隻熊來到服裝店:

  (1)這裡買什麼?

  (2)這是什麼店?

  (3)告訴三隻熊這裡沒有鞋子,這是服裝店。

  三隻熊犯愁了,怎麼辦?到底去哪裡買鞋子呢?(幼兒交流討論)三隻熊來到了鞋店:

  (1)這裡有些什麼樣的鞋子?(出示拖鞋、高跟鞋和旅遊鞋)(2)幼兒交流討論:給小熊選怎樣的鞋子比較合適。

  (3)小熊一家穿上新鞋子,高高興興地旅遊去了。

  5、小熊送禮物謝謝你們幫助我們選到了禮物,我給你們帶來了新年禮物。(糖果、小零食)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