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範文

小班優秀公開課《太陽和月亮》教案

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範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太陽和月亮》教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優秀公開課《太陽和月亮》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詩歌中“靜悄悄”與“熱鬧”的氛圍,體驗詩歌帶來的不同意境。

  2、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

  3、初步學習仿編。

  4、透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誦讀。

  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今天有兩位客人到我們班來了,我們看看是誰呢?

  環節簡析:直接匯入,抓住幼兒的興趣。

  2、出示圖片太陽

  提問:太陽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呢?

  出示圖片月亮

  提問:月亮是什麼時候出來呢?

  環節簡析:這兩個提問,幫助幼兒對相關生活經驗的回憶和整理。

  二、看圖理解兒歌

  1、這兒有一首兒歌叫《太陽和月亮》,教師朗誦:太陽出來了,小花醒來了,小鳥醒來了,小兔醒來了,白天真熱鬧。月亮出來了,小花睡著了,小鳥睡著了,小兔睡著了,夜晚靜悄悄。

  剛才老師念兒歌的題目是什麼?

  2、引導幼兒用兒歌裡的話說出來。

  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白天怎麼樣呀?(引導幼兒用熱鬧一詞,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這麼多的爸爸媽媽,我們今天的教室裡也很熱鬧)

  什麼時候靜悄悄呢?大家都要幹什麼?

  你們是怎樣睡覺的?

  環節簡析:教師富有感情的示範朗誦,幫助幼兒對兒歌內容的理解,同時能給幼兒正確的語音、語調的示範及情緒上的感染。適時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兒歌的內容,加深對兒歌的理解。

  注意一:幼兒只能為點點塗色,不要塗在它的臉蛋上的腦袋上。不能夠把顏色塗到黑色邊框外面.

  注意二:指引幼兒不要把油畫棒的衣服弄掉了.

  注意三:塗色過程中指導幼兒換顏色塗。

  結束部分:

  將好的作品拿出來給其他幼兒觀看,點評做的好的地方.

  塗好顏色的幼兒將油畫棒放回盒子裡,老師為其作品寫名字,拍照。

  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都為自己的好朋友蘑菇點點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可是,小雨傘也想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我們一起為小雨傘也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圖一當範畫(五顏六色的小雨傘).給每位幼兒發一張未塗色的小雨傘.

  教學反思

  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塗色課,由於小班孩子剛開始接觸顏色,所以我並不要求他們認識顏色,先學會區分不同的顏色,知道變換顏色去塗.這節美術課我做了以下幾點小結:

  剛開始的手指謠是個形象而又簡單有趣的匯入,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但是因為重點在塗色方面,所以在手指謠上並沒有要求孩子能夠熟練.我發現一個讓孩子感興趣的匯入遊戲在是一個活動很關鍵的部分.而且孩子的注意力一旦都專注在老師這裡,老師的情緒也得到良性的提高.

  在出示範畫時,由於範畫紙張過小,色彩沒能充分引起孩子的注意,在引導孩子為蘑菇點點穿花衣裳方面,程式太多,引起孩子等待時間過長.給予孩子說話的機會比較少,應該讓孩子有大膽猜測的機會,發散他們的想象力.

  在評課當中,發現這幾幅範畫可以再延伸做成繪本,給孩子更寬的想象空間 ,充分吸引到孩子.

  塗色前就應當告知孩子塗色要領,也不至於孩子隨便的塗畫,這一活動目標沒有很好的體現.

  因為經驗尚淺,對幼兒的反應不能很好的應對,活動中的引導不是很到位,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和心理,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小班優秀公開課《太陽和月亮》教案2

  活動目標:

  ⒈感受詩歌內容,學習說“……醒來了”“……睡著了”

  ⒉區分兩段音樂不同的性質,體驗詩歌所表現的“熱鬧”和“靜悄悄”

  活動準備:

  ⒈課件

  ⒉太陽、月亮、小草、花、小鳥、小兔、小朋友圖片

  ⒊音樂:《歡樂頌》、《搖呀搖》

  活動過程;

  ㈠理解詩歌第一段內容:

  ⒈看課件,提問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教師小結: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樹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白天真熱鬧。

  ⒉太陽出來了,還有誰醒來了?

  小結:太陽出來了,……醒來了……醒來了……醒來了,白天真熱鬧。

  ⒊小動物、小朋友都醒來了,他們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他們會唱歌跳舞真熱鬧呀。讓我們也來唱歌跳舞熱鬧一下。

  ⒋感受熱鬧的音樂:隨《歡樂頌》的音樂,師生共舞。

  ㈡繼續看課件,理解第二段內容。

  ⒈提問:看,誰出來了?小草在幹什麼?還有誰在睡覺?

  教師用詩歌小結:月亮出來了,小草睡著了,小花睡著了,小朋友睡著了,黑夜靜悄悄。

  ⒉提問:月亮出來了,還有誰睡著了?鼓勵幼兒用詩歌中的結構說出來。

  ⒊感受安靜的音樂:黑夜靜悄悄,大家都睡著了。我們也休息吧。

  在《搖啊搖》的音樂中做花、草、睡覺的動作。

  ㈢完整欣賞:

  ⒈放錄音,幼兒欣賞詩歌。今天,太陽和

  小熊拔牙-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小班優秀公開課《太陽和月亮》教案3

  提圖片有講究

  在遊戲“找朋友”環節中,教師提供了過多的與詩歌內容無關的圖片,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色彩鮮豔、形態可愛的動物形象產生興趣,從而無法體驗“熱鬧”與“安靜”的意境,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更多建議。由此,我認為這個環節提供的圖片應與兒歌內容完全匹配,為第二個環節利用圖片理解兒歌打好基礎。

  在“創編詩歌”這一環節,教師可提供較多的詩歌內容以外的圖片,讓每個幼兒選出自己喜歡的圖片,排一排、說一說,感受創編的樂趣。

  讓幼兒親身感受

  在第一環節第二部分中,教師提供橙色背景紙和黑色背景紙,隨音樂提示幼兒“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阿姨出來了”,鼓勵幼兒將小圖片送到不同的背景紙上。在這裡,教師的提示剝奪了幼兒的感受和體驗,幼兒無需傾聽音樂,只要根據教師的提示,將圖片貼到相應的背景紙上即可。所以,我覺得教師應充分挖掘、利用“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的價值,引導幼兒親身感受,並自主選擇匹配物件,在這一過程中完整地感受詩歌的意境。

  關於活動準備

  可以將詩歌內容製作成有背景音樂的動態的課件,這樣更能吸引幼兒,更能幫助幼兒輕鬆表達,幼教之友《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更多建議》。課件中一個畫面可分成左右兩部分,左邊為橙色,呈現白天太陽下小動物活動的場景;右邊為黑色,上有月亮以及小花、小草睡覺的場景。播放白天“熱鬧”的場景時配以歡快明朗的音樂,播放夜晚“靜悄悄”的場景時配以搖籃曲風格的音樂。

  原方案中讓兩種顏色的背景紙和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同時出現。看似給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刺激,實則會使他們無所適從。小班幼兒對顏色的辨別以及對音樂風格的判斷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多方面的刺激並不能幫助幼兒很好地理解詩歌。建議將背景以及音樂隱藏於課件中,讓幼兒在傾聽、欣賞中感受詩歌中“熱鬧”與“安靜”的不同。

  簡潔與準確

  我覺得有些活動太複雜反而達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活動開始環節,教師設計了一大段引導語,這就不符合小班幼兒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點。另外將原詩句“太陽出來了。小狗醒來了”演變成“小狗是太陽的好朋友”,有點牽強,不太合適。不如直接抽出“太陽”“小狗”的圖片.並提問:“誰出來了?誰醒來了……”這樣直奔主題,既簡潔明瞭,又能讓幼兒充分表達。

  在活動前半部分,教師一直強調“太陽公公出來了”“月亮阿姨出來了”,而詩句是“太陽出來了”“月亮出來了”。由於小班幼兒容易混淆,所以教師應儘量用詩歌裡的詞語和句式來表達,以給幼兒正確的第一印象。

  注重體驗

  原方案雖利用遊戲、音樂、圖示來表現作品的熱鬧與安靜,但各環節之間缺少連貫性與遞進性。幼兒基本都處於靜態的感受中,沒有自身動態的參與和體驗,所以對該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內容上,不可能產生意境體驗上的共鳴。我覺得教師可創設簡單場景,把用圖片做遊戲環節和跟隨音樂進行動作表現的環節結合起來,利用多種手段讓幼兒充分感受詩歌中熱鬧和安靜對比所產生的意境美。

  小班優秀公開課《太陽和月亮》教案4

  設計意圖: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一個太陽和月亮,但是對於小班小朋友來說,還分不清什麼時候會出現太陽,什麼時候會出現月亮。

  孩子們對太陽是白天出現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現的這樣的一個自然現象瞭解還比較模糊。《太陽和月亮》這節課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個最突顯的素材,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年齡特點,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歡琅琅上口的兒歌,於是,我嘗試透過引導幼兒對兒歌的欣賞和音樂體驗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文學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選擇了《太陽和月亮》這篇充滿趣味性、童真性的詩歌,萌發孩子們對詩歌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大方地朗誦。

  2、學習短句“…。醒來了”、“…。睡著了”

  3、區分兩段音樂不同的性質,體驗詩歌所表現的“熱鬧”和“靜悄悄”意境美。

  活動準備:

  1、月亮和太陽的背景圖個一份,小鴨、小狗、小朋友醒著的圖片和小兔、小草、小花睡著了的圖片。

  2、磁帶《快樂的早晨》《睡著了》

  活動過程:

  (一)引入:今天老師請來了倆個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誰嗎?

  出示太陽和月亮的圖片,提問:什麼時候可以看見太陽、月亮啊。

  (二)理解詩歌第一段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看第一張圖片。

  師:“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 幼:“小鳥”;“小樹”;“小朋友”。

  教師小結:太陽出來了,小鳥醒來了,小樹醒來了,小朋友醒來了,白天真熱鬧。

  2、教師深入地進行提問,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回答。

  師:“太陽出來了,還有誰醒來了?” 幼:“小兔子醒來了”;“小刺蝟醒來了”;

  教師小結:太陽出來了,小兔醒來了,小刺蝟醒來了,小松鼠醒來了……白天真熱鬧。

  3、感受熱鬧的氣氛,隨音樂師生共舞。

  師: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小朋友都醒來了,他們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兒園”;“畫畫”;“唱歌”;“跳舞”;“做遊戲”……

  師:讓我們來小動物刷牙、上幼兒園、畫畫、唱歌、跳舞、做遊戲熱鬧一下吧!

  4、感受熱鬧的音樂:隨《快樂的早晨》的音樂,師生共舞。

  (二)理解詩歌第二段內容。

  1、引導幼兒再次看圖片第二部分。

  師:誰出來了?小草在幹什麼?還有誰在睡覺?幼:“月亮出來了”;“小草在睡覺”;“小花在睡覺”;

  教師用詩歌小結:月亮出來了,小草睡著了,小花睡著了,小朋友睡著了,黑夜靜悄悄。

  2、深入提問,激發幼兒想象,鼓勵幼兒用詩歌中的結構回答。

  師:月亮出來了,還有睡著了? 幼:“月亮出來了,大象睡著了。”;教師小結:月亮出來了,大象睡著了,小螞蟻睡著了,蜻蜓睡著了……黑夜靜悄悄。

  3、感受安靜的音樂。

  師:黑夜靜悄悄,大家都睡著了。我們也休息吧。在《睡著了》的音樂中做花、草睡覺的動作。

  (三)完整欣賞詩歌。

  1、幼兒欣賞詩歌。

  師:今天,太陽和月亮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叫《太陽和月亮》。

  2、師: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月亮出來了,誰睡著了?

  3、看圖片,師生共同朗誦詩歌。

  (五)遊戲:《白天和黑夜》。

  遊戲規則:《快樂的早晨》的音樂時,小朋友離開座位,做花、草、小動物醒來蹦蹦跳跳的動作;《睡著了》音樂時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覺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幼兒很喜歡,由於兒歌的內容簡單,幼兒基本上能理解。為了讓幼兒感受熱鬧和安靜的意境,我結合了美術的原理,以暖色和冷色衝擊視覺上的感受。另外還選擇了兩段不同性質的對比音樂,引導幼兒用動作感受所表達的不同意境。但是,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發現幼兒在聽熱鬧的音樂的時候沒有表現出熱鬧的意境,也沒有和老師交流。因此在幼兒聽到《睡著了》音樂的時候,老師進行了摸摸孩子們的頭的動作,促進了情感的交流,而且還讓其感受了“靜悄悄”的意境。最後,老師結合了兒歌和手指遊戲,以製作手偶來結束活動,幼兒也很願意的參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