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一年級數學第六單元加法和減法教案

一年級數學第六單元加法和減法教案

一年級數學第六單元加法和減法教案

  本單元教學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分口算和筆算兩部分編寫。在每個部分都先教學加法,再教學減法,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建構數學知識。加、減計算中的進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學難點,也是計算錯誤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本單元不安排解決實際問題的新內容,既能使學生集中精力理解進位、退位的原理與方法,又能結合計算帶著練習加法和減法(一)裡教學的實際問題,逐步鞏固舊知。

  1先特殊後一般,精心組織教學內容。

  進位加法先教學和是整十數的(特殊情況),再教學和是非整十數的(一般情況)。如24+624+9, 34+1665+28。退位減法先教學被減數是整十數的(特殊情況),再教學被減數是非整十數的(一般情況)。如30-833-8, 50-2643-27。這是教材精心設計的線索。

  進位和退位都是10個一是十這個計數規則在計算中的具體應用,掌握進位與退位的方法必須理解其原理。先教學加、減計算中的特殊情況,突出了進位與退位的基本原理是10個一是十,有利於學生依據已有的數學知識理解滿10進一和退一作10等操作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計算的一般情況,就能把進位與退位的原理、方法靈活地應用到各個具體的計算中去,逐漸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口算加法和口算減法的例題,都在一個情境中提出不同的問題,先後列出特殊情況的算式和一般情況的算式。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例題只教學特殊情況的計算,把一般情況安排在試一試裡。這些編寫便於學生體會新知識的特點,在數學思想方法遷移過程中,探索性地解決新問題。

  2操作學具理解進位與退位,形成計算思路。

  在教學口算與筆算、加法與減法、特殊情況與一般情況的例題中,都透過擺小棒或撥算珠探索並建構計算方法。

  第76頁例題列出的算式是24+6,按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麼辦?這時擺小棒能啟用10根捆成一捆的經驗,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擺小棒計算24+9,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演算法可以多樣化。各種演算法雖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這種演算法有三個優點: 一是與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定的思路易於學生掌握;二是已經熟練掌握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援這種思路的執行;三是與筆演算法則一致,有利於以後豎式計算的教學。

  擺小棒計算30-8,拆開1捆、拿掉8根,形象地顯示了從十位退1、個位作10的退位原理。擺小棒計算33-8,也可以演算法多樣化。辣椒卡通的演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學生選用的方法。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在學具的使用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隻在教學特殊情況時使用學具,一般情況則在試一試裡直接進行豎式計算。這是因為學生已經多次操作學具,初步理解了進位和退位的原理,積累了相應的經驗,適當減少操作學具的活動,

  有利於發展抽象思維。二是擺小棒也撥算珠。擺小棒延用口算的教學方法,形象地表現出為什麼進位或退位;撥算珠能清楚顯示個位滿10向十位進1與十位退1作10的方法。擺小棒和撥算珠,不單是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後者還比前者更容易過渡到豎式計算。

  另外,例題在豎式上標了進位與退位的記號,能防止學生遺忘進位與退位。在教學筆算之初,要允許學生也這樣做記號。當然,能記住進位與退位,不在豎式上做記號也是可以的。兩次試一試之後分別說說筆算加法和減法要注意什麼,是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法則。這裡突出的是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向十位進1,以及個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十位退1作10。還要透過進位和退位的過程,體會豎式上從個位算起的步驟是合理的。在計算不進位加和不退位減時,似乎先算十位與先算個位都無所謂。在計算進位加和退位減時,先算十位就比較麻煩,因而先算個位,並作為計算法則中的一點。想想做做以練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為主,適量穿插一些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筆演算法則寫豎式,體會口算與筆算的方法實質是一致的。

  3經常組織比較,及時整理知識結構。

  到本單元為止,先後教學了100以內加、減計算的多種情況。能否組織成合適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學生對演算法的掌握以及計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為此,教材有計劃地組織不同計算情況的比較。

  (1) 透過比較,進一步引導演算法。第77頁第2題的三組加法題,都從20以內進位加到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這道題有兩點作用: 一是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讓學生體會一位數加一位數是基礎,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第一步計算;二是引導演算法。如果說想想做做第1題先圈再算的活動中,學生的演算法有可能多樣,那麼第2題則引導學生使用教材期望的演算法。第81頁第2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思路,透過三組題的計算和比較,更好地應用十減幾或十幾減幾計算退位的兩位數減一位數。

  (2) 透過比較,進一步理清思路。第78頁第1題是三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每組題一道不進位、兩道進位。進位加法裡一道題和是整十數,另一道題和是非整十數。這些題集中了加法和減法(一)以及本單元的全部加法計算內容,幫助學生理清計算思路。第3題著重比較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與進位兩種情況,它們在計算中的相同點是: 先算的一步都是一位數加一位數;在計算中的不同點是: 由於一位數加一位數的得數有時小於10,有時等於或大於10,所以再接著算的一步有時是幾十加幾,有時是幾十加十幾。第82頁第1題的三組算式,突出退位計算的思路和方法。如70分別減5、7或9,都先算10減幾。24、34或36減8,都先算十幾減8。第3題讓學生更清楚哪些算式是不退位減,哪些是退位減,比較它們在計算上的不同點。

  第94頁第7題把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法、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的豎式綜合起來,透過計算和比較,進一步明白寫豎式的要領,計算的.步驟,進位或退位的方法。

  4引導估算。

  本單元教學的估算仍要求估計加法的和、減法的差是幾十多。透過估算,進一步體會並區分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從而實實在在地提高計算能力。

  在教學估算前安排了鋪墊。如第78頁第3題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幾,為什麼得數分別是五十幾和六十幾?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幾,為什麼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又如第82頁第3題中的53-4得四十幾,54-3得五十幾,都是五十幾減幾,但得數差異很大。這些現象的發現、原因的思辨、結論的得出,成為估算教學的寶貴資源。

  在教學估算時,把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體會估算的方法,積累估算經驗。如48+3是進位加法,得數是五十多。6+52是不進位加法,得數仍然是五十多。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估算僅是初步的,在本單元只要求做到兩點: 一是隻看著豎式進行估計,不要求看著橫式估計;二是隻要說出豎式中得數的十位應該是幾,如第87頁第1題、第91頁第1題。在說十位上是幾的時候,既要看兩個加數十位上的數或被減數與減數十位上的數,還要看個位上的數相加是否滿10或個位上的數是不是夠減。可見,學生獨立探索估算的方法,應用了口算與筆算的經驗,能促進口算與筆算水平的提高。

  還有一點需要略作說明。第84頁第13題找出得數比50小的算式,第88頁第9題找出得數大於80的加法豎式,第92頁第8題找出得數大於40的減法豎式,都是學會估算後進行的。原來的估算方法沒有變,只是練習的要求與解題時的思維略有提高。在估計了得數是幾十多以後,還要把得數與80(或50、40)進行一次大小比較,才能作出判斷和選擇。

  5關於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元經常練習已經教學過的實際問題,包括一年級(上冊)和本冊第四單元中的問題。讓學生體驗條件與問題要相關,加強對數量關係的理解。表現在:

  條件有適度的開放性解決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的條件。如第77頁第3題,三名小孩各買2件玩具,各人買的玩具以及單價都不相同,計算每個人應付的錢,要根據所買的玩具到圖畫裡尋找單價,才能列式計算。

  問題有適度的開放性利用不同的條件,能提出和解決不同的問題。如第84頁第15題,已知紅金魚、黃金魚和花金魚的條數,不但能解決教材中已經提出的兩個問題,還能解決許多其他問題。解決每個問題的運算和條件都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