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語文《長征》的教案

小學語文《長征》的教案

小學語文《長征》的教案

  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①出示毛澤東主席的相關圖片。

  導語:你認識畫面上的這個人嗎?你都知道哪些有關他的事蹟?

  ②學生結合“資料袋”和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簡單彙報已有知識。

  過渡: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就讓我們透過對這組課文

  學習,來走近他、瞭解他、感受他那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吧!

  放手閱讀,整體感知

  ①自學生字詞。

  a.請學生各自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b.請同桌互相讀讀、聽聽,糾正讀錯的字音。試著解答一下對方不懂的問題。

  c.全班彙報交流,讀準詞語,理解不懂的詞語。

  讀準下列詞語: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學生可能質疑的詞語: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里。

  ②瞭解相關背景。

  過渡:你都知道哪些有關長征的事?

  學生介紹有關長征的歷史事實。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

  ③感知詩歌內容。

  過渡: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儲存自己的實力,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紅軍戰士靠著自己的雙腳,走過了十一個省,行程2500餘里,完成了舉世無雙、驚天動地的萬里長征。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細讀鑑賞,領略詩境

  ①教師範讀,學生思考:

  這首詩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幾幅圖?為什麼?

  ②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在學習小組內給“徵難圖”起名字,讀讀說說自己欣賞的“圖畫”;還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課外資料講一

  講自己欣賞的理由。

  ③全班交流。

  談自己欣賞的圖圖。

  明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

  a.“騰越南五嶺” b.“疾跨烏蒙山”

  學法:透過語言文字理解長征的艱辛和紅軍戰士藐視困難的精神。

  出示:“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師:這五嶺、這烏蒙是什麼樣的山呢?(老師邊講邊畫。)紅軍在翻越這些山的時候會遇到什麼困難呢?那該怎麼讀呢?

  (體會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

  師:那“細浪”、“泥丸”是什麼樣的呢?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為什麼像“起伏的微波細浪”、“滾動的小小泥丸”呢?那該怎麼讀呢?

  (體會詩句反襯紅軍的英雄氣概,突出紅軍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師:紅軍就靠著自己的雙腳,行走在這跨越四省、峰巒起伏的五嶺上,越過了這巍峨高大、山勢陡峭的烏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嶺。多少的艱難險阻,在我們紅軍的眼中,都算不得什麼!再帶著感受讀一讀。

  c.“巧渡金沙江” d.“飛奪瀘定橋”

  學法:透過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影像資料感受長征的艱辛和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出示:“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你能根據學過的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嗎?能把它讀出來嗎?

  (回憶《飛奪瀘定橋》等課文,感受長征途中的險惡。)

  師: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那驚險悲壯,驚心動魄的戰鬥吧!觀看相關的錄影。

  (感受自然環境的險惡和與敵人戰鬥的激烈,體會紅軍的無畏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

  師:從這九死一生、背水一戰、急流險灘、槍林彈雨、嘹亮號角、奮不顧身的畫面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能把它讀出來嗎?

  e.“喜踏岷山雪”

  學法:結合時代背景理解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師:如果說翻過五嶺,走過烏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悅,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就是戰勝敵人的豪情。

  那麼翻越大雪山,帶給紅軍的又是什麼呢?讀一讀。

  師:當時越過大雪山的只有“紅軍第一方面軍”,毛主席為什麼卻說“三軍過後”呢?

  (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並相信他們定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三軍”一詞,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師:克服了重重困難,勝利就在眼前,這一切怎麼不令紅軍欣喜若狂、興奮不已呢?讓我們把紅軍的這種勝利之喜、這種萬丈豪情透過聲音讀出來吧!

  ④加深理解,迴歸全文。

  a.過渡:紅軍長征僅僅遇到了這五個困難嗎?那毛主席為什麼只寫了五幅“徵難圖”?

  明確: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可以體會到,在這25000裡的長征路上,英勇的紅軍戰士要走過萬水千山,要紅歷過千難萬險。我們不能單獨地看這五幅圖,應該把它們連起來看,它是由幾幅畫構成的包容天地、氣象萬千的歷史畫卷,包含了紅軍長征途中所有的艱難困苦,只是這些太多,說不完、道不盡,詩只選幾個典型的畫面作藝術概括。

  b.帶著感受朗讀全詩。

  過渡: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霧氣蒸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播放歌曲,烘托氣氛,提升情感。

  師:讓我們帶著對紅軍英勇無畏、不怕艱險、樂觀向上的讚歎之情,再來朗讀全詩吧!

  朗讀背誦,佈置作業

  ①熟讀成誦。

  ②書寫生字。

  ③課後收集毛澤東主席的詩詞,感受其詩詞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