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精選8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精選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課文透過小蝸牛與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裡一年四季的變化,同時巧妙地告訴我們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很適合一年級小學生閱讀。故事配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目的是讓學生藉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自主閱讀。所以本節課教學設計主要是透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分角色朗讀及小組互助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和閱讀,在反覆地觀察、朗讀、識記、想象等語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歌曲《蝸牛與黃鸝鳥》MV;製作蝸牛圖片、生字詞卡片和小蝸牛和蝸牛媽媽頭飾;查詢資料瞭解四季特點,蒐集描寫四季的古詩詞。(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瞭解四季的特點。(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1.認讀生字新詞。指名讀、齊讀。

  2.學生看圖複述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一次對話。

  3.小蝸牛又看到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呢?讓我們快到課文中去找找吧!

  設計意圖:透過認讀卡片、說出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並利用圖畫複述課文,幫助學生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接著提出新的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學習,感受四季特點

  1.自然過渡,學習第二次對話。

  誰知道小蝸牛接著看到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請同學們讀一讀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二次對話。你是從哪句話知道是夏天的,用橫線畫出來。

  出示第二次對話內容: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夏天了!快去摘幾顆草莓回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草莓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

  (1)這部分是誰說的?請你讀一讀。你能用媽媽對孩子說話的語氣來讀一讀這部分嗎?

  (2)理解“已經”一詞,用“已經”說一句話。

  預設: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我已經吃完早飯了。

  (指導朗讀蝸牛媽媽的話,注意重讀“已經”這個詞。)

  (3)從蝸牛媽媽的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麼?

  預設: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摘幾顆草莓。

  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快去摘幾顆草莓。

  (4)小組交流:小蝸牛摘到草莓了嗎?為什麼?它又看到了什麼?

  預設:小蝸牛沒摘到草莓,因為草莓沒有了,它看到了樹葉黃了,地上長著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注意讀出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不同語氣。

  ①自由練讀。

  ②指名朗讀。

  ③分角色朗讀。

  2.自主學習第三次對話。

  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摘草莓,可它沒摘到,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自學第三次對話。

  (1)出示自學提示:

  ①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這次對話與前兩次有什麼不同?

  ②用橫線畫出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幹什麼的句子。

  ③用浪線畫出小蝸牛說的話,多讀幾遍,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

  ④從最後一個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麼?

  (2)小組之間交流,教師巡視。

  (3)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獨立感受文字內容,並逐步學會自學,此時,教師已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

  三、角色朗讀,情境再現

  1.三人小組合作分角色練讀。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蝸牛、一人蝸牛媽媽)。

  2.指名分角色朗讀。

  3.評選出最佳選手。

  設計意圖:輕鬆、有趣的分角色朗讀會讓學習變得情趣盎然、生動活潑。本環節的設計意在透過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心理活動。

  四、仿照課文,練習對話

  導語:同學們,這篇課文透過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介紹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對話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嗎?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春天了!”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夏天了!”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秋天了!”

  ________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__。已經是冬天了!”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相機指導。

  2.指名說一說,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本環節透過讓學生模仿課文對話練習自己眼中的四季,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對話。

  五、指導書寫

  1.出示“全、回”兩個字。

  2.嘗試給生字組詞。

  3.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鑑,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書上描紅,體驗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7.反饋交流,展示評議,評選“小小書法家”。

  設計意圖:《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低年級學生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節課的寫字教學,由觀察到動筆,重點強調了字的間架結構,並透過評選激發學生寫字的熱情,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打好基礎。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2

  教材解析

  這是一篇童話,以一隻可愛的小蝸牛和它慈愛的媽媽之間有趣的對話呈現故事情節。小蝸牛在媽媽的提示下去樹林玩,由於爬得慢,總是錯過原來的季節,看到了下一個季節的風景。課文藉助小蝸牛先後3次去樹林裡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點以及蝸牛爬得慢的特點。

  課文以小蝸牛的視角,生動鮮活展現了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本課的最大特點是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小蝸牛的動作和蝸牛媽媽的語言不斷反覆。這種不斷復現的情節,有利於學生習得語言,發展思維。

  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現的一篇沒有全文注音的課文,只給部分難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豔麗、季節特徵明顯的插圖,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旨在培養學生看圖學文、自主識字、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住、孩”等12個生字和王字旁1個偏旁;會寫“對、媽”等4個字。

  2、藉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瞭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藉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瞭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本課要求認識的王字旁,是以前學過的“王”字變化而來的。可以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字變成偏旁後的差別。如“王”變成王字旁後,長橫變成了提,“玩”字的左右兩部分要相讓。為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本課部分生字標註了拼音。

  要充分發揮拼音的作用,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住”是翹舌音;“吧、呀”是語氣詞,要讀輕聲;“久、全、變”是三拼音節,要把音節拼讀完整;“吧、發、芽、爬、呀”都有相同的韻母,可以對比著讀一讀。

  學生初讀課文,會遇到一些沒有注音的生字。對於這些不認識的字,要充分發揮連環畫的作用,引導學生大膽猜讀。如,“蝸牛、草莓、蘑菇、發芽”中的生字,圖畫已做了明顯的提示,聯絡生活經驗,學生就能猜出是什麼字。受方言的影響,有的學生猜出的字與生字的讀音可能有差異,教師可安排互動交流的環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此外,還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字義。

  關於王字旁:王字旁的字在古代都和玉有關。本課認讀字“玩”和讀寫字“全”都有一個王字旁,“玩”在《說文》中的解釋是“弄也”。

  “全”在《說文》中的解釋是“純玉”。

  (1)藉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草莓、蘑菇、芽”這一組字都有草字頭,說明這些字都與植物有關。

  (2)結合語境和生活經驗。“小蝸牛爬呀,爬呀”中的“爬”,“快去摘草莓”中的'“摘”,“樹葉全掉了”中的“掉”,都可以結合語境和生活經驗,猜測它們的大致意思。

  (3)有的生字,如“孩子”的“孩“,“碧綠”的“碧”,適宜組成詞讓學生認識,不要孤立地去認。

  本課要求認識的12個生字,可以藉助生字與熟字的聯絡,幫助學生記住字形。

  (1)給已學字加偏旁:巴—吧、爬;牙—呀、芽。

  (2)與已學的形近字做比較:金—全;田—回。

  2、寫字。

  本課4個要寫的字都是合體字。“對、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要提示學生注意偏旁相讓後帶來的字形變化;“全”是上下結構,“回”是全包圍結構。要提示學生注意不同的字形結構,每個偏旁的書寫是不一樣的:左右結構的字,偏旁顯長、顯瘦;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的字,偏旁顯寬、顯扁。讓學生知道,寫合體字要有左右、上下、裡外相互協調的意識。

  本課4個字書寫要點:

  5畫,合體字。

  對左邊“又”的第二筆變長點;右邊“寸”的橫畫變短,豎鉤要寫直,點要落在田字格的中心點上。

  6畫,合體字。

  媽注意女字旁的提從橫中線起筆,往右上略斜,豎折折鉤起筆的豎則落在豎中線上。

  6畫,合體字。

  全“人”字頭蓋住下面的“王”部,“王”部的第一橫落在橫中線上,最後一長橫要舒展。

  6畫,合體字。

  回國字框,字型顯寬扁。豎畫都要微微往裡斜,四橫、四豎的間距要均勻。

  本課要寫的字,可以與熟字組成新詞,如“不對、對比、上回、下回、回來、回去”,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寫一寫。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本課的學習要避免一上來就是教師的示範朗讀或者聽錄音。要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借

  助連環畫獨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在學生能正確識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指導。

  課文主要由蝸牛媽媽和小蝸牛的對話組成,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身份的不同讀出不同的語氣。如蝸牛媽媽的話要讀出親切、溫和的語氣,小蝸牛的話要讀出天真可愛的感覺來。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是蝸牛媽媽或小蝸牛,分角色來進行對話。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夏天了!快去摘幾顆草莓回來。”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秋天了!快去採幾個蘑菇回來。”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裡過冬吧。”

  這是蝸牛媽媽說的3句話,是典型的童話語言,反覆出現,有利於學生把握故事情節;句式一致,有利於開展語言學習。蝸牛媽媽的“哦”,

  說明她很驚訝,和反覆的“快去……”說明蝸牛媽媽很著急,也很慈愛,要連起來進行整體訓練。同樣的,小蝸牛的話在課文中也出現了3次,3次的表達也有類似的語言特點。

  還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讀出感受。比如透過“已經”一詞,可以強調小蝸牛錯過了原來的季節,分別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讀“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時,可以讀得慢一些,進一步感受小蝸牛爬得慢的特點。

  本課輕聲詞語比較多,如“孩子、葉子、回來、地上、已經”。結合平時說話規律,

  注意“吧、呀、呢”等語氣詞的輕聲和“著、了、的”等助詞的輕聲。輕聲詞語的朗讀,可以在句子中隨語流細心體會。

  2、理解運用。本文理解中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對於蝸牛爬行速度的理解。如果學生對蝸牛完全不熟

  悉,不知道蝸牛是一種爬行非常緩慢的動物,那麼就很難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出示圖片或者影片,讓學生了解蝸牛及其行動方式,從而掃清這個潛在的認知難點。

  本文淺顯易懂,教學時不必分析講解,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能理解課文內容即可。可以藉助圖片和表格等直觀形式,讓學生梳理課文資訊,弄清楚四季代表的事物,尤其是樹葉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說說四季裡大自然還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養成樂於觀察自然的好習慣。

  可採用文字和圖片連線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四季的變化:

  春天草莓(圖片)春天樹葉黃了

  夏天蘑菇(圖片)夏天樹葉發芽

  秋天雪(圖片)秋天樹葉碧綠碧綠

  冬天小樹發芽(圖片)冬天樹葉全掉了

  3、課後練習。課後第一題和第二題都提示了本課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一是要圖文對照,讀懂課文;二

  是遇到不認識的字,要藉助圖畫大膽猜測。這兩道練習題,都應與課文的學習相結合。如,先讓學生對照圖畫,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注拼音的生字,就藉助圖畫來猜。在初讀課文的環節,就完成課後第一題和第二題。

  三、問題提示

  《小蝸牛》一課為什麼有的段落之間有空行?

  作為連環畫課文,在版式上與其他課文有所不同。全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併為每個部分配上精美的插圖,體現了連環畫課文的特點,更加重檢視與文之間的對照,以方便學生藉助圖畫閱讀。

  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藉助插圖、拼音,認識12個生字,學寫“對、媽”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四季的不同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謎語,引出故事

  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裡頭。

  2、課件出示“蝸牛”,學生自由談談對蝸牛的印象。

  3、導語: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它們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吧!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隨文識字學生第一次接

  1、學生先說說這篇課文與以往課文的區別。觸不是全文注音的課

  2、自主閱讀課文,遇到有注音的地方多讀幾遍,遇到讀文,交流識字的方不出的地方看圖猜想。法,不僅能解決他們。

  3、全班交流:認識了哪些字?是怎麼認識的?在交流中,面對的實際問題,而學生把猜讀中的錯誤改正過來。且也能提高他們自主。

  4、自由讀課文,力求做到正確、流利,教師巡視指導。識字的能力。

  三、藉助插圖,認識四季

  (一)瞭解樹木的變化,藉助拼音、圖片認讀部分生字

  1、引導:小蝸牛爬呀爬,小樹林裡的小樹變化可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2、出示文中4幅小樹的插圖和4個句子(“芽、全、掉、滿、碧”都帶注音):

  樹葉全變黃了。用圖文結合的形

  樹葉全掉了。式認讀文中難點句,小樹發芽了。

  3、插圖與句子配對,請學生讀準上面4句話。透,也是生字認讀任

  4、請學生按小樹的生長過程給4句話排排順序。務的分解。

  (二)瞭解其他景物的變化,認識四季

  1、過渡:哇,在小樹不斷的變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過。小蝸牛爬呀爬,發現其實不僅是小樹,還有很多景物也會悄悄地告訴我們四季的資訊呢。

  2、出示“草莓”“蘑菇”“雪”的帶文字的圖片,請學生根據圖讀準詞語。

  3、引導:這些景物屬於哪個季節呢?請你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小樹的圖)下去。

  4、出示下面的句式,讓學生把圖上的內容說一說。

  小樹 ,已經是了。

  樹葉 ,地上,已經是了。

  5、課間操——念兒歌,關注“芽、草莓、蘑菇、蓋、全、變”等詞。

  (1)引導:四季的景物真多呀!你分得清嗎?

  (2)出示兒歌讀讀。

  葉芽葉芽點點,已經已經春天;草莓草莓甜甜,已經已經夏天;蘑菇蘑菇圓圓,已經已經秋天;白雪蓋住地面,全變全變不見。

  四、字詞盤點,書寫“對、媽”

  1、出示“對、媽”,提示學生注意偏旁相讓後帶來的字形變化。

  2、指導學生書寫“對”。

  (1)田字格板書範寫(見寫字指導)。

  (2)學生集體書空、練寫。

  3、指導學生書寫“媽”(步驟同“對”)。

  4、反饋評價:第一步,展示優秀書寫;第二步,出示問題範例,糾正;第三步,學生再練寫一個字。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住”、“孩”、“玩”等12個生字,會寫“對”、“媽”、“全”等4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能借助圖畫,講述故事主要情節。

  4.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課所學生字,能夠按筆順準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匯入

  1.課件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讓學生欣賞歌曲。

  2.師:同學們,為什麼蝸牛什麼東西也沒有得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動動小手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語。

  2.課件出示配樂朗讀,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出課文生字並標上拼音,多讀幾遍。

  3.老師範讀課文,解決學生不會讀的字詞。

  4.讀一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文章寫了什麼。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橫線畫下來。

  三、動動腦筋,學習生字

  1.讓學生對照圖畫,讀一讀課文。

  2.老師隨機出示課件書上不注音的生字,開火車讀一讀。

  3.認讀這些生字,並給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識字形,妙趣橫生。

  (1)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嗎?

  (2)四人小組討論識記方法。(鼓勵學生結合字形和字義巧識巧記。)

  (3)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記住的,彙報交流識記方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師:同學們,現在咱們來玩一個遊戲:摘星星。

  2.遊戲(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後寫上生字、生詞,摘到星星的同學把字詞讀準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學習課文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讀旁白。

  2.讀第1自然段,回答:蝸牛一家住在哪裡?(小樹林的旁邊。)

  3.讀第2~8自然段,結合課文插圖,思考:

  (1)蝸牛媽媽分別讓小蝸牛去看什麼?小蝸牛看到了什麼?

  (2)為什麼會這樣呢?

  4.讓學生自己讀第2~8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師點撥,歸納總結。

  三、拓展練習

  讓學生嘗試看著圖畫講一講這個故事。先自己講,然後同桌之間互講。

  【作業佈置】

  回家之後讓學生給父母講這個故事。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喜歡動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這首根據小蝸牛的特點寫的幽默詼諧、好聽的歌曲吸引著孩子們,讓孩子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透過讓孩子感受3/4節拍的特點,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唱出小蝸牛逍遙、自在的心情。

  活動目標:

  1、感受活潑歡快的曲調,瞭解並拍出3/4拍的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2、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創造性地表現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在自然角飼養小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特徵和習性,並與小蝸牛交朋友。

  2、《我是快樂的小蝸牛》歌曲磁帶、小蝸牛圖片和頭飾。

  活動過程:

  1、謎語匯入:今天老師帶來一首謎語,聽一聽它是那種小動物?謎語:走路從來不回頭,揹著房子去旅遊。伸出兩隻小犄角,一別看來一邊走。(為了更形象,教師一邊模仿動作,一邊說謎語)

  2、出示實蝸牛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蝸牛的外形特徵,激發幼兒對小蝸牛的興趣。

  (1)小蝸牛長得什麼樣子?

  (2)小蝸牛平時都在幹什麼?

  (3)小蝸牛爬起來是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哪個小朋友來形容一下?(引導幼兒用肢體或語言表達)

  3、欣賞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節奏特點。播放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音樂,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跟幼兒邊聽歌曲邊拍節奏。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曲調。

  (1)剛才聽了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出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4、再次欣賞歌曲,學唱歌曲。

  (1)欣賞第二遍歌曲,幼兒隨音樂節奏學說歌詞。提問:你們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說說自己感覺哪句歌詞最有趣?自己喜歡哪句歌詞?並嘗試唱一下或用動作來表現。

  (2)教師將幼兒根據喜歡的歌詞進行分組,教師彈唱,幼兒隨音樂嘗試大聲跟唱。(教師給予表揚,糾正唱錯的地方。)

  5、採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現歌曲。

  (1)引導幼兒用男女對唱的形式練習演唱歌曲。

  (2)鼓勵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加上創造性的動作演唱。

  (3)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表演的動作並進行練習。

  6、請幼兒戴上蝸牛頭飾,隨音樂集體表演歌曲。

  7、教師小結:多可愛的小蝸牛呀,跳得真好,美麗的春天來到了,我們一起去旅遊吧。在《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音樂伴奏下,帶孩子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自然角中觀察小蝸牛,進一步瞭解小蝸牛的特徵及習性。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尤為重要。在歌唱活動中,首先應以感受為主,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動起來,並採用遊戲等孩子們易接受的形式,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表現歌曲。《快樂的小蝸牛》這個音樂活動具有較強的典型性。這首歌曲歌詞淺顯,曲調簡單且有重複,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內容也貼近孩子的生活。透過設計遊戲化的活動過程使歌曲更具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改變常規的學唱順序,減輕幼兒的記憶負擔,讓孩子更輕鬆地投入到活動中。

  活動目標:

  1、扮演小蝸牛的遊戲中,充分感受、體驗樂曲旋律,學唱歌曲。

  2、初步感知音樂中的三拍子節奏。

  3、享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蝸牛圖片、山坡草地的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 複習歌曲:柳樹姑娘

  1、在旋律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小朋友,柳樹姑娘的辮子好長好長呀,柳樹姑娘好美啊,我好喜歡柳樹姑娘啊,小朋友,你們喜歡柳樹姑娘嗎?請你們用歌聲來告訴我,好嗎?

  師提醒幼兒用親切動聽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

  師:你們唱得太好聽了,聽了你們的歌,我更加喜歡柳樹姑娘了。

  2、引導幼兒用動作加以表現。

  (評析:一開始的複習歌曲,可以提高幼兒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能,引導孩子很快地進入活動狀態。)

  二、感受歌曲旋律,體驗三拍子節奏。

  1、創設關於“美麗的春天”的語言情境,引出動物旅遊。

  師: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小草綠了,五顏六色的花開了,柳樹姑娘的辮子在風中搖搖擺擺,許多小魚在清清的小河裡游來游去,春天太美了。許多動物看見春天這麼迷人,都想去旅遊。

  2、引導幼兒聽旋律隨不同節奏扮演小動物。

  師彈奏不同節奏的旋律(跳音、柱式和絃)引導幼兒聽一聽、猜一猜是哪些動物朋友,為什麼會覺得是這些小動物。並鼓勵幼兒隨旋律自由進行律動。

  幼:音樂是跳躍的,小兔、小鹿走起路來也是跳的。

  (評析:一開始的聽音樂旋律學做小動物,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孩子們在聽聽、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點,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孩子們在想想、說說、做做中充分進行了表現和體驗,也解決了熟悉音樂旋律這一難點,為下面的學唱歌曲埋下了伏筆。)

  三、 理解歌詞

  1、引出歌曲

  (1)師彈奏表現小蝸牛走路的旋律,請幼兒猜一猜是哪個小動物去春遊。

  可提示幼兒:走路慢慢的。引導幼兒聽旋律學做小蝸牛。

  (2)請幼兒說說小蝸牛會到哪裡去玩,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

  會遇到什麼困難呢?

  (評析: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為理解歌詞、引出歌曲打下基礎。這一環節是為幼兒學唱歌曲作準備的,但是老師沒有讓幼兒重複地一遍又一遍地記憶歌詞,而是在幼兒感興趣的小蝸牛旅遊上做文章,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講講、做做中理解了歌詞。

  2、演示教具,學做小蝸牛。

  (1)師邊說歌詞邊演示桌面教具。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蝸牛是怎樣旅遊的。

  師說歌詞。

  (2) 師在音樂伴奏下演示教具。

  師:小蝸牛旅遊時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給它拍手加油。

  引導幼兒在“給小蝸牛鼓勁”這個情境裡不知不覺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評析:老師進行了層層入深的設計,孩子自由地選擇身體動作在最感興趣的“喲喲”上敲打節奏。)

  (3)幼兒扮演小蝸牛爬山坡。

  師:小蝸牛是有節奏的,你們想學小蝸牛試一試嗎?

  (4)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小蝸牛走路。

  引導幼兒能隨旋律有節奏地學小蝸牛爬。

  (評析:遊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四、學唱歌曲

  1、師範唱。

  師:老師把小蝸牛旅遊的事編成了一首歌。一起來聽一聽。

  2、放慢速度,讓幼兒試著在音樂的伴奏下填詞唱歌。

  師:小蝸牛太有趣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唱進歌裡去吧!

  3、引導幼兒唱好襯詞“喲喲”。

  師:小蝸牛旅遊時很輕鬆,很快樂,應該唱得輕快。

  (評析:在學唱歌曲時,老師一開始先請幼兒完整地唱,然後分解了難點,讓幼兒先唱簡單的襯詞,再逐步過渡到完整地唱,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唱起來,體驗到了成功。而且,運用這樣的方法後,孩子也能正確地處理象聲詞。)

  4、引導幼兒用清晰的歌聲表現可愛有趣不怕困難的小蝸牛。

  5、引導幼兒表現小蝸牛旅遊時的高興動作。

  師:小蝸牛旅遊時心裡感到怎麼樣(很高興),他會做些什麼動作?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創造動感,調動情感,讓幼兒人動起來,心動起來,引導他們以自我表現的方式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在前面學唱歌曲、解決難點的基礎上,幼兒一下子就能表演起來,做出了許多“親熱”的動作,許多孩子意猶未盡,還想來表演。)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透過故事教學使幼兒瞭解自然界中小動物躲雨的方式,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以及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 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使幼兒產生聯想,進一步發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學習動詞躲、鑽、飛。

  活動準備:

  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與內容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情境表演的頭飾。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情境表演及多媒體演示法,匯入法,能在瞬間吸引孩子的目光,讓孩子有積極參與活動的慾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賞作品。

  1、瞭解作品的內容

  2、進而理解作品的風格,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等特點,運用多種多樣欣賞手段和方法:如“聽磁帶中的作品,師有表情的複述作品以及觀看多媒體課件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欣賞,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活動。

  第三部分:表現法採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換等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創編作品。注意難點部分:在這一環節中,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角色來創編作品,既激發了幼兒積極創作的慾望,又能使幼兒順利遷移已有的經驗,這會使幼兒感受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如果孩子對作品創編活動比較順利,也可同伴之間交流,角色互換,或者同伴之間創編接龍,如小鳥換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活動結束

  透過持續不斷地感受作品,激發幼兒想象力,豐富其語言詞彙,還能生成其他有價值的活動。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2、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連貫的講述。

  3、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大掛圖、每組一套故事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起興趣。

  1、謎語:頭上兩對小觸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閒閒從不急。(蝸牛)

  2、請小朋友說一說蝸牛是什麼樣子的?你捉蝸牛時,蝸牛有什麼反應?為什麼要把頭縮排去?

  二、觀察圖片,進行講述。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你看到了什麼?(有小蝸牛、小烏龜、小蝸牛掉進水裡了、小烏龜揹著小蝸牛。)

  2、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三、發散思維。

  透過觀察圖片,提問:

  1、小蝸牛為什麼睡了?(累了,不舒服……)

  蝸牛是怎麼想的?會怎麼做?

  (我爬到小烏龜背上多省勁呀,看風景,很舒服……)

  2、小烏龜睡醒沒有看到小蝸牛,它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這時小蝸牛又在做什麼?

  3、如果小蝸牛沒有爬到小烏龜背上,而是它們比賽又會怎樣呢?

  (小蝸牛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小蝸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透過觀察圖片你還想到了什麼?

  (它們倆去洗澡,是好朋友。)

  四、幼兒自由排列圖片,進行創造性講述。

  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序、討論,並進行講述。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討論,最後排序。

  2、大家根據排列順序進行講述併為故事取名字。

  3、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給全體幼兒進行講述。

  五、教師小結

  透過這件事情,小蝸牛覺得很慚愧,它決心向勤勞的小烏龜、小蜜蜂學習,

  做一個人人喜愛的好孩子,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到戶外找小蝸牛一塊兒做遊戲。

  活動延伸

  蒐集有關小蝸牛的資料,在區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後帶幼兒尋找小蝸牛,

  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搜尋蝸牛的生活習性。

  故事參考《懶惰的小蝸牛》

  一天,烏龜和蝸牛去旅行,烏龜累了就趴在地上睡著了。懶惰的小蝸牛卻悄悄地爬到烏龜的背上。烏龜醒來,找不著蝸牛,以為蝸牛早走遠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前趕。蝸牛在

  烏龜背上舒服地睡著了。走著走著,烏龜看見前面有條河,它想洗個澡,就爬到河裡。蝸牛也被帶到河裡。蝸牛急忙大叫:“救命啊!”烏龜連忙把它救到岸上,對蝸牛說:“多危險,以後不要再懶惰了。”

  一年級上冊語文《小蝸牛》的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圖片情節,並運用合理的想象來發現角色的心理變化。

  2、鍛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連貫的講述。

  3、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大掛圖、每組一套故事圖片、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列並講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求異思維。

  活動過程

  1、律動《春天在哪裡》穩定幼兒情緒,引起幼兒興趣。

  2、觀察圖片,進行講述。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你看到了什麼?(有小蝸牛、小烏龜、小蝸牛掉進水裡了、小烏龜揹著小蝸牛)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

  3、發散思維。

  透過觀察圖片,提問:

  (1)、小蝸牛為什麼睡了?(累了,不舒服······)蝸牛是怎麼想的?會怎麼做?(我爬到小烏龜背上多省勁呀,看風景,很舒服······) (2)、小烏龜睡醒沒有看到小蝸牛,它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這時小蝸牛又在做什麼?

  (3)、如果小蝸牛沒有爬到小烏龜背上,而是它們比賽又會怎樣呢?(小蝸牛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小蝸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透過觀察圖片你還想到了什麼?(它們倆去洗澡,是好朋友······)

  4、幼兒自由排列圖片,進行創造性講述。

  教師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創造性排序、討論,並進行講述,教師進行指導,分三個步驟進行: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討論,最後排序。

  (2)、大家根據排列順序進行講述併為故事取名字。

  (3)、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喂全體幼兒進行講述。

  5、教師小結:

  透過這件事情,小蝸牛覺得很慚愧,它決心向勤勞的小烏龜、小蜜蜂學習,做一個人人喜愛的好孩子,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到戶外找小蝸牛一塊兒做遊戲。

  活動延伸

  蒐集有關小蝸牛的資料,在區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後帶幼兒尋找小蝸牛,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搜尋蝸牛的生活習性。

  活動反思

  活動環節設計合理,採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圍繞目標展開。從活動的整個流程看,教師始終是在引導的位置上。從幼兒角度來說,幼兒們的發言積極,思維活躍,多數幼兒都能大膽表達積極的見解。在讓幼兒自由看圖講述時,教師活動前要求明確,能夠突出重點。教師提問時,給了幼兒一定的時間,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