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能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小組討論,養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設計實驗方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知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絡,能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物理現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實驗方案的設計。
【難點】
器材的選用和方案的.選擇。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問題匯入】
首先我會讓學生思考:我們照鏡子時,我和鏡子裡的“我”有什麼區別?
由於學生自身的經驗,學生很快答出:一樣。那麼我和鏡子裡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匯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解決這個問題。
環節二:建立規律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根據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紹與平面鏡成像中光的幾個術語:
物:平面鏡之外的物體。
像:平面鏡裡可以觀察到的物體
【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像時,物和像有什麼特點?
【作出猜想】
(1)物比像大。
(2)物與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兩隻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玻璃板,白紙。
(2)實驗方案:
在桌面上放白紙,紙上豎著放一塊平面鏡,在玻璃板前點燃一支蠟燭,可看到鏡中的像。
拿未點燃的相同蠟燭,在玻璃板後移動,直到蠟燭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測量像和物的位置關係。
改變點燃蠟燭的位置,多測量幾次。
【記錄資料】
環節三:鞏固提高
為什麼在實驗中只點燃一支蠟燭?
答:一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係,二是便於觀察。
環節四:小結作業
四、板書設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