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能力目標:透過操作比較,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情感目標:在親自動手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建立起空間觀念,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難點: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像力。
教學過程
一、數學來源生活,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1、出示實物,根據形狀給它們歸類。(長方體、正方體、球、其它)
2、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長文體和正方體。(頂點、稜、閃爍)
匯入:為什麼,我們能很快地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因為,它們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徵。
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歸納事物特徵。
1、學生用小圓木棒和橡皮泥製作多個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組面都不同的、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
2、小組中每個人都要獨立動手製作,組員中相互指導、評議。
3、思考:怎樣選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選取三種長度的木棒,每種4根)
4、選取合適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將框架圍起來,製成一個立體的小盒子。
5、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稜、面、頂點。
6、結合製作過程,師生共同總結:長方體的特徵和正方體的特徵。
7、請每小組把有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變成正方體(事先用長白蘿蔔削好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正方體具備了長方體所有的特徵,是特殊的長文體,並用韋恩圖表示兩者之間的關係。
8、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稜中較長的叫長,較短的叫寬,豎直方向的稜叫高。)
三、迴歸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長寬高和稜長。
並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指出哪些是等長的稜,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個長方體的長為14cm,寬為10cm,高為7cm,想像這個長方體。
3、透過你的觀察,從某個角度看一個長方體,最多能看到幾個面?一個非正方體的長方體中,最多有幾個面是相同的?
4、長方體廣告箱長5米,寬0.5米,高3米,要用鋁條鑲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鋁條?
5、有6米長的鐵絲,要製成一個稜長為40釐米的燈籠框架,夠瞧用嗎?6、要將一個長30釐米,寬20釐米,高10釐米的禮品盒繫上綵帶,至少要買多少綵帶才夠用?
四、拓展應用
用數學創造生活。
欣賞水立方、長方體建築物、美麗的盒子、裝飾品,讓學生感受數學創造的美,也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五、總結
在這40分鐘的四步學習環節中,你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麼?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你喜歡什麼樣的數學課嗎?
六、作業佈置
用12個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能有多少種擺法?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請你親自動手試一試。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2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正方體的認識”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0頁例3以及課後做一做。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能透過實物或模型辨認正方體,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學正方體時,應啟用經驗,回顧特點,對比長方體特點,感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核心能力
能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透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建立空間觀念,提高分析對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透過觀察正方體、動手操作折正方體,自主探究正方體關於面、稜、頂點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2.透過對比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四)學習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五)學習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正方體的認識》名師教學課件,各種正方體實物,長方體模型,剪好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1)長方體的特徵有哪些?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它的?請自己整理出來。
(2)請找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並思考:關於正方體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二)課堂設計
1.談話匯入
師:課前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物品,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麼?
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正方體也叫立方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對正方體已有一定的認識,因此透過分享學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體,使學生對正方體有了初步的瞭解,激發了進一步學習正方體的興趣。】
2.問題探究
(1)觀察模型,探究特徵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都屬於立體圖形,回想一下,我們是從幾方面來認識長方體的?
(面、稜、頂點,長寬高)
師:對於正方體,你們準備從幾方面來認識?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請你們藉助手中的正方體物品來觀察研究,看看正方體都有哪些特徵?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體的特徵。
交流彙報。(彙報時重在交流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預設:
①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並且6個面都相等;
②正方體有12條稜,每條稜都相等;
③正方體有8個頂點。
小結:同學們從稜、面、頂點三方面進行研究,得出了“正方體是有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12條稜長度相等”的結論。
(2)製作模型,加深認識特徵
師: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徵,現在請你們動手製作一個正方體,製作完後,量出它的稜長是多少釐米,並向同桌介紹你製作的正方體的特徵。
用剪好的書本第123頁的正方體展開圖做一個正方體。
展示學生作品分享製作感想。
【設計意圖:學完長方體後,學生已明確了面、稜、頂點的概念,知道了從哪些方面探究圖形特徵,因此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透過觀察、動手,學生親身感知正方體這個立體圖形。考查目標1】
(3)對比觀察,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師:我們都是從面、稜、頂點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請4人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交流彙報後,教師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整理。
引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正方體可以看成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3.鞏固練習
(1)第20頁的做一做。用稜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搭一搭。
①搭一個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動手試一試。
②用12個小正方體搭一個長方體,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搭法?記錄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③搭一個四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其餘兩個面有什麼特點
4.課堂總結
師: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從面、稜、頂點三方面認識了正方體,有6個面,都相等,12條稜也都相等,有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2.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絡與區別。
3.發展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教學準備
正方體紙盒、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比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徵,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稜有幾條?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叫做什麼?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正方體的特徵。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觀察並思考。
師:這些都叫什麼立體圖形?
生:都是正方體。
師:要探究正方體具有什麼特徵,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
生:從面、稜、頂點這三個方面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稜,正方體的12條稜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稜、頂點”的特徵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師: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絡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稜也包括每組4條稜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著正方體,用集合圈表示為:
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穫?(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正方體
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有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比較
教學反思
正方體的學習是以長方體知識為基礎的,在教學時可以將兩者聯絡在一起,便於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1.可採用觀察彩圖和實物、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並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注重知識的整體性,把長方體和正方體放在同一節中呈現,有利於對學生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3.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正是讓學生的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在這一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認識事物和歸納事物特徵的方法,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