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天安門》含反思(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天安門》含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天安門》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能積極主動參與欣賞並表現天安門的活動,按要求對天安門進行添畫並均勻塗色,感受天安門城樓雄偉壯麗的景象。
2、熱愛天安門、熱愛北京、熱愛祖國。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知道天安門城樓在北京,瞭解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2、“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曲磁帶,教學掛圖“天安門”。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天安門掛圖。教師:這上面是什麼?它在中國的什麼地方?幼兒議論回答。
2、引導幼兒欣賞天安門的造型結構合色彩。
(1)複習兒歌:天安門
(2)引導幼兒欣賞天安門的造型。教師:剛才我們一起復習了兒歌:天安門,現在請大家再來看一看天安門城樓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天安門城樓宏偉高大,底層有大門,中間的門高大些,兩邊各有兩個矮些的門。樓上有柱子,掛著紅燈籠,門樓兩邊還插有紅旗。屋頂上鋪著金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的屋角伸出並向上翹起。
(2)引導幼兒欣賞天安門的色彩。
3、引導幼兒學畫天安門並進行添畫活動。
(1)、老師邊講邊示範繪畫天安門,畫好天安門輪廓後,請幼兒觀察,這幅“天安門”圖裡少了什麼?應該怎麼辦?
(2)、示範添畫“天安門”,並講解添畫步驟。
(3)、幼兒添畫天安門,鼓勵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自己繪畫天安門。老師巡視指導。表揚畫的好的幼兒。
3、欣賞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將天安門圖片佈置在結構角,啟幼兒搭建天安門。
2、讓幼兒學畫天安門。
活動反思:
因為我們班幼兒平均年齡比較小,而且今年增添了很多新生,他們在繪畫方面發展較慢,所以,我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了活動目標,但因為我對很多幼兒降低了活動目標,導致一些應該能自己獨立繪畫天安門的幼兒也選擇了添畫天安門,對這些幼兒的指導還要加強。區域活動的時候,我可以再對這些幼兒加強目標,提高要求,請他們獨立繪畫天安門。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天安門》含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天安門的結構特徵,運用排列、組合、連線、拼插等技能,搭建天安門。
2、與同伴合作、協商共同模擬構造天安門,體驗合作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4、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收集天安門的圖片,並讓幼兒觀看過這些風景點的錄影。
2、物質準備:中型花片、方塊積塑、各種名勝古蹟等提供各種遊戲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
結合上次的美術活動以他們已有的經驗進行談話,激發他們對天安門結構特徵的回憶,接著出示天安門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天安門的外形特徵,激發幼兒建構的願望。
討論:它們分別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二、教師範例。
指導幼兒觀看教師的範例,運用各種形狀的積木搭成天安門的基本構架,用花片、膠粒進行點綴佈置。在拼搭的同時,提醒幼兒是否牢固。
三、分組建構。
幼兒分組建構,教師觀察指導,啟發幼兒事先商量好建構的整體方案和順序,然後分工協作,分組,自選材料,自由拼搭。教師指導能力強的幼兒選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屋頂,引導能力差的幼兒掌握基本圖形拼接的技能,共同建構。
四、互相檢查。
建好後,啟發幼兒互相檢查自己建出來的天安門是否牢固。
五、師幼共同欣賞、交流建構的作品。
師:你這組是用什麼材料搭的?你們合作得怎麼樣?還需要什麼材料?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建構《天安門》的第一次,在建構前已經有上過美術活動讓他們對《天安門》有更深的瞭解,在講解天安門的結構以及形狀時孩子們都能順口地回答,但是在建構的過程中孩子們都不會只會把下面的5個門拼出來,還有膠粒更本沒變法滿足他們一人一份,只能透過全組討論,在講評的環節中很多孩子都說太難了根本沒見過天安門所以就沒辦法拼出來,還有說時間不夠,我想既然這樣那我就得繼續在原本得基礎上在上一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天安門》含反思 篇4
教學目的:
1、透過欣賞及演奏,讓幼兒充分感受樂曲高低起伏的旋律,掌握樂曲的節奏。
2、透過身體模仿動作的練習,熟悉節奏,學習看圖譜演奏。培養幼兒對打擊樂器的興趣。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教學重點:
透過欣賞及演奏,讓幼兒充分感受樂曲帶來的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學難點:
透過身體模仿動作的練習,熟悉節奏,並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節奏譜、提示圖片若干、CD、多媒體、打擊樂器若干。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學解放軍進教室。
2、教師談話,引出課題《我愛北京天安門》。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與幼兒共同複習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調動幼兒已有學習經驗。
2、欣賞音樂,播放CD。
聽後提問:
A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
B樂曲的節奏感怎麼樣?
C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幹什麼?
3、教師引導幼兒透過演唱學習拍節奏。
4、出示圖譜,教師引導幼兒看圖譜分聲部練習拍節奏。
5、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選擇樂器演奏樂曲。
(1)完整看節奏譜用手拍出節奏型
(2)教師指著示意圖譜並放慢速度,讓幼兒嘗試演奏。
(3)教師指導幼兒看指揮完整演奏樂曲。
6、自選打擊樂器看節奏普進行演奏。
7、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兒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這首原本就很快樂的樂曲讓我們用打擊樂器配上伴奏,顯得更加熱鬧、活潑起來,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興啊?
2、收拾用具,下課休息。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孩子們在家長面前顯得更為興奮,併為自己的表現而自豪,使我們的本次活動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得到了交流。
節奏樂活動雖說平時進行得不太多,但為什麼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將看譜子打節奏的技能掌握的如此輕鬆呢,我認為,這與節奏譜的設計有很大關係。我在展示完自己打節奏的方式後,問幼兒老師為什麼這樣打,幼兒很快就能認識到“因為老師在譜子上畫了太陽和月亮,還有汽車,太陽就要拍手,月亮就要休息,而汽車就要拉長”。這種直觀的教學符號我們平時應多受啟發,可用於多種活動之中。
最後的互動環節孩子們和家長都很興奮,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打節奏時反應比家長還快,雖然是一次打擊樂的新授活動,孩子和家長是一起開始進行的這次活動,透過一節課的時間,孩子們已經掌握得遊刃自如,可家長們卻手忙腳亂的,看來“學”和“不學”就是不一樣。活動結束後,我還開玩笑地告訴家長,回去一定要請孩子們當你們的“小老師”,由此看來,我們都要在學習中共同成長才行!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天安門》含反思 篇5
教學內容分析:
“天安門廣場”這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和了解了觀察點、觀察角度對觀察範圍影響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首先呈現了天安門廣場的主題照片,並在主題照片中標出4個觀察點,接著出示兩幅照片,讓學生根據照片中建築物的位置和形狀,確定照片的拍攝位置,體會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從而進行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能力,讓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所提供的照片或畫面,要看懂圖中各個拍攝位置與天安門廣場中主要建築物的相對位置關係,從而正確識別和判斷所拍攝的地點與照片的對應關係及判斷照片的前後順序,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發展空間。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比較照片,能夠識別和判斷拍攝地點與照片的對應關係。
2、透過觀察連續拍攝到的一組照片,能夠判斷照片的拍攝位置和方位。
3、透過探索辯認照片拍攝位置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辨認一組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相應畫面,正確判斷連續拍攝的某一景物的先後順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根據畫面的變化想象位置的變化。
學情分析:
“天安門廣場”這一節是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這個內容的學習需要學生展開觀察、想象、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的。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十分差,也缺乏相應的觀察現實空間的直接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設定虛擬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到抽象解決從畫面觀察物體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二、板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三、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
在講臺中間擺放三樣物品讓學生觀察,然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完成以下3個問題:
1、請你從不同的位置(左面、正面、右面)觀察老師給出的這一組物體。
2、說說你從三個位置看到了哪些物體?
3、你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這一組物體畫面有什麼不同?
請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點撥,引導學生說出不同位置觀察到物體的畫面是不一樣的,最後小結歸納板書黑板:
同一組物體,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
(設計意圖:用實物設定虛擬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發展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為下面解決從畫面觀察物體的問題打下基礎。)
創設情境,引入課本例題
1、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旅遊嗎?那你們知道北京有個很雄觀的天安門廣場嗎?
2、誰能說說你對天安門廣場有哪些瞭解?
3、天安門廣場這麼雄偉壯觀,你們想不想去參觀呀?現在,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參觀天安門廣場吧!
活動二:
1、剛才,我們瞭解了天安門廣場的位置、大小等知識,老師這裡還一張天安門廣場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張圖上還有①②③④這四個數呢?你能分辨出課本36頁這四張圖分別是站在哪個位置拍攝到的?
四人小組討論:這四張圖分別站在哪個位置拍攝到的,你是如何觀察的,請在小組裡說一說你的想法。
(2)淘氣在這四個位置拍了四張照片,請先看第36頁中間兩幅
2、提問:這兩幅圖分別是從天安門廣場的哪個位置拍攝的呢?請同學們仔細辨認。
(1)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並說出判斷的依據和方法。
(2)評價學生回答,學生互評或教師評。
3、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36頁下面的2幅圖,哪幅圖是從位置②拍攝的`?哪幅圖是從位置③拍攝的?你有什麼好辦法?(課件出示圖)
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再作提示和補充。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透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發現,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拍攝到的畫面不同,說明觀察角度對觀察的效果影響非常大。(補充板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尋找相似位置拍攝出照片的細微差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再透過對同一位置能看到的物體和不能看到的物體進行分析,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測、想象等過程,建立學生空間想象的意識,培養想象能力,真正體現“做數學”的理念。)
四、應用方法,提升能力
1、課本練一練的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2、判斷拍攝順序。
我們到一個地方參觀或者旅遊,拍攝照片的時候很常會進行有順序的拍攝。現在淘氣帶大家一起去遊覽一個地方。
課件出示教材第37頁“試一試”主題圖,把下面四幅照片按照拍攝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是什麼樣的?
課件出示a、b、c、d四幅圖片。
(1)先讓學生根據想象獨立填一填,並從A處出發,看一看船在“河”航行時所看到的三個建築物之間的位置關係是否與自己填寫的一致。
(2)學生小組裡討論交流。
(3)學生反饋彙報。
3、
課本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透過不同的練習,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透過小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從而進一步掌握了節課所學知識。)
六、作業
完成金牌學案的相應練習。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完成作業,使學生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的相對位置
同一組物體,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
(景物)
(拍攝到)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學習觀察點所處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形狀也會不同的內容。教學時,我先用實物設定虛擬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發展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為下面解決從畫面觀察物體的問題打下基礎。這樣,在教學天安門廣場時,學生就較容易理解了。在學生的學習中,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學習,相互提高,彌補不足,增強力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在練習中,發現有些學生對觀察點較近時,拍攝照片的細微差別分辨不清,接下來要讓學生多做這方面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