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講話稿> 2022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通用7篇)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

2022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通用7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需要使用講話稿的場合越來越多,講話稿包括人們在工作場合當眾發表的口頭講話文稿,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所發表的講話文稿。你知道講話稿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餐桌,節約糧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耳熟能詳的詩,道盡了天下多少勞動人民的心聲。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是,在我們的校園裡,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的餐盤中只吃了幾口,就往垃圾桶裡一扔,不一會兒垃圾桶裡就裝滿了剩飯剩菜,看著真是令人感到可惜!但那隻不過是很多人的內心想法,儘管可惜,卻還是毫不猶豫、理所當然的去浪費!

  而糧食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困難地“流”出來的。對於我們來說糧食不怎麼貴,所以許多人會浪費糧食,對於這些人來說糧食只是一種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其實他是沾過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寶貴物品。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曾深深縈繞心間,曾幾何時,我們摒棄了這條美德,殘渣剩飯的身影隨處可見。

  只有心存節約的意識,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偏食,不挑食,不扔剩飯剩菜,和父母外出在餐館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飯菜應該打包帶回家,積極響應“光碟行動”,這才是每個人能做的,也是應該做的。他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的詮釋。

  也許很多人是想節約的,只是不知道具體的做法,下面是關於節約糧食的小竅門:

  1、在家裡吃飯時不要留剩飯,如有剩飯放進冰箱明天吃。

  2、在飯店裡吃飯時,剩下的飯菜可打包帶走。

  3、在學校裡,如有不喜歡吃的菜,就在吃之前讓同學幫忙分擔。

  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2

同學們:

  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祖國憂愁呢?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目前我國的人口已達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你們為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憂慮過嗎?

  不錯,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早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為之自豪!可是,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為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麼一組資料。2009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00多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今天中國各類物資生產比一千年前的唐宋王朝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增產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而我們身邊的同學,全然不知糧食的可貴,隨意浪費現象隨處可見,有些同學把白花花米飯打在餐盤中,只扒幾口就倒掉,我覺得他們倒掉的不僅僅是糧食,更是自己的良心道德。希望今天的講話,能讓同學們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拒絕浪費行為,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

  謝謝!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糧食是我們補充體能的主要物質之一,可是浪費糧食的現象我們卻隨處可見。

  此刻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浪費也隨著生活的提高而增多了,吃了一半的麵包,吃了一口的饅頭,吃剩下的白米飯,喝剩下的湯,這些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卻都被扔進了垃圾桶。

  也許會有人說,浪費這麼一點東西無所謂呀!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人都扔掉那麼一點,那麼世界將會浪費多少糧食啊?諸葛亮經常告誡他的兒子;“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簡樸,能夠培養一個人的美德,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僅有勤儉節約才能夠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從幼兒園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因為我從農村裡長大,最能體會這句詩的含義了。在農村,夏天能夠隨處可見村民們頂著炎炎夏日還在地裡除草幹活,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還有的弓著腰站在滾燙的水中插著秧苗,這是多麼辛苦的事啊。當我親眼看到的時候我完全被驚住了,才懂得一滴汗一滴血這句話的含義。雖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可是家人卻很少讓我上地裡幹活,所以我不知這麼累。所有這一些,是我董事時,我的媽媽帶著我去趕集回來的時候發現的、明白的。

  在偏遠的山區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飯,吃一次餃子也算是很奢侈的了,可是我們呢,卻不明白珍惜此刻完美的生活,把糧食就像垃圾一樣倒掉,我們不覺得羞愧嗎?

  所以說,讓我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4

老師們,同學們,上午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節約糧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從小背熟的詩的精髓。

  目前,我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真正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人們從最基本的“吃”做起。

  餐館每天倒掉的肉夠貧困山區一家人吃一個月

  在某家著名餐館,記者看到這樣一幕:3個人要了一大桌菜,沒動幾筷子就“埋單”了,也沒要求“打包”。飯桌上剛吃了幾口的“料子雞”,還幾乎是完整的魚,以及其他沒吃完的菜全部被倒進了垃圾桶。而這種情況在各類餐館隨處可見。這家餐館的服務員小潘來自貧困山區,她說在她的故鄉,即使到今天,人們也不是頓頓都吃得上魚和肉。她說:“現在我一天倒掉的肉,夠我們家吃一個月。”同樣的事情在這家餐館、在許多地方,每天都會發生無數次。

  食堂每天1/5的食物被浪費

  儘管,對於社會上形形色色資源和物品的浪費,早有公論:無謂的浪費是一種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勞動果實的可恥行為。然而,各種浪費現象依然比比皆是,包括在“天之驕子”雲集的大學校園。某大學一食堂負責人介紹,每日為學生提供數十種菜餚,消耗數百公斤糧食和蔬菜。但平均每天都能產生近百公斤的泔水,每天有超過1/5的食物被倒進垃圾桶。算下來,一年就是幾萬公斤糧食蔬菜被浪費掉。而這僅僅是一所大學的一個食堂。再看看我們的食堂,每頓被浪費的糧食也是讓人十分痛心!有些同學不吃這不吃那,白飯、蔬菜,不想吃的都被統統倒進了垃圾桶……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從表面上看,浪費只是個人的消費方式,但從本質上講,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偏頗和瑕疵。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麼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還有那麼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智慧。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5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節約每一顆糧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詩句。相信我們同學都不會忘卻。

  “民以食為天”,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

  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每年的10月16日這一天都作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為什麼要定出個“世界糧食節”來?難道我們的糧食不夠吃嗎?是!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糧食最近幾年均增產,但是人均糧食佔中國有量長期處於較低的低水平。我們國家不斷人口增長,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但是,看看我們每天中午回收的飯箱,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並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

  我們不能忘記“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自覺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抵制和反對浪費糧食的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節約糧食!

  說到,節約糧食,我想起《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學們都很熟悉,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大家要節約糧食,可是我們真的做到節約糧食了嗎?

  中午的時候,我經常看到一些同學,將所打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今天在這裡,我要對著話筒大聲地表揚他們。可是,我也看見有的同學有浪費糧食的現象,看見白白的米飯和剩菜被倒掉,真是讓人心疼呀!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全球會有很多人因為飢餓失去了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同學們,節約是美德,珍惜是品質。現在全國都在提倡“光碟行動”,從我們開始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讓我們一起踐行“光碟行動”。謝謝大家!

  節約糧食文明用餐國旗下講話稿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詩人李紳的這首詩從小就響徹在我們耳邊,為了喚起大家愛惜糧食、珍惜糧食的意識,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我想呼籲一下“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那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大問題。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喻,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所以,增加產量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是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以前,我吃飯浪費很多,每次米飯都要留一點在碗裡,桌上還有不少米飯。早上吃早飯,有時包子吃了一半,就扔了。自從我看了一篇介紹關於農民伯伯怎樣辛苦種糧食的電視,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處於飢餓的情況,我就決定節約糧食了。我不僅從自己做起,我還注意爸爸、媽媽,發現他們有浪費的情況我就用一句民謠來告誡他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容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等。爸爸、媽媽他們也來監督我,發現我有浪費的時候,他們就隨時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提醒我。有了這樣的互相監督,我們家現在可節約糧食了。

  我想雖然我們一家節約有限,但是如果我們一個班,一個學校,一個區,一個市,大家都能節約一點,哪怕就是一粒米,彙總起來也很多,很快就要到“世界糧食日”了,讓我們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吧,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迎接“世界糧食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