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感悟> 一面彝鄉臘肉牆工作感悟

一面彝鄉臘肉牆工作感悟

一面彝鄉臘肉牆工作感悟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對某些事或人產生不一樣的想法,在這個時候,不妨試試寫篇感悟的文章,便於記憶。但是,你知道要怎麼寫感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面彝鄉臘肉牆工作感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盛情難卻

  彝家有傳統,每當彝族年至,家家戶戶都要宰殺過年豬祈福慶祝,沒有殺豬則不算過年,豬宰殺得越大,說明生活過得越好。而在以前的困難時期,難免有些孤寡病困的人戶殺不起過年豬,夜深人靜時,那些殺了過年豬的人戶便會不約而同地給殺不起過年豬的人戶送上一塊塊臘肉,一塊、兩塊、三塊……到了最後,往往殺不起過年豬的人戶反而比殺得起過年豬的人戶家裡的豬肉多得多。

  而我與整個工作隊,便是瓦溝鄉親們眼中那些“殺不起過年豬”的人。彝族年的幾天裡,鄉親們或是將臘肉背在揹簍裡、提在口袋中,“偷偷”來到村委會送給我們,或是邀我們去家中過年做客,臨行時將早已備好的臘肉硬塞給我們。盛情難卻,難以拒絕,我們只好一一收下鄉親們的贈禮,同時將他們的名字記住,好作回禮。

  工作隊廚房的一面牆壁上,掛滿了鄉親們送的臘肉,有四十餘塊,蔚為壯觀。這些臘肉肥瘦有間,因抹鹽醃製的緣故,表面結成了層層白霜,散發著獨特的香味。臘肉離開了鄉親們三鍋樁煙火的燻烤,雖然少了些煙燻味,但卻多了份鄉親們對我們的情誼。於工作隊而言,這面臘肉牆正是我們的功勳牆,牆上掛滿了瓦溝鄉親們對我們工作隊的認可。

  (二)阿普的察爾瓦

  彝族年的第一天,村裡瀰漫著蕨葉、松枝燃燒的`薰香。我們剛吃過午飯,門外便傳來了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村裡的貧困戶子曲阿普(彝語:爺爺)。

  阿普披著察爾瓦(彝族服飾),雙手藏在察爾瓦內,笑眯眯地看著我們,正當我們詢問阿普是否有事情需要幫助時,阿普雙手立馬從察爾瓦內露了出來,將懷中抱著的一隻臘豬蹄遞向了我們,用晦澀結巴的漢語說道:“過年了,你們沒有放假還在上班,我家裡殺了過年豬,這根豬腳送給你們過年吃。”“阿普,卡沙沙(彝語:謝謝),您的心意我們收下了,但臘肉我們是不能收下的。”我們急忙推辭說道。“娃娃些,我們彝族送出去的東西是不會收回去的,你們莫怕,收下嘛!”阿普再次將臘豬蹄遞向了我們,推辭了許久,仍拗不過老人的執著,我們只能將臘豬蹄收下。看著我們收下後,老人才滿意地笑了笑,說道,“哦,這就對了嘛!”然後轉身準備離開村委會。

  我們將阿普送行了一段路程,路上一直對老人說著“庫史木撒,卡沙沙(彝語:新年快樂,謝謝)”,直到看著他走遠了,進入了易地搬遷安置點,方才返回村委會。

  (三)兩塊臘肉

  “你們工作隊的四個人一直在幫我,還給我爭取政策修房子,我家裡沒有四塊臘肉,不能送你們每人一塊,所以我就拿了兩塊來送給你們。”

  哈日一直在外務工,直到修房時才回到村裡,家中並未飼養過年豬,他的豬肉都是親戚送的。我們極力推辭著,但在哈日哽咽的感謝聲裡,我們只有將臘肉收下。

  哈日早些年吸毒,去年才強戒結束釋放回家。那時,他已年近四十,未有妻兒,生活迷茫無措。知道他的情況後,我們工作隊的同事輪流對他走訪談心、做思想工作,成功讓他擺脫了心理負擔,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氣。今年初,縣裡有了修建安全住房的補助政策,我們便給哈日爭取到了補助資金。如今,哈日的新房已經建成入住,生活充滿了希望。“哈日,毒品莫再沾,好好打工掙錢,現在房子也有了,過兩年你娶老婆了,我們四個人還要來喝你的喜酒。”我將哈日送出村委會大門時說道。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兩塊臘肉,是哈日家中僅有的。

  (四)阿依的背篼

  彝族年已至尾聲,拜年的村民們也一一回到了村裡,熱鬧的日子漸漸平靜了下來。正當我們談笑著“甜蜜的負擔”應該結束的時候,村委會里來了兩個揹著背篼的阿依(彝語:小孩),正是小子作和小火日。

  兩人都在鄉小學讀書,比背篼高不了多少,由於背篼的繩子過長,背篼隨著她們前行的步子在背上有律動地一打一打著。她們倆直接把背篼放在了我們面前,各自取出了一塊臘肉遞到了我們手上,說這是阿莫(彝語:媽媽)交待的任務,必須要我們收下,不然不讓她們回家。在孩子們撒嬌般的攻勢下,我們只好將臘肉收下。工作隊的同事拿了些漂亮的小禮物送給她們,兩個小姑娘將禮物鄭重地放在了口袋裡,揹著背篼高興地離開了村委會。

  此時已是太陽西斜,孩子們揹著背篼的身影被拉長了,看上去像極了兩個大人。

  (五)回禮

  駐村工作隊是有紀律的,考慮到彝鄉風俗和鄉親們的熱情,我們只好將臘肉收下,同時也準備去西溪河區上給鄉親們買點牛奶、糖果作為回禮。於是,我們便聯絡了村裡的書記與主任,準備“徵用”他們的車輛去採購回禮物資。

  送禮是在晚上進行的,第一站正是子曲阿普家。我們敲開了阿普的門,將禮物送到了阿普的手上,“阿波波,你們這是做啥子喲,要不得。”阿普堅持不願收下,“阿普,您是我們的長輩,我們來給您拜年是應該的嘛!”在我們的勸說下,阿普收下了禮物,又拉著我們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取暖,同時端出了一盆凍肉招待我們。臨走時,阿普把我們送出了院門,靠著門使勁向我們揮著手。後來,我們擔心一晚上無法完成送禮行動,便分成了兩組,依次給鄉親們回禮。回禮時,一幕幕溫情的畫面在這個小山村寒冷的夜裡上演著。回到村委會時,夜已深了,此時溫度僅有幾度,但我們四人卻紅光滿面,絲毫感覺不到刺骨的寒意。

  第二天,我們邀請了村上的同志一起吃飯。飯桌上,村主任扭日講到:送臘肉是我們彝族拜年走親戚時必須要送的,鄉親們給你們送臘肉,說明了我們村民都是把你們當成了吉木吉西嘛(彝語:親朋好友)。聽著王扎主任的話,我夾起了一塊臘肉送入嘴中,輕咬下去,鮮香的肉汁瞬間襲擊到了味蕾,慢慢吞下,溫暖縈繞在心頭,久久揮散不去。

  脫貧攻堅勝利在望,離我掛職結束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老家過年也有醃製臘肉的習慣,以後每到春節吃臘肉時,我想,我都會想起遠在大涼山的這群“吉木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