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分類評課稿
《三角形分類》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在之前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和直角、鈍角、銳角的基礎上來進一步認識各種型別的三角形。本節課的重點是在三角形分類的過程中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徵。難點是找三角形三個邊和三個角的特徵進行分類。初看這節課我就在思考怎樣能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內使學生掌握那麼多內容呢?聽了胡老師的這節課,我就得到了答案,那就是——高效。
哪裡體現了高效,怎樣是高效呢?
1、環節整合體現了高效
曾經看到一些教案中設計兩次分類操作,第一次按角分,第二次按邊分。這樣不僅所花時間較長,兩次操作也使學生產生探索疲倦感,最終導致學生慢悠悠,老師急匆匆,甚至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而胡老師的這堂課將“六個不同三角形的分類”貫穿始終。首先從三角形的分類引出按角分和按邊分,接著使學生從按角分的探索中感知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徵。又從按邊分的探究中感知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不等邊三角形的特徵和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設計以點帶面,不僅使各環節更加緊湊,整堂課更具整體性,而且也節省了不必要的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2、指令明確體現了高效
首先是三角形分類這個操作前的指令,教師給出:“請四人小組合作,根據學習單上的提示,完成表格,把三角形進行分類,最後填寫分類結果。你可以藉助三角尺或者量角器,也可以藉助書本。”這樣的指令和提示使學生的操作任務更加明確,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是三角形分類這個操作中的指令,教師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同時避免學生在分類中的盲目性,教師在表格的設計中提示學生可以從三角形中銳角的'個數、直角的個數和鈍角的個數進行按角分類。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三角形中有幾條邊相等進行按邊分類,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操作目的更加明確。同時透過表格的觀察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所有的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銳角,為之後這個知識點的突破奠定基礎。不僅如此本節課的難點就是找三角形三個邊和三個角的特徵進行分類,而這張操作表格的設計就為學生探究這一難點搭建了踏腳石,成功突破了難點。
3、一材巧用體現了高效
練習是數學課堂中最重要、使用最多的一種教學手段。這堂課在講完三角形按角分類後設計了針對性鞏固練 傳統的教授,教師總是在滔滔不覺地講授,而學生又能感悟多少,記憶多少呢?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更深入地感知各種三角形的特徵,教師設計了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例如:在四人小組對三角形的分類中,組織學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比一比;在等腰三角形對邊相等這一性質的體驗中,組織學生進行折一折;在教授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時,組織學生看書自學,並指一指。透過這些形式各異地活動,會學生對三角形的特徵感悟更深,使各部分名稱記得更牢,同時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於胡老師這節課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對於學生課堂中的回答,如果老教師能更好地把握是不是整堂課會更出彩呢?比方說,課中教師提問“為什麼是等腰三角形”?生回答:“他是對稱的”。教師直接補上:“它的邊相等”、我想這裡教師如果能把“對稱”引到“邊相等”是否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