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國旗下講話稿:讓我們與文明同行

國旗下講話稿:讓我們與文明同行

國旗下講話稿:讓我們與文明同行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都可能會用到講話稿,講話稿具有臨場有據、增強語言魅力的作用。怎麼寫講話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旗下講話稿:讓我們與文明同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旗下講話稿:讓我們與文明同行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0)班的魏相傑,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讓我們與文明同行”。

  讓我們與文明同行,興許這個話題很老,但它卻永遠不會過期。它對學生和學校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三高校園因什麼而文明?三高校園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文明校園既包括物質的校園,更包含精神的校園,精神的校園須要我們全部師生獨特長期地盡力。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忱輔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熱,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措,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涵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普遍推重的行為。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學習的人。他總是對常識充滿盼望,在課內課外都是一個自動的學習者,愛發問題、不怕艱苦。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告別汙言穢語,他懂得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敬別人,因為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同樣重要。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著良好衛生習慣的人。他會自發保護校園環境,不會隨意買零食吃,是由於他懂得隨便買零食既糟蹋錢財又不利於健康,他更不會亂丟飲料杯、塑膠袋,而是會著手撿拾紙片,因為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妙留給別人和本人。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惜公共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花園,不會亂塗亂畫,更不會踢門、揮霍水電……而是會禁止損壞行動,及時講演。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遵守紀律的人。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整潔,不會大聲喧鬧影響別人的學習,他會遵照學校的規章制度。

  文明的學生,必定是一個有愛心跟義務感的人。他會尊重師長和友好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窗吵架、搞不團結,他會理解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誨……

  同學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創三高文明校園!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稿:讓我們與文明同行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我們與文明攜手同行。 指導老師:肖能

  自古以來,泱泱中華,“禮儀之邦”的美譽享譽千年,我們從呱呱落地開始便感受著文明禮儀的無限魅力。在我們牙牙學語時朗誦的《三字經》中便有提及“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在文明禮儀的薰陶中我們漸漸成長,文明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荀子也曾經說:“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可見文明禮儀是多麼的重要。一個人如果不懂文明,就如同明月失去了皎潔的月光,變得暗淡無光;一個人如果不懂文明,就如同嬌花失去了陽光的沐浴,變得黯然神傷;一個人如果不懂文明,就如同古井失去了清泉的細語,變得黯自悲傷。因此,生活在校園裡的我們也應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

  日復一日倡導著講文明的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講文明呢?當我行走在校園,看到綠化帶角落裡成了垃圾的大本營,看到殘渣剩菜猖狂地在食堂的餐桌上佔地為王……這些是否與我們所倡導的文明禮儀背道而馳呢?或者說,在我們天天讀著聖賢書,進行著題海戰術的同時卻忽視了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忘記了禮儀是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在我看來,身為學生的我們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 會說話。講普通話和多使用禮貌用語有利於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利於提高他人對我們的印象,有利於提高個人素質,更有利於體現出我們的道德品質。

  二, 會走路。筆直的後背和行如風的走姿易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走在路上時不要踩踏草坪,面對散發著清香誘惑的鮮花時也不要因一時貪念而伸手採摘。

  三, 會講衛生。注意勤洗澡,勤換衣,時常收拾個人物品,整潔的環境有利於心情舒暢和更好的學習,不要因為自己的不良習慣而影響他人。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理,如若我們連個人衛生這種小事都做不好,那我們又憑什麼獲得更大的成就呢?

  二中的校園是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要生活和學習的地方,身為二中學子的我們更加有責任和義務去愛護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文明的雙手創造出文明與美好並存的校園,創造出二中更輝煌的明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稿:讓我們與文明同行3

  文明是一個社會永恆的話題。小而言之,它關係到我們身心的健康、和諧與發展;關係到學校環境的最佳化、淨化與溫馨。大而言之,它關係到民族的前途,國家的昌盛,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與歡樂。

  那麼,文明到底是什麼呢?文明,其實就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就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就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態度,就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就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就是在接受了別人幫助後一聲真誠的“謝謝”,就是在放學回家投入親人懷抱時一聲甜蜜的呼喚等等。文明,其實就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推崇的行為。

  同學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我們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我們中的大多數,大多時候都能夠做到文明禮貌,但也有少數同學,少數時候,嘴裡滔滔不絕地大講文明禮儀,可隨手就把飲料瓶、廢紙屑丟在了地上。我們中的一些人,看到別的同學有不文明的舉止,馬上就指指點點,可他自己卻也常犯同樣的毛病。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嗎?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同學們,你們是否明白,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人的素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國民的'素質,一個學校的文明程度取決於我們每位同學的素質。同學們,你們是否想過,我們的文明與否,不僅代表著我們個人的形象,也代表著學校的形象,更代表著未來祖國的形象。讓我們攜手與不文明的言行說Bye-bye吧。

  要做到文明,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首先,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高素質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胸襟開闊的人。其次,我們應該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見到老師長輩主動問好,需要別人幫忙先說“請”,得到別人幫助應說“謝謝”,不小心冒犯別人或打攪別人應主動說“對不起”。這些簡單的文明用語只要我們真正用心去做,是不難做到的。請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文明用語,這可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一個人不學禮儀,不懂禮法,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禮”是社會關係的準則、規範和儀節,如果你不遵守它,你就必然會遭到社會的譴責、懲罰和拋棄。前不久,我們國家一個學生代表團去紐西蘭、澳大利亞訪學。那裡的環境整潔優美,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友好。他們總是把“你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禮貌用語掛在嘴邊,尤其是“謝謝”,一般人每天都要說幾十次。儘管我們的學生很多方面受到外國朋友的讚揚,但也有少數學生不禮貌的行為令我們帶隊老師羞愧:一些同學深夜仍在旅館大聲吵鬧,遭到外國房客的譴責;在自助餐廳吃飯時,有些同學吵吵鬧鬧並不斷來回跑動去新增食物,使得外國客人不得不到離他們較遠的餐桌就餐;還有的同學上車時爭先恐後,不懂得禮讓老師、禮讓別人。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慚愧。我們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著名的禮儀之邦竟有這樣的學生,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實在令人痛心和汗顏!我真誠地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學都能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最後,我們還要遵紀守法,愛護公物。要遵守各項紀律,尊敬師長,和同學友好相處,更要愛護環境,愛護公物,愛護校園裡的一草一木,讓文明的畫卷,佈滿整個旺小的校園,讓文明之歌,始終迴旋在我們的耳邊。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講文明的優良傳統,從現在開始,從自身開始,從小事開始,與文明同行,做一個老師誇獎、父母喜愛、人人稱讚的好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