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整萬數》的優秀評課稿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整萬數》的優秀評課稿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整萬數》的優秀評課稿

  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續愛變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整萬數》的優秀評課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認數整萬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會進行相應的加減乘除運算的基礎上,教學認識整萬的數,內容比較瑣碎,難度不大,但知識點比較多,包括認識整萬數,認識計數單位“十萬” “百萬” “千萬”和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等數位;能正確讀、寫整萬數,理解整萬數的含義;通過了解一些具體事物數量的多少,感受大數目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數感。在這節課上,卞老師對這些教學點抓得比較準,目標清晰,達程度較好。縱觀整節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重視形成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的課堂流程。

  本課一開始,首先透過回放08年奧運會的情境引入大小不同,層次分明的四個數:兩千零八、十一萬、一百零一萬和三千零二十萬,這其中有學生熟悉的數,也有即將認識的數,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數在計數器上畫一畫,透過具體的課堂生成資源(三千零二十萬畫錯了),引發學生的思考:為什麼錯了呢?使學生體會到必須使用新的計數單位才能解決眼下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和動力。然後經過師生互動,討論研究整萬數讀寫的一般方法,完善數位順序表,感知整萬數的一般特徵。最後透過一定的練習鞏固新知,發展能力,培養數感。因該說整個過程符合“認數”教學的一般規律,較好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重視新舊知識內在聯絡。

  認識整萬數與學生以往認識萬以內的數有著密切的聯絡,教者正是基於把準新舊知識之間的那個點,透過引導學生探究,體驗,逐步使學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透過“滿十進一”得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在透過一一對應的關係引導學生得出“百萬”和“千萬”等新的計數單位。

  3、重視方法的形成和過程的體悟。

  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方法的形成和情感的體驗。本節課卞老師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重視對“數”的體悟。比如:引導學生觀察新形成的數位順序表,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麼?再比如出示學生剛寫出的幾個數,說說有什麼規律?得出整萬數的概念。還有在練習讀數的過程中,出示三個數,讓學生說說讀的時候有什麼規律。等等這些對於讓學生理解感悟“整萬數”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節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這裡,結合這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不是萬能藥,不是調節劑,組織小組討論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比如:要提供適合小組討論的材料和問題;要留給學生適當的討論時間和空間;要給學生適當的點撥和引導等等。在這節課中就體現的不夠充分,有如下幾點不足:1、得出“十萬”的計數單位以後,卞老師組織學生討論“有沒有比十萬更大的計數單位?”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是能夠說出來的,沒有討論的價值。即使學生有困難,對於這種答案單一的問題,有時候讓學生靜靜的思考,效果更好。豈不知“此地無聲勝有聲。”不追求場面上的熱鬧。2、在學生歸納整理出數位順序表後,教師提問:“觀察整個數位表,有什麼發現?”卞老師在舉手寥寥無幾的情況下說:“實在想不出來,可以討論一下。”在這個環節中,這個問題是具有挑戰性的,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指引後,讓學生有一種能吐露出來,但還有一種堵得感覺,再組織學生討論,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能就會取得不錯的效果。千萬不能將“小組討論”當成是冷場的救命稻草。

  2、如何體現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悟的重視?

  對於這一點,不多說,卞老師在這節課中已經表現得比較好了。這裡我只說一點,要把準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的契機。有這樣一個環節:在研究寫整萬數有什麼好的方法的時候,卞老師是先讓學生討論,然後集體交流(這時只有2個學生舉手),最後教師總結。這種處理,好像還可以,但我們細細體會,學生有沒有討論交流的基礎?在這種讀數方法形成中,學生除了知道了最後的結果還有什麼樣的收穫?教師在起什麼樣的作用?這種做法與新課標倡導的理念吻不吻合?這裡不妨換一種做法:首先教師先提出要求: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寫數寫的快?在寫幾個數之後,教師透過語言的撩撥:哎,這幾個同學為什麼總是寫的又快又對,有什麼訣竅嗎?這時候肯定有的同學躍躍欲試,在組織寫幾個數,到這個時候火候應該差不過了,再組織討論,總結出方法,最後用掌握的方法再練2個數。採用這種方法取得的效果可能會好一些。(這裡可以與下一個環節的寫數練習有機結合起來)

  3、如何把準素材呈現的順序?

  展示讓學生研究的素材要符合一定的順序,有時由易到難,有時從熟悉到陌生,有時從直觀到抽象。但我要說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時候打亂順序可能更佳。比如在課的`開始,教師呈現四個數,讓學生在計數器上畫一畫。由於教師呈現的順序,學生當然選第一個最簡單的,傻瓜才不選,甚至後面的都沒有看。這就讓大部分學生失去了在新知產生的過程中體悟,失去了對新知的渴求,失去的探究新知的內在動力。這裡打亂一下數的排列順序,讓學生真正經歷選的過程,出現不同的答案,產生精彩的課堂生成,效果更佳。

  最後我覺得本節課還有以下2點需要教者改正。

  1、教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做對的休息,做錯的訂正”。學生的錯誤是一個重要的生成資源,他們在訂正時,是正確的知識內化的過程,對於做對的同學也是辨析的過程,對他們同樣重要。萬不可顧此失彼,白白讓做對的學生浪費時間。這裡可以組織錯誤的學生說一說,其他學生議一議,也可以組內交流,共同訂正。當然肯定還有其他好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嘗試。

  2、本節課,從教師的提問、總結以及學生的表達情況來看,學生對於計數單位、數位概念比較模糊,不能正確表達,教者也沒有注意糾正學生的錯誤,甚至自己也有說錯的地方,應注意糾正。

  【拓展內容】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認識整萬數》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認識整萬數》是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數目,認識萬級和個級的數位順序及計數單位,會讀寫整萬數。教材分為三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教材透過呈現生活的例項,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和生產中經常會出現較大的數,引發學生求知慾,再以“10個一千是一萬”為基礎,藉助計數器,引出“十萬”“百萬”“千萬”這些計數單位。

  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這裡將寫數和讀數結合起來學習,讓學生體會數的實際意義。

  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教材介紹了我國的計數習慣,根據已有知識,給出各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讓學生聯絡讀寫的體驗,透過類比,推出萬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

  教學目標:

  1、憑藉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

  2、透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的`意義,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3、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讀整萬數,瞭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二、說教法和學法

  藉助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三、說設計理念

  1、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從身邊的資料出發引出大數,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去讀數,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3、藉助於直觀教具計數器撥一撥、數一數,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髮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

  4、透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比萬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數學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三、鞏固應用、深化新知;

  四、歸納、課外延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匯入時,選擇我國2003年茶葉、甘蔗和油菜籽的總產量的有關資料,透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資料,既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於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學生一起回憶萬以內的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表。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一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透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認識數位順序表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完成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各個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髮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這樣安排可以為理解“讀萬級上的數的方法與個級相似”做準備。

  3、瞭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學生藉助計數器,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在此基礎上,我又透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整萬數,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撥好後再讀一讀,寫一寫並交流讀、寫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整萬數的寫法和讀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新知

  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透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如:天安門有400000平方米相當於有40個教學樓那麼大。

  四、歸納、課外延伸

  引導學生進行小結,使學生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堂中的自我評價更能激勵學生自我發展。同時讓學生寫數學日記,進行課後調查,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

  五、說板書設計

  我在設計板書時,安排了數位順序表,再根據數位順序表寫整萬數,並用紅筆突出萬級的寫法,突破寫書整個難點,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瞭然。充分體現了板書的概括性,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