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1

  聽了我們學校王老師所執教的《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感觸很深。王老師是我們學校的老教師,但是課前的準備工作卻非常充分,深入鑽研教材,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這點非常值得我們青年教師學習。對於王老師的這節課,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過渡自然

  王老師從複習匯入,複習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這幾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引出生活中的組合圖形,然後透過提問學生:還想知道組合圖形的哪些內容,學生回答出面積,很自然地引出課題,然後學習例題:組合圖形的面積怎麼計算。更難的你會不會?引出後面的練習,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整節課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過程流暢自然。

  二、把握教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這節課的重點是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難點是組合圖形怎麼分一分,但是王老師這節課很好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王老師在讓學生指出生活中的組合圖形的時候,就讓學生講出由什麼圖形組成,還可以是什麼圖形和什麼圖形構成,讓學生形成分一分的意識。在學習例題的時候,王老師也讓學生用多種方法去分一分。在練習中也一樣,學生提出一種分法,王老師就導:是不是還可以有不同的分法,讓學生去嘗試用多種方法分一分。因此,學生在做練習3的時候,都搶著回答“老師我還有不同的分法”,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三、適當引導、鋪設臺階、降低難度

  《組合圖形的面積》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等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王老師在匯入的時候,複習了一下前面五種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給了學生一個臺階,降低了難度。第一個練習是計算房子側面的面積,學生一下子還不知道怎麼下手,無所適從的時候,王老師引導學生怎麼去分,讓學生先會分一分,然後再計算。王老師適當地引導鋪設了臺階,學生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四、強調認真觀察、注重習慣培養

  首先,王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的培養。在例題學習的時候,王老師就非常強調認真觀察,甚至還板書出做題步驟:

  ①認真觀察,

  ②分一分,

  ③算一算。在做練習的時候,都是先給學生觀察的時間,而不讓學生馬上動筆。

  其次,王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不管是在例題學習還是在練習中,都會提問學生“是不是還有別的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你能想出幾種方法”等等,讓學生認真觀察、分一分、選擇最簡單的辦法算一算。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王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在這堂課上,學生不但學會了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而且在數學思想和方法上有所收穫,學會了如何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裡,我也有兩個問題與大家商討一下:

  一、組合圖形的概念,王老師板書的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成,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恰當?“簡單的圖形”是不是應該改為“基本圖形”?

  二、練習二:做一面隊旗要用多少布?這題在讓學生說出怎麼分之後,再讓學生找一找資料,底在哪裡?是多少?高在哪裡?是多少?這樣讓學生學會去尋找隱藏的資料,是不是對教學效果更有幫助?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2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一個抽象的計算概念,是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總結與延伸,尤其是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理過程(不同於簡單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著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今後計算複雜圖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意義。聽了吳老師執教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我深受啟發。由於吳老師能深入鑽研教材,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跳出教材,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大膽的改革,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強化教學互動,對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轉變教師角色,改善教學行為。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在“以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中,吳老師更多的扮演著:引導者——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明確的導航目標;輔導者——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與支援,使學生能夠比較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合作者——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與學生構成良好的學習共同體。

  二、重視自主探究,發揮學生主體性。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不但能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知識的意義建構,更能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吳老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體現了老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重視度。這樣有序自主的學習,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三、注重興趣的激發,找準新舊連結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需要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吳老師在學習新知之前,借用猜一猜的遊戲活動複習舊知。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找準新知的最佳切入點,為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

  四、緊密聯絡生活,突出學以致用

  數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本節課中,吳老師緊密聯絡學生的實際經驗,創設了小華家裝修鋪地板這一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情境,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從中提出數學問題,為探索活動提供了條件,賦予了生活數學化的實際意義。在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安排了一個聯絡生活的拓展延伸,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吳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充分體現吳老師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當然,吳老師的課也有美中不足,如果能在以下方面改進就更完美了。例如:本節課屬於借班上課,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不夠深入,所以在時間把握上有點出入。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評課稿3

  最近聽了幾節課,收穫頗多。

  在宋老師執教的《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一課中,由於教師鑽研教材透徹,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展示,在實踐操作中悟出方法,在討論辨析中進行方法最佳化,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對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一、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在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展示已經發現了幾種方法,對於多種方法,教師並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去掌握,而是讓學生分析這些方法的優劣,並闡述理由。讓學生透過比較、討論、反思得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要把組合圖形轉化成學過的基本圖形。對於分割的方法,分割圖形越簡潔,其解題方法也將越簡單。

  二、滲透數學割補的思想方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能使數學更易於理解和更利於記憶,領會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是通向遷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本節課學生展示完方法後,教師引領學生把解題方法分成兩類:分割和添補。之後學生用這兩種方法進行運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學會了數學思想方法。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很大幫助。

  三、體現高效課堂理念:以學生為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學得的知識才最深刻。本節課宋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為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展示。組合圖形的概念讓學生在操作中建立,組合圖形面積得計算方法,讓學生在畫一畫、算一算中發現,計算方法的最佳化選擇讓學生在討論比較中悟出,可以說老師說得很少,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己展示評價,充分發揮了學生得主體作用,老師在這裡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

  趙老師執教的內容是“分數與整數相乘”。這是六年級分數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瞭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並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課堂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強化演算法的探究。

  課堂上教師多次啟發學生,請學生說說十分之三米表示什麼?學生用連加知識來解決,即3個是多少?用×3來計算,然後,利用連加計算的過程和結果,再說明分子3×3的道理。3表示什麼?另一個3表示什麼?讓學生深入理解算理,明白分數乘整數為什麼分母不變,分子與整數相乘作分子的道理。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演算法的切實把握。

  二、靈活運用最簡方法。

  課堂中學生計算結果出現最後約分的情況,這種方法也是可以的。教師還指出一種,在計算過程中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這樣可以化繁為簡。主要讓學生明白答案必須是最簡分數的同時,也要仔細想想,是先約分再計算簡單,還是先計算再約分簡單,實現演算法的最佳化。

  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關注一些細節,教學的行為就能不斷改善,教學的效益就能不斷提高。

  總之,這兩節課改年級的課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積極展示,互相評價,教師點撥引導,適時補充點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都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