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精選6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以供參考。
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 篇1
包老師給我們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八冊的《尊嚴》,課文講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了別人尊重,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故事。這個故事它以尊嚴為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給人啟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強,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此次的課堂與以往有所不同,是以小班化的教學理念為依託,體現小班化的教學特色,達到預期的效果。走進四(5)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座位的排布,基本上是6、7個孩子為1組,一開始我還擔心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會開小差或私底下交流,事實上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和包老師合作非常默契,互動也很有效,令人耳目一新。
聽了包老師的課,我學到了不少。
首先,學案中設定了前置性的預習作業,這一環節的增加,確保了預習效果。以往我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那都是口頭的,孩子們有的是無的放矢,沒有重點;有的是偷懶耍小聰明,反正老師沒法檢查,所以預習的質量很低。包老師把需要掌握的重點詞語進行歸納,概括內容用填空的方式進行,這樣對於一些學困生來說,也能順利並且有效地完成。
其次,小組合作交流落到實處。在這堂課中,包老師共設計了3次小組合作交流,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了。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包老師能夠給予足夠多的時間,照顧到每個小組,讓每個孩子都有時間和機會參與到合作中來。
第三,包老師能牢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課文是透過對哈默的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形象的。課堂上,包老師逐層遞進,圍繞哈默是先吃飯還是先勞動,哈默與傑克遜大叔之間的一段對話進行展開。這段對話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哈默請求透過勞動來換取食物。第二層次他表達了自己我不勞動不能吃飯。第三層次他堅決的表示,我要先勞動,再吃飯。包老師引領同學們透過反覆朗讀來體會哈默堅定的想法,以及他激勵維護的自己的尊嚴。
聽了包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感觸也不少,但我覺得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很難有效地落實到位。我從一年級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他們並不能把握重點進行交流,反而老師會為課堂紀律而分神,而且小組合作比較費時間,無法準時完成教學任務。如何能高效地完成合作交流,我還是比較困惑的。
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 篇2
孔老師講授的《尊嚴》這一課,我認為本堂課非常樸實,知識點明確,課文的主線清晰,主體突出。教師能循循善誘,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透過學生批註,教師引領批註,批註方法指導,做到了一課一得。不僅學到了批註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了一個人要擁有自己的尊嚴,還要維護別人的尊嚴。聽孔老師的課,受益匪淺。
孔老師的課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有效閱讀課,在批註閱讀時,先讓學生自批,然後老師示範自己的批註,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學會了正確批註的方法,堅持下去,每個學生定會從閱讀中更深的理解,獲得更多的感受。孔老師的課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有效閱讀課,在批註閱讀時,先讓學生自批,然後老師示範自己的批註,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學會了正確批註的方法,堅持下去,每個學生定會從閱讀中獲得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感受。
孔老師執教的《尊嚴》一課真實、紮實,為有效閱讀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整堂課沒有花哨的語言,沒有華而不實的教學環節,而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是在學生學有所惑時給予了恰當的指導,本堂課的重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解釋式批註”的方法,老師先出示一段話讓學生自己寫批註,針對學生批註存在的問題,教師沒有著急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寫批註,而是展示了自己的批註,讓學生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領悟批註的方法,再進行“解釋式批註四步走”的方法總結,最後再讓學生運用剛才學到的批註方法進行其他句子的批註。這樣“自批、示範、再批、檢測”的教學環節非常紮實有效,學生的收穫是滿滿的,教師的收穫也是多多的。
孔老師執教的《尊嚴》一課樸實而有效,課堂中的孔老師抓住分分秒妙的時間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批註閱讀的方法。孔老師透過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關注重要詞語在文中的作用,然後透過自己批註進行感悟,在學生批註不得要領的時候,孔老師立即透過自己的批註進行就地指導,讓學生知道如何批註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然後孔老師就地檢測,再出一個句子,讓學生立即實踐自己的所得,從而讓學生對重要詞語進行批註掌握的更加紮實,讓學生當堂就能體驗到批註閱讀的樂趣,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繼續嘗試批註的魅力。
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 篇3
今天聽了李老師課,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節課的層次清晰,層層遞進,整節課李老師很注意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李老師根據本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採用了“品讀式”閱讀策略。整節課的教學凸顯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努力確立發展的主旨,遵循教學目標整合的原則,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進閱讀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膽的嘗試。具體說,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紮實
1、從書寫課題時對“尊”字寫法的提醒,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基礎。
2、不是僅僅以課文學習為課堂的全部,而是時時穿插教學寫作的技巧,於細節處培養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德育的教導,正確情感的領悟,將學生的目光引導到生活中的細節,放眼到大的方面,主題進行了昇華。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初讀課文,關鍵詞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一直是中段學習的一個重點,更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我們的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思維時常跳躍,總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內容,因此對課文的理解也總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對長篇大論的文章,那可真是難為死他們了,不要說是10來歲的小孩,就是成人也會感覺有些吃力。李老師在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值得我們借鑑:首先大螢幕出示關鍵詞語,然後提醒同學們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時候,抓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一些關鍵詞就能把事情說清楚了。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運用教師提供的詞語,概括的主要內容更簡單明瞭,更具條理性。而且一舉兩得,所學的新詞進一步得到鞏固,活學活用。
二、巧妙
這篇課文以“尊嚴”為題,“尊嚴”一詞卻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在教學開始部分教師繞開“尊嚴”一詞,抓住“能表示年輕人是個例外的人的句子”展開教學,降低了難度。教學中隨著課文的學習逐層展開,發現年輕人的獨特品質——自立、自強、自尊。這樣,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尊嚴”的意思了。文章對哈默的言行描寫主要有三處,這些句子對理解人物品質,體會寫作方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是教學的重點。三個句子都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先勞動再吃飯”,語氣卻不盡相同。教師依照文字的內容和學生理解的規律,設計了一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讀方法,在讀議中把尊嚴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1)第一句:當鎮長傑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需要我做嗎?”讀完後讓學生談體會。重點理解“仰”起頭的“仰”字,感受哈默不卑不吭,有禮有節的品格。讀到哈默的'心裡去,感受他內心的想法。從“例外”一詞引到哈默與其他逃難者的對比讀,進一步感悟到哈默難能可貴的尊嚴,無一不體現出許老師設計時的精心與獨到之處。
(2)第二句: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教師在原句上將三個連用的“不”字點紅變大,使學生讀出了渴望獲得食物的哈默內心的堅決。在原文的空白處填寫感受哈默怎樣地說,具體加上了哈默的心情、態度等詞,再讓學生感悟朗讀,使學生具體地理解到是因為哈默超人的意志,崇高的尊嚴維護了內心的堅持。
(3)第三句:“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說。重點體會一個“站”字,感受哈默的興奮、急切、堅定。
讓學生自讀傑克遜的言行體會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對以上學習很好的運用。自讀自悟,抓住人物的對話,感知人物對話,意識到人物對話在文章的作用。學生透過師引導、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抓住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感情,從而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主體性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彙報交流,分角色朗讀表演的方式,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透過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體驗。再有體現學生主體性方面,李老師做到了幾個“充份”,一個是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思考。二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讀書體會、對問題看法的機會。三是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薰陶感染。
現在我們的孩子生活富裕,很少感受到飢寒交迫的折磨。沒有真實的體會,上課很難有感而發。所以我想許老師是否可以在課前談話時,先問問學生在飢餓時你會怎樣?讓學生有飢餓難耐的認知;也可以出示一些難民圖、錄影,讓學生從畫面、聲音等各種視覺衝擊中振憾心靈,從而讓學生在課堂對尊嚴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這是本人一個小小的建議。
本課的不足之處:
1、個人教學風格。冷靜有餘,激情不足。
2、教學環節。在課後的拓展延伸上,除了介紹一些有關尊嚴的名言和小故事,更重要的是應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學了本課的體會談談自己的感想,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有關尊嚴的事例。而且課堂上還可讀寫結合,適當設計小練筆。
3、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這句話時,結合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和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這樣學生的體會會更深,資料的運用也就更恰當合理。
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 篇4
週五,聽了我校姚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平時由於自己所教的學科非語文,也不太瞭解語文課到底是怎麼上的,但是這節課卻讓我受益匪淺。
1、這節課的層次清晰,層層遞進,透過聽、說、讀來提高學生語文的素養。
2、教師教材分析透徹。
3、開放式說話設計較多。在學生理解尊嚴的含義後,讓學生進行有關尊嚴的格言創作,這既是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是對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尊嚴含義的一次檢驗。
4、作業佈置有新意,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作業來做,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提高作業質量。
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 篇5
《尊嚴》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在一次逃難中,雖然極度疲憊和飢餓但他仍然堅持以勞動換取報酬,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賞識,從而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故事以“尊嚴”為題,含義深刻,給人以啟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強,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透過對哈默的外貌、動作和語言的細緻描寫來體現的。
1、線索清晰,重點突出。
在這節課中我們看到課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尊嚴”展開,透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年輕人是在什麼情況下講尊嚴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的,傑克遜大叔又是怎樣尊重他人尊嚴的。傑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課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一線索,圍繞傑克遜大叔為什麼說哈默有尊嚴這個問題,讓學生在書中劃一劃相關的語句,寫一寫自己的讀書感悟。這個問題的設計,既指向文章內容,又指向對文章中心的感悟,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比較大。教師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重點,教學時間保證重點,教學環節圍繞重點,教學效果落實重點。
2、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師生與文字的距離。
語文學習要關注過程與方法,這個過程,主要是主體積極參與,加強體驗的過程。教學中,王老師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感受,注意把靜態的文字透過朗讀、交流、探討變成孩子們頭腦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場景,生動畫面,以此去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了多個對話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讀書體驗。例:如果此時,你就是一個逃難的人,你會怎麼做?如果這個年輕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什麼?學生在感受的同時,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紛紛進入了角色,並毫無保留地坦露心聲,師生、文字與作者的情感便融為一體了。
四年級語文《尊嚴》評課稿 篇6
今天聽了四年級教研組長的課,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節課的層次清晰,層層遞進,整節課靳老師很注意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點明文章的重點,為下文的學習指明方向。
2、自讀自悟,抓住人物的對話,感知人物對話,意識到人物對話在文章的作用。學生透過師引導、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抓住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感情,從而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3、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彙報交流,分角色朗讀表演的方式,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透過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態度和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