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集合12篇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集合12篇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

  原文:

  春日

  宋代:宇文虛中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風。

  遙憶東吳此時節,滿江鴨綠弄殘紅。

  譯文: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風。

  請不要嘆息在北方洹水地帶春耕太晚,三月裡天氣尚寒報信的春風剛剛吹來。

  遙憶東吳此時節,滿江鴨綠弄殘紅。

  遙想這個時節江南的景象,陽光下河中漲滿春水,鴨子在水中撥弄落水花瓣。

  註釋:

  北洹(huán)春事休嗟(jiē)晚,三月尚寒花信風。

  北洹:北方的洹水,這裡是指今塞北之地。洹,指洹水,即今安陽河,源出山西省黎城縣,經河南林慮山,入於衛河。嗟:嘆息。花信風:應花期而吹來的風,相傳花信風共有二十四番。

  遙憶東吳此時節,滿江鴨綠弄殘紅。

  東吳:泛指古吳地,相當於今江蘇、浙江兩省東部地區。滿江:漲滿春水的江河。鴨綠:喻水色如鴨頭濃綠。殘紅:落花。

  賞析:

  詩人於奉旨使金,被羈不歸。後在北方安了家,做了大官,但是,身在金邦心在宋,內心並沒有忘卻故國。最後還由於他暗中策劃南歸,事情敗露,與全家一起被殺。因此,在他生前,思念故國之情經常流露在筆端。此詩以三月塞北剛吹起春風,而江南已水綠花落,寓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眷戀。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風”,按日曆看,陰曆三月已經到了暮春的季節。在江南,春耕的工作早已幹得熱火朝天。但這裡,北方洹水帶,黃土地上,現在才開始春耕。別看是三月了,但春寒仍濃,只不過偶而從南方吹來幾陣報信的春風罷了。這裡根本不能同春意盎然的江南相比。

  “遙憶東吳此時節,滿江鴨綠弄殘紅”,在詩人思潮起伏的腦海裡,只能憑著嚮往,憑著回憶描繪出江南此時的春景。風和日麗,滿江清澈的流水。兩岸的桃花已謝,落下的花瓣飄流在水面。水面上游過來一群鴨子,它們一面嬉戲,一面追逐流動的花瓣,嘎嘎的聲音熱鬧非凡。後二句詩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北宋滅亡後,南宋高宗起初以揚州為行在,後又定都杭州,稱臨安。詩中“東吳”語,雙管齊下,兼寓思鄉和思君之情,言外之旨甚明。

  此詩描述南北氣候的懸殊,留露出對故國江南的懷念。作者在兩宋之交風雨與搖之際慨然請命使金,繼為金人所用,終為金人殺害,其生平經歷和思想感情確實很複雜,也很難三言兩語說清。“詩畫心聲”,其難以言狀的微妙心態躍然紙上。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2

  原文: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 李白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譯文: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人生在世如一場大夢,有什麼必要辛勞終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裡,醉倒就如一堆爛泥臥在前庭。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

  醒來向庭院中看去,一隻鳥兒正在花間飛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請問這已是什麼時候?春風只顧與流鶯細語聲聲。

  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

  對此我真想發一通感慨,但還是對酒自飲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高歌一曲邀請天上的明月,曲終又使我沉醉忘情。

  註釋: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yíng)。

  前楹:廳前的柱子。

  覺來眄(miǎn)庭前,一鳥花間鳴。

  眄 :斜視。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yīng)。

  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賞析: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將人生看作是一場夢,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虛幻,唯有育化萬物又為萬物歸宿的“道”及普渡眾生的“佛法”,才是真實的,永恆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來忘卻這如夢的人生。詩人透過醉酒表達了對醜惡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批判,同時在醉意朦朧中,以新的眼光發現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樂趣。當詩人從醉夢中一覺醒來的時候,覺得煩囂的塵世已變得分外安寧:“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庭前花叢中,有一隻小鳥在鳴叫,原來春天已經到了。原來世界中還有這樣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這種幽美之境與其說是大自然的賜與,不如說是詩人心境的表現。他醉前竟百視而不一見,而如今在醉後醒來才突然發現,正是因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後平靜了下來,他才會在安謐寧靜的春光裡發現了以前不曾發現的幽美之境。這種發現,猶如哲學上的頓悟,使人突然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脫俗的另一個世界,一切人間的憂慮和煩惱,都不復存在了。在這裡寵辱皆忘,只有審美的觀照、心靈的寧靜。

  對於這種醉後悟道境界的突然到來,詩人非常高興,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沒有這種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讓這種心境多持續些時候,怕自己過早地酒醒,又回到殘酷的現實社會中來,被種種憂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還得再喝上幾杯。“對酒還自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對酒狂歌,逍遙自得,久久地陶醉在無憂無慮的世界裡。

  這首詩深受陶淵明《飲酒》詩的影響,是“擬陶之作”,但又保持著李白自己的風格,寫得“流麗酣暢”。不象陶淵明那樣沉靜、淡泊,只在沉醉的時刻,有些陶淵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來,就又回覆到豪放曠達的李白了。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3

  原文:

  春日

  宋代:吳錫疇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一窗草憶濂溪老,五畝園思涑水翁。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譯文: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美麗的春光已經離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鬱結幽情都難以訴說。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燕子築巢未就,穿梭於寒食雨中銜泥築巢,自己卻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畝園私涑水翁。

  窗外的青草惦記著濂溪老周敦頤,幾畝田園思念著涑水翁司馬光。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我沒有寫招魂賦只能讓屈原去獨自狂嘯了,姑且排列詞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註釋:

  韶(sháo)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

  韶光:指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

  寒食:即寒食節。中酒:受到酒的傷害。

  一窗草逆濂(lián)溪老,五畝園私涑(sù)水翁。

  逆:迎接。濂溪老:指周敦頤。他晚年定居於廬山,世稱濂溪先生。私:偏愛。涑水翁:指司馬光,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神宗時居洛十五年,以讀書、釣魚、採藥、灌花為樂。

  無賦招魂成獨嘯,且排春句答春工。

  招魂:用屈原《離騷》典。秦昭王騙楚懷王至秦國,威脅他割地,懷王不從,昭王將其拘留,三年後客死於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訊息,寫了《招魂》。

  賞析:

  此詩首聯直抒胸臆,感嘆韶光過得太快,內心有一種鬱結隱密之情難以傾訴;頷聯緊承首聯之意,寫詩人在春景中所見所感;頸聯是上二聯思想情緒的轉折和過渡,作者輕輕盪開其幽情,以草木娛己;尾聯進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脫現實的閒適態度來排解幽情。

  “韶光大半去匆匆,幾許幽情遞不通。”與宋代許多名家,如蘇軾、秦觀、陳與義等寫《春日》的詩不同,他們都是從寫景入手,而作者卻直抒胸臆,他感嘆韶光過得太快,內心有一種鬱結隱密之情難以傾訴。從表面看似是傷春,從全詩看它暗含著憂國傷時的隱痛。盛春已經過去了,這大宋朝的國運也如美好春光一樣一去不復返了。故這“幽情”既是傷春,亦是憂國,她渾然一體,隱約朦朧,難以表述,因而使詩人感到鬱悶惆悵。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緊承首聯之意,寫詩人在春景中所見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風。”上句寫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節的雨中飛來飛去,銜泥築巢,引起詩人無限感慨:燕現時雖未成家,但終有成窩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人在落花時節如“中酒”一樣昏昏沉沉,黯然傷情。這既寫出了梅雨季節身體不適的感受,又寫出了傷時的精神狀態,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頓,哀怨憂愁表現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

  頸聯,是上二聯思想情緒的轉折和過渡,作者輕輕盪開其幽情,以草木娛己。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畝園私涑水翁。”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園隱逸生活遣懷。聯中“逆”“私”二字用得極為精到。這兩句用擬人的手法,賦予綠草田園以人性人情,寫出它們對其主人公的親暱之狀,曲折而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這兩字寫活了田園,深化了人物性格。

  尾聯進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脫現實的閒適態度來排解幽情。

  “無賦招魂難獨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離騷》典,表示了對死於異國的懷王的弔唁和對楚國命運的哀傷。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難,徽宗、欽宗被金人擄至北方,終死於五國城,其遭際頗似楚懷王。北宋滅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靜,但說“無賦”,是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脫。因為“招魂”不但無濟於事,反添憂傷,倒不如置之度外為好,更何況自己難得有這種清歡的時候,姑且賦詩遣興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上句“無賦”,用得果斷;下句“且排”,實屬無可奈何,其“幽情”雖得以暫時排解,不能從心中消除。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內心深處無法忘懷現實的矛盾痛苦,但他又畢竟是位隱逸詩人,故終以逃避現實以求解脫。

  “幽情”是全詩的主題,起承轉合、凝聚開化,均以此為中心,詩情畫意、主體客體融而為一,造語新穎,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4

  原文:

  春日

  南北朝: 徐陵

  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

  徑狹橫枝度,簾搖驚燕飛。

  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

  何殊九枝蓋,薄暮洞庭歸。

  譯文:

  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

  岸邊的田野村落籠罩在茫茫暮色中,清澈的江流被霞光輝映得一片絢爛。

  徑狹橫枝度,簾搖驚燕飛。

  狹窄的小徑上不時有橫出的樹枝擋道,偶然掀起的轎簾驚起了低飛的春燕。

  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

  下轎漫步在花瓣飄落的山徑上,踏過澗石,流水中時常照出我的身影。

  何殊九枝蓋,薄暮洞庭歸。

  這一幕幕景象,宛如湘水神靈打著花燈車蓋,在靄靄的暮色中從洞庭湖畔回來。

  註釋:

  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

  斜暉:斜陽的餘光。

  徑狹橫枝度,簾搖驚燕飛。

  橫枝度:穿過橫出的樹枝。簾:指轎簾。

  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

  承:踩。寫:此指映照。

  何殊九枝蓋,薄暮洞庭歸。

  九枝蓋:指畫有九花的車蓋。九枝,指一干九枝的花燈。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洞庭:湖名,即洞庭湖,在溯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南及西納湘、資、沅、澧(lǐ)四水,北納長江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汛期洩人的洪水,在岳陽城陵磯匯人長江;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

  賞析:

  此詩前六句實寫暮色蒼茫、水映餘暉以及橫枝、驚燕、落花和流水,可謂一片春意盎然;後兩句寫自己陶醉於美景之中,如同神仙乘坐華美的車駕回歸洞庭一樣。此詩視角獨特,實寫美妙之極,想象十分巧妙,且昇華了詩的意境。

  “岸煙起暮色,岸水帶斜暉”傍晚有傍晚的好處。此刻,岸邊的田野村落,均為暮色蒼茫所籠罩,顯得既莊嚴又平和。再看那清澈的江流,碧藍藍的,被西沉的落日所籠罩,輝映得一片絢爛。此種景象,白天則未必能看得到了。起首兩句,以嫋嫋“岸煙”、清清江流和紅火火的“斜暉”,構成了一幅極美的春景;而且視野平遠、色彩柔和,正適合詩人薄暮出遊的悠然之情。

  “狹徑橫枝度,簾搖驚燕飛”便畫到近景了,詩人大約是扶轎出遊的。當一乘輕轎沿曲曲林徑緩緩而行時,狹窄的小徑上,時有綠嫩的樹枝當轎而出,需要轎伕們小心翼翼披枝向前。時有這鮮翠的疏影綠意映入轎簾,別有一番情趣。山野上還有低飛的春燕,大約以為轎中無人吧,不時飛來窺視上一眼;但當轎簾一動,它們便又疾飛而去,狡黠得很,這都是詩人那左顧右盼、時時掀簾探看的情態。

  “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轎中賞景畢竟礙眼了些,詩人被那美好的暮景所吸引,於是出轎步行。悠然踏春,比轎中覽觀又多了幾分樂趣:當你先走在桃紅李白的路上,晚風吹過,便有翩翩落花飄墜腳前。它們竟是如此多情,彷彿要鋪出一條繽紛的花路,以迎送詩人悠閒步履一般。接著來到清澄澄的水澗,當詩人蹣跚著踏過澗石時,流水中便照見自己衣衫飄拂的清影,如此逼真的情態,再高明的畫手也勾勒不出來。“落花承步履,流澗寫行衣”兩句,不僅繪景如畫,且色彩濃淡相襯,將詩人披著一身晚霞,行經花徑、水澗的繽紛、清麗之境,表現得輕靈、美妙之極。

  身歷其境的詩人,自然更飄飄然了。於是便引出了結尾兩句奇想“流澗寫行衣,何殊九枝蓋”。八百里洞庭的美景,早已聞名;在這樣背景上“薄暮”歸來,頗令人沉醉。但詩人的思致還要“浪漫”些,他讀過《楚辭》,知道屈原《湘夫人》描繪過“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往”、“九疑繽其並迎,靈之來兮如雲”的神靈出沒景象。而今,詩人卻欣喜地感到,那繽紛的落花、照影的潤水,伴送他衣衫飄拂的歸來景象,宛然就與湘水神靈打著九枝車蓋、從蒼茫的洞庭湖畔歸去無異。神幻的聯想,把全詩帶入了一個縹緲恍惚的奇境;而詩人,就這樣消隱在春日薄暮的最後一片霞彩中。

  此詩前六句為實景:暮色蒼茫、水映餘暉以及橫枝、驚燕、落花和流水,可謂一片春意盎然。最後兩句為虛寫:詩人陶醉於美景之中,如同神仙乘坐華美的車駕回歸洞庭一樣。這既是寫美景,更是表達他的由衷喜悅,流露著他對春景的熱愛。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5

  春日郊外

  宋代: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山好更宜餘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譯文: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住在城裡,還絲毫沒能感受到春光;今天漫步郊外,驚喜地發現,原來榆樹槐樹早已抽芽,半綠半黃。

  山好更宜餘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

  遠處的青山婀娜多姿,我更喜愛它那峰頂還留存著皚皚白雪;池塘的水漸漸上漲,倒映出岸邊的垂楊。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

  天氣暖和,黃鶯驕吟,其聲如人親切交談;微風從草地吹來,夾雜著陣陣藥香。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我懷疑這景中藏有美妙的詩句,剛想為你們拈出,忽然又感到迷濛茫然。

  註釋:

  城中未省(xǐng)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

  未省:還沒知道。省,這裡是“省察、領悟”之意。黃:鵝黃色,指榆樹、槐樹新芽的嬌嫩。

  山好更宜餘(yú)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

  水生:水漲。倒垂楊:映出楊柳的倒影。

  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

  鶯邊日暖如人語:這句為倒裝句,原序為“日邊鶯暖語如人”。天氣暖和,黃鶯驕吟,其聲如人親切交談。

  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

  佳句:好的詩句。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描寫初春郊外的景象。詩首聯樹色泛黃的細微變化中來描寫早春的到來;中間兩聯對仗十分精采,賦予春水以人的活力,自然詩趣盎然,黃鶯暖語、風送藥香的獨特感受寫得很有詩味,使有色有聲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氣息。尾聯道出創作中常見的一種奇特現象,就是許多詩人面對名山勝景,想寫詩填詞,卻束手無策,留下無窮的遺恨。整首詩格律謹嚴,簡淡而富有風致。在句法上,有平敘,有拗折,充分顯示了作者錘鍊佈局之工。

  首聯“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早春二月,乍暖還寒,當城裡人還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領悟春光的時候,而郊外卻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滿原了。早春,最先透露春訊息的不是桃紅李白,而是溪邊陽坡上榆槐枝頭的鵝黃初綻。不僅立意新,又足見詩人敏銳的感察力。“春光”、“榆槐”,高度概括,點明題意,並領起下文。

  頷聯“山好更宜餘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全篇警句,緊承“春光”二字展開形象化描寫。上句寫遠景:遠山泛綠,依稀尚見斑斑積雪,色彩鮮明,更襯遠山之蔥翠。唯“積雪”方顯“山好”。

  下句寫近景:春雨淅瀝,溪流漸漲,不再枯澀,故生意盎然;兩岸垂楊,日漸染綠,倒映水中,搖曳生姿,畫面生動。唯“垂楊”方顯“水生”。此句與東坡“溪柳自搖沙水清”可謂異曲同工。“生”、“欲”二字下得巧妙,前者摹寫風生水起的情狀,後者傳遞垂楊日漸蒼翠之態勢。突顯了早春的生氣勃勃,透露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頸聯“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則又變換句式,調整描寫角度,從聽覺和味覺方面來寫春郊之景象。本來這兩句按正常語序應是“日暖鶯聲如人語,風來草際送藥香”,這樣寫,也是好句。但詩人卻別開生面,以鶯、草為主,以日、風為賓,以倒裝之句式來突出花底鶯聲因日暖而悅耳動聽,草際藥香因清風而濃郁遠播,讓人自然聯想到陽春三月,鶯飛草長,麗日融和,百花爭豔的無限春光。如此另闢蹊徑,方不落俗套。“如人語”、“作藥香”用擬人手法,以情筆寫景,讀來親切,達到了情景交融、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頷、頸二聯,對仗極其工穩,遣詞極為精當,足見詩人功力之深厚,推敲錘鍊之嚴謹。

  尾聯“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春光滿眼,稍縱即逝;欲尋佳句,頓覺茫茫。其立意,與詩人另一名篇《醉眠》結句“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頗為相似。只不過後者寧靜平淡,而本詩則在極盡春光爛漫之後,筆鋒陡然一轉,用一“疑”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縱筆擷取時,卻又如雪泥鴻爪,難覓其蹤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悵。而這一悵然的感觸,不僅深切道出忽有所悟,落筆忘筌的詩家甘苦;更讓人倍增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自古難全之慨。寫法上暗合東坡“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的造意,而餘味過之。恰如音樂之戛然而止,而留給聽眾以無限之懸想,以收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效果。

  統觀全詩,清新之氣,撲面而來;而辭意之流暢,形象之鮮明,一掃宋詩枯澀冷峭、偏重理趣之弊,堪稱精品。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6

  原文:

  春日

  宋代:晁衝之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翻譯: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彎彎曲曲的小溪與岸上的綠樹交相輝映,細雨漂浮在浮萍上,好像撒上了細細的沙粒。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鵝鴨不知道春天即將過去,爭相追逐著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

  註釋:

  陰陰:草木繁盛。

  趁:追逐。

  賞析:

  這是一首寓情於景的惜春詩。全詩四句四景,小溪明淨,細雨翻萍,鵝鴨嬉戲,桃花逐水,畫面十分鮮明,歷歷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詩人以鵝鴨“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7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譯文

  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

  註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尋芳:春遊賞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東省中部,源於泗水縣,流入淮河。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景物

  7、等閒:平常;輕易。“等閒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賞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瞭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8

  原文:

  春日客懷

  明代:于謙

  年年馬上見春風,花落花開醉夢中。

  短髮經梳千縷白,衰顏借醉一時紅。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

  蕭澀行囊君莫笑,獨留長劍倚晴空。

  譯文:

  年年馬上見春風,花落花開醉夢中。

  年年騎在馬上沐浴著溫暖的春風,花開花落歲月流逝似在醉夢之中。

  短髮經梳千縷白,衰顏借醉一時紅。

  頭上短髮天天輕梳一梳便花白了,衰老容顏藉助酒漿才會一時緋紅。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

  工作需要奔波在外是常有的事情.只可惜沒能為國家建立尺寸之功。

  蕭澀行囊君莫笑,獨留長劍倚晴空。

  行李簡單囊中羞澀先生切莫見笑,可我獨留一柄倚天長劍直刺蒼穹。

  註釋:

  年年馬上見春風,花落花開醉夢中。

  客懷:在外做事、懷念家鄉的作品。年年:一本作“每年”。見春風:迎接春天。花落花開:一個個春天來了,又走了。

  短髮經梳千縷(lǚ)白,衰顏借醉一時紅。

  縷:絲,線,條。幹縷白:已有千根白頭髮,白髮很多。衰顏:衰老的容顏。

  離家自是尋常事,報國慚無尺寸功。

  尺寸功:喻很小的功勞。這句是作者謙遜之詞。

  蕭澀(sè)行囊(náng)君莫笑,獨留長劍倚(yǐ)晴空。

  蕭澀:形容沒有多少錢財。行囊:出門旅行所帶的行李包。“蕭澀行囊”,指行裝簡單,沒有多少財物。長劍:象徵英雄的肝膽和志向。倚青空:這裡是頂天立地的意思。

  賞析:

  開頭兩句寫年復一年,眼見秋花凋落,春花盛開,自己卻勞碌奔波,在馬背上度過。今天又見春風送暖,不知不覺中,春天已悄然來臨。目睹這美好的春景,詩人卻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感嘆人生如夢如醉,流年似水,歲月也正在悄然逝去。一種急於盼望為國建功立業的感情溢於言表。

  “短髮”兩句,感嘆歲月無情,人生易老。詩人長期離開家鄉,宦遊在外,倏忽間,已到五十歲上下,頭髮已經稀疏變白,蒼白衰老的容顏也只能藉助酒力才泛出一點紅潤。古人不剪短頭髮,“短髮”的“短”在這裡是少的意思。頭髮稀疏,所以只能“輕梳”,頭髮本不多,又千縷皆白,至於詩人是怎樣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辛苦操勞,以致身心憔悴而早衰的情形,也就可見一斑了。

  以上四句充分表現了詩人忠於職守、勤於國事,多年為民奔走效力的情況;後面四句則表現了作者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不謀私利,赤心報國的高風亮節。

  “離家”二句緊承前面的內容而發,說明“離家”的目的正是為了“報國”,然而離家多年卻寸功未建,又深感羞慚。于謙24歲中進士,剛三十歲時,就到江西處理積案,釋放了很多被冤枉判罪的百姓。從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到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即詩人三十三歲到五十一歲期間,他又做了長達十八年之久的山西、河南巡撫。“離家自是尋常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何況詩人的感情又是那樣的豐富細膩,目睹異鄉的春日美景,他又怎能不想念故鄉,產生惆悵之情呢?但好男兒志在四方,要想為國有所作為,離鄉的悲愁也只能是“尋常事”了。“報國慚無尺寸功”,這固然是作者的自謙之辭,卻又表現出他嚴於律己的人生態度。其實,多年來,作者又何嘗“無尺寸功”。他辛苦勞碌,關懷百姓疾苦。災年裡,他下令開啟官倉救濟災民。他為到處流浪沒飯吃的百姓痛心,為嚴冬裡還穿著破舊單衣的兒童難過。他希望引來天上的銀河水灌溉人間的土地,還讓老百姓到他的衙門裡去控告貪官汙吏。在民不聊生的黑暗社會里,他像冬夜裡的火把,給人們帶來了溫暖,所以老百姓稱他為“於青天”。這兩句話,實際上正是衰顏白髮的詩人壯心不已,深感時光易逝,而急切盼望為國建功的心情的剖白,這正像屈原所說的:“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蕭澀”兩句,詩人請求不要笑他多年為官而囊中空空,表明他只有報效祖國的長劍一柄,倚青空而立。儘管詩人多年位居高官,卻一生清白自守,兩袖清風,行囊羞澀。以至於這位始終保持高風亮節,“只留清白在人間”的民族英雄遇害時,朝廷派人去抄他的家,也只發現他“家無餘資,蕭然僅書籍耳。”這在當時賄賂成風的黑暗官場裡,難得可貴。那獨倚青空的耿耿長劍,正是憂國憂民,頂天立地的詩人胸中的赤膽忠心和凌雲壯志的象徵。

  這首詩平仄協調,頷、頸兩聯對仗工穩,語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話,風格渾然淳厚,質樸剛勁。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9

  原文:

  一枝花·春日送別

  元代:劉庭信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譯文: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楊柳在絲絲微風中飄蕩,梨花在點點細雨中綻放。雨點隨著花瓣飄落,柳條在風中顯得格外疏朗。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

  春天過去了,誰也沒有辦法把春天留住。春天為什麼走得這樣快?請問司春的東君,誰能為春天景物作主。

  註釋: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

  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誰肯與鶯(yīng)花做主?

  東君:傳說中的司春之神。鶯花:鶯啼花開,泛指春天景物。

  賞析: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全曲先寫景而後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這首曲子的曲辭確實是“語極俊麗”。開頭四句,作者扣住題中的“春日”,用工細綺麗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景圖。風襯楊柳,顯楊柳更風流;雨襯梨花,顯梨花更聖潔。楊柳隨風,梨花帶雨,風與楊柳,雨與梨花,皆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風乃“絲絲”風,雨乃“點點”雨,“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盡情透出;同時也隱含著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這四句對仗工整,實際上是以詩入曲,借對仗藝術而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更和諧。

  “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為雨打,更因為風吹;柳條稀疏,因為風拂,也因為雨洗。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隱隱的哀愁。這種情緒,在“春事成虛”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現。梨花瓣落,春將歸去,故云“春事成虛”。這裡的“無奈春歸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將遠去的“人”;同樣,“春歸何太速”一語,既是對匆匆而盡的“春”的質問,也是對匆匆離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後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便由怨而轉為幽憤了,亦暗釦了題旨“送別”。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0

  原文:

  春日

  宋代: 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譯文: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投射在剛剛被雨洗過的蒼翠碧瓦上。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經歷春雨的芍藥花上飽含雨露,彷彿含淚的少女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好似無力低垂,惹人憐愛。

  註釋: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jì)光浮瓦碧參差。

  絲: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霽光:雨天之後明媚的陽光。霽:雨後放晴。 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有情芍(sháo)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裡指芍藥花。春淚:雨點。

  賞析: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豔嫵媚。這裡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徵,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後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

  透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體現了詩人由於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乾乾淨淨,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豔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

  最“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兩句詩人採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 李白筆下“一枝紅豔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後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 最後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雲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雲“業經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這醉臥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雲,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臥曉枝”。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於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1

  原文:

  春日

  近現代:蘇曼殊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譯文: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光二月天。

  鮮豔的花瓣在綿綿細雨中飄落,它們辜負了這二月春日裡的美好時光。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柳如煙。

  知道嗎?在青樓之上醒來,看到這如煙春柳,我便極度憂愁起來。

  註釋:

  好花零落雨綿綿,辜負韶(sháo)光二月天。

  好花零落:暗喻革命情緒正在低落。韶光:即美好時光,暗喻進行革命的良好時機。

  知否玉樓春夢醒,有人愁煞(shà)柳如煙。

  玉樓:原意為華麗的樓,這裡用來指妓樓。春夢:暗喻對革命勝利的憧憬。有人:此為作者自指。愁煞:即極度憂愁之意。煞,副詞,用在動詞後,表“極度……”之意。

  賞析:

  詩人在這首詩中感嘆時光如梭,看著春雨裡壎落的片片花瓣,心中感悟生命的可貴。前兩句借寫“辜負韶光”以喻錯過革命良機;後兩句以“春夢”來抒發自已的憂慮情緒。此詩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鮮明,用語得體。

  此詩向友人申述對革命錯過良機的憤懣和憂患情緒,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形象鮮明,用語得體。

  前兩句借寫“辜負韶光”以喻錯過革命良機。在作者看來,仲春二月是百花盛開的時節,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時節去賞花,但是自己的朋友卻沒有這樣做,以至錯過時機。到了如今好花零落,霾雨霏霏,要賞花已經來不及。眼前的革命也是這樣,良機錯過,要發動就困難了。

  後兩句以“春夢”來抒發自已的憂慮情緒。本來作者是做著“春夢”的,滿以為趁著百花盛開,群情激昂的機會去進行革命,誰知現在“醒”來,卻發現百花凋殘,群情低落,雨綿綿,黑暗勢力在鎮壓了。樓前的柳樹雖然未敗,但在霾雨中也顯得朦朦朧朧了。革命的力量遭到黑暗勢力的摧殘而不斷削弱,使作者悲痛欲絕。

春日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12

  原文:

  春日

  宋代:汪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溼,破夢午雞啼一聲。

  譯文: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

  整個春日大概都沒有連續十天清明無雨的日子,到處都是在天上的雲彩攜帶著雨水漂浮而行。

  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野外田裡的一潭綠油油的春水比鏡子還要碧綠光亮,古渡口邊人經過時水邊的鷗鷺卻自在不受驚嚇。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籬笆外將開未開的桃花探頭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茅茨煙暝客衣溼,破夢午雞啼一聲。

  草屋邊煙雨靡靡,打溼了行客的衣裳,午後雞鳴一聲將人從閒夢中喚引回了現實。

  註釋: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ōu)不驚。

  桃花嫣(yān)然出籬(lí)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míng)客衣溼,破夢午雞啼一聲。

  賞析:

  這是汪藻的成名作,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三:“此篇一出,便為詩社諸公所稱。”清新明快,與同時張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籬,紅杏出牆,皆為農村中常見之景。而此處卻以清麗之筆寫出一個宛如開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飛;再一細看,花蕊半綻,又似含情脈脈少女。詩雖詠物,卻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躍動著青春的脈搏,決不能說它風格輕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