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新五代史張敬達傳》的原文及翻譯

《新五代史張敬達傳》的原文及翻譯

《新五代史張敬達傳》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

  張敬達,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鐵。少以騎射事唐莊宗為廳直軍使。明宗時,為河東馬步軍都指揮使,領欽州刺史,累遷彰國、大同軍節度使,徙鎮武信、晉昌。

  清泰二年,契丹數犯邊,廢帝以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軍都總管,屯於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萬歲”,敬瑭斬三十餘人以止之。廢帝疑敬瑭有異志,乃以敬達為北面副總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鎮天平,遂以敬達為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軍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達為太原四面招討使。六月兵圖太原敬達為長城連柵雲梯飛炮以攻之所為城柵將成輒有大風雨水暴至以壞之。

  敬瑭求救於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門入,旌旗相屬五十餘裡。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敵可乎?”敬瑭報曰:“大兵遠來,而賊勢方盛,要在成功,不必也。”使者未覆命,而兵已交。敬達陣於西山,契丹以羸騎三千,革鞭木登,人馬皆不甲冑,以趨唐軍。唐軍爭馳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發,斷唐軍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萬餘人。敬達收軍柵晉安,契丹圍之。廢帝遣趙延壽、範延光等救之。延壽屯團柏谷,延光屯遼州,相去皆百餘裡。契丹兵圍敬達者,自晉安寨南,長百餘裡,闊五十里,敬達軍中望之,但見穹廬連屬如岡阜,四面亙以毛索,掛鈴為警,縱犬往來。敬達軍中有夜出者,輒為契丹所得,由是閉壁不敢復出。延壽等皆有二心,無救敬達意。敬達猶有兵五萬人、馬萬匹,久之食盡,削木篩糞以飼其馬,馬死者食之,已而馬盡。副招討使楊光遠勸敬達降晉,敬達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遠促之不已,敬達曰:“諸公何相迫邪!何不殺我而降?”光遠即斬敬達降。契丹耶律德光聞敬達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選自《新五代史十品,測節)

  譯文

  張敬達字志通,代州人,小字生鐵。年輕時因擅長騎馬射箭效力唐莊宗任廳直軍使。唐明宗時,任河東馬步軍都指揮使,領欽州刺史,連續升任彰國、大同軍節度使,調任武信、晉昌節度使。

  清泰二年,契丹多次侵犯邊境,唐廢帝以河柬節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漠馬步軍都總管,屯駐在忻州,屯駐的軍隊聚隸鼓譟欄住石敬瑭呼喊“萬歲”,石敬瑭斬殺三十多人制止他們。唐廢帝懷疑石敬瑭有野心,於是任張敬達為北面副總管,以減少他的軍隊。第二年夏天,調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於是任張敬達為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軍都部署,石敬瑭因此就反叛了。皇帝就任命張敬連為太原四面招討使。六月,率軍包圍太原,張敬達修築長城連棚,用雲梯飛炮攻城,修築的城柵快要完成時,狂風暴雨洪水突然到來,毀壞了城柵。

  敬瑭向契丹求救。九月,契丹耶律德光從雁門入關,旌旗前後相連五十多里。耶律德光先派人告訴石敬瑭說:“我想在今天攻破敵軍,行嗎?”石敬瑭回答說:“大軍遠道而來,而賊軍氣勢正旺,關鍵是要成功,不必太怏。”使臣還沒有回報,而兩軍已經交鋒。張敬達在西山擺開戰陣,契丹以羸弱的.騎兵三幹人,革鞭木鑑,人馬都不披掛鏜甲,向唐軍撲來。唐軍爭相追逐他們,契丹軍隊逃跑,追到汾曲,契丹的伏兵出擊,把唐軍截成兩部分,在北面的唐軍都被殺死,死了一萬多人。張敬達收拾軍隊在晉安扎寨,契丹軍隊包圍他們。唐廢帝派趙延壽、範延光等人救援。趙延壽屯駐團柏谷,範延光屯駐遼州,距離張敬達都有一百多里。契丹包圍張敬達的軍隊,從晉安寨往南,長一百多里,寬五十里,張敬達從軍中望去,只見氈帳相連如同岡巒起伏,四面用毛繩貫穿,掛上鈴鐺做警報,放出狗來回巡邏。張敬達軍中有晚上出去的人,就被契丹抓獲,從此封閉營寨不敢再出來。趙延壽等人都有二心,沒有救張敬達的意思。張敬達還有士兵五萬人、戰馬一萬匹,過了很久糧食吃完,只好削樹木篩馬糞來餵馬,軍士吃死馬,不久馬吃光了。副招討使楊光速勸張敬達向晉投降,張敬達自認為不忍心背叛唐,而且救兵快到了,楊光速不斷催他,張敬達說:“各位為什麼逼我呢!為什麼不殺掉我向晉投降?”楊光速就殺死張敬達投降。契丹主耶律德光聰說張敬達死了,哀憐他的忠誠,派人收葬他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