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遊高粱橋記原文及翻譯

遊高粱橋記原文及翻譯

遊高粱橋記原文及翻譯

  《遊高梁橋記》是明代文學家袁宏道,袁中道兩兄弟遊高梁橋時寫的兩篇遊記小品。下面的是遊高粱橋記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幫助到你!

  遊高粱橋記原文及翻譯

  原文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京師最勝地也。兩水夾堤,垂楊十餘里,流急而清,魚之沉水底者,鱗鬣皆見。精藍棋置,丹樓珠塔,窈窕綠樹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設色以娛遊人。當春盛時,城中士女雲集,縉紳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遊。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水與堤平,絲管夾岸。趺坐古根上,茗飲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堤上游人,見三人枯坐樹下若痴禪者,皆相視以為笑,而餘等亦竊謂彼筵中人喧囂怒詬,山情水意,了不相屬,於樂何有也?少頃,遇同年黃昭質拜客出,呼而下,與之語,步至極樂寺,觀梅花而返。

  譯文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是京城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兩條河夾著堤岸,垂楊柳蜿蜒了十餘里,水流又急又清,魚沉到了水底,魚鱗和魚鰭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羅棋佈,紅樓朱塔,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而從西山為遊人所設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緻早晚都不一樣,彷彿是故意用來娛樂遊人的一樣。當春意正濃時,城裡的達官貴人,只要不是特別的沒空都會來這裡遊覽一番。 三月一號那一天,帶著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遊覽。當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色霧靄冥濛,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生錯覺,彷彿魚在天上飛,鳥在水裡遊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緻的一部分。河堤上的遊人看到我們三個人呆坐在古樹上,像傻和尚一樣,紛紛相視而笑。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裡設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過了一會兒,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黃煒,叫他下來,與他交談了一會兒,步行到極樂寺觀賞了梅花,接著就回家了。

  樛木的原文及翻譯

  《樛木》

  作者:佚名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樛木》翻譯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並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並且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蓋了。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好幾根葛藟爬上這根樹枝,纏繞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樛木》寫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稱刑措不用者四十年,這時可稱為周代的黃金時期。昭、穆以後,國勢漸衰。後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併,夷狄交侵,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這一篇《樛木》很好的表現了西周當時的社會狀況和純樸的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