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熟讀精思原文翻譯

熟讀精思原文翻譯

熟讀精思原文翻譯

  熟讀精思出自《朱子家訓》。“熟讀精思”在文中的意思是: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裡面的話都好像出自於我的嘴巴。進一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於我的心裡所想的,然後可以有所心得。

  原文: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捨於其間。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於公論而無以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觀書之法也。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潔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

  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裡面的話都好像出自於我的嘴巴。進一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於我的心裡所想的,然後可以有所心得。至於那些對於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捨。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單獨列為一說,順著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那麼那些特別沒有明顯含義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說相比較道理就已經自動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然後尋求它的道理的穩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況下慢慢地停下來看,處理靜止狀態觀察動態的,像攻擊堅硬的木頭,先攻擊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擊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一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這就是看書的方法。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乾淨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必須要讀的每個字都很響亮,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麼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一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延伸閱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3.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朱熹的音像資料、掛圖等;結合綜合性學習要求,推薦適合學生課外閱讀的中華傳統文化名著名篇。

  學生:蒐集古人關於治學的名言警句。

  教學設計參考

  一、回憶《觀書有感》,引入《熟讀精思》

  1回憶引入:從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觀書有感》引入,即“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引導學生感悟到這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寫自己讀書獲得新知的暢快,讓我們領悟到:只有多讀一點好書,才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今天,我們將學習他寫的一篇文言文,也是關於讀書的,大家齊讀題目——《熟讀精思》。

  2初解題目:題目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一個詞,學生可談談自己的初步理解。(如:要反覆讀課文,把課文讀熟練,同時要精心思考課文的意思。)同時理解到“熟”即熟練,“精”即精心,細緻。

  二、初讀課文,提出困難

  1提出困難:那麼朱熹是怎樣具體談論“熟讀精思”的呢?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後,有什麼困難就提出來。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普遍困難在兩個方面,一是語句不容易讀通順,二是理解意思有難度。)

  2共商辦法:引導學生根據以前學習文言文的經驗,想想怎樣來解決這些困難?

  (比如:結合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根據意思讀好停頓;藉助工具書幫助理解難詞難句;和同學展開討論等等……)

  三、合作交流,解決困難

  1自學克難:學生根據如上辦法,小組合作,理解難詞難句,試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尤其注意讀好停頓。

  2練習朗讀:以多種形式的朗讀相結合,引導學生逐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方法如:

  (1)抽生展示讀:檢查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後真實的朗讀狀況,引導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和評價。

  (2)探討難讀句:對於一些易錯的,不好停頓的,有朗讀爭議的句子,展開讀法探討。如這些句子:

  ·多音字需根據意思確定讀音:“須整頓幾(jī)案”,“不可倒(dào)一字”。

  ·理解意思才能讀好停頓:“將書冊齊整頓放”,“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3)老師範讀或教讀。

  (4)學生再自由練習和展示讀,可以個人展示,可以小組展示,可以男女生比賽,形式可以根據練習的需要而定,務必達到“熟讀”的程度。

  3理解大意:直譯者當充分肯定,達到意譯的程度即可,也就是說只需要理解每句話和全文的大意即可。可這樣處理:

  (1)難點釋疑:提出小組討論後還不理解的地方(此處應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包括感知詞語古今義的變化)。

  整頓:文中指“整理桌子”,而今天往往指整頓紀律、作風、組織等等。

  正身體,對書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

  仔細分明讀之: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

  (2)自由練說:自己練習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不懂處還可以問問同學或老師。

  (3)釋義交流:請學生敘說文言文的大意,在師生共同評價中達到人人理解的目標。

  4齊讀課文:理解了大意,再讀課文,深化理解。

  四、聯絡實際,領悟內涵

  1理解段意:學生默讀思考,圍繞題目,三個段落分別側重講了什麼?(習慣,熟讀,精思)

  2暢談感受:目的在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對最觸動自己的語句的感受。學生可以聯絡自己或他人的事例來談,正面或反面的事例都行。教師應重點關注的“點”如下:

  (1)怎樣熟讀:“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2)熟讀的好處:“久遠不忘”;“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待解說,自曉其義”。

  (3)精思的前提:“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4)精思的關鍵:“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3練習背誦:再讀課文,熟讀精思,自由背誦第2、3段。

  五、拓展積累,讀記治學名句

  1名句回憶: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關於治學的名句,引導學生回憶。如“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讀記名句:出示課後題中的三句話,學生理解、朗讀、記憶。

  3結束語:希望同學們把這些名句,把朱熹的“熟讀精思”的觀點牢記心間,也祝願同學們讓讀書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堂課上,同學們還聯絡實際,暢談了自己學習《熟讀精思》的感想,下課後,請大家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再互相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