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黑板報> 關於喜迎春節的黑板報

喜迎春節的黑板報

關於喜迎春節的黑板報

  春節將至,那麼喜迎春節的黑板報應該要怎麼設計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關於喜迎春節的黑板報,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關於喜迎春節的黑板報一

  關於喜迎春節的黑板報二

  關於喜迎春節的黑板報三

  春節的散文:

  春節即將過去。從總體上來說,節日的氣氛不是太濃,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只要走出去,你就會有這種感覺,門上貼春聯的不多了,對年貨的準備也不是像準備過節那樣豐富,大多是常規的買菜。其實,沒有濃濃的節日氣氛也不奇怪,我也這麼想,春節要買的年貨,平時都在吃,什麼時候吃都像過年。

  記得小時候,那時的節日氣氛真的很濃,我們就盼著過年。平時,基本沒有肉,沒有米,許多好吃的、好玩的都得等到過春節。不像現在,豬、牛、馬、羊、雞、鴨、鵝、魚等等,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那時文化娛樂就更缺乏了,到過年的時候,我們得自己上山砍青崗棒棒製作“磨磨秋”,用毛騰掛在樹上盪鞦韆,自制陀螺,特別是燃放鞭炮興趣最濃,但那時家裡沒什麼錢,只能買少量的鞭炮,弟兄姊妹每人分一小串,要不時放兩個。過完春節,開始讀書了,心裡會有重重的失落感,巴不得天天都過春節。

  現在,吃的,娛樂的都很豐富。到了春節,從遠方回來的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要麼划拳打馬喝燒酒,邊喝邊敘舊,談談在外面的感受和村子裡的變化,回憶小時候的頑皮,談談長大後的出息;要麼在麻將桌子上砌長城,每人嘴裡含這一支菸,麻將嘩嘩的聲響,與濛濛煙霧交織在一起,讓人覺得像走進了霧海深處的小瀑布;想看春晚的,在電視機前專心致志,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總之,想做什麼都可以,都能實現你的想法。

  春節臨近的時候,家裡要我買糯米做米酒,打湯耙面。我模凌兩可的,不想去辦。我說,想吃米酒可以在超市買,湯耙面也可以在超市買,沒別要自己做啊,人家都是做好的,吃現成的多好,還給自己增加麻煩。最後,小姨妹把米酒做好、湯耙面打好,給我提了過來,當時心裡真過不去。自己怕麻煩,但還麻煩了別人。

  什麼魚、肉我也沒買,親戚、朋友送來了臘肉、雞蛋。過年的時候,我只整了碗豆花,豆米酸菜,一碗辣椒水,吃起來很舒心的。從營養的角度來說,適當吃點魚、吃點肉對身體很有好處,但天天吃那就不行了,好多病都是吃出來的,一旦惹上了“三高”,那就不太好收拾了。所以,不論是節日不是節日,生活上儘量清淡為好,許多長壽老人,他們的生活就很注重清淡。

  春節放假總的.只有七天,這七天裡,不少人是在麻將桌或者酒桌子上度過的。我不喜歡打麻將,不是不能學,是我對麻將根本就沒有興趣,我能喝酒,但喝多了身體吃不消,所以我的年比起什麼都會的人要冷清點。然而,我覺得我的年是充實的。

  一本關於新聞寫作的書,我逐字逐句細讀,收穫不淺,讓我進一步熟悉了標題製作、導語寫作等知識,還讀了詩歌及小小說等,一首首意境深遠的詩歌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維;一片片結構精巧,完整而又陶怡情操的小故事,在我的心靈蕩起層層漣漪。可以說,我的年很平淡,看起來不像是過年,與平常沒有區別,我覺得是生活上的清淡。然而,我我覺得我的年是有意義的,不管學到多少汲取多少,總是用知識充實了自己。這就是:我的春節我的年!

  外國華人過春節的習俗: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人家必備的則是鳳梨,就是我們常說的菠蘿。因為大馬的華人多來自福建,福建發音中鳳梨和旺來諧音。在這兩個國家中,春節是非常重要的階梯,因此會持續相當產一段時間,一般從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是過年。馬來西亞華人每年會蒸年糕過春節。

  新加坡

  華人過春節,家家都要蒸年糕、貼春聯、逛花市,除夕全家吃團圓飯。年初一掃帚要統統收起來不許掃地,以免掃走吉祥福氣。新加坡華人在拜年時,一定拿著一個精緻的小紙袋,裡面裝著兩粒柑橘作為賀年禮,兩粒柑橘象徵著“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等多重意思。

  美國

  隨著華人移民美國人數的逐年增加,春節也受到了足夠的重視,並與2003年納入公共假期,春節這一天人們享受的待遇和其他合法的公共假日一樣,學校雖然不會停課,不過學生可以春節為由向學校請假。紐約政府還允許在中國人集中居住的曼哈頓中國城燃放鞭炮。加州2004年也宣佈了中國農曆新年日。

  農曆新年的時候,紐約帝國大廈機會亮起紅色和金色,祝賀農曆新年。在唐人街,大年初一的時候還會燃放鞭炮、舞龍、舞獅。同時,在美國,多地舉辦的春晚也是重頭戲之一,深受社會各界的喜愛和好評。

  春節期間,很多家庭,利用週末的時間,攜家帶口來看“中國彩燈”,逛春節廟會,在廟會里能學習書法、摺紙燈籠、觀賞舞獅舞龍,觀賞中國舞蹈,當然還可以品嚐到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

  加拿大

  每年臘月,從加拿大東部的多倫多到西部的溫哥華,華裔社團就陸續開始歡慶春節了。有中國使領館的地方,中國外交官和當地的政府官員就會被一同邀去參加各種慶祝活動。舞龍與舞獅、武術與雜技、歌舞與服裝表演、廟會式的展覽、狂歡式的遊行等活動為當地社群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在溫哥華、多倫多、蒙特利爾等大城市,華裔社團與當地一些社群和管理機構聯合舉行賀歲活動。舞獅、秧歌、京劇、燈籠、剪紙、“中國結”等中華文化的“特產”深深地吸引著其他族裔的居民

  法國

  每到春節,裝飾著紅燈籠的巴黎市政府廣場便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眾多巴黎市民聚集在這裡觀賞由法國華人僑團聯合舉辦的春節彩裝遊行。巴黎市市長還會為迎春獅子點睛,一時間鑼鼓喧天,金龍銀龍上下翻飛,彩獅精神抖擻,平安腰鼓、京劇人物、龍舟報喜等精彩表演張揚著華夏文明。

  英國

  英國倫敦唐人街每年舉辦的特拉法加廣場春節慶典,是其著名的旅遊品牌,每年吸引遊客600多萬。唐人街每年春節都會掛滿中國燈籠。

  每年政要們在春節時候要向華人拜年並舉辦新春招待會,大英圖書館這一類世界級館所和中小型博物館以及劇院、基金會、大學乃至社群中心等都會舉辦中國春節文化介紹,中小學校還紛紛給孩子們講授中國的春節習俗,教孩子學做紅包、燈籠以及中國龍等。

  巴西

  在巴西,華人十分注重年夜飯,有人喜歡到中餐館訂桌“團圓飯”吃,但大多數的華人還是喜歡請親朋好友到家裡來聚餐。“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講著中國話,吃著中國飯,聊著家鄉事,這樣過春節大家才會感到溫馨和喜慶。有些華人會看央視春晚吃巴西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