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原文、翻譯及賞析
野有蔓草原文、翻譯及賞析1
野有蔓草
先秦 詩經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譯文
郊野蔓草青青,綴滿露珠晶瑩。有位美麗姑娘,眉目流盼傳情。有緣今日相遇,令我一見傾心。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顆顆晶瑩。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今日有緣喜遇,與你攜手同行。
註釋
①蔓(wàn):茂盛。
②零:降落。漙(tuán團):形容露水多。
③清揚:目以清明為美,揚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傳神。婉:美好。
④邂逅:不期而遇。
⑤瀼(ráng瓤):形容露水濃。
⑥臧(zāng):善也。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愛情:良辰美景,邂逅麗人;一見鍾情,便攜手藏入芳林深處。恰如一對自由而歡樂的小鳥,一待關關相和,便雙雙比翼而飛。率真的愛情,形諸牧歌的筆調,字字珠玉,如歌如畫。詩分二章,重複疊詠。每章六句,兩句一層;分寫景、寫人、抒情三個層次。而典型環境、典型人物與典型感情,可謂出之無心而天然合作。清麗的環境和美麗的姑娘,從小夥子的視角見出,楚楚有致,格外動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葉蔓延,綠成一片;嫩綠的春草,綴滿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瑩。在這清麗、幽靜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揚婉兮”;一位美麗的姑娘含情不語,飄然而至,那露水般晶瑩的美目,顧盼流轉,嫵媚動人。先寫景,後寫人,詩中有畫,畫中有人,四句詩儼然一幅春郊麗人圖。而在修長的蔓草、晶瑩的露珠與少女的形象之間,有著微妙的隱喻,能引發豐富的聯想。“清揚婉兮”的點睛之筆,表現了姑娘驚人的美麗。小夥子見到這一切,愛悅之情怎能不噴湧而出。“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這裡,有對姑娘的驚歎,有對不期而遇的驚喜,更有對愛神突然降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第一章與第二章之間的空白,可理解為姑娘小夥相對凝視之時,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靜場;次章前五句的重疊復唱,可理解為小夥子心情略為平靜後,向姑娘傾訴的愛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這人性純樸的時代,又值仲春歡會之時,無需絮絮長談,更不必繁文縟節。“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只要兩情相願,便結百年之好;毋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結同心。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說:“整個靈魂究竟在哪一個特殊器官上顯現為靈魂?我們馬上就可以回答說:在眼睛上;因為靈魂集中在眼睛裡,靈魂不僅要透過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透過眼睛才被人看見”(《美學》第一卷)。其實,藝術描寫的這一美學原則,二千多年前中國的民間詩人已心領神會,運用嫻熟。從《碩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野有蔓草》的“清揚婉兮”、“婉如清揚”,都是透過流盼婉美的眼睛,寫姑娘的美麗。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透過傳神的“點睛”之筆,才可能寫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時,四目注視,相對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這裡的“點睛”之筆,可以說雖著力而極自然。
這牧歌般的自由之愛,是美好心願的詩意想像,還是先民婚戀的真實寫照。《毛序》認為是前者,曰:“《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焉。”所謂“思遇時”、“思不期而會”,即戰亂的現實男女失時,只有借詩歌表達心願;詩意的滿足背後是現實的缺陷。明代季本認為是後者,其《詩說解頤》曰:“男子遇女子野田草露之間,樂而賦此詩也。”今人多從此說,且更明確提出這是一首情詩戀歌。從詩歌意境看,《野有蔓草》確是對先民的.自由婚戀的賦頌;但是,《毛序》對此詩背景的分析,確也不能視為純粹臆測。
不過,無論是詩意想像,還是真實寫照,它都帶有原始的純樸性和直率性而不同於後世表現男女邂逅的詩作。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也寫“邂逅相遇”;但一見鍾情,卻終成遺憾。“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聲嘆唱,千年悵惘;封建禮教,釀成了多少人間悲劇。《野有蔓草》作為對華夏先民的聖潔自由的婚戀性愛的讚歌,將具有永恆的魅力。
野有蔓草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野有蔓草
先秦:佚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譯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草蔓蔓連成片,草上露珠亮閃閃。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豔。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適合我心願。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野草蔓蔓連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圓。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顏。不期而遇真正巧,與她幽會兩心歡。
註釋:
野有蔓(màn)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xiè)逅(hòu)相遇,適我願兮。
蔓草:蔓延生長的草。蔓:蔓延。一說茂盛。零:降落。漙:形容露水多。清揚:目以清明為美,揚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傳神。婉:美好。邂逅:不期而遇。適:適合。
野有蔓草,零露瀼(ráng)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cáng)。
瀼:形容露水濃,多。偕臧:一同藏匿,指消失這草木叢中。臧,同“藏”;一說善,好。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愛情:良辰美景,邂逅麗人,一見鍾情,便攜手藏入芳林深處,恰如一對自由而歡樂的小鳥,一待關關相和,便雙雙比翼而飛。
率真的愛情,形諸牧歌的筆調,字字珠玉,如歌如畫。詩分二章,重複疊詠。每章六句,兩句一層,分寫景、寫人、抒情三個層次,而典型環境、典型人物與典型感情齊備,可謂出之無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環境和有著美麗眉目的姑娘,從小夥子的視角見出,楚楚有致,格外動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兩句是兼賦的興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瑩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葉蔓延,綠成一片;嫩綠的春草,綴滿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瑩。在這清麗、幽靜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意思是說,一位美麗的姑娘含情不語,飄然而至,那露水般晶瑩的美目,秋波一轉,顧盼流轉,嫵媚動人。這四句詩儼然是一幅春日麗人圖,先寫景,後寫人,堪稱是“詩中有畫”(蘇軾語),畫中有人。而在修長的蔓草、晶瑩的露珠與少女的形象之間,有著微妙的隱喻,能引發豐富的聯想。“清揚婉兮”的點睛之筆,表現了姑娘驚人的美麗。小夥子見到這一切,愛悅之情怎能不噴湧而出。“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這裡,有對姑娘的驚歎,有對不期而遇的驚喜,更有對愛神突然降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第一章與第二章之間的空白,可理解為姑娘小夥相對凝視之時,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靜場;次章前五句的重疊復唱,可理解為小夥子心情略為平靜後,向姑娘傾訴的愛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這人性純樸的時代,又值仲春歡會之時,無需絮絮長談,更不必繁文縟節。“邂逅相遇,與子偕臧。”只要兩情相願,便結百年之好;毋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結同心。
德國美學家黑格爾說:“靈魂集中在眼睛裡,靈魂不僅要透過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透過眼睛才被人看見”(《美學》第一卷)。其實,藝術描寫的這一美學原則,二千多年前中國的民間詩人已心領神會,運用嫻熟。從《衛風·碩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鄭風·野有蔓草》的“清揚婉兮”“婉如清揚”,都是透過流盼婉美的眼睛,寫姑娘的美麗。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透過傳神的“點睛”之筆,才可能寫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時,四目注視,相對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這裡的“點睛”之筆,可以說雖著力而極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