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送李將軍赴定州原文翻譯及賞析

送李將軍赴定州原文翻譯及賞析

送李將軍赴定州原文翻譯及賞析

送李將軍赴定州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郎士元《送李將軍赴定州》

  雙旌漢飛將,萬里獨橫戈。

  春色臨關盡,黃雲出塞多。

  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

  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註釋:

  ⑴定州:州治在今河北定縣。

  ⑵雙旌:儀仗用的旌旗。漢飛將:指李廣。

  ⑶鼙:軍中所用小鼓。悲:形容鼓聲緊急,有酣暢之意。絕漠:遙遠的沙漠之地。

  ⑷長河:黃河。

  ⑸天驕:原意指匈奴,此處泛指強敵。

  雲:塞上多風沙,其雲色黃。

  參考譯文

  軍中大旗獵獵作響,漢家大將將要揮師出征;看他橫刀立馬,氣吞萬里如虎。關塞悠遠,春風難以企及,未到關前,就已經看不到春色了;關外,風捲沙塵,黃沙彌漫如雲,遮天蔽日。軍中鼓聲,悲壯激越,直達遙遠的沙漠;戍臺烽火,阻隔著浩蕩的黃河。想到將軍所去之地,在那陰山之北;懾於將軍聲威,入侵的強敵已經求和。

  句子賞析

  春色臨關盡,黃雲出塞多。

  這兩句是說,塞上高寒,春天來得很遲,內地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塞上還是風雪瀰漫的寒天;塞上風沙多,連天上的雲彩也是黃色的。以邊塞的荒寒,狀李將軍不畏艱險,戍邊衛國的精神。以景狀情,意境別緻。

  作者

  郎士元,唐代詩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縣)人。公元七五六年(唐玄宗天寶末年)登進士第。官至中書舍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賞析:

  《送李將軍赴定州》是唐代詩人郎士元的作品。此詩是作者送人奉命出鎮邊疆之作,雖是應酬詩,卻把李將軍出鎮邊塞寫得有聲有色,其聲威到處,敵人望風請和。命意措辭,不落俗套。

  一作《送彭將軍》。詩當作於作者任左拾遺時。當時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錢郎二人餞行詩作,名重京畿。其格律為平起式首句不入韻格,用下平聲五歌韻。中二聯對仗自然。首句三拗四救,平仄規範。

  此詩風格近盛唐邊塞詩。定州,在今河北。首聯發端,把李將軍比作漢飛將軍李廣。“萬里獨橫戈”,評價甚高。“春色臨關盡,黃雲出塞多”。頷聯寫戍邊環境的艱辛。出句隱括《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黃雲,沙塵暴,極言邊塞荒涼。王維“黃雲斷春色”、李頎“黃雲雁門郡,日暮風沙裡”、王昌齡“薊門秋月隱黃雲”、岑參“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高適“古樹滿空塞,黃雲愁殺人”。“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頸聯寫軍旅的豪壯。鼓鼙,一作鼙鼓,軍鼓。悲絕漠,使動用法,使絕漠悲,意為敵軍聞風喪膽。對句流水,由於軍威震懾,敵人入侵的烽火在黃河以北就隔斷了。這兩句是對出征後的祝願,非實景。尾聯勸誡,意思是不要趕盡殺絕。陰山路,敵人的退路。故兵法,圍城三面,留一面讓敵人逃跑,避免死戰。只要打勝了,敵人要求和談就可以了。

送李將軍赴定州原文翻譯及賞析2

  送李將軍赴定州

  郎士元〔唐代〕

  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雲出塞多。

  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譯文

  軍中大旗獵獵作響,漢家大將將要揮師出征;看他橫刀立馬,氣吞萬里如虎。關塞悠遠,春風難以企及,未到關前,就已經看不到春色了;關外,風捲沙塵,黃沙彌漫如雲,遮天蔽日。軍中鼓聲,悲壯激越,直達遙遠的.沙漠;戍臺烽火,阻隔著浩蕩的黃河。想到將軍所去之地,在那陰山之北;懾於將軍聲威,入侵的強敵已經求和。

  註釋定州:州治在今河北定縣。

  雙旌:儀仗用的旌旗。

  漢飛將:指李廣。

  鼙:軍中所用小鼓。

  悲:形容鼓聲緊急,有酣暢之意。

  絕漠:遙遠的沙漠之地。

  長河:黃河。

  天驕:原意指匈奴,此處泛指強敵。

  鑑賞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二百四十八,一作《送彭將軍》。詩當作於作者任左拾遺時。當時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錢郎二人餞行詩作,名重京畿。其格律為平起式首句不入韻格,用下平聲五歌韻。中二聯對仗自然。首句三拗四救,平仄規範。

  此詩風格近盛唐邊塞詩。定州,在今河北。首聯發端,把李將軍比作漢飛將軍李廣。“萬里獨橫戈”,評價甚高。“春色臨關盡,黃雲出塞多”。頷聯寫戍邊環境的艱辛。出句隱括《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黃雲,沙塵暴,極言邊塞荒涼。王維“黃雲斷春色”、李頎“黃雲雁門郡,日暮風沙裡”、王昌齡“薊門秋月隱黃雲”、岑參“秋風萬里動,日暮黃雲高”、高適“古樹滿空塞,黃雲愁殺人”。“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頸聯寫軍旅的豪壯。鼓鼙,一作鼙鼓,軍鼓。悲絕漠,使動用法,使絕漠悲,意為敵軍聞風喪膽。對句流水,由於軍威震懾,敵人入侵的烽火在黃河以北就隔斷了。這兩句是對出征後的祝願,非實景。尾聯勸誡,意思是不要趕盡殺絕。陰山路,敵人的退路。故兵法,圍城三面,留一面讓敵人逃跑,避免死戰。只要打勝了,敵人要求和談就可以了。

  郎士元

  郎士元(生卒年不詳,一說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詩人,中山(今河北定縣)人。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盛,當時有“前有沈宋,後有錢郎”(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