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感悟>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精選9篇)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精選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常常會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這時,就可以把它們都記錄在文章裡。為了讓大家在寫感悟的時候更加簡單,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1

  60多年來,拉齊尼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的心裡,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在會議駐地的電梯上巧遇拉齊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話問道:“你肯定知道紅其拉甫邊防連吧?從我爺爺那一輩開始,我們祖孫三代跟邊防連官兵一起巡邊幾十年了,我的普通話就是他們一字一句教會的。”

  下了電梯,記者和拉齊尼來到一樓大廳的解放軍報電子閱覽屏前,一起翻看紅其拉甫邊防連的報道和照片。說起與邊防連官兵的故事,拉齊尼笑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從前和官兵一起騎著犛牛巡邏,每天太陽出來就走、太陽落山就在山裡搭起帳篷將就一晚,有時還會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險,往返一次要近10天時間。

  2011年11月,拉齊尼像往常一樣和官兵們在有著“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突然間天氣驟變、突降大雪,積雪的厚度將犛牛都埋沒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不慎從犛牛背上摔了下來,掉進雪洞裡,周圍的冰雪不斷垮塌。在危急時刻,拉齊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動!”然後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體力透支的拉齊尼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急救3個小時,才挽回了生命。

  在這10多年的巡邏路上,他和邊防官兵結下深厚情誼。“不光是我,我們周圍的牧民都把邊防連官兵當成自己的親人。”拉齊尼掰著手指說,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裡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兄弟,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不是親人又是什麼呢?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說著,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們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齊尼向記者展示手機裡的照片,講起這幾年護邊員身邊的變化:牧民們放牧有補助、種地有補貼,每年還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孩子上學的學費全免;邊防修好了巡邏路,建起了執勤房,還給護邊員們配發了摩托車、對講機、望遠鏡,以前步行巡邏需要好幾天,現在騎摩托車只要5個小時,而且再也不用風餐露宿。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很想念從前和邊防連的兄弟們頂風冒雪巡邏的日子,一起吃過的苦,才是最想回憶的甜。”說話間,拉齊尼的電話響起,是兒子拉蒂爾打來的。他邊接電話邊說:“拉蒂爾說長大了也要像我一樣做一名護邊員。我告訴他要好好上學,說好普通話,將來成為一名解放軍,保衛祖國,保護人民。”

  粗糙的雙手、紫紅的面龐、一頂塔吉克族特色氈帽,這位質樸的護邊員用堅守書寫忠誠,以丹心照耀邊疆,在祖國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堅實的足跡!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2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時56分許,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剛做完常態化核酸檢測,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突然斷裂,孩子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情況危急,拉齊尼·巴依卡來不及細想,一腳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帶走身體的溫度,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儘量託在水面。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幫助他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十多分鐘過去,孩童成功獲救,但託舉起他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上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冰涼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無情!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前兩天,我們還一起上街給他買了一套新衣服,他說要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時候,到北京再穿。”舍友買買提·居馬紅著眼圈哽咽地說。

  祖孫三代忠誠守護祖國邊境

  拉齊尼·巴依卡工作的地方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新疆帕米爾高原東南部。這裡有一條我國和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的邊境線,全長888.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氣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

  從1957年起,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拜克就自薦成為了部隊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後來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從他手中接過了這根“巡邊棒”。

  拉齊尼·巴依卡十幾歲時,便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探路、檢視地形。由於地勢險要,巡邏不能乘車,只能藉助犛牛。2004年,從部隊退伍的他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成為了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著犛牛巡邏在這條邊防線上。

  2004年8月,拉齊尼·巴依卡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和使命光榮,憑著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滿腔摯愛,守衛著帕米爾高原這片淨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誓死捍衛著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拉齊尼·巴依卡三代守邊的動人故事在帕米爾高原早已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他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讚為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帕米爾雄鷹”,一路走好

  拉齊尼·巴依卡曾多次榮獲國家和自治區道德模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同年11月,他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20年10月2日,應邀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5週年大慶的拉齊尼·巴依卡在烏魯木齊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多次提到他的一頭白犛牛。語言樸實,感情真切!

  這頭白犛牛對於拉齊尼而言,是他出生入死的親密戰友,2014年,它在跟隨拉齊尼護邊途中,不慎受傷而亡,這成了拉齊尼多年的隱痛。

  “剛到烏魯木齊的那天晚上,在賓館裡,我又夢見我的白犛牛,6年了,我經常夢見它……”

  如今

  邊境線上還會有騎著犛牛巡邊的隊員

  但再也不會出現拉齊尼·巴依卡的身影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

  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

  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

  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這鏗鏘的錚錚誓言

  迴盪在帕米爾高原的群山之巔

  “帕米爾雄鷹”將永遠飛翔在祖國的邊境線上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3

  戍衛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官兵,家鄉的父老鄉親,每一個認識拉齊尼·巴依卡的人,都不願相信,那個“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邊防戰士”的護邊員,那個常年在“死亡之谷”山口巡邏的“帕米爾雄鷹”,永遠地離開了。

  4日中午,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前往餐廳吃飯,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呼喊:“救救孩子!”他急忙循聲奔去,發現一個孩子陷入新泉湖冰窟裡。踏上冰面去拉孩子時,冰面坍塌,拉齊尼·巴依卡跌入冰湖中,他拼盡全身力氣努力託舉孩子。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孩子成功獲救,拉齊尼·巴依卡卻沒有從水中上來。

  5日,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舉行的追悼會上,拉齊尼·巴依卡9歲的兒子拉丁·拉齊尼抱著父親的遺像一邊流淚一邊說:“爸爸走了,我還在,等長大後,我要和他一樣當護邊員。”

  得知拉齊尼·巴依卡不幸逝世,全國人大代表法蒂瑪悲痛地說:“關鍵時刻,拉齊尼·巴依卡毫不猶豫跳進湖裡救人,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全國人大代表徐濤是軍人出身,他說:“拉齊尼·巴依卡樸實善良。我們是一生一世一輩子的好兄弟,英雄已走,但他的精神永存!”

  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他家三代人都是護邊員,接力在帕米爾高原上戍衛邊疆。在護邊生涯中,遇到的急難險情不勝列舉,但他從未想過退縮和放棄。雪山深處每一個山口、峽谷都留下了他巡邏護邊的身影,見證了他對黨和祖國的忠誠。拉齊尼·巴依卡微信朋友圈最後一條資訊,是他自己創作的詩歌《南湖》: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他視巡邊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擔當/祖父這種精神是我家的一盞明燈……

  6日,落水獲救兒童從重症病房轉到普通病房。孩子的父親劉發福說:“等孩子出院,我要帶他去祭拜救命恩人,讓孩子永遠記住是誰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4

  雄城裡出英雄。英雄的誕生,從來不是偶然。

  半個多世紀前,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

  這裡山路崎嶇,自然環境惡劣。拉齊尼·巴依卡的祖父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主動請纓,為紅其拉甫邊防連的官兵做嚮導,從此開始了一家三代護邊70餘年的傳奇。

  時間一晃便是23年。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帶領官兵們走遍紅其拉甫邊防線上每一道河溝、每一個山口、每一塊界碑,同吃同住,一起經歷千難萬險,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不讓界碑挪動一毫米。”1972年,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走不動了,他將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叫到身邊,囑咐道:“守好邊防的任務,以後就交給你了。”

  一座氈房就是一座哨所,一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騎上犛牛,謹記“家訓”,走上邊境線,與官兵一起爬冰臥雪、戍邊巡邏,這一干又是38個春秋。

  拉齊尼·巴依卡從小跟著父親在邊境線上長大。巡邏路上,父親經常給他講爺爺巡邊的故事。年幼的拉齊尼·巴依卡聽著,兩眼放光,一顆種子在幼小的心靈裡埋下——“長大後也要和爺爺、爸爸一樣,為國守邊。”

  2004年8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的班,成為家中第三代護邊員。同年,他光榮入黨。這讓他對自身有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做一名優秀的護邊員,更要做到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的那樣“盡我所能,為人民、為祖國多做好事。”

  巡邏路上,拉齊尼·巴依卡總是走在前面探路,憑著多年經驗,多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

  “巡邏路上,我們每次都要穿越冰河,他總要自己先過去,試試水深不深、流速急不急,確認安全後,才讓我們過河。”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紅其拉甫邊防連戰士肖瑤說,“有拉齊尼·巴依卡在,我們心裡特別踏實。”

  山區氣候變化無常,危險說來就來。2011年冬天,巡邏隊遭到暴風雪襲擊,邊防戰士皮濤突然滑入雪洞,周圍冰雪不斷塌陷。千鈞一髮之際,拉齊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終於將皮濤拉上來。皮濤得救了,拉齊尼·巴依卡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搶救了三個多小時,才挽回生命。

  16年的護邊生涯,拉齊尼·巴依卡曾在峭壁探路途中被山石砸暈血流不止,也因渡河發生意外,噙淚與自己相伴多年的白犛牛作別。太多的急險時刻,卻從未攔下他巡邏的腳步。

  “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拉齊尼·巴依卡用青春和熱血踐行著錚錚誓言,被當地群眾稱為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5

  3月1日,一場大雪過後,烏魯木齊寒氣襲人,即將赴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麥麥提·居馬和木沙江·努爾墩聚在一起,回想起他們的好同志拉齊尼·巴依卡,不禁哽咽……

  拉齊尼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護邊員,也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月4日,他為搶救一名落入冰窟的兒童英勇犧牲,生命定格在41歲。

  “這是民族團結的最好體現”

  “我與拉齊尼是在201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後相識的。每次參加會議,我們就一起學習討論,返回工作崗位後也保持著聯絡,像兄弟一樣親密。”麥麥提·居馬說,按照安排,去年10月,他們5位全國人大代表到喀什大學參加培訓,他倆住同一宿舍。在麥麥提眼中,“他勤奮好學、熱情開朗,他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時間過去近兩個月,木沙江·努爾墩仍清楚地記得:1月4日那天,上午上完課,他們三人一起去做了核酸檢測,然後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從校園人工湖方向傳來呼救聲……他們立刻跑過去,拉齊尼跑得最快,第一個到達現場;在人工湖中的冰窟中,拉齊尼用一隻手臂摟住孩子,另一隻手努力託舉著孩子。緊接著,木沙江想要用衣服和圍巾拉起水中的拉齊尼和孩子,卻不慎落入水中;隨後趕到的麥麥提找來管子,和聞訊而來的民警一起參與救援;孩子和木沙江成功獲救,拉齊尼卻沒能上來……

  “拉齊尼,你知道嗎?你不只是救了一個孩子,還救了一個家庭。你是塔吉克族,你救的孩子是漢族;趕來救援的人有維吾爾族、有漢族,可以說,這是民族團結的最好體現!”麥麥提感慨地說。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6

  望著掛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淚水滿面。要是往年,這時的拉齊尼·巴依卡已經帶著他在基層工作調研所得,踏上了去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路程。如今,他已長眠在帕米爾高原,守護著他魂牽夢繞的邊防線。

  時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時56分,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著哭腔的叫喊:“快來人啊!救救孩子!”

  拉齊尼·巴依卡循著聲音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裡,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帶走身體的溫度,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儘量託在水面。

  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10多分鐘過去,孩童成功獲救,但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冰水中浮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回憶拉齊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爾墩淚流滿面:“他說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圍巾遞給他,他抓好後我把圍巾往回拉,拉過來一米多,冰突然裂開了,我也掉到水裡。我快上來時他說趕快救孩子,我回過頭一看,他慢慢地往水裡沉下去了,整個過程大約10分鐘,他一直託著孩子……”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我國唯一隻能靠犛牛出行的巡邏線。特別是在中巴邊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溝一帶,每次巡邏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爾高原上的護邊員,從他的爺爺開始,就和當地邊防戰士一同守護著紅其拉甫邊防線。2004年,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家裡的第三代護邊員。

  2011年10月的一天,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士們巡邏時突遇暴雪,狂風夾著暴雪讓人睜不開眼睛,一名戰士不幸掉進雪洞。危急時刻,拉齊尼·巴依卡爬到雪洞旁,脫下衣服,奮力將戰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他自己卻被凍得不省人事,在醫院搶救了3個小時才挽回生命。

  說起拉齊尼·巴依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說:“巡邏的時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齊尼·巴依卡都會去擦乾淨。顏色淺了,他專門帶油漆去描紅。‘中國’這兩個字永遠在他心裡,也永遠在我們心裡。”

  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多次帶著兒子拉迪爾·拉齊尼來到國門和護邊一線,讓他從小感受護邊守邊的精神力量。拉迪爾·拉齊尼說:“我爸爸是一個英雄,我長大要當像他一樣的人。”

  拉齊尼·巴依卡的女兒說,爸爸最大的心願就是自己為國戍邊,讓自己和弟弟上大學。她希望爸爸放心,姐弟倆一定會好好學習,實現他的心願,把他的精神傳給所有人,要讓全世界知道,爸爸是個英雄。

  拉齊尼·巴依卡離開了大家,巡邏的隊伍和巡邏的腳步從沒有停息。每當巡邏的人們休憩時,都會唱起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大家知道,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歡唱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邏時都在唱的一首歌。唱起這首歌,彷彿拉齊尼·巴依卡就和大家在一起,就一同走在巡邏的路上。因為這隻帕米爾雄鷹,永遠翱翔在帕米爾的天空。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7

  “我的家鄉很美,藍天、湖泊、雪山、犛牛,有機會一定要帶你去看看。”可這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對木沙江·努爾墩“失約”了。當木沙江·努爾墩來到這片純淨之地,山水依舊,唯獨缺少了拉齊尼·巴依卡的身影。

  雄鷹並未折翅。一身正氣、赤誠愛國的拉齊尼·巴依卡,將被人們永遠懷念。

  “失去兒子我十分難過,但他是為了救人犧牲的,這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就算同樣的事件再發生一次,就算明知道結果,他還是一樣會做的。”一生堅強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淚縱橫,“我們會把他的事蹟、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他不顧一切救我的孩子,這份恩情,我們全家始終都會銘記於心。”落水兒童的父親說,“每年我都會帶孩子去祭拜救命恩人拉齊尼·巴依卡,告訴他是誰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告訴他要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拉齊尼·巴依卡的“發小”,護邊員麥富吐力·坎加,如今承擔起照顧村中一位獨居老人的義務。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給他打的最後一通電話,便是問老人的近況。

  “心裡裝著祖國的邊防、巡邊的戰士、村裡的父老鄉親,就是很少想到自己,自家的房子幾年了都沒裝修完。”麥富吐力·坎加說著捂起面龐,“我佩服他,以後要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跟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樣,拉齊尼·巴依卡昔日也多次帶著兒子拉迪爾·拉齊尼來到國門和護邊一線。雖然年紀小,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已讓孩子繼承了家族代代相傳的護邊守邊信念。“爸爸是英雄,是我的榜樣。”拉迪爾·拉齊尼眼神堅定,長長的睫毛上掛著淚珠,“長大後我也要去部隊鍛鍊,退役了去當護邊員!”

  將時針撥回到送別英雄的那天清晨,提孜那甫村籠罩在洋洋灑灑的雪花中。人們默然肅立,靜靜地想著他,念著他,永遠地記住他。

  雪山之巔,雄鷹正在翱翔。

  英雄未曾遠離,山川河流間,拉齊尼·巴依卡的守護一直都在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8

  生命的託舉成了紅其拉甫邊防連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姿態。

  “來人啊!救救孩子!”今年1月4日中午,一名兒童掉入喀什大學校內人工湖的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奮不顧身,踏上冰面,施以援手。

  就在他快要拉住孩子的瞬間,冰面破碎。拉齊尼·巴依卡掉入刺骨的湖水。他用凍僵的身體和所有的氣力托起孩子,堅持了漫長的十分鐘……

  最終孩子獲救,他卻不幸犧牲,年僅41歲。

  連日來,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蹟,令無數人聞之落淚。在生死考驗面前,他把生的希望送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生命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優秀答卷、譜寫了一曲英雄讚歌、樹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英雄託舉 響遏行雲

  不久前,伊寧縣英塔木鎮託萬克溫村黨支部書記木沙江·努爾墩一路奔波,踏上帕米爾高原,來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

  群山如闕,雪峰林立。看著拉齊尼·巴依卡的長眠之地,這個身材魁梧、皮膚黝黑的大漢,不禁聲淚俱下:“兄弟,我來看你了……”

  木沙江·努爾墩是拉齊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學培訓期間的室友,1月4日,曾與拉齊尼·巴依卡一起救人。

  “我時常會夢到當時的場景,他在冰水中對我大喊:‘別過來,冰薄!’‘救孩子,先救孩子!’”2月26日,木沙江·努爾墩回憶起那個驚心動魄的中午,眼眶通紅。

  儘管聽見了拉齊尼·巴依卡的勸阻,但緊要關頭,木沙江·努爾墩顧不了那麼多,急忙前去施救。在施救過程中,他也不慎掉入冰水。回想起那凍透骨髓的寒意,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落入水中的瞬間,我大腦一片空白。感覺有無數根針扎進了皮膚,再後來,全身都僵了。”木沙江·努爾墩感慨,拉齊尼·巴依卡不會游泳,卻在冰水裡託舉著孩子堅持了那麼久,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

  拉齊尼·巴依卡以無比堅強的毅力、超人的意志,用託舉成就大愛。英雄一幕,宛若一曲高亢的壯歌,響遏行雲。

  馬燕是拉齊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學培訓期間的教師。“他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打掃衛生、擦黑板,學習很刻苦。”馬燕動容地說,“拉齊尼·巴依卡雖然是我的學生,但卻是我人生的導師、學習的楷模。”

  在拉齊尼·巴依卡曾經巡邏的邊境線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和同事把拉齊尼·巴依卡巡邊使用過的望遠鏡留在這裡,用石頭壓住,鏡頭朝著提孜那甫村的方向,希望英雄每天都能看見家鄉,看見祖國的大山。

  “他是我在部隊時照顧我的‘老班長’,是工作中帶我巡邊的‘領路人’。”阿布都賈米·龍吉克哽咽地說,“我會傳承他的精神,擔起他的責任,繼續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英雄的禮讚震撼大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啟迪感悟9

  2019年大年三十,面對著帕米爾高原上的漫天風雪,參加完升旗儀式的拉齊尼·巴依卡懷裡揣上饢、挎上包,和邊防軍人一道向大山深處走去。今年春節他又行進在祖國西北邊陲的護邊路上。

  今年40歲的拉齊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一名護邊員。那裡位於帕米爾高原腹地,山區海拔高,終年積雪,環境非常惡劣。在大山深處分佈著很多通往邊境的山口,這些山口就是護邊巡邏的重點區域。

  20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要去邊關建立哨所,由於山路崎嶇複雜,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成為當地第一位義務嚮導員,並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20世紀70年代開始,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繼續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護邊員,一干就是30多年。

  從2005年接過父親的“接力棒”開始,拉齊尼·巴依卡便把護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他說:“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邊防衛士,我們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

  過去近70年裡,爺爺、父親和他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佈這裡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

  護邊員們每次巡邏靠騎犛牛或徒步行進,拉齊尼·巴依卡和其他護邊員出門時都穿著厚棉衣。他說,山裡面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夏季常常“一日過四季”,一會兒下雨,一會兒下雪,一會兒下冰雹,一會兒大晴天,如果天氣好的話,巡邏一次需要一個星期,遇上差天氣,則最起碼半個月以上。

  “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我們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來,爺爺和父親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拉齊尼·巴依卡心裡。

  2018年,作為護邊員的拉齊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拉齊尼·巴依卡去了很多農牧區走訪。他說:“我們那裡農牧民已全部住進安居富民房,每個村都有了幼兒園,孩子們能享受到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談到護邊員的生活變化,拉齊尼·巴依卡說,10多年前護邊補貼一個月只有150元,現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鄉家裡面有2個護邊員,家裡有了這個穩定收入也實現了脫貧。此外,現在縣裡所有護邊員都享受到了國家惠民補貼、草場補貼、社保醫保等,人們生活都有了極大改善。

  一年下來,拉齊尼·巴依卡認為家鄉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這裡有一些採礦場,灰塵特別大,很多牧場也被破壞了。現在根據縣委的要求,礦場全都停產了,原來的採礦區都種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還參加了在北京、四川、陝西等省市舉辦的觀摩活動,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交流學習。拉齊尼·巴依卡說,這讓他進一步認識到56個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互相介紹各自的民俗文化傳統,我還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拉齊尼·巴依卡說,現在祖國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得到的實惠也越來越多,人們對生活都充滿信心,“但我們要居安思危,護邊工作一天都不能放鬆,我們每天堅持巡邏,保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