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轉專業需要滿足條件

河南師範大學轉專業需要滿足條件

河南師範大學轉專業需要滿足條件

  轉專業是學生由原專業轉入另一專業學習的簡稱。中國高等學校一般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河南師範大學轉專業需要滿足條件,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河南師範大學轉專業需要滿足條件

  河南師範大學轉專業需要學生提出申請,透過考核後才可以轉專業,轉專業的學生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學生高考分數高於我校當年一本投檔線(2018年河南師範大學一本專業文科投檔線為559分,理科為521分——編者注)20分(含20分)以上者或二本專業達到一本專業控制線及以上者(不受第四條所述10%的比例限制);

  2、學生在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所學課程無不及格現象,必修課總成績在本專業排名前30%之內;

  3、確有專業特長,經本人申請,學校考核,在新專業更能發揮本人特長的;

  4、第五學期之前入伍且期滿退役的,可在復學時提出轉專業申請;

  5、學生休學、保留入學資格後復學,因特殊原因學校無學生原所學專業的對應年級接收者。

  拓展:河南師範大學就業指導

  問題一:自我定位不準確

  “我學的通訊專業是學校的熱門專業,既然其它學院的學生都能找到工作,我們應該也不難。我的成績一直不錯,所以一開始就覺得自己問題不大,有些懈怠。”抱著這樣的態度,小徐一開始只選定了兩、三個崗位投了簡歷,結果沒有得到筆試機會。“現在重新找工作,也顧不上精挑細選了,投了三、四十份簡歷。”應屆畢業生小陳想找一份月收入高於3000元的工作,然而此前接觸的用人單位提供的待遇卻低於2000元,於是小陳和用人單位陷入了僵持,目前還在繼續尋找工作。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生處處長經曉峰分析,小徐的問題是沒有把自己放在整個就業市場中考慮,對市場不太瞭解,對自己又估計過高,沒有準確地自我定位。期望值過高、自我定位不準確,正是一部分學生仍未成功就業的原因所在。

  上海電機學院招生與就業處處長查引娟老師提醒學生要客觀分析目前的就業形勢和自身實際,切忌眼高手低。學生要結合職業測評結果、近幾年的就業形勢和自己的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準確地自我定位。她還指出,社會有不同的崗位,基層提供了很多機會,學生不要怕從基層幹起,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要踏踏實實地幹。

  上海大學畢業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佩華老師表示,職業發展是漸進式的,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只要有好的表現,用人單位都會給予學生一個空間,滿足學生對於職業目標的追求。

  問題二:表達能力欠缺影響面試表現

  環境與化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沈同學的成績不錯,可是性格內向的他一到求職的面試階段就特別緊張。“我覺得很難把握問題,老師問了我兩、三個問題,我都回答不出,只能說:‘對不起,我答不出來。’”表達能力的欠缺不但大大影響了小沈的面試表現,還嚴重打擊了他的自信心。

  好不容易得到了面試機會,卻因為不善言辭等原因與工作崗位失之交臂的學生不在少數。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麵試技巧,成了不少學生,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們苦惱的問題。

  經曉峰老師指出,學生首先要擺脫性格內向的包袱,內向和外向都是相對的,內向的學生也有適合的崗位和市場。“內向的學生可能話不多,但貴在畫龍點睛,一定要在面試中把自己的優勢表現出來。”

  當然,透過適當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面試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要在面試前做好資訊收集工作,既要了解崗位要求和企業文化,也要考慮好如何闡述自己的優缺點,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打有準備的仗。此外,一定的模擬練習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一方面可以對著鏡子微笑、朗讀課文、自我介紹,進行簡單練習,同時不少高校都有幫助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和麵試技巧的培訓,學生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經老師還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活動。“有些學生讀書很好,年年拿獎學金,但是隻顧著讀書,社會工作參與很少,我建議他們多參與社會活動,也能提高表達能力和麵試表現。”

  問題三:愛好與實際無法調和

  平面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小曹希望能夠進入動畫公司工作,一方面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一方面也能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可是動畫公司的競爭激烈、門檻也高,小曹在求職失敗的情況下,雖然也曾經找過其它工作,但工作的積極性總是不高,目前他還在嘗試尋找動畫設計相關的工作。

  專業與工作無法對口是不少學生在找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一邊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對口的工作,可是競爭激烈;一邊是有工作機會,可是工作積極性不高影響工作表現。學生陷入了選擇的兩難。

  經曉峰老師建議學生,要加深對於專業對口的理解,拓寬自己的就業領域和就業視野,在對專業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考慮專業方向的其它領域。“比如法學專業的學生,不一定非要去律師事務所,也可以考慮社工、企業行政管理等相關工作。”查引娟老師介紹,學校鼓勵學生先就業後擇業。“專業以外知識的累積也很重要,學生可以透過工作累積一定的經驗。如果沒有經驗,今後就更不可能選擇其他工作了。”

  問題四:家長意見左右孩子就業

  小宋同學此前已在保險公司找到了營銷員的工作,可是遭到家長的反對,“我家裡人都有一種觀念,保險是騙人的,我有跟他們解釋,但說服不了他們。”工作了一個月,小宋的業績不好,家人的'反對更加強烈。“本來我想至少做完三個月的試用期,結果做完一個月就不做了。”

  在學生擇業的過程中,家長給予意見和建議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望子成龍的心態往往會讓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無形間加大了學生的就業壓力。

  上海大學王佩華老師指出,部分家長對於社會的認識還有侷限性,對於就業市場還不是很瞭解,有些家長覺得用人單位提供的待遇不夠好,就讓孩子不要選擇這份工作。“學生還應該多聽聽老師、同學、朋友等多方面的意見。”

  經曉峰老師建議,學生既要正視家長的意見,也要獨立思考,可以和家長共同分析自己的狀況,尋找合適的工作。他同時也指出,現有的就業領域和崗位設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發揮學校家長會和社會媒體的作用,讓家長們對就業市場和形勢有更準確的認識。

  問題五:留上海心切喪失機會

  “我是外地生源,和上海學生相比,找工作更加困難。”環境與化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曹告訴記者,他和一個室友一起網申了一個單位。“我和他的經歷差不多,結果他接到了面試的通知,我卻沒有,用人單位似乎更喜歡選擇上海學生,那個通知電話就是用上海話講的,而且上海學生實習也更容易。”

  上海電機學院查引娟老師介紹,據統計,目前電機學院還未找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中,有一類就是想留在上海就業的外地生源。“外地生源的學生在就業中可能受到一些限制,相對機會較少。”查老師建議此類學生可以相對地適當降低自己的要求,先立穩腳跟,有機會可以先實習起來,邊實習邊找工作。

  當然,外地生源的學生也不應放大困難,被困難嚇倒。經曉峰老師指出,外地生源的學生有自己的特點,雖然在找某些類別的工作時困難多些,但是在上海這個流動性很大的城市仍然有很多的機會。最重要的是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將自己就業不成功的原因一股腦地歸咎於此,要發現自己的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