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通用15篇)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通用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1

  這本書發生的背景是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那時候的美國呈現出一片繁榮的虛擬景象。人們崇尚以及嚮往豪奢的生活,虛榮心極強。但是內心卻極為空虛,天天過著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日子。而這本書裡面的蓋茨比的豪宅其實就是那個時代背景下最真實的寫照。每週六,蓋茨比的豪宅絃歌不斷,充斥著慾望的色彩。人們只懂得享樂,尤其是在蓋茨比被別人刺殺後,這些受邀來參加宴會的人紛紛選擇躲避,不想與他粘上半點關係。這也是這本書想向我們傳遞的:人性是經不起敲擊的,也是很難去辨別的,唯有在你最需要幫助,挺身而出的才是真正對你好的人。

  這本書是以第一人稱“我”去寫的,他在故事中是蓋茨比的鄰居。同時他也是最靠近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核心。同時也比較客觀地向我們展示了他眼中的蓋茨比以及其他人。故事性很強,但是書中存在一些術語有點影響閱讀效果,要花一定的力氣去將其弄懂。但總體而言,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蓋茨比生前的豪宅的繁榮景象與死後的淒涼的對比形成鮮明的反差。也向我們讀者傳遞出來了一個訊息:人性。有這樣一句話:人是三截草,不知哪根好?非常生動地講述了人性的複雜。真正懂你珍惜你的人,在你成功時選擇暫時退出,而在你落魄後,他會第一個站出來為你加油鼓勁。這便是我在書裡面學到的精華。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2

  我最近讀了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蓋茨比,是一個自我養成者,一個貧家子,因為愛上了一個富家女,於是開始了一段艱苦的訓練和奮鬥。他的了不起之處在於為了愛去奮鬥、有擔當、金錢面前不世俗。對於20世紀20年代金錢至上的美國來說,蓋茨比是了不起的,他的朋友尼克就對他說:他們那一大幫子都放在一堆還比不上你。

  這是全書所有接觸過他的人物裡,唯一的對他正確客觀的評價,也是讀者讀完後,能產生的共鳴。

  有評論者說,他的死不是悲劇,並且最合適他。之前看過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這是悲劇,並且感到惋惜。看到這個評論後,我還是一知半解。但看完整本書後,我理解了評論者的說法。

  蓋茨比為了心愛的女人,甘願替罪,而他卻不知在他死的前一晚,他心愛的女人卻在密謀脫罪的陰謀。他死的當天,他心愛的女人,已撇下他遠走度假,後來連他的葬禮都沒參加。這不能說不是悲的,但對於蓋茨比來說,在他不知情女友的所有舉動,認為自己的死有擔當時,又是不悲的,因為他是帶著內心的巨大幻夢,甜蜜的走了,這對他無疑也是合適的。

  可是我仍不解,他的死,如果放在他將來漫長的一生中來看,不悲嗎?合適嗎?評論者說,這本書可以讀10遍,20遍,於此來說我讀的還遠遠不夠。對於這部20世紀末,高居美國一百部最優秀小說第二位的名著,我會再讀幾遍,慢慢體會。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3

  聽很多人說這本書寫得不錯,終於有一天鼓起勇氣開啟它。剛開始讀前幾章的時候,覺得索然無味,很多事情顯得無厘頭,很突兀,和其他書並沒有什麼不同,還在懷疑它到底好在哪?又耐著性子往下看了兩章,果然前面的無厘頭慢慢都有了解釋。比如蓋茨比每次聚會後站在海邊到底看得是什麼,我一直以為是他與熱鬧的聚會格格不入,俞熱鬧俞顯孤獨。回來發現他是在看河對面他的白月光黛西。還有明明書名是蓋茨比,為什麼前幾章都在寫其他人,原來書中每個人物的出現早晚都有他最合適的時機,待我們認真品讀。

  讀完之後意欲未盡。蓋茨比到底是怎樣的人我沒有看懂,他倒酒賺錢,躋身上流社會是因為想要擺脫自己的出身配得上黛西嗎。可是看他給自己列的計劃表,又覺得他是一個目標清晰,意志堅定的人。直到他為黛西頂罪之後,我覺得他好像是真的喜歡黛西的,那麼黛西喜歡蓋茨比嗎,她只是喜歡被蓋茨比追求的感覺,喜歡蓋茨比的地位帶來的光芒吧,所以我為他感到不值,為那樣一個外表美麗,魅力四射但極度自私懦弱無能的人而死真是太可悲了。生前門庭若市,死後連個送葬的朋友都沒有,可見人性是多麼的自私,真是既可悲又可憐。

  雖是寫蓋茨比,卻是從尼克的角度來寫,黛西的軟弱、喬丹的張揚、布坎南的雙標……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很鮮明,每個人物都很鮮活,貼近生活。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4

  算是第二次的閱讀,對於最終的結局還是會有滿心的遺憾。

  蓋茨比奮鬥一生所追尋的那一抹綠光,也不過是想象出來的,理想主義光環下的不可捉摸、不可相處的美好。

  可能他的傳聞都是假的,可是關於他的那顆心,有太多是真的。

  每個人都聽說過他,每個人都參加過他的聚會,他想要做到的一切,也不過只是重新擁有她。

  可是,她可能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好,那麼純粹,那麼自然。

  愛情的目光矇蔽了太多的事物,使得所有的瑕疵不過潛藏在陰影之中,看不見,摸不著,不過是在面對危機時候的發生。

  他後悔嗎,這一生不過就這樣,所有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追尋曾經的愛情,儘管無人會記得,那個人們口中的蓋茨比,究竟在宴會什麼時候聽著有關自己的傳聞然後慢慢的走過,又會在什麼時候只是俯視著燈火輝煌的人間再返回到一個人相處的樂園。

  他就像是一個謎,對於所有人來說,可是沒有人會在意這個人究竟長什麼樣子,記住的只有恰似的寬容與大方。

  所以他最後的死亡就像是一個必然的結局,就像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落魄,是為了自己的愛情最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是為了追尋那樣一種綠光,奉獻出了所有,到了最後,卻只是一無所有。

  了不起的蓋茨比,或許他存在於記憶中的那一瞬間,只是那一瞬間。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5

  上週一口氣讀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本在美國很有名的書,在美國人心目中,它對美國人的心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空氣裡瀰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一個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從美國西部來到紐約追尋自我的夢想,從事起債券生意,無意中他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心愛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可是是凡塵俗世、任性不負職責的物質女郎。而蓋茨比走後,卻無人問津,無論生意夥伴還是朋友門客。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杯具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最終尼克紐約沒有帶走一片雲彩,而選擇了回家,而蓋茨比卻留給了他一個現實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此刻的中國,有多少懷揣夢想的“尼克”,我想自我也是其中一個。當然不是每個尼克都會遇到並執著於某個物質女郎。有些“尼克”功成名就,可是卻也傷痕累累;有些“尼克”想明白,看明白了,選擇了對自我真正重要的東西。更多的“尼克”迷失了。往往我們過份執著於什麼,就越容易在什麼中迷失,經常走的太遠。我想我們需要停下來,休息一下,靜靜的思考,讓自我的靈魂跟上。

  生活僅有一次機會,不可重來。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6

  只讀了譯文,後面的英文原版沒讀,最大的感受就是翻譯的好短,400多頁的短篇小說。我覺得蓋茨比沒有多麼了不起,只不過是被別人利用做了一顆棋子,同時活在自己編織的鴛鴦蝴蝶夢裡面,然後意外為保護心愛的女子當了一次勇士,最後被誤殺染紅了泳池。簡而言之,悲劇且充滿戲劇性的一生。

  一般來說,故事的女主角都是美麗大方、善良且有愛心,不過在這裡倒翻了船,這個叫黛西的女人也美,很多男子被她傾倒,但是我覺得她卻是個紅顏禍水,太懂得趨利避害,也太懂得算計。她應該很清楚丈夫湯姆·布坎南的情婦是哪一位,我甚至覺得她是故意開車撞死丈夫的情婦,因為她算準了那個對她年年不忘的男人——蓋茨比會替她頂罪。這個女人太愛自己,捨不得讓自己受一絲絲苦難,所以她斡旋於兩個男人之間,偽裝出自己溫婉端莊。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我覺得黛西和湯姆真的很般配,都是自私自利、吹噓炫耀的人。

  蓋茨比,有點虛偽,為了一個女人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成功人士,夜夜宴請名流、成功人士,最後讓自己都差點信了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自出生時便有了主角光環,一直都活在上流圈中。燈紅酒綠,但他仍然孤獨寂寞,因為在河畔的另一邊,他過分執著地等待一個不肯回頭的佳人歸來。他被誤殺後,甚至都極少有人來給他送葬,塵囂寂寥、落日餘暉,他來時一人,終了亦是一人,自己編織的夢網,自己墮落的深淵,也怪不得誰。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7

  帶著惋惜和遺憾讀完了這本書,因為蓋茨比的悲劇似乎是註定了的。

  曾經擁有過的美好愛情,因為自己的家境而失去了。當他成為了有錢人,購買了豪宅,每天都舉辦宴會,僅僅為了能夠接觸到黛茜,然而就像那個楚國人一樣,丟掉的早已被時間沖走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而作者沒有讓故事那麼簡單,黛茜結婚了並且生了小孩,但是由於丈夫總在外面拈花惹草,她對丈夫的愛已經消失殆盡。這似乎預示了一點希望,蓋茨比沒有直接被拒絕,透過種種努力,他終於如願見到黛茜並吐露衷情,而黛茜似乎也被他所感動,願意離開丈夫與他在一起。似乎蓋茨比終於能夠了卻多年的願望了,但是沒有想到僅僅是一些指責與流言蜚語,就足以讓黛茜改變心意。

  失去之後還能重來嗎?

  或許——雖然我從未聽過——或許真的存在這樣的事情,失去的仍能重來,但更多的卻是兩個人都會遇到新的人,新的環境,時間最終改變了一切。過往的事情最好是留作腦海中美好的回憶,非要執著於未得到的美好,結果可能是刻舟求劍——按當時的印象來尋找,早已物是人非了。

  蓋茨比最大的悲劇並非死於非命,也不是在幫黛茜承擔了罪名後黛茜對他卻漠不關心,更不是那些世俗之人的流言蜚語,而是他到死也沒放下對過往對失去的執著。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8

  這本書名聲在外,又是一本100年前的書。據說當時不怎麼出名,而後卻被大家認為是經典小說。這本書讀起來很輕鬆,故事情節也不復雜。主要是講一個叫蓋茨比的男人,因為當兵和貧窮等原因跟心愛的女人分開,幾年後發財了,在女人的大house對面買了一個更大的house,並邀請周邊的陌生人來家裡開各種趴體,目的就是有機會可以見到初戀。而作者就是連結2個初戀的紐帶。兩個人見面後,又因為家庭衝突,女主撞死了她老公的情婦,但是蓋茨比卻為愛替女主背了黑鍋並死去。最後女主跟老公離開了西卵,而作者認為除了蓋茨比,其他人都是那麼齷齪。

  好吧,我說的還是不夠簡潔。說明我的敘事能力很一般。好吧,我再來一遍。

  一個叫蓋茨比的男人為了能夠接近他的初戀而費盡心思,結果在一次意外中,初戀開車撞死了她老公的情婦,而蓋茨比為了給初戀背黑鍋而遭慘死。初戀卻又迴歸了平靜的生活,甚至連他的葬禮都沒有參加。

  所有的小說在情節和結局上都會有點出人意料,要不也不會成為小說。這個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我沒有想到。情節設定的也是有一點點意思的。

  比如,事發當天,湯姆得知他的妻子跟初戀舊情復燃,並要跟他攤牌;又得知他的情婦被老公發現出軌並限制自由,一天內,他可能面臨著失去2個女人的風險。於是他緊張了,慌亂了。

  再比如,我忘了。

  標題叫做了不起的蓋茨比。他了不起在哪裡?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9

  一個失落的故事,在煙火中拉上了大幕。

  財富可以改變人,在財富的包裹之下,人的外表光鮮亮麗,線條分明。人的內心同時會受到財富的影響,擁有了財富之後,再也無法離開,人會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財富,而拋棄自己的靈魂,靈魂就像畸形的生物,弱小、醜陋、灰暗,被擠壓在角落裡,在金光閃閃的財富和地位照不到的地方。

  黛比開車撞了人,拼命地踩著油門逃離,蓋茨比幫她把事故車藏在自家的.車庫裡面,黛比卻沒有出現在蓋茨比的葬禮上;湯姆和車行老闆威爾遜的妻子有染,在對方拿著槍找上門的時候,卻告訴對方,蓋茨比才是那個情人。結果蓋茨比倒斃在自己的泳池中,威爾遜在草叢中自殺。

  這種心理狀態,不僅僅是自私;而是懦弱和傲慢的綜合體,就像一個四肢瘦弱如雞爪的人,藏在堅固的鋼鐵盔甲之中的傲慢。

  蓋茨比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作為巨大別墅中奢靡晚會的主人登場,為了跨過財富和地位的鴻溝,以平等的姿態接近黛比,先是放棄了退伍後的牛津生活,然後再一文不名的情況下加入了沃爾夫山姆的生意,得到錢財之後在黛比的海灣對面,買下豪宅,天天大宴賓客,希望黛比能出現,但是她沒有。

  一般的小說講述故事,好的小說傳遞感覺。這感覺難以言說,卻深入骨髓。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10

  村上春樹則稱菲茨傑拉德為他的“文學老師”,獲益的是所謂現實吧,雖然手法各有側重千秋。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得到了財富和成功,但卻無法挽回失去的愛情。菲茨傑拉德有著美國式的幽默,但又時時流露著苦澀,追求的過程是義無返顧的,但幻滅的結果令人沉淪,在破碎“美國夢”的鍍金外衣下,其實到處是冷酷自私,單純的烏托邦式的理想在現實中不堪一擊註定破碎,有人洞穿一切,而有人則永遠醉在那巨大的謊言和美夢裡,你都無法判斷那是悲哀還是幸福。

  在菲茨傑拉德那裡,財富——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後來的——不像是一種武器,而更像是一種疾病,它最終導致的不是夢想的實現,而是夢想的破滅。這正是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之處。他從個體入手,創造了一個型別;他從這個型別,發現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在任何哪個年代——紙醉金迷的“爵士樂時代”也好,物慾至上的當今世界也好——金錢都不足以信賴。較之它所給予你的,它從你身上所奪去的將更為珍貴。正如他在一篇小說中所寫的,“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以妥協告終的,他的生活卻以妥協開始。”哪兒他的確是還保留了一點妥協與幻想,對美麗與感傷還存在著最後一絲感念,所以他的主人公即使那麼單純結局都那麼令人心碎,他還是深深沉浸。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11

  蓋茨比一直有個夢,有一天他的愛人黛西能夠出現在他的舞會上,並且能夠和黛西回到五年前彼此還相愛的那段時光。

  但當他見到黛西的時候心裡早已明白,此時的黛西跟他心中的黛西早已完全不同了,曾經逝去的不會再回來。就像他自己說的“Her voice full of money.”

  我想蓋茨比的幻夢早已超越了對黛西的愛,超越了一切。所以當他清楚的知道黛西不會打電話來的時候依然不放棄等待,直到倒下去的那一刻,他依然緊緊抓住心中的'greenlight'不放。即使只是一個模糊的夢,他也願意為此付出生命。或許是想找回那個愛著黛西的自己,或許是對已經逝去的日子的追溯。

  整本書裡不管是蓋茨比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徵還是他追求的那道綠光都是模糊的(vague),相反黛西的丈夫湯姆的形象就非常清晰,而越清晰,他的虛假與自私就越明顯。

  《了不起的蓋茨比》文筆玲瓏剔透,諷刺爵士時代的繁華背後其實是一種無盡的荒涼;而《老人與海》短小精悍,形容詞也少有,只是孤獨地訴說著老人的經歷。

  雖然描寫的內容各不相同,但他們想要表達的卻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就是真的勇士總是能夠在失敗後不斷的重新出發;就算知道自己的努力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但在結局到來之前依然拼盡全力。但人生經歷不同,海明威還是比較悲觀的。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12

  上週一口氣讀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本在美國很有名的書,在美國人心目中,它對美國人的心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空氣裡瀰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一個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從美國西部來到紐約追尋自己的夢想,從事起債券生意,無意中他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唯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心愛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任性不負責任的物質女郎。而蓋茨比走後,卻無人問津,無論生意夥伴還是朋友門客。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最終尼克在紐約沒有帶走一片雲彩,選擇了回家,而蓋茨比卻留給了他一個現實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

  現在的中國,有多少懷揣夢想的“尼克”,我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當然不是每個尼克都會遇到並執著於某個物質女郎。有些“尼克”功成名就,但是卻也傷痕累累;有些“尼克”想明白,看明白了,選擇了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更多的“尼克”迷失了。往往我們過分執著於什麼,就越容易在什麼中迷失,經常走的太遠。我想我們需要停下來,休息一下,靜靜的思考,讓自己的靈魂跟上。

  生活只有一次機會,不可重來。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13

  《了不起的蓋茨比》描述的故事發生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故事是以尼克的視角展開的。尼克從他的中西部故鄉來到紐約。他住所的旁邊,是書中主人公蓋茨比的豪宅。在他的這所豪宅裡,蓋茨比每晚都會舉辦一場盛大的宴會。在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與蓋茨比相識了。

  後面故事一波三折的情節便也從這裡開始展開,蓋茨比向尼克講述到:他年輕時是位少尉軍官,愛上了姑娘黛茜,兩人都分別深愛著對方。但好景不長,他被調到了歐洲,而黛茜也從此嫁給了富家子弟湯姆。當蓋茨比回來的時候,黛茜已經因為金錢,改變了對愛情的認識,捨棄了原本與蓋茨比的那份愛情。他得知這個訊息後,悲痛不已。為了挽回與黛茜的那份愛情,他便發誓要成為一位富翁,經過幾年努力,他真的成為了富翁。尼克聽完蓋茨比與黛西的故事,被蓋茨比感動了。正好黛西又是他的表妹,於是他聯絡了久未聯絡的表妹黛茜,起初黛茜還和蓋茨比熱情的交談著。但後來尼克發現黛西越來越不對勁,可為時已晚,黛茜碾死了丈夫湯姆的情婦,湯姆嫁禍給了蓋茨比,蓋茨比最終被殺,而黛西則是一臉微笑。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是有多面性的,不能光看人的表面。是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醜陋的自己,我們該怎麼面對他?這讓我困惑不已,以至於現在還在思考。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14

  這兩天要讀《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諒我英語不好,只能讀譯文~

  如果沒有與《了不起的蓋茨比》相遇,我寫出來的小說會與現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許什麼都不寫——村上春樹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部關於美國夢及其崩潰的故事。作為小說家,我把它看作一個標準,一把尺子,是看清自己位置的一個標誌,然後有時嘆息,有時又全身緊張,就好像命中註定一樣始終牽扯著我。說是不可思議也行,但如果小說裡沒有了不可思議,又有誰去讀小說呢?——村上春樹

  《了不起的蓋茨比》建立在“幻象的破滅”上。正因這樣的幻象,世界才如此鮮豔。你無需理會真假,但求沾染那份魔術般的光彩就是了。——菲茨傑拉德

  中西部小子蓋茨比到東部闖蕩一夕致富,他在自己的豪宅夜夜宴客,儼然慷慨荒唐的富豪大亨;他夢幻地看著紐約長島上一座閃著綠光的燈塔,尋覓著夢寐以求的女人黛西。鄰居尼克,眼看著蓋茨比的賓客們接受他的招待卻冷漠無情,眼看著蓋茨比奮力追求那腐敗的虛華。蓋茲比最後的結局,讓尼克對東部浮華的名流生活夢碎,宛如看著繁華樓起再看著它樓塌。

  了不起蓋茨比讀後感 篇15

  一直以來,我對外國文學沒有特別強烈的興趣,偶因名氣而讀之,也不過是淺嘗輒止,不究其意。然則書當博覽,故下定決心,突破個人的閱讀舒適區,多讀書,多寫感。故有此文。

  這本《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創作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那是在一百年前的北美大陸,經濟蓬勃發展,人們渴望功成名就,渴望揮金如土,渴望燈紅酒綠。主人公蓋茨比是一個富豪,他的府第每晚燈火通明,成群的賓客飲酒縱樂,肆意狂歡,然而他做這一切的目的只是為了能在某一天下午,假裝“信步”走進鄰家花園,與昔日的戀人黛西重逢。為此他不惜買下豪宅,苦等五年,把“星光”賞賜給那些形形色色、來去自如的飛蛾。然而當他們重逢時,即使黛西已經決定與蓋茨比遠走高飛,蓋茨比卻偏執的想要其說出從沒愛過布坎南(黛西現任丈夫)這句話,以期一切歸零,重回心目中那段最美好的舊日時光,這也為他最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正如書中所說,他用太長時間去堅守一個單純的夢想,併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縱觀全書,黛西就是蓋茨比這個單純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經過多年奮鬥,進入了上流社會,擁有了地位和金錢,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更接近黛西,擁有黛西的愛情。但最終,這個夢還是碎了,蓋茨比的人生以悲劇收尾,因黛西而死,甚至死後黛西都未回來看他一眼。但我認為,蓋茨比的夢想是黛西而又不是黛西,他的夢想一直是他腦海中那個多年前與他彼此相愛的黛西,一個屬於他心中的綠光,他多年來的一個執念。然而多年過去,物是人非,現在的黛西已為他人妻,雖然仍有對蓋茨比的愛,卻也不單單隻有對蓋茨比的愛。她美麗,但也虛榮,在物質的驅動下重拾了對蓋茨比的愛,卻又在犯罪的恐懼下放棄了這段愛,也因此完結了蓋茨比的悲劇人生。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綠光,有人視它為目標,不斷追尋;有人將它深埋心底,偶爾懷念;有人被它擊碎,渾噩一生。我每每想過回到初中,回到高中,回到大學,回到十年前,回到五年前會怎樣怎樣,是否就可以追尋到當時的綠光,卻很少會想到深耕當下,追尋當下的綠光,於是不斷的在遺憾中一年又一年。其實,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註定,也只有一次,不能重啟,每一個念頭,每一個選擇,造就了現在的自己,執念過深,便如深淵。因此,做選擇時當謹慎,做出選擇後也應有“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最後以書中的一句話,作為本感的結尾。“於是,我們抖擻精神,奮發向前,卻如逆水行舟,被不斷推回到往昔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