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900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900字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9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讀後感9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學期,我接手了一個六年級的班級,對於我這個年輕老師來說,班上的孩子無異於是一群“小惡魔”,在與“小惡魔”們的鬥智鬥勇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讓我急於從書中學習找尋經驗和解決的辦法。初見此書,封面上的小標題“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於是我帶著既好奇又懷疑的心態捧起了這本書,沒想到書中的內容讓我收穫意外的驚喜,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書中提及的“信任與公平”。

  “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了什麼,反而是因為缺乏了某樣東西——害怕。”作者雷夫在書中寫道,他在剛任教時,覺得要給孩子下馬威才能樹立教師的威信,於是在對待學生時嚴肅認真,而我亦是如此:每每處理學生矛盾時,總是先板著面孔,自認為公正嚴肅,結果換來的卻是學生的支支吾吾、眼神閃躲,明明是小矛盾、小摩擦,但處理中,卻發現孩子們往往會選擇互相推諉、甚至編造謊言。我變得更為急躁,下意識的開始不信任孩子,而這種不信任,還影響到我對同一個孩子的其他問題處理上。看完書中提及的案例時,我不得不自我反思:過分嚴肅,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信任,孩子們在犯了小錯誤之後,也不相信老師會那麼容易“原諒”他們,原本的小問題變得複雜化了,而我也不再感受到孩子的真誠。認識到這一點後,我慢慢收起自己的急躁,在處理學生的矛盾時,會先提醒孩子冷靜下來再講清事情緣由,這一過程,也是提醒自己,冷靜對待。

  書中提及的另外一個觀點也讓我感觸頗深,那就是公平。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往往也會心生怨氣,可作為一名教師,有時卻忘記了要公平對待。這種公平,不僅僅是要做到一視同仁,更是指在維持班級秩序時,老師設定的紀律是合乎邏輯,也就是作者說到的“懲罰和罪行要相稱”。案例中提及,某個孩子因為在教室搗蛋,所以老師罰下午全班都不準打棒球。看到這裡,也不由得檢視自我。

  我的課堂上,常因個別孩子的調皮吵鬧,而不得不停下來整頓課堂紀律,有時為了完成課堂任務還佔用下課時間,而班上的其他同學卻不得不接受這種不公平的紀律要求,因而心存怨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向有經驗的'教師們請教,最後決定停下腳步,用兩節課的時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同學們自己來決定,如何定義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並透過民主投票的形式決定應該如何解決。在這兩節課上,同學們都積極踴躍的參與、獻策,共同制定了9條課堂紀律守則和兩項對於違反課堂紀律的處罰方式,最後全班同學在這份課堂紀律守則上簽名。整個過程,我只是引導、推動,在孩子們心目中,這份課堂紀律守則是全體同學制定,而非老師獨裁,所以不存在不公正的行為,在這份守則實施的一個星期裡,所有同學目前都是依“法”而行,著實讓我也輕鬆不少。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精彩案例及哲理,值得我們去細心研讀,慢慢消化。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優秀的案例經驗,將理論和經驗相結合,在工作中不斷積極探索、反思,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總結。堅持下去,我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教室!一個註定不一樣的教室——一個孩子們心中嚮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