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1

  在寒假期間媽媽給我買回了英國女作家羅琳寫的一整套系列小說《哈利波特》,裡面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我。

  可憐的小哈利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而後他神秘的出現在了德思禮夫婦家的門口。哈里在德思禮姨夫家飽受欺凌,姨夫和姨媽好似凶神惡煞,他們那混世魔王兒子達力,經常對哈里拳腳相加,十年來,哈利從未過過一個生日,就這樣,他度過了十年極其痛苦的日子。但在十一歲生日的那天遇到了一件奇特的事情,有人邀請他到神奇的不可思議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習。在這裡他不僅學會了許多本領,還交到了朋友,並學會了飛行,甚至可以騎著光輪2000的飛天掃帚打魁奇球。在這裡,他意外的得到了他爸爸的隱形衣,他發現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魔力。

  當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習了一年後,在德思禮姨夫熬過了一個無比痛苦的暑假返回學校時,遭受了種種磨難:新來的吉羅德洛哈特教授的裝腔作勢讓他作嘔;遊蕩在女盥洗室裡的幽靈“哭泣的桃金娘”攪得他不得安寧;低年級的小女生金妮向他投來的關切目光常令他尷尬不已;小男生科林克裡維“追星”式的跟蹤又經常使他落荒而逃……但是,這一切僅僅是災難的序曲。正如多比所預言的,哈利遭受了種種磨難,經歷了種種危險,難解之謎又使他焦頭爛額,霍格沃茨的學生接二連三的變成了石頭,這一切是否與傳說中的密室有關?哈利面對種種災難,毫不畏懼,決心解開謎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曲折,哈利終於揭開了謎底:這一切都是因為五十年前學生時代的伏地魔湯姆裡德爾。

  哈利在魔法學校的城堡裡度過了不平凡的兩年,雖然既有朋友的赤誠相助,也有老師的細心呵護,但學校裡仍然危機四伏,哈利的生命時時刻刻受到威脅。終於有一天,小天狼星布萊克出現在了哈利的面前,而此刻哈利才知道真相:殺死哈利父母的原來是蟲尾巴——小矮星彼得,而小天狼星布萊克是哈利的教父。

  雖然到現在我只讀完七本書中的三本,但主人公哈利的形象卻深深地吸引了我,他面對種種險境,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敢堅持正義的精神,這些正是我需要學習的。他與他的朋友們以誠相待,相互幫助,也是我學習的榜樣。想想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總是有畏難想法:作業多了沒耐心,字也寫得潦草了,題難了就沒耐心,生活中有困難總是叫奶奶,喚爸媽。和哈利遇到的困難相比,我所遇到的困難真是太小了,和哈利相比我太懦弱了,我要向哈利學習,學習他的勇敢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透過閱讀他的故事,我學會了很多,也因此而喜歡上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我也要做一個不怕困難的“哈利”。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2

  《哈利波特》是一本科幻小說,它的出現使得世上又多了一個正義戰勝邪惡,多了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漸漸成長,最終戰勝了邪惡的大魔王的故事。

  但如果僅僅如此,那我相信,這本書是根本不可能如此受人追捧的。它被很多人所喜愛,甚至連知名的復旦大學也有專門的社團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主要有這麼幾點。

  第一,羅琳那細緻入微的描寫。一部作品想要成功,文筆與對故事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拿哈利波特的同伴赫敏來說明吧。在她出場時,作者僅僅用寥寥數筆便令讀者眼前活脫脫出現了“海狸鼠”赫敏,接下來的語言描寫更是把一個“書蟲”,一個有智慧的小女巫表現得淋漓盡致。而這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正是在於羅琳的細節描寫。處處都有伏筆,處處都是重點,無論是赫敏認真細緻的分析,還是小反派德拉科的驕傲自大,亦或是斯內普教授陰沉諷刺的語句,都抓住了讀者的眼球。

  第二點,則是《哈利波特》的故事情節。將它歸納為主要內容,或許它早已落入俗套,但真正去讀它,卻可以發現它的內容緊緊抓住你的心。每一本書都是獨立的,有開始,也有結尾,即使只看一本也能讀懂;但它又是緊密相連的,令人讀完了還想讀。奇妙的是,它每一本書中的結構似乎也是如此:一個個小故事似乎是毫無干係的,但它卻又有了一個完整的架構,有開頭也有結尾。或許正是這一點,吸引了無數的讀者。

  第三,則是作者羅琳在文中留下了太多常人想不到的東西:魔法、魔藥、魔杖、巫師袍、魔法生物……這一切,在此書中如此近距離的與我們擦肩而過,卻又令人升起探索之心。歸結到底,就是羅琳的想象力。這一點,在它中表現得非常突出,當人們讀到某種不可能,或是現在還沒有出現在世上的東西時,甚至可能以為這些真實存在。而她的想象力帶我們走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聽說,有的科學家為研究《哈利波特》這本書可是專門有一些奇特的場地與方案。

  第四則是真實性。有人會說,一本科幻小說,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呢?但我所說的“真實”,並不是指它的內容,而是它的人物。據羅琳的介紹,《哈利波特》中的全部人物性格,都是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哈利波特》中的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原因了。

  《哈利波特》這本書創造了很多奇蹟,它伴隨許多人走過了十年的時光,但那又不能稱之為奇蹟,因為這是可能的,因為它的很多地方,不只是以上的四個原因,還有更多的原因。它的奇蹟應該被稱為驚訝,因為奇蹟是不可能的事發生了,而驚訝時有一點可能的事發生了。

  這就是《哈利波特》,一本令人回味無窮的,現代科幻小說領域的經典之作。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3

  徜徉於書海之中,總有那一兩本名作獲得我的鐘愛。但每當我觸碰到那一本書,我會為它迷醉,為它感動,把它看了千萬遍,牢牢記在了心中。以至於一念一個咒語,它就會浮現腦海,久久不能散去……拿起魔杖,念出熟悉的咒語,它便出現,與我同在——這就是JK羅琳在咖啡館裡用小紙片寫成的著作,風靡世界的《哈利波特》。

  虛幻的事物在羅琳的筆下變成了真實。有巫師,有精靈,也有惡魔。他們分別代表著善與惡。而這個善良的男孩——哈利波特,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他是一個註定不平凡的人。一出生便擁有了與強大黑魔法師伏地魔作鬥爭的標誌——一道形如閃電的疤痕。那是一道非常厲害的咒語餘痕,媽媽的愛把他的死亡換成了那道疤。在他11歲生日那天,發生了一件大事,由此改變了他的命運。海格給他送去了一封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錄取信,告訴他身世。他很高興地入了學,但他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是多麼坎坷。年僅11歲的哈利就與被伏地魔附身的奇洛教授展開了搏鬥,保護了尼可洛美的魔法石;密室中勇敢戰勝了少年伏地魔湯姆裡德爾和蛇怪,救出了金妮;阿茲卡班中幫助了他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萊克,還了他的清白,並藉機救了無辜受罰的巴克比克;三強爭霸賽中與伏地魔的對決;神秘事物司的激烈搏鬥;阿不思鄧布利多校長的逝世……直到哈利17歲徹底打敗了伏地魔,為人們贏得了一個和平的世界。

  《哈利波特》系列中我最痛恨的人就是伏地魔了,同時也為他感到惋惜。他既相貌英俊,又法力高強,為什麼卻比不過哈利?因為他不懂愛,不懂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只知道用高超的法術去殺害別人、威逼別人,而不是用愛心征服別人。正是愛,哈利的母親獻出了生命,使哈利得到了強大的保護,使伏地魔想盡一切辦法都殺不了哈利;正是愛,哈利和他的朋友們面對惡勢力能同心協力不離不棄,用他們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過劫難;正是愛,使得所有正義的巫師聯合起來,眾志成城,戰勝敵人……是啊!邪惡怎麼可能戰勝正義,戰勝愛呢?佛地魔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

  福樓拜曾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要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挺起胸膛勇敢地去面對,征服他。山中沒有筆直的路,然而,有彎曲,才有雄壯、秀美;有起伏,才有波瀾。正如溪流有阻礙,有不平,才有歌聲!我們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有起伏、坑坑窪窪的。但我們不能向困難低頭,要像哈利波特一樣,做一個勇敢、不輕言放棄的人。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4

  說起《哈利·波特》對於我們三下的大部分小朋友來說應該不算陌生吧,對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可能更是津津樂道,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可是伴隨著“哈利”一起成長的呢。但是說起我與《哈利·波特》的結緣那還真是沒我爸媽開始期望的那樣呢。

  我記得那是三年級上學期國慶節的前一天,媽媽像往常一樣,抱著一袋“噹噹”上購買的新書,下班回到了家。吃晚飯的時候很是奮興的向我介紹《哈利·波特》,但是那時我完全沒聽說過,看著那灰藍的封面、不美的人物圖,對這本書心裡可沒半點好感。

  那個時候我最鍾愛的還是楊紅櫻阿姨寫的“馬小跳”,漂亮的'“夏林果”可是我一直追尋的目標,調皮的“馬小跳”總能逗的我哈哈大笑,當然了:直率的“安琪兒”、強勢的“路曼曼”、毛糙的“毛超”、胖胖的“唐飛”、強壯的“張達”、任性的“杜真子”以及學霸“丁文濤”。這些人物我覺得就是我班同學的真實寫照呢。

  所以,儘管媽媽百般誘導“哈利”的各種好,但是我依然對那本“灰藍的大部頭”毫無感覺,就這樣本期待我國慶節就能見識一下神奇魔法的媽媽在幾次催促下,也沒了興趣,於是任由《哈利·波特》被著一本又一本的馬小跳淹蓋,整個“三上”似乎媽媽和我都淡望了它。

  三上的寒假伴隨著點點小雪飄然而至,這天身體不舒服的媽媽中午就回到了家,每天可以偷看的電視今天有了媽媽的監督真心不敢去看了。回到房間摸摸這樣,找找那樣,實在無趣,於是決定像媽媽那樣收拾房間,心想等她起來一定很高興。然後發現被壓了很久的《哈利·波特》。決定開啟看一看,等會講給媽媽聽,說不定她一高興身體就好起來了。

  不開啟書本,你永遠不知道它的奇妙,被我一直淡忘的“灰藍大部頭”就這樣把我深深的帶入了魔法的世界,原以為只是和《女巫溫妮》一樣所有的巫師永遠長著奇怪的面貌,除了一支掃把就是一隻“喵喵”叫的大黑貓。《哈利·波特》完全不一樣,他和我們一樣要上學、寫作業,也有很多好朋友。他得學習,不然一樣學不好魔法。他聰明但是也會和我們小朋友一樣喜歡偷懶,學習不是最棒的,但是擁有愛心和勇氣。所以雖然他有各種敵人,但是更多的是朋友。

  就這樣那天我一直看,一直看,除了晚飯,一直看到深夜,深深的被它著迷。第二天媽媽知道了,還真是高興的身體好起來了呢。帶著我一起百度了一下,原來啊:《哈利·波特》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於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共7部。被翻譯成73種語言,是世界上最暢銷小說之一。還被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把這7部小說改拍成過8部電影,也是全球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

  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愛《哈利·波特》了,如果你還沒看過,建議你也去看一看哦。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5

  當同學在QQ群裡欣喜若狂的談論著《哈利波特》,而我卻對此一無所知的時候,我清楚地認識到,我落伍了,無奈,只得狠狠的追趕潮流——去網上下載了4部《哈利波特》(本人覺得《哈利波特》的書太密密麻麻了,還是電影好!)。

  一口氣,連看4部,連吃飯也在電腦面前,我也不想這麼瘋狂啊!可我實在是停不下來了,我只能給你一個理由,太精彩了。

  棕色頭髮,鼻樑上架著一副寬邊大眼鏡,黑色的巫師長袍,濃密的棕黃頭髮遮掩了他額頭那道雷電形的傷疤的男孩,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杖,他就是哈利波特,一個充滿正義感,有勇有謀的小巫師,小勇士!

  我覺得作者J·K·羅琳的寫作水平並不比另外的作家高明多少,她憑藉《哈利波特》一舉成名的秘密是她開闢了一條新的寫作思路——讓我們在電影那個混亂的年代中,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故事在個人對待責任方面表現出的勇敢、忠誠和忍耐等性格進行了探索挖掘,並不失時宜地讚揚了這些優秀品質,一種正義終會戰勝邪惡的思路始終貫穿著整部電影。這對於我們這個時代來說,是一種對映,更是一種警戒!

  電影中的小哈利曾從伏地魔手中大難不死,並重傷了伏地魔,是他失去了所有法力,因此被人們當作神話人物看待。但他一直都認為自己只是個平凡的小孩兒,直到他十一歲,收到來自一個魔法學校的入取通知書,他的人生才有了巨大的轉變。

  哈利那種勇敢、堅強,不畏的品質令我十分欽佩。我想,有許許多多的同學都和我一樣,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畏難卻步,遇挫則衰,總習慣父母為自己解決一切煩惱,想方設法逃避一切難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比起哈利,我真是無地自容。在姨父家,他受盡德思禮夫婦的打罵與冷嘲熱諷,被比他強壯幾倍的表哥欺負;在學校,被高傲的馬爾福嘲笑,被不喜歡他總想讓他出醜的斯內普教授刁難,被可怕、恐怖的伏地魔追逐……但他仍然鼓起勇氣,勇敢地面對一切。他對待挫折的積極態度,他在困難面前的毫不氣餒,讓我深深為之折服。

  他還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為自己的學院爭光;也有著很強的正義感,喜歡打抱不平,當他為了追回朋友納威的記憶球而跳上自己從未騎過的飛天掃帚去追馬爾福時,我看到了正義在閃光……

  《哈利波特》雖然是一部極盡魔幻的科幻電影,但又如此的貼近生活,與和諧社會相得相容。

  我想,哈利波特將會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的不足之處,讓我做到更好!

  我更希望,《哈利波特》也能成為每個人的一面鏡子,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顆善良,正義之心,那建設和諧社會也就不是紙上談兵了!

  《哈利波特》的初中讀後感1000字6

  他,有著高人一等的勇氣和擔當精神;他,為了不讓大家受到傷害,寧願自己去抵擋一切危險;書中評價他:“他出人意料的膽識和氣魄,使格蘭芬多出類拔萃。”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哈利·波特。

  暑假裡,我讀了英國作家J·K·羅琳《哈利·波特》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作品講述了哈利·波特成長為傑出的魔法師的故事。故事以他的父母慘遭伏地魔殺害、他成為孤兒拉開序幕。十一歲那年,他上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七年裡,他打敗了蛇怪、意外地參加了三強爭霸賽、保護魔法石……還結識了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和他們成為了知心朋友。為了打敗伏地魔,哈利與同學們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用團結的力量,詮釋了生命的真諦;用友誼的奇蹟,說明了人生的溫暖。讀了這套書後,我有很多感受,但印象最深的是三個詞:勇氣、友誼、智慧。

  哈利波特是勇氣的化身。在與邪惡勢力的抗爭中,在多人背叛、敵方勢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絲毫沒有畏懼,而是迎難而上,最終戰勝了最邪惡的巫師。我想,他碰到了那麼大的困難,他都有信心、有勇氣去克服,和他相比,我們遇到的麻煩簡直是微不足道,我們有什麼理由退縮呢?在勇氣方面,我也特別讚賞納威·隆巴頓。他在學校裡其實是個特別不自信的學生,所以他的魔法成績總是不怎麼高。但在戰場上,他鼓起勇氣,克服內心的膽怯,勇敢地站了起來,發現自己並不是個差生,完全可以熟練地掌握一切技巧。我不由得驚歎,自信和勇氣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啊!

  在我心中,赫敏就是“智慧女神”,她在還沒上過學之前就已經把所有的課本都吃透了,任何問題都難不倒她,甚至比老師還要懂得多。當然,她可不是死記硬背的,在關鍵時刻,她能自如地運用咒語,為勝利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羅恩是個巫師棋高手,他在幫助哈利找魔法石的時候,以驚人的冷靜判斷通過了考驗,找到了魔法石。

  在我看來,他們取得勝利還有一個原因——友誼。哈利為什麼能贏得友誼的支援呢?因為他是一個善良、寬容、敢作敢當的人,有時候別人對他說三道四,我都看不下去的時候,他卻能夠寬容、理智地解決問題。哈利和其他同學的友誼非常牢固,哪怕外面有好多人居心不安,人心動搖,他們也不會分開,依然維持友誼。友誼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的行動十分默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每個人都加了一把力,奮力抗爭,最後迎來了偉大的勝利。

  勇氣,是克服困難的法寶,使我們堅強;智慧,是深藏在內心的光芒,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友誼,是一縷溫暖的春風,使我們更有力量。在魔法世界裡,勇氣、智慧、友誼是通向成功的鑰匙;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具有同樣的能量和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