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精選13篇)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精選1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精選1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1

  近來,董事長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本人有幸先閱為快。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會讓各位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善,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髒、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2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透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我們應該勇於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最後就 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學會忍讓,大家不要抱怨。讓我們活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3

  這一個世界上有了太多的抱怨,批評與閒話,想要改變這一切,就來看看不抱怨的世界這一本書吧!

  每一個人一天之內多多少少會有點抱怨、會有點批評、當然也不免會說說閒話了。但是,這些都是一些不好的行為了,有些人卻想改卻不能改,而《不抱怨的世界》這一本書,正是告訴了你如何改正。首先,讓你戴上一個紫手環,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一些抱怨、批評、講別人閒話,就將把手環戴到另一隻手上,直到21天不移動手環為止。

  在抱怨的世界裡,沒有什麼特別的快樂,到處都是怨氣沖天的,每一個人都是沉著臉的,這樣的生活還有意思嗎?大家不如都想開點,讓這一個世界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世界吧!在不抱怨的世界裡,大家都開開心心的,每一個人都是陽光的,開朗的,樂觀的,那又何必為一些瑣事而煩惱呢?你所抱怨的值得嗎?你所想要抱怨的事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當自己遇到不幸的時候,請不要抱怨;當他人遭遇不幸時,請不要漠然旁觀;當遇到有人做錯時,請不要苛刻批評;讓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抱怨、溫暖的世界裡。

  記住,當抱怨的時候剋制住自己,這樣才能讓生活更加美好!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4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的心裡在想這可能又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帶著懷疑的心我開始了看書之旅,也在自己手上帶起了紫手環,心裡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樣對自己有何有用之處……但當我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難過……而這本書裡的就是返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

  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動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與我們做到的。

  紫手環在我的手上來回互換,這讓我很不安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內心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對自己的情緒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我非常恐懼的面對這個結果,我改怎麼辦?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情,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裡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裡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靈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我不想太多,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讓自己也可以有"不抱怨的世界",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5

  讀了《不抱怨的世界》,我感覺到這不只是一本心靈讀本,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它不只是從理論上闡述了抱怨的負面影響,還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又操作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怎樣可以不抱怨”這個問題。

  我也是因此帶上了隨書贈送的紫手環,發現我自己的抱怨實在太多了,常常在上班的時候抱怨“又沒睡好”,常常在下班的時候抱怨“累死了”,抱怨客戶填單“又”不完整,開車的時候抱怨計程車不講規矩,抱怨紅燈太久等等,這都是我之前從沒有意識到的。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你對它皺眉,它就會對你皺眉。

  常常在抱怨之後發現自己心情也跟著糟糕了起來,抱怨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但仔細想想,我們平時抱怨的事都是些小事,再回頭想想,根本就不值得因此不高興,而抱怨以後像是把不開心的事放大了好幾倍,讓自己又回味一遍,也讓身邊的人也跟著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本來我只是好奇,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發現了這些自己平時不會注意到的言語舉動,自己也大吃一驚,於是就跟著書裡的方法自己嘗試了一下。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6

  近日有幸讀到美國史上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著的《不抱怨的世界》。閱讀之後,發現這本書與以往許多勵志書籍不同,讓人耳目一新,也讓我感慨良久,思緒萬千:

  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抱怨的物件。生活、工作上不順利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可能存在於自己身上。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然而這個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則”: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抱怨的事。書中作者鮑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並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症”,以後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他都歸因於他的體重。可能我們也曾有類似的經歷。比如,事情失敗了,習慣歸結於他人的不體貼、不配合或不努力,從而逃避責任。這些負面思緒不只成為我們最大的敵人,還影響著別人。

  如果我們會抱怨不斷是因為我們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著,心被它佔據著。那麼我們要怎樣逃離抱怨的泥潭呢?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症”療愈經驗,作者總結了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一、無意識的無能,是指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

  二、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能覺察到自己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

  三、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於用沉默來便於自我反思、

  措辭,以便於說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四、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於不愛抱怨了,並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如何推進四個階段的進展,作者建立了一套實踐操作性極強的方法——紫手環運動:

  1、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

  2、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

  3、如此交替更換,直到養成連續21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的目標為止。

  4、堅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時間是4~8個月。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著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它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汙染著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由於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但是改變自我的勇氣和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當然,放下抱怨,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情心。

  最後我引用書中的一段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著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著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7

  前幾天,我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是道格拉斯·勒爾頓。我讀後,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大致是要學會不抱怨,讓內心充滿陽光。但是要學會不抱怨是困難的,書中講授的方法是戴一個橡皮手環,一旦抱怨就將手環轉戴到另一隻手上,這樣強迫自己控制抱怨。慢慢地就會變成一整天都不會抱怨了。當這種現象持續了21天后,你就真正學會不抱怨,你的內心就會充滿陽光,你就會意氣風發地投入生活,而幸運之神就會從此眷顧你。我看後感觸很深。抱怨,可能每一個人都會發生過,但是這本書難得的是將抱怨和講述事實有了明顯的區分,這樣就具有極強的操作性。看完後,我一直在審視自己,看看自己抱怨的焦點是什麼。但是對於內心比較積極陽光的我,不是很愛抱怨。抱怨是一種心態,我認為它的主要來源是對生活的不滿,自己的意願沒有得到滿足且怨天尤人等幾種因素的綜合症狀。

  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其實自己99%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減少自己不切實際的慾望,遇事多找自身原因,抱怨現象應該會有所改變。而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抱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有可能讓問題更加複雜。如果遇到問題,只和能解決問題的人說。再說說壓力,壓力最終的來源肯定是自身。而真正活明白的人,想清楚的人是不會為難自己,更不會為難他人。一切隨緣。就像我去粘鳥,如果粘到了,就是下酒菜。如果飛了,就是放生。每一種結果,我都是受益,我有壓力麼?我沒有。為什麼你有壓力呢?我看過易中天的書,他很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壓力來源於過於注意。也就是“迷”,因為“迷”,才“執”。因為“執”,所以才“不悟”。大家都知道,“佛”真正的含義是“覺悟”。佛是悟了,而人仍在迷,這就是不能成佛的原因。佛就不抱怨,在佛的心裡,沒有什麼可以干擾他,做到了內心的真正平靜。我琢磨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先學會不哭,不哭,就去掉了悲傷的情緒。

  再學會不怒,再學會不抱怨就快了。你又會說,你說得好聽,我是什麼都不追求了,我也不抱怨了,可是老婆孩子誰給養活?哎,這不還是“迷”麼?用一種方式去解釋所有問題的人,不是迷麼?要麼追求的執著,要麼放棄的徹底。我最終的體會是:修性不修身。身是安身立命之本,代表人活的價值。不修身,才可以過得好,有地位,有意義。性是內心,修性就是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脫,順天命,修煉內心的安定。很多人說我喜歡笑,其實這是發自我內心的快樂與安寧。我享受奮鬥追求的過程,至於是否有收穫那就隨緣,不計較。就像國家領導說:與天鬥、與地鬥、與階級敵人鬥,其樂無窮。

  當然現在並沒有什麼階級敵人,但是這種追求得過程其實比結果更讓人陶醉。而對於結果怎麼看呢?如果得到了,那就稱心如意。沒得到怎麼辦?想想中學時為了當班長而爭鬥,現在看看,有意義麼?退休後,想想為了一官半職而爭鬥,有意義麼?唯一剩下的有價值回憶無非是爭鬥的過程而已。這又有新問題的出現,無慾可能剛,也可能過柔。曾國藩的《挺經》裡說過:軟則亦靡、剛則亦斷。箇中的度,自己把握吧。不要激進的功力,不能怯懦的迴避,這兩種性格都是會產生抱怨的土壤。

  學會不抱怨,是內心的修煉,和自己做朋友,調節自己。就如同我,已三十,“三十而立”了。可能有些人會理解為人到三十,應該可以面對一切的困難。但,我的理解卻是應該知道怎樣追求自己的人生。當我以內心的平靜看待世俗的紛亂時,我又有什麼抱怨的呢?無論多絢爛的世界裡,依然有自我。讀書真好!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8

  讀威爾·鮑溫牧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對抱怨有了嶄新的認識。我們為什麼會抱怨呢?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覺察到抱怨會給我們帶來好處”,或至少不覺得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壞處。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

  我們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讓自己在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麼糟。”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

  作者在書中大膽直白地闡釋了人們發出抱怨的原因,這種赤裸裸的揭露令每一個身為讀者的我們面紅羞愧,同時不得不從心底認同他的深刻剖析。其實人在順利時是想不到抱怨的,但是當遇到困難,尤其是不公平的境遇時,能夠不抱怨而把精力放在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業上不是很容易辦到的,因此才需要不斷地加深修養,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初衷。

  生活在當下的成年人,每天面對繁重惱人的工作、擁堵的交通人流、瑣碎的家庭生活;抱怨的確成了人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一件隨時都會發生的事情。但讀過此書,我不禁自我檢視,當我抱怨或者表達不滿、痛苦和哀傷的時候,背後的原因真的有我所渲染的那麼嚴重?即使在當時讓人很沮喪,但抱怨就是唯一能做的事情、唯一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嗎?換一個角度思考,情況又會是怎麼樣呢?

  抱怨只是一種費時費力又無濟於事的行為,抱怨時也只是抱怨抱怨而已;抱怨過後,情況依舊,抱怨不會讓問題得到解決,也不會減輕內心的痛苦。當不開心的事情發生時,又開始一個輪迴。而被動聽別人抱怨的人只會作出下述三種反應:一是無奈地接受你的負面情緒;二是添油加醋地傳述出去,後果不可估計;三是攀比抱怨,怨氣升級。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替代這種害人又害己的行為呢?當我們不能或無力改變讓我們發出抱怨的事情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學會接受。要知道,改變別人永遠是徒勞的,改變自己卻可以使事情事半功倍。當我們不再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別人,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將自己心中的塵埃打掃乾淨,你就會發現世界有多麼美好。

  不抱怨就是要行動,行動不會讓我們成為空想家!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工作就會精彩而有意義,漸漸地讓我們學著去感受工作、改變工作而不是去抱怨工作,實際上作者所說的不抱怨並不是教我們逆來順受,而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我們總是習慣於向身邊的人去抱怨工作中的不滿,但我們明知他們並不能為我們去解決我們的不滿。這本書的真諦是要我們不要多做多餘的抱怨,有不滿或者問題,是要向能解決問題的人去積極面對解決。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9

  其實透過這《不抱怨的世界》的書知道了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整本書中裡面並沒有講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讓我們真正的瞭解自己不外露的內心世界,是積極樂觀的,還是消極悲觀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抱怨不但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反而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誠實和理智的面對情緒,當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時也無需恐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要誠實勇敢的面對它,要積極地想辦法結束它。書中教會在我們放棄抱怨的同時,要勇於並善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進而改變自己。當我們抱怨減少了,我們的內心剩下的就是更多的快樂,當大家都拋棄了抱怨,那工作和生活就更加和諧。

  從現在開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每天少些抱怨,努力擁有謙虛和自信,成功和快樂就離我們更近。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10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匆匆翻完這本書第一遍,其實感觸還蠻深,不少句子更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又細緻地讀了一遍,聯想起很多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態,真是受益非淺。

  作者威爾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聯想到自己也常常對著朋友抱怨,仔細思考起來,我想不會僅僅是為了發洩那麼簡單,恰恰是朋友們給予的同情、關懷和正向的認知才是我最想要的,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抱怨已經成為一種我無法覺察的習慣了。

  在鮑溫看來,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境、抱怨他人,還可能是因為個體缺乏安全感,自我價值不確定,在這種心理背景下,我們需要透過抱怨環境來向外界傳遞自己是受害者的資訊,需要透過抱怨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秀,需要用抱怨來為自己的缺點、害怕成長和改進找藉口。讀了這本書後,我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於害怕成長,害怕因為成長而付出種種代價。

  這本書科學地運用了心理學知識,並且對我自己的幫助非常大,尤其是在情緒控制和心態調整方面。至於書上所說“不抱怨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不抱怨就可以讓自己的事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等等觀點我實在無法認同。因為它們認為,只要從正面看事物就可以求仁得仁、就可以改變環境,這未免把我們的世界和人生過於簡單化了。

  改變愛抱怨的行為,只能起到控制情緒和調整心態的作用,然而,僅僅擁有良好的情緒和心態我們就可以改變困境、擁有光明未來嗎?誠然,改變心態後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很多正面的東西,比如“眼前的境況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其實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成功的”,“其實我已經得到很多了”,等等。這種改變僅僅是改變自己來順應困窘的環境,心裡舒暢了環境卻一點沒變化,成功怎麼可能來?因此,在擁有良好心態的基礎上我們也努力去改變環境、去嘗試各種努力,這樣成功才會不期而至。

  看著書時,頭腦中老浮現某些人某些事,想著自己其實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覺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為說出了抱怨,很多時間也都浪費在無謂的抱怨中。抱怨只會讓自己更煩躁,更沒安全感,沒自信,而這些卻一直都沒發覺。

  馬雲說過:“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非常有道理。我不能將眼光只著眼於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正如書中所說:“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無論如何,始終記住既然做了選擇就應該積極的走下去,勇敢的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

  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著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著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蛻變流程。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所有的描述至多隻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11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的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這是偶爾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看到的,剛看到書名時很不解,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抱怨,但我們也討厭抱怨,“不抱怨的世界”是什麼,從來都離我們很遙遠。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裡抱怨給自己聽。《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運動,來的恰是時候,它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之前我從沒想過關於生活中的抱怨的問題,沒有仔細思考或想過原因、過程,因為抱怨已成為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理所當然會出現的現象,沒有人從不抱怨。鮑溫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比如說,人們可能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覺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讓他們取得附帶的好處,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開反感的事件。後來看完了才知道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互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

  說得很有道理啊,抱怨的背後是自誇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訊息,而這麼做,也將會為自己引來更多的加害者。

  來到齊魯已經一年有餘了,這段工作閱歷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與人交往的時候也確實遇到了一些喜歡抱怨的人,弄得大家都沒有工作情緒了,成天就是抱怨,毫無益處。也許大家都應該多看看這本書,儘量拒絕抱怨,因為拒絕抱怨,才能有健康的溝通,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從現在起,做一個積極的人,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這樣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12

  近期,我讀了《不抱怨的世界》,感慨良多。

  人的一生是在工作和生活的重複中度過的,難免會遇到不如意。大多數人在遇到不如意時,便開始抱怨,怨天、怨地、怨他人,卻從來不會自我反省。

  其實抱怨最傷的是自己的身體。有的人學歷高,卻長時間得不到提拔,他們開始懷疑沒有得到領導的重用,由此對自己的工作起了抱怨;有的人眼高手低,他們感覺領導對自己沒有重視,沒有把自己放在更好的環境來展示才華,從而把美好的光陰和精力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和抱怨交上朋友,抱怨會告訴他負面的工作和生活態度,遇到問題總會在別人身上找缺點。

  這本書也恰恰告訴我們,抱怨給我們只會帶來傷害,因此我們遇到事情應當積極地去面對。大企業家馬雲曾說,不抱怨的態度是人生的第一態度。我們不能目光短淺,要把眼光看長遠,直至看到未來的美好日子裡去。

  一個人遇到挫折、失敗那是暫時的,絕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這些所謂的責任應該由別人來承擔,為了我們能夠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我們應該用不抱怨的這把鑰匙鎖住自己愉快的心情,讓自己親密的人願意積極地靠近我們,從而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13

  近來,董事長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本人有幸先閱為快。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會讓各位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善,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

  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髒、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