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的讀後感範文1200字(精選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時間簡史》的讀後感範文12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1200字1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大概是斯蒂芬·威廉·霍金提出的最著名的問題了。
《時間簡史》中說“只有小孩才會不知輕重地問重要的問題,父母或老師仍然依慣例用聳肩膀或藉助模糊回想起的宗教格言去回答這些問題的大部份”。此刻,我們正戲劇性地處於兩者之間,以大人的眼光觀察世界,卻以小孩的大腦思考問題。我們既是祖國的未來,又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更負有熱愛科學的責任。
愛科學,愛好奇。如果說小孩比大人多什麼,那就是好奇。“好奇害死貓”這話並不適用於科學。相反,牛頓因好奇蘋果為何墜落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為何會沸騰而改良蒸汽機;多普勒則是好奇火車從遠而近時汽笛聲變響,音調變尖所以發現多普勒效應。可以說,人類的每一項進步大都從好奇開始。所以,好奇是愛科學的前提。
愛科學,愛思索。試問全身癱瘓的霍金何以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浩瀚宇宙在他心中建模,時間不過是他腦海中一座小小的沙漏。孔子也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這裡不得不提本書中唯一的一個方程,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現在我這樣理解,人之所以有質量如此大的大腦,為的是用更快的思維速度,換得更多的思維能量。所以,思索是愛科學的中心。
愛科學,愛堅持。霍金的介紹自不必再多說,書中多次提到他擔任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卻只能年復一年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書籍;他卻自嘲般說“除了夠倒黴地得了盧伽雷即運動神經細胞的病外,我幾乎在其他每個方面都是幸運兒”。遙想當年,哥白尼堅持日心說被教會迫害,身為猶太人而四處流離的愛因斯坦,到今天仍與造物主搏鬥的霍金,堅持是愛科學的關鍵。
愛科學,愛謙卑。《時間簡史》中一位老婦認為世界實際是大烏龜背上的平板,而科學家貝特郎·羅素並不反駁,而是很有教養地微笑著答道:“那麼這隻烏龜是站在什麼上面的呢?”老婦人說,“不過,這是一隻馱著一隻一直馱下去的烏龜群啊!”一方面,貝特郎的謙遜使人尊敬;另一方面,我們人類不也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無所不曉麼?霍金在書中《感謝》部分也打趣的說,“我必須承認,當我收到他長長的要修改的地方的清單時相當惱火”,但他最後也坦言“相信在他的酷使下,最終使這本書變得更好”。所以,謙卑是愛科學的要求。
“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
從古代的亞里士多德時期到今天,哲學依然沒有解決書中這兩個問題。不同的是,科學早已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紙上談兵變為今日的用實踐檢驗真理。讓我們接過接力棒,使這兩個哲學上的問題成為科學上的問題,最終“答案會像我們認為地球繞著太陽運動那樣顯而易見——當然也可能像烏龜塔那般荒唐可笑”。不管怎樣,時間是唯一的見證者。
誠然,無限的烏龜塔是不存在的,時間終會停止,我們終會老去,霍金也預言宇宙有終結的那天。
但我們那顆愛科學的心,永遠不會凋謝;腦海裡的沙漏,永遠不會窮盡。
就讓這本《時間簡史》成為我們開始探索科學領域的奇點吧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1200字2
宇宙經過無數次的爆炸走向滅亡;又經過無數次爆炸留下殘骸而重生。
在《時間簡史》中,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爆炸與重生等科普知識,完全改變了人們有關物理學、宇宙和時間本身的觀念,向人們展現了當代有關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學思想。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萬物的構成,人類及各種動植物的最初形態—成長—發展—衰亡的過程和輪迴;就像草,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各種小草。它們在冬天會枯萎、發黃甚至死去。可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們又能見到翠綠的草原,正是應驗了一句古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試想這不也是一種死亡後的重生嗎?
在地球上,我們每個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個太陽系中,地球也只可是是千萬星球中的一顆;而在宇宙中,太陽系是不是隻是渺小的一個,我們人類的位置又是在哪裡呢?
迴歸到地球上的萬物,不管是人還是植物,都會有終結而被代替的一天。因為宇宙是不規律的,正因為宇宙的不規律才有此刻的太陽系、此刻的地球以及此刻的人類和此刻的完美生活。浩瀚宇宙,遼闊蒼穹,我們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溝通的塵土。而世界上亦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對待自我的還是他們的錯誤,我們能做的是隻是以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不規律的宇宙之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經過迅速的膨脹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將爆炸後的相同元素的殘骸吸引到一齊。成千上萬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萬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日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類。
這樣,我們不難想象滅亡之後的重生將會更精彩。就如同神話中的鳳凰,每次死亡都是重生的開始,都會變得更加美麗。太陽系如此、地球如此、人類也是如此。但這都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也許等到地球、太陽系結束生命的時候,人類已經找到另外一個能夠生存的星球。此刻的人類只是整個地球的一個佔有者,或許那時人類就是別的星域的主人了。
霍金給我展現的這一切,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危言聳聽,可是時間會是一個公平的評判者。然而,短時間內,我們能賴以生存的星球就僅有地球,我們無法打破宇宙的法則,所以我們只能愛惜每寸時光,將每一天都當做我們在世的最終一天,用生命感悟世界,才能使我們的每一天都過得更加充實,無悔。
再聯想到我們這一代的高中生,我們將會是人類下一代最為重要的支柱,我們將要負責支起人類的未來,或許人類的未來就在我們的的手中。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浪費這寶貴的時間呢,我們有什麼理由揮霍自我的青春呢,在一點的挫折前萎頓不前呢?看看霍金先生吧,身殘志不殘,不僅僅於疾病鬥爭了數十年,還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與無匹的智慧為科學的發展做了無比巨大的貢獻。上帝是公平的,關上了一張門卻總會為你再開啟一扇窗。儘管如此,可是生活是不公平的的,所以我們只能用堅強的心靈去克服前方的一切困難。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我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1200字3
其實很早之前就看過了這本書,只不過當時還是懵懂,只是好奇,只是興趣使然,這本書的作者是Stephen?Hawking,一位偉大的現代理論物理學家,他的一生是最讓我有感觸的,跟何況他對人類的貢獻……
這本書其實放到現在已經有很多內容被證實,而也有不少內容還只是理論,到對於科學界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看似高深的學說在他的“筆下”卻頗為生動。放到現在,時間還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究竟有什麼秘密,我們不得而知。
看《時間簡史》這本書呢,並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畢竟自己還程度有限,霍金這一輩子都奉獻給了浩瀚宇宙和人類,看得也讓人不免震撼連連,我們人類在探索的路上越走越遠,可是,當發射了飛行器去解密浩瀚宇宙的時候,卻又有新的理論誕生,它是星球嗎?它是外星文明嗎?不,它是微觀宇宙,它就是量子力學,當人們困惑於微觀和宏觀間的關係的`時候,我們驚訝於,從小小微粒的規律之中,又看到了無限宇宙的無限可能。
霍金自己說,這萬物的一切都終有一個統一,那就是大統一理論,這也是現在科學家們苦苦尋覓的東西,其實反而覺得,當一個事物無限接近於真相的時候,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可怕!也許我們有一天會妄想修改過去,但是你還會是你最初的自己嗎?
而又為什麼黑洞那麼神秘,是因為人們對於時間的概念其實是基於光速之上的,你可以看到他,是因為光的折射到了你的眼睛裡,但是如果他比光還快呢?當然這是不被允許的,因為愛因斯坦那個美麗的方程式說明了,一個物體的速度越快,自身質量會呈正相關趨勢增大,所需能量也就越大。我給很多人都打過了一個比方,哈哈哈,就是如果現在太陽熄滅那麼地球會發生什麼?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什麼都不會發生,因為光的傳播越要時間,等你看到太陽熄滅時,已經過去了數分鐘了,那麼,好玩的事情就來了,如果你在太陽旁目睹了這一切,然後用超光速飛到地球告訴別人,那麼算不算你就會預知未來了呢?一提到黑洞就有人想到時間旅行,為什麼呢?因為黑洞的引力大到連光速都無法逃逸,現在明白了吧!
嗯……我們現在的一切科學知識都是有一個參照的其實,那就是我們人類自己,而到了奇點,一切物理學知識都將被打破,牛頓的棺材板可就真的按不住了哈哈。牛頓最初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可是他是個很自大的人,雖然科學造詣巨大,但是人緣確實很差,可是到了今天,我想他也會安然接受吧……
現在不得不說,我們還得對時間心存敬畏,畢竟我們人類還是太渺小,但是也希望科學和人類的進步終會到達那個高度,等到了那個時候,哈哈,可就是科學與哲學之間的事情嘍!
不同的年紀,不同的經歷和知識看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雖然偉人已逝,去了宇宙探索他自己的最後奧秘,可是他的精神和思想,將會一直影響人類,也許有一天,當我們能證實他現在看似“奇幻”的理論的時候,我們也會回想,原來,事實本該如此。
有人認為我們的知識最後總會給自己帶來毀滅,但是電影《超體》中有這麼一句話:“知識只會帶來無限未來,而毀滅我們的,是愚昧和人性”,哈哈,我也覺得,這裡的愚昧,其實,並不是無知。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1200字4
有位名人這樣說:“時間究竟是什麼?沒有人問我,我清楚,有人問我,我想給他解釋,卻茫然不解了。”有一群科學家,就是衝著空間和時間的神秘,不斷地奮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金,我想他的著名更是因為他是個身殘志堅的睿智者。
霍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盧伽雷氏症病,從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到後來他得了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剝奪了他說話的功能。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就一蹶不振,雖然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但他卻用驚世駭俗、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大膽提出了目前最偉大的宇宙學說,解開了許多宇宙之謎。
《時間簡史》是霍金的著作。書中霍金對時間本質、宇宙由來作出了權威性的總結,他的理論和構想已經成為科學領域的里程碑。由於過於深奧,我選擇了一種誰都能看懂的版本略探一下霍金的著作。
《時間簡史》中,有很多內容僅僅是假說,但這又不同於生活中的那個假說,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才能大膽提出來的假說。不過我讀得依然很吃力,每一章只有小小一頁紙,但其中看懂它需要的知識儲備絕不止一座山。原本我想著這篇讀後感應該是一行一個問題,滿頁紙都是問號,雖然足以證明我讀過《時間簡史》,但我還是決定簡潔為好,挑一個自己喜歡、有自己的見解的內容談一談。
有關宇宙的起源,書上說宇宙曾經是一個體積很小、密度很大、很燙的點,爆炸後,溫度逐漸降低,直到今天的狀態,然而目前宇宙仍然在不斷地擴大,書中還說這是一個空間有限但沒有邊界,就像地球一樣的封閉宇宙。書中還講到科學家們對大爆炸的過程的一個猜測,提到什麼中子、質子一些我僅僅聽人提到過的科學名詞。我勉強能看完,能懂多少又是另一回事了,我沒法質疑這些我聽不懂的東西。但是之中還提到溫度在十億攝氏度以上,大爆炸後溫度又迅速下降了一百萬攝氏度左右。我只知道溫度是用溫度計來測量的,溫度計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原理來製作的,其實我只是質疑一下有沒有一種液體能夠測量十億以上的溫度,霍金等這些睿智的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我非常震驚,霍金竟然能在這種只有猜測,而很少有證明的科學世界裡遨遊而且不會迷失方向。
猜測是誰都可以有的,對於宇宙的大爆炸,我有一種猜測,但只是猜測。
首先,一個點的爆炸,如果把點放大成一個球,然後讓它爆炸,它會炸碎片,如果沒有重力,它會一直往外延伸,這時就會發現,如果碎片包圍的地方都是宇宙,隨著宇宙的膨脹,宇宙會變得稀疏,那麼宇宙誕生的那個點所在的空間——據書上說是一片空白,那麼豈不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暴露無遺?在宇宙的邊界,原本非常接近的兩個點隨著膨脹,會越來越遠,如果膨脹永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隨著宇宙的密度越來越小,宇宙不就會和一片空白融為一體了?
有人說讀《時間簡史》艱澀難懂,但我讀《時間簡史》,僅僅是在讀一本科幻小說,根本無法理解,便無所謂難懂與否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以我現在的知識儲備,連聆聽大師教誨的資格都沒有。今後,除了不斷學習補充知識,別無他法。
我希望若干年後,經過不斷地努力,當我捧起《時間簡史》原版時,能理解得比現在多吧。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1200字5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物理學家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的讀後感。他的提出的理論(如:黑洞最終將蒸發)使人類的科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霍金在科學領域的偉大建樹是不可否認的,他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而天妒英才,霍金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他沒有被病魔打敗。有一張讓我記憶深刻的霍金的照片,他做在輪椅上,身體不自然地扭曲著,而臉上掛著溫暖燦爛的笑容。從那笑容中我看到了霍金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求索。他是偉大的天才,也是堅強的榜樣。
最近讀了霍金的《時間簡史》雖然內容多是物理學領域的知識,讀下去雖然不能弄清那些並不簡單的科學理論(雖然霍金做了詳細的解釋),但是我卻真正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文如其人。
在文章中霍金闡述了牛頓的廣義相對論以及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他概括兩位科學家的理論為"文字的承接,科學的飛躍""令人無法想象的現象,展示了科學的神奇",讀後感《時間簡史的讀後感》。他肯定了前人的科學發現同時拓寬延展了更多。
文中處處可見霍金所舉出的貼切的例子,使讀者更加容易懂得他的闡述。我想這也是《時間簡史》迅速普及,成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類著作之一的原因。從而可以看出霍金不但是一個物理學家,而且還是一個十分細心的老師。
他在評論牛頓運動定律使空間中絕對位置告終,而相對論則擺脫了絕對時間時。舉出這樣一個有意思的例子"考慮一對雙生子,假定其中一個孩子去山頂上生活,而另一個留在海平面,第一個將比第二個老得快。這樣,如果他們再次相會,一個會比另一個更老。在這種情形下,年紀的差別非常小。但是,如果有一個孩子在以近於光速運動的空間飛船中作長途旅行,這種差別就會大得多。當他回來時,他會比留在地球上另一個人年輕得多。這即是被稱為雙生子的佯謬。"
由此可見霍金也是一個風趣的人。霍金說過"有時我想,科學就是把大家都明白的事整得不怎麼明白。後來我才明白,這麼做原來是為了把大家都不怎麼明白的事整明白。"這句話很有意思,也道出了大多人的心聲,試問這樣一個理解讀者內心,風趣幽默的物理學家怎能不得到人們的愛戴(這一點在"虐大事件"中人們同仇敵愾的表現可以被完全證實)。
《時間簡史》的閱讀中我不但被這部科學力作所征服,同時也折服於霍金的精神以及人格魅力。最後這部鉅著有引起了我對時間的思考。霍金在文中指出"但時間和空間則完全不受影響地延伸著。空間和時間很自然地被認為無限地向前延伸"。時間和空間是不受人類約束的,就像是永不停息無限膨脹的宇宙,雖然都是抽象的,而時間似乎更加的觸控不到。正如有限的生命不能完成無限的事業,沒有人可以違背自然而生存。我們能做的是要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有意義的事。我們有像霍金一樣對生活對生命保有熱情。讓我們的人生綻放光彩。
《時間簡史》的讀後感1200字6
提起史蒂芬·霍金,大家並不陌生。畢竟小學時,我們的課本中就提到過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自那時起,我對這位不屈不撓的殘疾人的敬意便油然而生,他的這本《時間簡史》也顯得十分的神秘莫測。
讀完這本《時間簡史》,霍金對時間與空間的苦苦探究與對宇宙、宏觀世界的思索與領悟讓我折服,他對科學界做出的貢獻太巨大了,除了他,還有誰會想到去證明黑洞的面積變化與黑洞輻射;除了他,還有誰會想到去追溯時間的本源?雖然他坐在輪椅上,行動與說話都不方便,但他的思維卻能自由的穿梭在廣博的宇宙之中,有哪座星體能夠感知到,在地球的某個角落裡,一位毫不起眼的病人,正在洞察他們的奧秘?沒錯,“宇宙之王”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如若是一個正常人,獲得那麼多的成就、得到這麼大的榮譽或許還不能引人深思,但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是,霍金自二十一歲、當他還是一位朝氣蓬勃的青年時,便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從此,他便只能在輪椅上度過餘生了,《時間簡史》固然是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著作之一,值得每個人好好閱讀與學習,但我們更該學習的,是霍金偉大成就背後隱藏的那份人性:那是一份堅韌不拔的意志。誰能想到一位坐在輪椅上有功能障礙的人,會是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畢業生、博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誰會想到那張歪曲的臉的背後,隱藏著多麼高深莫測的智慧。霍金的這些巨大成就背後又有誰能夠想象他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恐怕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懂,他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最淺顯易懂、又是世界上最難落實的時間的秘密:付出時間,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
仔細品讀霍金,我們感受到的是一位身體極度貧弱卻精神高度富有的學者的魅力。這是什麼?有人說霍金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的週年紀念日,是否是伽利略轉世?我想不是,支撐著這位殘疾人走向成功的,是他對科學打心底的崇敬與熱愛,是他人性中固有的那份對科學執著的精神。
正是這種科學精神給予了霍金無窮的力量,使這位“宇宙之王”與宇宙平起平坐,用最平易的話語描述宇宙的誕生,預知宇宙的爆炸。科學精神敦促他一心追求科學從不為自身名譽所縛,在真理面前,他敢於低頭,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黑洞悖論觀點,資訊應該守恆,這樣一位殘疾人,透過自己的努力,都可探得科學的諸多奧秘,可見科學並不是一塊遙不可及的神秘領域我們這批新時代熱愛科學的健康年輕人,又怎能認輸?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他卻力影象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起來有些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
我們有霍金所夢寐以求的自由,又有什麼理由不渴望擁有他的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發覺自己的那份科學精神,成為新時代的又一位霍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