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精選10篇)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抱怨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

  近來,董事長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本人有幸先閱為快。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會讓各位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善,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鬥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於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後果。

  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髒、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2

  在沒有讀過《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之前,自己並沒有發現自己天天有多抱怨。自從看過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天天在抱怨,才瞭解我們的思想意念就像空氣,除非有意識地去察覺,細心的發現,否則會像一陣風,沒有人會留意。最可悲的是,我們很多人每天都有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抱怨,對生存環境的抱怨、對交通阻礙的抱怨、對身體疾病的抱怨、對無法克服困難的抱怨、對政治現實層面的抱怨、對家人錯誤的抱怨、對配偶的抱怨、對子女的抱怨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有太多太多的抱怨。

  不滿足,是抱怨的開端,說到底其實是我們在不斷強調我們不想要的人或事物,細想想對一切抱怨的事物我們無能為力改變,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持續在心底恆、久、遠。我們何不停止抱怨,讓我們的思緒控制語言,語言可以造成行為,行為可以成就習慣,用習慣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停止說抱怨、批評、講閒話的習慣。

  抱怨是會傳染的,會自己傳染也會傳染給別人!相對的,樂觀也是會傳染的,一樣會自身傳染也會傳染給別人!你想傳染抱怨還是樂觀,這只是一念之間,但我們都要記得一件事,開開心心一天過二十四小時,不開心也同樣過二十四小時,我們何不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的二十四小時。殊不知,能夠呼吸、能夠走路、能夠跳舞,就是一種幸福,用積極的心態贏得好運氣,用不抱怨,積累積極的、正面的能量,讓我們相互傳染快樂和運氣,讓我們一起來發現生活的奇蹟,時時感恩,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讀後最大的收穫是這五句話:

  1、抱怨不如改變。

  2、覺得別人常抱怨,其實是因為你也一樣。

  3、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握自己的思想,開始按自己的規劃生活。

  4、遇到挫折要從容面對,不抱怨、不放棄……只要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5、記得感恩,不再自憐。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3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不抱怨的世界》,本書作者是威爾·鮑溫,他是美國最偉大、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的“不抱怨”運動,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他在書中提出一個重要的主張:“抱怨不如改變,永遠不要抱怨。”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是作者引用詩人馬雅·安傑羅的話:“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這句話讀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想一想,當我們真正遇到無法改變的事情的時候,又有誰真正做到了改變自己?

  在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為何會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如何讓周圍的人停止抱怨。我們也將學會一步步驅除生活中這種惡毒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聽到來自不同人的抱怨,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抱怨是無意識的,也就是說,很多人在抱怨的時候,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在抱怨。其實在我們抱怨的時候,明知道抱怨是沒用的,但有的人還是會說我只是發洩,說完就沒事了。不錯,從我們自己角度看好像沒什麼,但你有沒有考慮到旁聽者的想法,或許他們並不喜歡這種負能量。抱怨只會讓情緒變得更加的頹廢,抱怨只會增加你對生活得失望,幸福的生活來自於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對社會、家庭的抱怨。抱怨真的沒有用,一切只能靠自己!

  傾訴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而傾訴與抱怨的不同在於,傾訴是訴說心中真實的感受和情緒,而抱怨則是埋怨他人,不要讓自己的傾訴變成抱怨!

  開心是一天,不開心還是一天,那我們何不開開心心的度過呢?何必給自己增添煩惱?

  改變自己說的話,改變言語,改變思維,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迫切的想法就是做一名不抱怨、積極樂觀的老師。用心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給學生無限的希望,笑著面對生活和工作,開心的過好每一天。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4

  《不抱怨的世界》,當我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它一定是一本關於調整心態方面的書。看了此書,收穫非常大。

  當自己慢慢沉浸在書中時,才突然發現,這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簡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沒有看這本書前我會經常“發牢騷”,認為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各種煩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和幼稚,這樣不但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而的遭到別人的誤解,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當手環在自己手上來回互換時,我從未意識到自己有如此多的抱怨,如此多的不滿。我好像根本沒有自制力,好像自己就是一個經常發牢騷和抱怨的人,但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的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的那種不安的心情,可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局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裡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既然喜歡抱怨,那也就想辦法讓他悶在心裡不能說出來“在還沒有說出口之前,就逮住那些話語”這樣“你的紫手環已經從讓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的工具,變成你的話語在說出之前要穿越的過濾器”。有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

  工作在培根是幸福的,因為這裡不僅僅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更是我成長的搖籃,在這裡工作的十多年裡,早已把培根當作是自己的家,而我也深知培根早已真切的接納了我這個孩子。而我,此時已經長大,也懂得了家的重要,那麼,在自己的家中工作生活的我又為何要用抱怨來回報它呢?

  我謹記: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5

  近來閱讀了一本名字叫做《不抱怨的世界》書籍,這是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所寫的一本勵志書籍。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受頗深。

  《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主要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說起,反映出了人們喜歡抱怨、思想比較消極的一種通病。這本讓全世界都十分震驚的勵志書籍向我們傳遞出了“抱怨不如改變”的一種生活態度,如果我們都用大量的時間來抱怨社會的不公、抱怨生活中各種瑣碎的事情,那就是在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生命,而且現實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因此,抱怨不如改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想辦法努力改變自己不滿意的現狀。

  我還沒有閱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的時候,總是認為抱怨是一件還算正常的事情,因為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發一下牢騷,跟朋友抱怨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看了《不抱怨的世界》書籍後,我認真審視自己,發現其實在生活中我的抱怨也是蠻多的,似乎抱怨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常態。跟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惱,好像是可以獲得朋友的安慰與同情,但現在發現其實抱怨過後,自己遇到的境況並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現在想想,難道透過抱怨獲得別人的同情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嗎?其實,並不是。太多的抱怨所帶來的往往是負面的情緒,這些負面情緒會給我們帶來非常消極的影響。我們就漸漸變得越來越悲觀,情緒被這些負面的資訊所包圍,讓自己在解決現實問題上越來越逃避,無法踏出行動的第一步。抱怨的負面危害這麼大,我們還是把抱怨給拋棄掉吧。當自己的心中有想要說出口的抱怨時,我們就要用積極的心態去把這些抱怨所淡化,用自己的行動來改變自己面臨的現狀,這樣才是徹底解決抱怨的根源。

  從今天起,從現在起,把所有的抱怨都拋開,讓樂觀、快樂進駐到我們的心裡,相信未來的美好屬於我們自己。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6

  “我想,我對生活是沒有抱怨的,當然,除了房子、車、工作……等等,我好像又抱怨了”

  讀完《不抱怨的世界》,我把書本隨贈的紫色手環戴在了右手上,按照遊戲規則。我每抱怨一次,手環就要換到另外一隻手上、於是,我戴上手環之後,一個程式也隨之在我的腦海中啟動,開始默默地監控起我的思想。

  起初的我認為自己是沒有什麼好抱怨的,除了買不起房,開不起車,薪水太饞,公交太擠,鄰居太吵,朋友太少,青春痘太多,睡眠太少等等這些之外,我認為自己的生活還是蠻不錯的。

  可關鍵不是我的生活有多少的問題,而是我抱怨了多少次,要知道,這些問題在很久很久之前就一直存在,事到如今,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少了幾個,但抱怨一直有增無減。畢竟,我依然可能會用一天的時間為一個問題而抱怨連連。

  戴上了紫色手環,我想借著思想程式的默默監控,我不會抱怨了。但是後來因為等的公交車不來,因為等到的車太擠,因為拼命往車裡擠的人素質太低,我還急忍不住抱怨了。短短一瞬間,一個閃念在腦海中浮現,將消極的思想傳遍全身,令我感覺周遭的空氣都渾濁到叫人呼吸難耐。

  當然,這樣的事可遠遠不止一件。它們在我的生活中頻頻發生,一步步將我的忍耐逼到極限。我的手環也在這一次次的臨界點之前頻繁地更換。

  我記得看過的書裡曾說:當遇到問題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自己出了什麼問題”還有“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而我,像大多數人一樣,遇到煩心的事情,首當其衝的表現是開口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裡有一句:“今天,你還在抱怨嗎?”我看了看自己手腕上被頻頻移動的紫色手環,心想要完全脫離抱怨的世界不會那麼簡單,它任重而道遠。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7

  因為出於我不明白我要到底要買什麼書來看,邊上網查詢好書,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吸引了我的眼球,便買了來看,這本書被面有些者建議上架:成功心理,那更吸引我的眼球,使我如飢似渴的看了起來。

  書中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有能。就是養成不抱怨21天中的四個階段。

  在文中,作者告訴了我們抱怨是是什麼,是有什麼引起和它的危害,並列舉了許多有關抱怨和不抱怨的事例。還有許多的實驗和讀者心靈之間的交流,有許多有關書中內容的名言,還有讓你怎麼去讓你身邊的人不抱怨及一些心理反應,都很適用於生活之中。

  書中有兩件事最令我震撼,第一件事,有一輛卡車撞了作者家的夠,然而那個司機卻跑了,作者死命追上他,設定還有這樣的想法:等我追上他,一定要把那個卡車司機揍死,從中就能體會到作者是那種敢於與讀者分享,最後,在憤怒之後,他就明白了:那個卡車司機雖然撞了狗,但其實他才是內心最受傷害的那個人。第二件事,作者又一次在開車時,看到路上有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來到那個安放告示牌的人家,得之了那個只有半年光陰的女人的'丈夫給她安放的,而那個女人在每天聽到那麼多的喇叭聲,直到世界是那麼快樂,他身邊也有很多快樂的人。漸漸變得樂觀起來,使她戰勝了渺茫的存活機率,得以擁抱生命。

  這本書可能再講一些理論是時會無聊,但是正是需要理解這正是要理解這些東西,才讓我明白我的抱怨是有多麼的嚴重,明白了不抱怨的好處,也同樣開始21天的不抱怨練習,在其中,我的言語會控制了,心情也變得很好,總往樂觀的方面想,也是我快樂了許多。在生活中進行,不會耗掉你的時間又能使心情變好,名副其實是一本好書。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8

  星期六上午,也就是10月9日11:30,我終於把這本美國最大、最受尊崇的心靈導師之一的威爾·鮑溫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讀完,感覺收穫的頗多。它是一本值得我們大家推薦的好工具書,閱讀後咱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文中句句精髓、有哲理、生命真諦。句句值得珍藏,值得我們在lp之旅中當成成功秘笈,當成領袖素質的法寶!

  “不抱怨,就是快樂,就是行動的良性展示”,"任何個人和團隊要想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這兩句我要特別珍藏,對自己的人生特別重要。在實際生活中,面對困難挫折,難免有些喪氣,抱怨。世界萬物其實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誰都一樣平等。主要是你在困難挫折面前的接受態度,在自己的事業中,在自己的人生生活中,自己從來不要用懷疑的眼光認世界,因為那樣只會讓自己失去鬥志,喪失前進的動力,模糊了自己宏偉目標,和生命願景!

  像在感召3c的過程中,做為林州學員,開始我自己就一直在抱怨。因為林州當地舉行過大規模的基礎課,因帶有公益性,學費低且會場開在家門口。所以感召起來很吃力,我們自己就一直在抱怨,環境讓我們難以感召……

  種種原因為藉口,種種抱怨重複上演……就今天我把《不抱怨的世界》讀完,才意志更為堅定了,我必須注意感召的焦點,我們感召是改變身邊的人,幫他成長,是對他負責任,是我們卓越領袖的義務。我必須感召,必須行動起來拿到成果,必須有真正意義上的3c,我成功了,我快樂,這就是勇敢者的遊戲,冒險家的樂園,我要堅定走下lp!百分百完成所有成果!

  所以lp的領袖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不找理由,不再抱怨,把焦點放準,我們才能百分之百投入,百分之百卓越。努力吧隊友們!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9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想一想:人發怒時,怒氣會毒害我們自我的血液。傷人傷己,進而抱怨無際於事。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我是一個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醒悟:“誠實應對情緒,安於自我的不安,對發現自我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當誠實勇敢的應對它;就應當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我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我。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終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歡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其實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所有這些事情,都讓人感慨,令人難免抱怨不已。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簡便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為我們是在順應自我負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進取的態度去欣賞事物完美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雖然本書中教導我們不要抱怨,但我認為不抱怨真的很難,人離不開抱怨,但切忌抱怨後不要一向輪迴在抱怨之中,這樣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影響個人情緒,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傷害。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我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我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

  最終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0

  近期,我讀了美國作家威爾·鮑溫寫的心靈勵志書《不抱怨的世界》,感概良多。出生貧窮的威爾·鮑溫以超乎尋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國重點大學。畢業後,他屢次找不到夢寐以求的工作,為此而感到傷心,不由地抱怨命運。但在朋友的啟迪下,他站了起來,終於成為美國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他走上成功的獎臺,只說了一句話:你們都擁有無盡的潛能,但只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在這本書中,作者分章寫了抱怨與不抱怨、尋找抱怨的原因、改變抱怨的習慣、樹立不抱怨的信心、不抱怨自己、不抱怨他人、不抱怨的工作、不抱怨的家庭、不抱怨的身體、感謝生活。詳細地寫出了抱怨的原因、後果,以及如何做一個不抱怨的人,並以一個個小故事使讀者印象更加深刻,更有說服力。

  一個個勵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腦海中劃過。威名不是靠關係和錢財買來的。真正的名人,是透過千錘百煉和不懈的努力誕生的,不是從一帆風順和無拘無束中成長出來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是從苦難中磨練出來的!

  要有頑強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不抱怨的心。要敞開胸懷,涵養一顆包容的心。有時,我們會因為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這種抱怨往往是自己被冒犯的一種宣洩。它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尤其在工作中,會在同事之間產生隔閡。學會包容,從某一種意義上說就是解放自己,提升自我。也許你會因為領導交付的任務過於繁重而抱怨,或者由於工作毫無頭緒、進展不順而抱怨,其實說到底是我們內心深處在排斥、掙扎和躲避,是一種向困難示弱的表現。過多的抱怨不僅對工作毫無幫助,而且會失去自己寶貴的信心和他人對你的信任。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始終奮揚一顆上進的心。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四通八達,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該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接受挑戰。與其抱怨,不如改變,世事無難,重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