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5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1

  今天,我要說的這節課,小學語文s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筍芽兒》。本文是“春天”單元的第二課,基於學生學情和《課標》要求設定本課教學重點,仍然放在識字寫字、朗讀課文和理解內容上。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逐步體會筍芽兒衝破一切阻礙奮發向上的內在力量。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介紹教學流程:

  流程一:巧設情境提問題(具體有以下兩個環節)

  上課伊始,在學生上節課已有對春天認知的基礎上,教師開門見山。首先,請學生用“春”擴詞、造句,邊說邊想象春天的美景,將課前佈置給學生對春天景物的觀察融入其中。問題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有了課前預習的學生,圍繞筍芽兒的“成長”提出學生自己認為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筍芽兒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教師抓住“問題”,圍繞重點生髮開去。

  流程二:初讀課文學生字(具體有以下三個環節)

  首先在“自己讀書,個性記字”中,讓學生透過圈一圈、畫一畫、讀一讀、講一講等方式,讓學生暢談識字方法,培養自主識字意識。

  接著,設計讀詞遊戲環節,和筍芽兒比賽,鞏固剛剛學過的生詞。“彈奏”“呼喚”“沉睡”採用隨文識字法,降低了識字難度,克服了集中識字的弊端,減輕了學生負擔。

  最後,在“總結交流,規範寫字”環節中重點指導兩個字。在課題中出示“芽”字,雖然,學生很容易就能透過“形生結合”記住生字,卻不容易寫好字。“芽”字書寫時注意要上寬下窄,教師要透過範寫,讓學生透過看一看、描一描、寫一寫和師生、生生之間的指導性、激勵性的評價,鼓勵學生逐步把字寫好。而“悄”字則從老師對學生的課堂常規中自然引出,“表現最棒的你,請悄悄地坐好”,順勢進行筆順和筆畫指導,接著用“悄悄地”說個句子,既規範了書寫常規,又記牢了字形,做到詞句學習從生活中來,再用到生活中去。其它生字請學生自己觀察生字表,根據結構分類,順勢總結出左右結構生字的特點,再讓學生獨立寫一寫,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和寫字的能力。

  眾所周知,識字教學作為低年教學重點,如果“重點不重,必有後患”。我們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歸類識字,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的能力。並在寫字中,幫助學生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把識字、寫字擺在了突出的位置,相信有了時間的保證、指導的保證、練習的保證,識字教學的實效性便凸現出來。

  流程三:以讀促思解問題

  在備課中,我們發現學生透過預習和初讀課文後,容易理解到筍芽兒成長與環境和他人的關心有關。可是,其成長的內因卻是本課的難點。因此一問題為切入點,筍芽是怎樣鑽出地面的,展開有層次的讀文。

  第一層面:默讀

  給學生一個默默讀書的“場”,一個默默品味的“場”,營造一個“靜靜學習的場”。學生獨立默讀課文後小組交流讀懂了什麼。透過自讀感悟,把自己與文字接觸後的最本原的,沒有受到過任何影響的初知層面的感受談出來。

  第二層面:演讀:

  運用聯絡想象的比較讀,設身處地的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真正作到以讀激情。邊讀邊交流,哪些詞、句比較喜歡,比較欣賞,說出自己對角色理解層面的解讀。老師春天般溫暖評價語言走進孩子的心靈,找到好孩子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學生才敢於交流、平等真誠的對話,實現真正的自我超越。從而體會到筍芽兒成長的外部原因,春雨姑娘的呼喚、春雷公公的鼓勵和筍芽媽媽的關心。

  第三層面:品讀

  把學生帶入課文,使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心中。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逐步體會筍芽兒在成長中奮發向上的內在力量。

  運用注重觀察的模仿讀,抓住小筍芽“一鑽,一挺,探出頭”等體現生長的動詞,讓學生帶著感覺聽一聽、讀一讀、演一演、評一評。適時的電教手段再現筍芽兒成長的真實畫面,及時突破了難點和北方孩子認識上的盲點。學生從朗讀中,從畫面中,從鼓勵中,心靈被震撼,被感動!是因為大家的關心,是因為筍芽兒經受了風雨、不怕困難,是因為學生的內心受到震撼,逐漸將課文內涵延伸到自己身上,產生勇於面對困難、積極向上的內在力量。透過有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把學生的感悟推入到更深入的層面。

  第四層面:引讀

  引讀課文最後一段,想象筍芽兒的心理,進入昇華情感的展開層面。教師深情地扮演竹媽媽與孩子對話。他們興高采烈地開始了表演讀、引伸讀。給學生帶上筍芽兒的頭飾,他們躍躍欲試,完全沉浸其中,自然妙語如珠。

  透過與文字親密接觸,學生在情感和文字裡走幾個來回,使文字潛在的含義、教師所理解的含義和學生所能接受的含義這三者之間有機的融通。

  流程四:拓展延伸展問題

  此時,引導學生跳出文字,以讀者的身份審視文字,與文字進行多向對話,我們設計了課上練說。可以是敬佩筍芽兒的,可以感謝竹媽媽、春雨姑娘、雷公公的,感悟更深的也可以感謝生活中幫助過自己的親人、老師、朋友的,還可能告誡自己要像筍芽學習的,孩子們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練說、練表達中各抒己見,內心被激盪,被推動,被不斷昇華。

  為了把學習引向課外,也為下節課埋下伏筆,我們設計了課下練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三種不同的課外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就在這樣的作業中。將口語表達、書面練筆相結合,將課內研讀、課外延展想相結合。正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總之,一節好課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老師獨具慧眼的學會添減,需要老師們集體智慧的碰撞交流,需要和學生課堂生成的亮點結合。教師無論怎麼教,都應該帶著學生身臨其境,自主學習,和文字傾心交流。不知不覺中,我們的課堂也發生了這樣的轉變:變“唯一有解”為“多元解讀”,變“單一目標”為“多維目標”,變“學習層面”為“發展層面”,變“波瀾不驚”為“春色滿園”。正是在這樣的轉變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筍芽兒》,我將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式、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為主題。這篇童話故事則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自然景象,寫出了筍芽兒克服寒冷、石塊擋路等種種困難,趁著大好春光,破土而出的過程。

  二、說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特點鮮明,貼近兒童生活,特別適合誦讀。我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的思想,遵循新課標提出的"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要求,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並透過活動中讀、表演中說、想象中背,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筍芽破土而出的過程,感受筍芽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3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朗讀,瞭解筍芽兒破土而出的過程。使學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難、奮發向上,才能茁壯成長。

  教學重點:是識字、練習朗讀。

  難點: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出土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學法

  1、倡導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

  2、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受到思想教育。

  五、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問大家:同學們喜不喜歡猜謎語?老師給大家說個謎語猜一猜好不好?

  "小時層層包,大時節節高,初生當菜吃,長大成材料。"

  (謎底:筍)接著,你見過竹筍嗎?(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麼樣的。隨機板書課題(筍芽兒)提醒課題的讀法,讓學生帶著自己對筍芽的喜愛讀題,讀出筍芽兒的可愛。然後老師引導學生帶著好奇進入文字角色。

  (二)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動畫朗讀,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想,然後讓他們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

  2、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互相正音。最後,教師出示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組之間,進行趣味識字比賽(好的,教師及時表揚,)

  (三)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1、學生自讀。

  2、帶問題讀。

  "在筍芽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誰幫助了它?"學生讀後進行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板書"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媽媽"。

  3、有感情地朗讀。以描寫春雨姑娘的'自然段為例:我用課件出示畫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把自己當作文中的角色進行體驗朗讀,同時老師及時做好必要的指導和示範。"孩子們,輕一點兒,再輕一點,別嚇著夢中的筍芽。來,咱們一起輕輕地呼喚筍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筍芽兒,快醒醒,春天來了。"透過這樣人性化的引導,我想孩子們就會入情入境,讀出春雨姑娘的"輕柔"來。這樣進行了一個自然段的朗讀指導之後,讓孩子們按照這一種方法自己進行以下各段的朗讀練習。

  4、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前四自然段。

  5、迴歸整體,感悟主題。

  在讀完全文後我出示了以下填空練習

  (1)、此時筍芽又給你了怎樣的感覺?再用()的筍芽說一說。

  (2)、筍芽兒鑽出地面,是因為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幫助,更是因為筍芽有______________精神。

  (四)、小練筆

  課後讓同學們走出教室,走向田野看看筍芽兒看到的明亮美麗世界是什麼樣的?寫下來

  (主要是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板書設計

  略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一個專題第三課《筍芽兒》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和資源開發七個方面展開來說。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共有八個專題,分別是春天裡的發現,奉獻與關愛,愛祖國、愛家鄉,用心思考、勇於創造,熱愛自然、瞭解自然,培養優秀的品質,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和走近科學世界。而《筍芽兒》一課就出自於第一單元春天裡的發現。

  第一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和一篇語文園地,內容都跟春天有關。《找春天》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透過學習課文,帶領學生去感悟春天之美。《古詩兩首》分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內容和觀察角度不同,但是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現的特點,與本組教材主題非常吻合。《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學生透過學習,領悟到為他人創造幸福的時候自己也會收穫幸福和快樂。《筍芽兒》這本單元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結合課標要求,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如下:認讀47個生字,會寫39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好詞佳句;體會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的情趣,願意觀察,有所發現。這三個目標的設定,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鞏固認識“筍、喚”等14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重點詞句的讀法,感悟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3、喜愛讀童話故事,積累好詞好句。教學重點:體會重點詞句的讀法,感悟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教學難點:積累好詞佳句,明白一個人的成長是離不開周圍人的關心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我將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進行分析。第一、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們學習了《柳樹醒了》、《春雨的色彩》、《鄧小平爺爺植樹》和《春曉》、《村居》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但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已有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基礎上,在本學年段中還有更高的閱讀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隨時積累好詞好句。所以針對本班學生認知特點和本節課文章的特點,我在設計閱讀教學時,側重於引導,讓孩子多讀,抓住關鍵詞語和句子,品味詞句在文中的作用。

  第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從電視上、網路上和書本中對竹筍有淺顯的理解。所以在課前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播放竹子的生長過程,從視覺上,讓學生對竹子有個直觀的感受,引導學生透過聯想理解課文,當堂背誦,以達到積累的目的,為升入下一學段鋪好基石。

  三、教學模式

  我校在“和諧教學五環節模式”的基礎上,深入細緻地研討了語文新授課的教學模式為:1、單元匯入、明確目標;2、自學指導、合作交流;3、大組彙報、教師點撥;4、鞏固練習、拓展提高;5、課堂小結、當堂達標。在落真實模式的過程中注重抓住“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的課堂三要素,併力圖在教學環節中體現我校“三真、三實、一及時”的教學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實是指設計實、反饋實、檢測實;一及時是指評價要及時。

  四、 教學設計

  透過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並根據我校語文新授課的模式要求,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激趣匯入,複習舊知(4分鐘);初讀課文,理清文脈(4分鐘);指導朗讀,細讀品味(23分鐘);展開想象,拓展提高(6分鐘);課堂小結,感情昇華(3分鐘)。其中指導朗讀、細讀品味和展開想象、拓展提高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環節。下面具體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匯入,複習舊知

  竹子是生長在南方的熱帶植物,對於北方的孩子來說是很陌生的,本節課《筍芽兒》學習的是竹子整個成長的過程。所以在課前播放一段竹子生長過程的影片,讓孩子們從視覺上直觀的瞭解竹筍長成竹子的整個過程,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探究興趣,形象生動的為學生學好這一節課做好了鋪墊。

  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以識字寫字為主,而且對於教學物件是八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以遊戲的形式複習鞏固第一課時所學過的生字,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檢測、落實本課的教學重點,真正做到人人清。體現了我校真實課堂真理解和檢測實的教學策略。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在讀文之前,我給學生們出示讀文指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關鍵人物和關鍵詞,試著說說本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透過初讀課文,找出文章的主線,理清整篇課文的脈絡。知道《筍芽兒》一課講的是筍芽兒在春雨姑娘的滋潤下、雷公公的呼喚中、竹媽媽的呵護下和太陽公公的溫暖中奮發成長的。這樣做是在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透過抓關鍵詞和關鍵人物,從整體瞭解課文大意,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三)指導朗讀,細讀品味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力求從學生角度、文字角度、教師角度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展示來解決問題,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創設真實有效的高效課堂。例如,出示小問號:筍芽兒終於勇敢地鑽出地面,她看到了什麼?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在整體掌握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在書中做批註。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所以在這裡,鼓勵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培養他們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體現了我校設計實這一教學策略。再如,這道題:想象一下,當筍芽兒鑽出地面後,她還可能看到了或者聽到了什麼呢?透過這個問題的設定,鼓勵學生自由、有創意地表達,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

  (四)展開想象,拓展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一道思考題:筍芽兒長大後,站在高高的山崗上自豪地喊著:“我長大了!”如果此時是你站在高高的山崗上,你想說些什麼呢?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學生想象、表達的基礎上,把春天的美景再現。挖掘教材中潛在的人文因素,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見解,使學生感受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周圍的人的關心,突出了教學重點。

  (五)課堂小結,感情昇華

  在這一環節中,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迴歸主題——奮發向上。透過總結知識、迴歸主題,使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這樣設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還能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五、說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緊緊抓住了課文的關鍵事物和關鍵詞,因為課件是動態的,所以我把課文的脈絡騰現在黑板上,用靜態的板書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看板書複述課文的能力。

  六、說評價

  新《課標》指出,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首先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一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評價。透過課前生字檢測的遊戲來評價學生掌握字詞的情況,並根據反饋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其次,我注重恰當地評價學生基本技能。透過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表演出筍芽兒的自豪勁兒,一方面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理解課文、吃透文章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第三,學生自評與師生互評相結合。在學生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時,同組同學可以互相給予評價;當學生會說完整的話,對某一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時要給出恰當積極的評價。

  七、說開發

  針對《筍芽兒》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充分的利用了課本資源、網路資源和多媒體資源。

  其中在課本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發揮了課本插圖和課本練習材料的作用,例如課文的插頁、單元導語和課後的相關練習。

  在網路資源的開發利用上,發揮了百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土豆影片等網站的作用,

  在多媒體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我力爭用好多媒體,發揮音像資料在帶動孩子積極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圖片資源,配合著美麗的圖片,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聲音資源,在學習“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這句話時,配上燕子飛翔的圖片和清脆的鳥叫聲,讓孩子身臨其境,在理解課文雷公公和春雨姑娘叫醒沉睡的筍芽兒時的情景,配合著圖片和打雷下雨的聲音,能夠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的理解春雨姑娘的“輕輕呼喚”和雷公公的“粗重的嗓音”;影片資源,透過播放竹子成長過程的影片,填補了北方學生對竹子成長方面的知識的短板,並且在課堂初始播放該段影片也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為一節課的順利進行打好了基礎。

  以上是我所有的說課內容,有不足之處,還懇請給位專家評委予以批評指教,謝謝!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4

  一、教材分析

  《筍芽兒》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編排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本單元以專題的形式來組織課文,單元專題是“春天裡的發現”。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聲音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殼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課文形象生動、脈絡清晰、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使學生透過這篇文章的學習,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為領會編者的意圖,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

  2、能力目標: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本篇課文語言優美,特點鮮明,特別適合誦讀。我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的思想,遵循新課標提出的“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要求,將指導學生朗讀作為本課重點,並透過活動中讀、表演中說、想象中背,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體驗筍芽成長過程”這一難點,從而感受筍芽成長的快樂。

  二、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讀寫生字,讀通課文,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第二課時指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在讀中體會筍芽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今天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匯入:

  (教師簡筆畫畫出筍芽)“孩子們,他是誰?”學生肯定會回答說是“筍芽”。“我們一起來寫寫他的名字,好嗎?”學生跟著教師一起寫課題[筍芽兒],然後齊讀課題。老師接著問:“筍芽長大後會變成什麼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右邊畫出竹子。教師借圖匯入:“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課文,瞭解筍芽是怎樣變成竹子的。”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圖畫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我利用簡筆畫匯入課文,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學生創設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朗讀:

  1讀)檢查讀課文的情況。

  教師讓學生先自讀課文,讀後有目的抽查平時讀書有困難的孩子,進行個別指導。

  2讀)鞏固讀書。

  讓學生再一次自讀,要求字通句順,做到五不。(即:不多字,不丟字,不讀錯字, )

  3讀)帶問題讀。

  “在筍芽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誰幫助了它?”學生讀後進行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板書“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媽媽”。

  4讀)感情朗讀。

  “請你找出描寫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媽媽的自然段,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傾聽,及時反饋,適時指導朗讀。如果學生讀得特別好,讀出了春雨姑娘的輕柔、雷公公嗓音的粗重、媽媽的慈祥,教師就會加以肯定並鼓勵其他學生仿讀;如果學生讀得不夠好,教師將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以描寫春雨姑娘的兩個自然段為例:“孩子們,輕一點兒,再輕一點,別嚇著夢中的筍芽。來,咱們一起輕輕地呼喚筍芽吧:“沙沙沙,沙沙沙,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了。”透過這樣人性化的引導,我想孩子們就會入情入境,讀出春雨的“輕柔”來。這樣進行了一個自然段的朗讀指導之後,讓孩子們按照這一種方法自己進行以下各段的朗讀練習。

  5讀)感情朗讀全文,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

  任何形式的講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讀。我指導學生的五次朗讀,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目的,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要求,循序漸進,充分體現“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理念。相信這幾次朗讀之後,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三、角色表演,積累語言。

  低年級學生入學前接觸的多是口語,語言很不規範,他們更需要積累更多的書面語言,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形成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像《筍芽兒》這樣文字優美的文章最適合學生積累。因此,在學生充分的朗讀之後,我這樣說:“孩子們,筍芽兒多可愛啊!現在讓我們走進竹林,當一棵棵小筍芽兒,來體驗筍芽兒成長的快樂吧!”這時,教師放出課件,讓孩子們看著課件,帶著表情,加上動作,邊說邊演。(教師和學生邊說邊演)

  德國有位學者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這一環節將語言融入到美麗的景色中,讓孩子們在情中演,在動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積累了語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露痕跡地突破了本課難點。

  4、拓展昇華。

  “筍芽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長成了健壯的竹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得到過許多人的關愛和幫助。我們也一樣,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親人的呵護、老師的關心,同學的鼓勵。面對別人的幫助,我們要心存感激,學會感恩。最後,讓我們用一曲《感恩的心》來表達我們此時的心情吧!”教師唱《感恩的心》結束。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一曲優美的歌聲激起孩子們情感的漣漪,他們會不斷地問:“我應該感謝誰?應該怎樣感謝他們呢?”課堂上高懸的應該永遠是問號,孩子們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問號中被激盪,不斷昇華。

  三、教學隨想。

  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努力實現三個緯度,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高度統一。

  教學是一門遺憾藝術,有了遺憾,才引發了思考和爭論;有了遺憾,才激發了求知的慾望;有了遺憾,才使我們更加勤奮進取,不斷提高。我的說課到此就結束了,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希望我的遺憾能成為大家的靚點。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筍芽兒5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上這一課時,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認14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練習朗讀。難點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倡導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

  4、創設情境,開展多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最佳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說教學程式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⑴首先,用多媒體VCD展示學生常見的竹林圖片(畫面),讓他們說說竹子是怎樣長成的。

  ⑵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畫面),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麼樣兒的。

  ⑶然後,啟發學生:

  小小的筍芽兒不到二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隨機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字角色。

  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⑴第一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首先,我讓學生讀讀課文。

  ②接著,讓他們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③然後,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讀完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⑵第二個環節,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①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強調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

  ②接著,同桌互讀互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③然後,小組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⑶播放多媒體

  VCD中的“生字學習”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組認讀,全班擴詞練習(畫面)。

  3、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⑴聽課文朗讀,啟發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體

  VCD中的課文朗讀部分,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

  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畫面)螢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畫,配上聲情並茂的朗讀,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⑵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嘗試朗讀,體會情感:

  ①啟發學生: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筍芽兒的生長過程的呢?

  請你細讀課文,劃出相關詞句,反覆讀一讀。

  學生彙報後,再全班討論交流,透過聯絡實際,啟發學生讀出“撒嬌”、“高興”、“自豪”時的不同語氣,再透過同類詞對比,瞭解“鑽”這個字所包含的意思。

  ②讓學生說說:

  你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

  激發他們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③讓學生再默讀課文:

  看看文中除了寫筍芽兒,還寫了哪些“人物”,他們是怎樣對待筍芽兒的?啟發學生聯絡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在這裡,我不去作過多的講解和要求,只要學生能大膽嘗試,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⑶聽朗讀示範,掌握技巧:

  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畢竟有限,在讓他們大膽嘗試之後,教師還須作相應的指導,讓他們能讀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讀更有感染力。

  所以,當學生嘗試之後,我就播放多媒體

  VCD中的朗讀示範部分(畫面)。朗讀示範語言標準,富有感情,而且還有明顯的語音升降符號,學生一邊聽一邊看,馬上就對課文內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體驗,也很快地瞭解了自己的朗讀與其還存在的差異。此時,我再因勢利導,讓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他們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

  ⑷角色朗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讓學習小組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再透過小組推薦,請四位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春雨姑娘、筍芽兒、雷公公、竹媽媽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字中的角色,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⑸配樂齊讀,感悟語言:

  學生經過嘗試、指導、表演後,朗讀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此時再讓他們在背景音樂中展開想象,自由發揮,張揚個性,實現情感與內容的統一,進而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

  4、讀寫結合,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二年級下期的學生要能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所以當學生學習了這篇優美的童話散文後,我就出示多媒體

  VCD中的寫話練習進行寫詩的訓練(畫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他們寫話的興趣。在此,教師先示範引路,再讓學生實踐,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這裡,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他們敢於實踐,我都給予充分的鼓勵,而不作過高的要求。

  5、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⑴摘抄課文中和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⑵到大自然中實現觀察竹筍,畫一組竹筍系列畫,或拍一組筍芽生長過程的照片。

  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