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通用15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神州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識字課。本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三字經”歌謠,共8句,寫的是祖國的山川河流、臺灣是祖國、祖國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為祖國富強而努力奮發。教學時可在熟讀兒歌的基礎上,聯絡祖國版圖和教材中的圖畫,引導學生用多樣和有趣的朗讀讓學生記住字音,運用平時學過的記字方法記住字形。

  2、教學目標: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著重培養學生多種識字能力。依據教材側重點和獨特的語言編排形式;根據新課標要求低年級能使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將三維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會認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感知三字經的語言形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3、說教學重難點:

  識字、能準確讀格書寫三個生字是本節課的重點,但能正確讀好課文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將能正確、流利讀課文定位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我確立了以學定教的思想,採用集中識字的方法,啟發學生思考。透過觀察、談話,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這樣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突出在玩中學樂中學,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同時注重教給孩子識字方法,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三、說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背誦《三字經》,為學生感受本課語言形式做好鋪墊。

  2、激趣匯入:

  (1)出示圖片,學生猜字——州,初步瞭解“州”的演變過程,相機指導書寫。

  (2)(出示中國地圖)瞧,這是什麼?它像什麼?對,這隻昂首挺胸的大公雞就是我們祖國的地圖。透過預習,你知道中國還有其它名字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初讀課文:

  師範讀,要求眼隨耳動、聽準字音、感受新三字經的節奏美。

  4、集中識字:

  學生借用拼音認讀本課詞語,詞中認字。分類識字,利用查字典或工具書來清楚自己不明的部首,既是對學法的引導,又是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組詞、生自由交流識字方法、猜字遊戲、字卡變變變這一環節,透過生字識記方法的多樣和復現,加強記憶。

  5、再讀課文:

  四個小組比賽讀,生評價。男女對讀課文,師評價。

  整個識字部分概括起來,就是在文中初識、整體識記,再在詞中加深記憶,然後單獨強化理解明晰,最後讓字回到文中,突破讀好、讀正確課文這一難點。

  6、指導書寫:

  注重訓練學生的讀格和觀察能力,寫好撇和捺。

  7、遊戲認字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情緒得以舒緩,學起來更輕鬆。

  8、作業:

  在本子上規範書寫“州、齊、奮”,朗讀並背誦課文。

  四、說板書:

  課題中相機指導書寫“州”,並對學生歸類的生字方法進行板書,繼續培養他們觀察、歸類、多種識記生字的方法。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享受森林》是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精心護理小樟樹苗,並和小樹苗一起長大的事。

  文中的主人公櫻櫻是個富於幻想的小姑娘,她的願望是有一天能到森林裡去玩。爸爸告訴她一片小樟樹苗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片森林,櫻櫻聽了爸爸的話後精心護理樟樹苗。小樹苗伴隨櫻櫻一起成長,櫻櫻終於在她的小樹下享受到她的森林了。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但教學中不可忽視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重點反饋。學生的朗讀能力相對比較稚嫩,教學中應採取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感悟中有感情朗讀。教師還可以透過範讀幫助學生情感體驗。本階段學生自主積累和應用語言的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可以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如想象、遊戲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語言、應用語言。

  三、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享受森林》: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用科學的方法識記“櫻、樟、雜、鋪、繁、丫、陰、嘻”8個生字,並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字詞教學仍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本篇課文中有8個生字,其中“樟”是翹舌音,“雜”是平舌音,“櫻”是後鼻音,“陰”既是前鼻音又是一個整體認讀音節。教學時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拼一拼、讀一讀。“繁、櫻”字雖不要求書寫,但它筆畫很多,所以可以板書示範一下。

  目標二:透過朗讀,感受樟樹的勃勃生機,並積累描寫樹木的詞句。

  本課語言兒童話,通俗易懂。有一句描寫樟樹的句子,值得學生積累。文中還有較多描寫樹木的詞語,比如“茂盛、繁密、朝氣蓬勃”。這幾個詞語說明了在櫻櫻的精心護理下,小樟樹苗長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理解了這些詞語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當然,詞語的理解不能只停留於詞語解釋,只有在語境中理解,才能更好地運用。

  目標三:能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櫻櫻如何照顧樟樹,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櫻櫻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這是課文學習的的情誼目標,是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後所能感受到的。初始時的情景創設,幾次想象說話訓練,都能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最後他們也完全能透過自己的讀和說把這樣的情感表現出來。引導學生投入地朗讀,能夠讀有所獲,積累語言。

  四、教學設計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後,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注意語言的積累,在語言實踐中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再實踐

  1、詞句的積累。

  “茂盛、繁密、朝氣蓬勃”這些描寫樹木的詞語是要重點積累的。積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並不等於解釋,理解應是明白作者用詞的意圖,用詞的方法。教學中,先讓學生給“茂盛、繁密”找找近義詞,透過補充詞語“枝繁葉茂、枝葉繁茂”結合理解。接著再透過媒體的演示,從視覺感官上形象地感受到,這“茂盛、繁密”的樟樹就是朝氣蓬勃的,就是充滿生機的。他們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好句子,讀出氣勢了。

  文章是由句子組成,要求學生積累的句子必定是在文章中比較關鍵的。教師不是把要求學生積累的語句直接從文中呈現出來,而是讓學生自己透過閱讀,圈劃出關鍵的句子。經過反覆的練習,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說話的訓練。

  當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畫面轉換成語言時,就學會了“使用”語言。在課堂中應多給學生創設情景,給予他們語言訓練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在教學開始,我讓學生藉助媒體,先說說自己描述一下森林,初步感受森林與人之間的關係。話不求多,一句兩句即可,但務必要求語句完整、通順。瞭解了櫻櫻對森林精心護理,藉助板書自己來說說看。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用文中的詞句。最後拓展想象,讓學生根據說說人們會在櫻櫻“森林”裡做些什麼。這樣透過說話練習,或應用文章語言,或自己發散思維,從而完成語言積累中高

  層次的目標。

  二、在讀中感受情感,學習語文知識。

  朗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之一,本篇課文的教學也體現了以讀為本的精神。文中,語言兒童化,通俗易懂,且耐人尋味。特別是描寫樟樹朝氣蓬勃的句子,既要學生透過朗讀積累,又要學生在不斷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情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中教師適當的朗讀指導,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語文知識。在描寫櫻櫻精心護理小樹苗時,作者從四個方面進行描寫,分別是“泥土幹了”、“長出了雜草”、“颳大風了”、“寒流來了”這四種情況,中間使用了“分號”。我們可以透過引讀點撥,讓學生認識分號,初步瞭解分號的作用。

  三、培養質疑意識,解決課文難點。

  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他們自己經歷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有疑問,就會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會很快地關注到相關的內容,反覆閱讀,所以質疑意識的開啟、質疑能力的培養對閱讀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這篇課文比較通俗易懂,老師讓學生對文中最後一句話——櫻櫻笑嘻嘻地說:“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進行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比較簡單,這是符合二年級的特點的,孩子們關注到的是為什麼櫻櫻說她在享受她的森林?從而引出了本課的一個難點。

  透過質疑,引導學生仔細讀文思考,從而讀懂櫻櫻是透過自己的勞動,創造了自己的森林,也享受了自己的森林。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3

  《鄉下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4課,這首詩歌描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遊戲、勞動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們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鄉下孩子從幼年到漸漸長大的時間推移為“經”,以鄉下孩子從媽媽懷裡,爸爸背上到廣闊田野的空間轉移為“緯”,交織成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鮮活畫面,同時融進作者嚮往之意,讚賞之情。

  全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我所執教的物件是城市孩子,大多學生對鄉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們思維活躍,善於發表個人觀點,敢於創新、想象豐富。因此,在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側重學生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是我教學的重中之重。 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教學理念的靈魂。其次,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權,在合作中學習,是我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有豐富的想象,有表達的自信心,培養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的又一理念。 語文課標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課標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此,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這樣的:

  《鄉下孩子》一課,反映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麼,如何使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同時,又感悟到這一點,既而轉化為對農村,對大自然的熱愛呢?在教學流程中,我採用了“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作為鄉下孩子的客人去體驗、去感悟鄉下生活,進一步想象,鄉下孩子還會幹些什麼?同時,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透過聲情並茂的動畫素材,再現農村生活,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所以,教學的主線是“以說為入、以讀為主、以悟為神”。

  一、 情境導課,激發興趣。

  在導課的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畫了哪些景物?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透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飛舞的蝴蝶,遊動的小魚和漂亮的白鵝,可愛的花狗,美麗的公雞,饞嘴的貓咪,,憨厚的胖豬,清澈見底的溪水,盛開的野花等景物,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鄉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我接著問:誰會在這裡生活呢?當學生說道鄉下孩子時,我又巧設過渡:“今天,就有一位熱情好客的鄉下姑娘邀請我們到她的家鄉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訴老師,她生活得特別快樂,所以專門做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你們想知道嗎?”這種導課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二讀課文,看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三讀課文,劃出小節。想想每小節都寫了鄉下孩子什麼有趣的事?

  [透過三次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逐步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 創設意境,讀中感悟

  在學生對詩歌內容有大致瞭解的基礎上,我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尋找自己興趣相投,關係親密的小夥伴,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組內大膽質疑,積極發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這時,我就作為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各小組,與他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一方面,可以瞭解他們的學習主題,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學生遇到的困難,以便在小組彙報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彙報第一小節時,有一位同學提出為什麼說他是“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我讓學生說一說,小時候躺在媽媽懷裡會覺得怎麼樣?爬在爸爸背上會幹些什麼?由此喚起學生得到父母愛撫時那種溫暖幸福的情感體驗,回憶起當時歡樂愉快的心情,體會到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就像“歡唱的黃鸝”,父母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就像“盛開的野菊” 。

  [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兩個比喻。把鄉下孩子小時候在媽媽懷裡“撒嬌”、“淘氣”,在爸爸背上“頑皮”“任性”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體會後,心靈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讀出那份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的愉悅之情。]

  又如:學生朗讀第二小節後,我覺得他們讀得不到位,就出示課件,讓學生邊讀邊觀察畫面,引導學生進入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鄉下孩子是怎麼捉蝴蝶,會編個什麼樣的故事?(美麗的童話故事)他選用什麼樣的草葉,會吹出什麼動聽的曲子?體驗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嬉戲時的活潑愉快,學生進入情境後,指導學生用輕鬆、愉快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小節。

  小組彙報完後我用第一人稱的語言描述,導讀各個小節,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鄉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讓學生透過閱讀,體會鄉下孩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勤勞能幹的性格特點,同時,感受鄉下孩子在如此環境中是幸福快樂的。激起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啟發想象,遷移練習。

  對課文進行朗讀、背誦後,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鄉,你會幹些什麼?你能像妞妞一樣也編個詩歌嗎?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歷較淺,讓他們言之無境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首先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出示了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託,圖上有小狗、公雞、小貓、小魚、小豬、鵝等學生喜愛的動物,學生們見了個個神采飛揚,見物慾言。紛紛舉手發言:“拾一把稻穗,樂壞了驕傲的公雞。”“割一籃青草,饞得小羊咩咩叫。”“捉幾條小蟲,撐圓了公雞的肚皮。”“撿幾根肉骨頭,樂得小狗直搖尾巴。”這樣,“一石擊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後,思維活躍,不僅能夠準確地運用課文上的句式,而且還能夠聯絡實際,說出生活中喜愛的小動物、吃的食物及相關的一些事情。這時,我又引導學生:你們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現成詩歌,說給“大眼睛妞妞”聽嗎?學生憑藉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大膽地去想象,去創新,在嘗試中體現我能行的快樂,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滿童趣的小詩。比如:“曾是媽媽懷裡/可愛的小豬。曾是爸爸背上/頑皮的猴子。彈一首歌曲/能喚起美好的回憶,打一次籃球/鍛鍊鍛鍊自己的身體。”雖然不夠完美,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遷移練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密切聯絡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讓學生憑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拓展,去創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透過《鄉下孩子》的教學,以創設情境、趣味閱讀、感悟運用為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同時,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本課的設計思路

  《木蘭從軍》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學生對花木蘭有一些瞭解,但不多。要讓學生透過本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悟到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較好地完成這個目標,老師作了以下設計:

  1、抓住“緊急”、“焦急萬分”讓學生感悟木蘭的尊老愛幼、為國為家。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圍繞“花木蘭為什麼去從軍”看圖、範讀、思考、朗讀、感悟。在理解了木蘭的心理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學生的思維,拓展“說服了家人”的具體內容,感悟她為國為家敢於自我犧牲的可貴之處。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及插圖可得出,家人包括:父親、母親、弟弟。他們都不同意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要想說明木蘭是怎麼說服家人的,那就得先設定一個場景,家人們是怎樣阻止的,要根據人物的身份,想象出適合特點的語言,這樣,一場勸阻的口語交際就這樣開始了。

  母親勸阻時,(木蘭回答):媽媽,我從小練功習武,身體強壯,在不怕他們。您就放心吧!

  父親勸阻時,(木蘭回答)父親,您可是咱們家的主心骨,您一定會健康常壽,我去替您從軍,說不定還能立下戰功呢!

  弟弟勸阻說,(木蘭回答)弟弟,你在家要好好照顧父親、母親,我走了,家裡的一切都交給你了,你要做個懂事的孩子。

  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鍛鍊了思維能力。

  2、抓住表示動作的重點詞感受木蘭的威武形象。

  抽象的字元是很難讓二年級學生感受到木蘭的英勇形象,在教學中,老師憑藉多媒體播放可視、可聽的形象畫面,帶給學生視聽感官上的衝擊,激起學生無限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著重感受花木蘭躍馬橫槍、英勇善戰的威武形象。人物的形象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漸漸豐滿起來,學生也就有話可說,有情可表。最後引導學生去讀,讓學生透過讀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

  3、結合插圖、角色想象,體會人們對木蘭的欽佩之情。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仍以課文插圖引路,結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將士,會對木蘭說什麼?”(將士:怎麼英勇善戰的花將軍竟是個女的?我們竟然沒發現!)體會人們的驚訝和對木蘭的欽佩之情。

  這樣,透過在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二、本課的不足

  這節的緊湊度還不夠,老師在指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這個教學環節還可以緊湊些,不要讓學生講得太多了,應該在讀中悟。還有第二自然段教學中,老師提的一個問題:“木蘭是個女子,她要不要去從軍呢?”學生回答的範圍太廣了,而且會亂,就沒辦法把第二自然段的前半部分講到位。以後還學會再適當的加快些節奏。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 教材分析

  《稱讚》是一遍有趣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相互肯定帶來的愉快感受,小獾說;“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小刺蝟說;“你的稱讚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勞!”從這兩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上,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與肯定,那麼,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何嘗不希望得到老師同學之間的稱讚呢,在他取得一點點進步的時候,給他稱讚給他肯定,也會增強他的自信心,爭對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受年齡制約的特點,他們還缺少去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也不會懂得怎樣才能真誠的去讚美、稱讚別人,所以,透過這篇課文,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神奇效果與學會真誠的去稱讚別人

  二、 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會認10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稱讚帶來的愉快

  感受,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

  2、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 創設情景,激情匯入(3分鐘)

  首先,我會隨機表揚(你們坐得真端正),在此基礎上我在以提問的方式,你們聽了老師的稱讚是什麼感受呢?匯入課題,(板書;稱讚)看到這個題目 你們想問點什麼呢?

  1、小學生的天性是好奇,在這裡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將以圖片的形式讓學生先認識“刺蝟”“小獾”把他們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首先,我會出示課件,明確具體要求,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去識字,結合課文初步瞭解生字的大意。

  三、遊戲識字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了利用卡片生字隨機抽取認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賽讀等形式進行認讀,這樣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也能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另外,我在出示課件的形式來鞏固學生對生字詞的識記。

  四、 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所以,我採用了多種方式讀,聽錄音範讀,自讀,分角色讀,讀中初步體會,初步感悟。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葡萄溝》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11課,屬於一篇講讀課文。文章介紹了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這裡的葡萄品種多、產量高、顏色鮮、味道甜,製成的葡萄乾更是惹人喜愛,還有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課文最後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一熱情洋溢的句子作為概括性的結語結束全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葡萄溝的讚美,讀之不僅讓人對葡萄溝心生嚮往,更對那裡的維吾爾族老鄉充滿了喜愛之情!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孩子已經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學生上課注意力還很難完全集中,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讓孩子在讀、說、思中提升自己。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二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以及本單元的主題————愛祖國,愛家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能與能力:認識並會寫本課份、坡、客等8個字個生字,理解“茂密、涼棚、五光十色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讀文,增強對葡萄溝的嚮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品讀課文中那些充滿讚美之情的句子與段落,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民族團結的正確認識。

  五、說學法教法

  1、閱讀是體會作者情感的最直接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運用示範讀、學生領讀、齊讀等多種讀法讓學生領會作者對葡萄溝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2、在現代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我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以培養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創設情境,走進葡萄溝

  興趣是的老師,在上課之初,我將採用問題匯入法,問學生最喜歡的水果是什麼,為什麼喜歡,在孩子們暢所欲言後,老師巧妙過渡: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一個盛產水果的地方,看你透過看圖片能不能猜出這是哪裡?是哪個民族?(多媒體出示)板書課題,指導“葡萄”的讀音,再寫溝字,指導區分葡萄和葡萄溝的不同。

  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並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走進葡萄溝,看看這裡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二)習字:學習字詞,感受葡萄溝

  1、學習:份、坡、梯、客、收、城、市、利。字的讀法、寫法(包括筆順)以及組詞造句和運用。

  2、認識:溝、產、梨、種、搭、棚、淡、夠、好、收、城、市、留、釘、利、分、味。等字。

  3、區分:多音字

  好地方幹活分開釘子

  好客葡萄乾水分釘著

  (三)學文:細讀課文,欣賞葡萄溝。

  學生在讀準了生字字音後,就掃清了讀文的障礙,此時讓學生走進文字,帶著問題與文字進行交流則水到渠成。而文章的最後一句話不僅是對葡萄溝的讚美,更是對全文的一個總結,從這句話入手,引領學生走進文字,讓學生在讀、思、悟、交流與思維的碰撞中與文字進行融合,真正做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我安排學生瀏覽課文,找到這篇課文的點睛之筆。對孩子來說,這非常容易。

  此時,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呢?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尋找問題的答案,透過讀、劃、思、交流,對這個問題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看法,此時,順學而導,引領孩子依次走進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並用“因為......,所以葡萄溝是個好地方”作為總結,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彰顯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老師無非就是一個課堂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引領者。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麼?

  哪個月份有什麼水果成熟呀?

  人們最喜歡的是什麼?

  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各種水果的圖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最直觀的方式感受吐魯番葡萄溝瓜果的種類繁多。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葡萄溝以葡萄而聞名,那這裡的葡萄種在哪裡,長得怎麼樣呢?請用你的讀來告訴大家。

  在這段的學習中,我把讀作為重點,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積累詞句,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但同時對課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孩子讀的水平和層次。特別是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二句: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指導學生理解“茂密”“涼棚”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在這個句子的鑑賞中,我採用了朗讀、品味、換詞的方法引導孩子體會葡萄的多、美,著重體會葡萄的顏色多樣。接著出示圖片,讓孩子用學到的語言描述圖片上的葡萄,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做到了學以致用。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學生要有疑問老師才能解惑。在本段的學習中,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質疑上。讀了這一段,你對哪些內容不不懂,可以提出來,同學之間能解決就自己解決,不能解決老師幫助。實際上,學生不瞭解的就是“製作葡萄乾”的過程、“陰房、樣子像碉堡”這些距離我們表較遠的事物,我採用了多媒體播放製作葡萄乾的過程以及圖示的方法幫助孩子解除困惑。

  體會連詞“有的……有的……”所表達的“多”的意思

  4、學習第四自然段

  簡要分析這就句話的作用是什麼,為學生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

  (四)總結:遷移延伸,走出葡萄溝。

  葡萄溝多麼美麗啊!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回家以後把葡萄溝的美景講給家人或朋友聽,並收集家鄉的風景、特產、人物等,介紹自己的家鄉。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不在多而在精,我設計的板書不僅概括的課文內容而且簡單明瞭、重點突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紅領巾真好》。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習目標、教法與學法、以及教學流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這是課改實驗人教版第三冊第七單元“環保”專題中的一課。本課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全詩分三節,結構基本相同,每節都採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為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

  紅領巾、小鳥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應在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多形式讀文,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衛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家的啟發薰陶,激發積極投身愛鳥護鳥公益活動的熱情。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發展朗讀能力,促進語言積累。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情感目標:

  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背誦課文

  難點:懂得保護鳥類,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教法與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匯入法、媒體輔助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等方法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指導。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媒體導課,激發興趣。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只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兒童的特點認為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佔主體,採用多媒體匯入新課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因此,一開始就把多媒體設計為:出示課文中的插圖,配上小鳥在天上飛的動畫和小鳥嘰嘰喳喳美妙動聽的叫聲.由師提問,在動畫中你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小鳥和少先隊員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引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匯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而低年級以識字為重難點。教學中應抓實抓好識字記字的環節,多形式識字記字,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強調重點字音,組織交流識字記字方法,為學生打好閱讀寫作基礎.因此課上我設計了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在認識生字時,通過出示生字詞卡片,用齊讀、開火車讀、個別讀等方法,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強調重點字的讀音。如:“蓬、稜”都是後鼻音,“喳、巢、嶄”是翹舌音,“稜”在“撲稜稜”一詞中變讀為一聲。在讀詞語的時候,透過多媒體出示詞語,並對學生說,看,生字寶寶帶著它們的朋友坐著雲彩來了,只要你大聲叫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就會出現在你面前,和你成為好朋友的.這樣的識字環節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後透過遊戲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認字經驗,說說自己是怎樣認識、記住這些漢字的,輕而易舉地突破了教學重點.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上這一課時,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認14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練習朗讀。難點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倡導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

  4、創設情境,開展多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最佳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說教學程式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⑴首先,用多媒體VCD展示學生常見的竹林圖片(畫面),讓他們說說竹子是怎樣長成的。

  ⑵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畫面),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麼樣兒的。

  ⑶然後,啟發學生:

  小小的筍芽兒不到二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隨機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字角色。

  2、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⑴第一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首先,我讓學生讀讀課文。

  ②接著,讓他們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③然後,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讀完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⑵第二個環節,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①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強調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

  ②接著,同桌互讀互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③然後,小組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⑶播放多媒體

  VCD中的“生字學習”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組認讀,全班擴詞練習(畫面)。

  3、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⑴聽課文朗讀,啟發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體

  VCD中的課文朗讀部分,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

  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畫面)螢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畫,配上聲情並茂的朗讀,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⑵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嘗試朗讀,體會情感:

  ①啟發學生: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筍芽兒的生長過程的呢?

  請你細讀課文,劃出相關詞句,反覆讀一讀。

  學生彙報後,再全班討論交流,透過聯絡實際,啟發學生讀出“撒嬌”、“高興”、“自豪”時的不同語氣,再透過同類詞對比,瞭解“鑽”這個字所包含的意思。

  ②讓學生說說:

  你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

  激發他們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③讓學生再默讀課文:

  看看文中除了寫筍芽兒,還寫了哪些“人物”,他們是怎樣對待筍芽兒的?啟發學生聯絡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在這裡,我不去作過多的講解和要求,只要學生能大膽嘗試,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⑶聽朗讀示範,掌握技巧:

  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畢竟有限,在讓他們大膽嘗試之後,教師還須作相應的指導,讓他們能讀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讀更有感染力。

  所以,當學生嘗試之後,我就播放多媒體

  VCD中的朗讀示範部分(畫面)。朗讀示範語言標準,富有感情,而且還有明顯的語音升降符號,學生一邊聽一邊看,馬上就對課文內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體驗,也很快地瞭解了自己的朗讀與其還存在的差異。此時,我再因勢利導,讓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他們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

  ⑷角色朗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讓學習小組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再透過小組推薦,請四位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春雨姑娘、筍芽兒、雷公公、竹媽媽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字中的角色,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⑸配樂齊讀,感悟語言:

  學生經過嘗試、指導、表演後,朗讀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此時再讓他們在背景音樂中展開想象,自由發揮,張揚個性,實現情感與內容的統一,進而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

  4、讀寫結合,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二年級下期的學生要能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所以當學生學習了這篇優美的童話散文後,我就出示多媒體

  VCD中的寫話練習進行寫詩的訓練(畫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他們寫話的興趣。在此,教師先示範引路,再讓學生實踐,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這裡,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他們敢於實踐,我都給予充分的鼓勵,而不作過高的要求。

  5、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⑴摘抄課文中和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⑵到大自然中實現觀察竹筍,畫一組竹筍系列畫,或拍一組筍芽生長過程的照片。

  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小馬過河》,這是一篇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不知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引下安全過河的故事。本文以“過河”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說,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試試才行的道理。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因此我採用圖文並存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從而使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語文。

  三、說教學目標

  遵循課標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根據二年級學生愛讀童話,能初步讀懂童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認識願、淺等生字,理解相關詞語。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要勇於試,初步懂得“實踐第一”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懂課文,那麼如何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說的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便成了本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巧破難點,順利實現上述三維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以讀促悟”法,透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字的內涵。為了更好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摒棄了傳統教學的“以教為主”,採取了“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以“教師的適時引領”為輔的新型學習,目的是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能輕鬆掌握所學知識,進而能更加喜愛語文的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的教學流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個環節:激趣匯入,啟發質疑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一條謎語,引導孩子打一動物名稱,如此激趣的匯入新課,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了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接著出示小馬,問:誰能有禮貌的和小馬打歌招呼?透過剛才的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馬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即揭示課題《小馬過河》。啟發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小馬嗎?透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小馬就在我們當中,又透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馬上打開了,這時孩子們的思想也很自然的被引入到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之中。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探究識字

  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學過幾十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在識字認字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方法,這裡我對學生提出了自學要求:

  在反饋中,我用認—帶—找三步進行,“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學習。“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來記住這些生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成大家共有的,達成知識共享。“找”老師準備字謎,如一個人白頭髮原來是個老伯伯(伯),等等,這樣學生在遊戲中嚐到了探索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第三個環節:以讀代講,品文析句

  在這一環節中以讀為主,我會引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反覆讀文,如,指名讀、默讀、跟讀等等。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才能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目的,這其間隨著教學的推進,圖文並存的出示,讓學生進入情境,感知情境,進而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讀出應有的語氣。

  第四個環節:研讀課文,解疑感悟

  《小馬過河》這篇童話故事的關鍵就在面對同一條河,老牛說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卻說河很深,能淹死人,兩者截然相反的觀點促成小馬過河左右為難,那麼河水到底是深是淺?為什麼?弄清這個原因是學生正確感受此篇文章的客觀因素。因此,讓學生透過討論確定答案,教師充當學生的引導者,將深奧的道理淺顯化,生動,形象的讓學生感觀到:牛說很淺松鼠說很深,而小馬親自試試,卻發覺:即不像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麼深,進而使學生深刻的領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理論支點是:從文中來,到文中去,跳出文字,實現文與道的統一。

  第五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目的是使學生達到熟讀成誦,更是對學生學文情況的有效檢驗,二說寫結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馬過河回來後會對老牛,松鼠,媽媽說些什麼呢?這一問題的提出,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使學生說的能力得到提高,寫的能力得到訓練,“讀說寫”三者的有機結合是學生語文能力的有利保障。

  七、說板書設計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不要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還自以為是。《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一篇,對於後續課文的學習起著很大的引領作用。

  教學目標: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理解“井沿”,並學會書寫“沿”。理解“坐井觀天”、 “說大話”、“無邊無際”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對話。發揮想象,理解寓意。

  3、口語練習:用“誰和誰在幹什麼”、“_____得很哪!”“一……就……” “因為……所以……”進行口語練習;續編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對話。本課的寓言故事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其中有很多口語訓練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課生動有趣的情景,結合語言點對學生進行較為規範的口語訓練,讓學生理解並且運用文中的句式,豐富口語的內容,為接下來把口語更規範地轉化為書面語(作文)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課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口語訓練及續編對話是難點。

  創新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採用的方法有(1)與生活相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結合本課對話內容中的語言點對學生進行模仿訓練,讓學生在口語練習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3)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

  三、說學法

  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口語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抓重點詞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達到理解和運用的結合;(3)個別讀、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引導由說到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訓練想象能力和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五、說過程

  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安排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解決生字(寫7個,除“沿”),熟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並找到了青蛙和小鳥的3次對話。今天的第二課時,首先回顧課文內容,複習詞語,學寫“沿”字,然後抓住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著重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抓住對話中的語言點進行訓練,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在運用過程中加深理解,從而達到理解和運用的相互促進。本課時的口語練習基本分為三個層次:1、是課文詞語和句式的理解及運用,如“( )無邊無際”、“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2、歸納句式的運用,如本課開頭的“誰和誰在幹什麼”以及最後“因為......所以......”;3、對所學的詞語和句式的靈活運用,體現在學生續編第四次對話。這三個層面的口語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第三個層面運用所學續寫對話時,我採用了說和寫結合的方式,這樣的方式,首先是幫助學生學會把口語規範化地變成書面語,其次,由說到寫,實際上是放慢了說的速度,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可以將所學的詞語和句式寫出來。最後說和寫結合起來,訓練學生寫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養學生“我手寫我心”的能力,為三年級過渡到寫作上打下基礎。最後是理解寓意,佈置練習。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雨後》,本課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一首優美的敘事詩。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詩作。這首詩主要描寫一對小兄妹在雨後踩水嬉戲的情景和心理,文筆明快,語言幽默,洋溢著動人的童真與童趣。細細咀嚼、品味,就會感到其中更深遂豐富的內涵。這首詩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在這首詩中,冰心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新中國兒童幸福生活的歡樂圖。她寓情於景,寓理於境,通過幾個小小的畫面,創造出了一個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動歡快的藝術境界。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課後田字格中的9個生字,會認綠線中的4個二類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透過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想象出孩子們在廣場上快樂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們玩水的快樂,體驗自己成長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能按照老師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體會小哥哥、小妹妹的愉悅心情,讀出感情。

  三、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表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法,在教學中讓識字、理解與想象、朗讀、表演互相穿插,層層遞進,引人入勝,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學習氛圍,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四、教學分析:

  由於本文語言淺顯,非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學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還應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就是以讀為本,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讀課文。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識字、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層層遞進,引人入勝,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五、教學時間: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步:觀察圖畫,匯入新課。

  1、出示[夏天景色]: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

  螢幕出現幾個詞語:雨後廣場糟糕……糟糕!

  學生活動:根據提示的詞語,想象一段夏天裡發生的故事。

  [設計意圖]先開啟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我主要是想培養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以及對課文的一個初步瞭解。

  2、在學生說完以後,教師進行一個簡短的小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見了孩子們踩水玩耍的情景,覺得非常有趣,就寫了一首詩,題目叫《雨後》。這時,教師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第二步: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活動:自由朗讀兒歌,自學不認識的字。

  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和其他採取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啟示,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更適合自己。

  2、透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給大家講講吧!

  [操作方式]找同學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講給大家聽,教師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點同學讀,糾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相機點撥,有重點地指導幾個比較難認的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想鍛鍊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步:勇闖三關,朗讀課文。

  1、勇闖朗讀第一關,朗讀要求:正確

  學生活動:自由參賽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讀得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為單位參賽朗讀,自由的朗讀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

  [操作方式]學生互評時的標準圍繞“準確”展開:讀音是否準確,有無丟字落字。

  2、再闖第二關,朗讀要求:流利

  喜歡讀這首兒歌嗎?為什麼喜歡呀?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更喜歡了。

  螢幕出示兒歌,學生跟著讀,老師也跟著讀。

  [操作方式]一節一節的出現,如果一遍讀的不熟練,就再讀一遍,第二遍要求大聲朗讀。

  四步:運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課文都讀熟了,想想都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暢所欲言的發言,教師相機板書“快樂”。

  2、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小節,就把這一節好好地讀一讀吧!

  3、在學生讀完後,教師和學生重點交流:

  (一)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樂。

  1、這時,如果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會怎麼玩呢?請大家一邊看圖一邊自由讀第2小節,看看你又知道了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哥哥”。

  2、教師提出學習要求:這節內容我想讓同學們來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這節內容讀熟,而且,還要想一想可以怎麼演?下面我們再好好讀幾遍,好嗎?

  3、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教師請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臺表演。表演完後,請學生評一評,你覺得他們哪兒演得最有趣?

  4、你們能把這種有趣讀出來嗎?學生自由練習讀,點學生讀,最後男生一齊讀。

  5、讀完後,教師相機採訪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剛才滑了一跤,覺得怎麼樣?心裡怎麼想的?”學生肯定會說玩水玩得非常高興。

  6、這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疑問:老師覺得奇怪,滑了一跤的小男孩,一邊嘴裡說著糟糕糟糕,一邊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這是為什麼呢?引導學生再次體驗孩子們的快樂。

  7、在學生談完體會後,把2、3小節連起來讀,透過表情朗讀來體驗小哥哥的快樂。

  (二)接著再來體會小妹妹的快樂。

  1、小哥哥玩得這麼開心,大家看(出示課件),小妹妹也不甘示弱,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4小節,其他學生思考:小妹妹在幹什麼?在想什麼?

  2、小妹妹在跑的時候,有幾個動作寫得特別傳神,仔細在文中找,你發現了嗎?

  3、在學生找出動詞以後,請同桌兩個同學一個人旁白一個人表演小妹妹,學生自由表演完以後,教師請一位學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師相機採訪小妹妹:小妹妹,你一邊跑一邊在想什麼呀?學生肯定會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這時,老師組織全班同學討論:小妹妹為什麼也想摔一跤呢?

  4、你曾經有過小妹妹這樣的想法嗎?你們能把小妹妹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可以一邊做動作一邊讀,學生自由讀完後,點多個學生讀,然後全班女生齊讀。

  [設計意圖]我主要是想透過小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對文字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步:朗讀第三關,要求:有感情朗讀

  1、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一段兒歌。

  其他同學評價老師的朗讀。

  2、學生活動:每小組選取其中的一段兒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動有趣。小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學就朗讀哪一段。

  [設計意圖]學生的表演把課文的情景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後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

  3、附加關:背誦

  剛才那麼精彩的朗讀,讓許多同學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誦兒歌,相信你們一定表現的更棒!試試看吧!

  學生活動:背誦兒歌,老師和學生一起試著背誦兒歌,互相鼓勵。

  [設計意圖]是學生在熟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第六步:總結全文。

  1、現在咱們把課文連起來,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看誰最能讀出孩子們的快樂?

  2、在學生讀完後,進行一個拓展練習:下雨還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快樂?讓學生自由發言:如捉魚蝦,打傘在雨中跑來跑去,看美麗的彩虹等等。

  第七步:指導寫字。

  寫字一直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一直非常注重對學生寫字的指導,希望透過兩年的練習,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能寫出一手漂亮的鉛筆字。因為有了一年級寫字的基礎,所以在二年級我主要採用的是“半扶半放”的方法。

  首先請學生觀察一下田字格中的生字,哪個字最難寫,最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

  學生提出最難寫的“勁”、“妹”、“粗”,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字的寫法,指導學生在書上描紅。

  第八步:實踐作業。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呢?

  回家後有聲有色的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許他們會有一些讓你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板書設計:

  一群孩子

  雨後---快樂小哥哥

  小妹妹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畫家和牧童》是小學語文第四冊教材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編選課文,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於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高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戴嵩身為著名畫家,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而戴嵩卻從善如流,既為自己的錯誤感到慚愧,又非常誠摯地向牧童道謝,虛心之美德令人感動。“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課文以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實事求是和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於發展學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好課例。

  二、說學情

  本課教學的活動物件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活潑好動,善於模仿,表現欲強,透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數學生缺乏合作意識,不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合作學習中往往充當聽眾,這就需要教師參與小組學習,並及時加以引導,使之全面、有效地學習的全過程。

  三、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誠懇虛心和牧童敢於向權威提意見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五、具體教學設計

  1、 課前匯入

  在執教本課第一課時時已經落實好本課生字詞的認讀、書寫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課文大意這幾個目標,而本課要認的二類字及要求會寫的生字較多,因此考慮用複習生字詞這一實用的教學手段匯入第二課時。

  2、 培養學生自主意識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整節課我從交流入手,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對話環境。一開始,我創設了自然生動的教學情境,以“介紹畫家戴嵩”為切入點,打破常規寫課題,激發學生讀文的探究慾望。透過學生自己閱讀文字,與文字的對話,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整節課在“以讀促悟”的教學手段組織下,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讓生們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透過同桌合作表演、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讀等多元化朗讀方式,引導他們在讀、說、評、演中進行充分的角色體驗,與文字對話,與作者交流,師生、生生、文字與生之間進行互相融合,進一步體會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敢於提意見的美好品格,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3、 注重利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在本課中,我注重訓練學習 “一……就……”、“一會兒……一會兒……”兩個跟“一”有關的句式。如果單獨地將文中的句式抽離出文本,可能會出現課堂上學生思維的偶爾“出軌”,或是引發學生出現對漢語言文字的枯燥感,因此在學習這兩個句式時,我有意識地將這兩個句式放在一起,歸納出漢字中“一”的文字魅力。具體操作如下:師:“在數學‘1’在10位數字中代表的是最小,而漢語言文字中的‘一’可棒了,它在跟其他詞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意義可豐富了,不信請看。”(出示兩個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另一句去掉了“一……就……”)結合朗讀、對比兩個句子,讓學生在感悟“一……就……”這個句式的用法和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畫家戴嵩的著名及激發對漢字的喜愛之情。(指導“一會兒……一會兒……”這個句式,方法同上。)

  (在指導“一……就……”這個句式時,我將對這個句式的運用放在了學習文字的過程中,發現原本已經創設得很好的情景稍稍出現了“開裂”,鮑老師指出,對句式的訓練一般不放在對文字的解讀過程中,除非是個別,如我課堂上理解“和藹”時,讓學生說說見過的和藹的人這一處地方,能緊密結合文字,又能透過運用詞語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這一種情況。因此對句式在解讀文字過程中的應用要小心謹慎。

  在上臺指出國畫裡運用那兩個詞的地方里,學生的興致很高,一個個爭著上臺。我及時利用了這一契機,大大讚揚了學生們的細心觀察及對國畫的“欣賞”水平,氛圍融洽。可由於學生在平日裡養成了過於愛表現的習慣,這裡

  面生出了一點點“小插曲”,個別生停留在對畫的觀察中,表現出對畫的課外知識急於表達的情況,此時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能表揚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而繼續進入下一學習環節。)

  4、 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及情感體驗。

  新課標指出,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樂趣的興趣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本課中,我充分利用本課蘊含的情感、價值觀教育意義,創設具有薰陶感染作用的情景,結合“以讀促悟”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詞語、句子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加深學生對文字的體驗和感悟。由於本課的核心是要體會畫家的誠懇虛心,牧童的大膽率真這兩種美好品質,因此在本課的開始,我大力渲染了畫家的知名度及畫畫的高超技巧,然後透過自讀、分角色合作朗讀等方式,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對文中重點詞語、句子用不同顏色加以突出強調,配合上表情、動作,將學生對文字的感悟在多形式的朗讀中自然完成。

  (朗讀是閱讀課中的重點之重,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與文字的深入對話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本環節中,學生對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這一學習方式繞有興趣,這跟教師在平時注重落實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有關。)

  5、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

  結合新課標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特點,本課中我力求大力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具體體如下:

  ①首先,我創設了一個具體的情景:“畫家戴嵩如此出名,有一天他的好友請他畫畫,他畫了一幅《鬥牛圖》,假如當時你是一名觀眾,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呢?”引出了商人、教書先生的話,在分角色朗讀、表演他們的角色後,我又引問:“當時的觀眾還有什麼人呢?同桌之間互相演演。”

  ②在教到牧童出場指出畫家畫錯了後,我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想像:“人們的反應怎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生回答道。)“那人們此時會想什麼呢?”(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人們的表情,去發現自己的獨特體會。)接下來我現場模仿採訪,採訪了一些“觀眾”,學生透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所想所思,進行創造。

  ③透過對牧童提出意見的質疑,“牧童的話對嗎?為什麼他能讓人們信服呢?”讓學生思考牧童的話,引導學生體會牧童的善於觀察,這進一步豐富文字的內涵,加深文字的人文含量,拓寬了文字人文資源,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在充分的朗讀感悟基礎上進行有層次性的問題誘導,要特別注重問題的精簡、問題之間的銜接,階梯式的層層誘導,逐步加深對文字的思考和體會。課標指出只有在“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基礎上的朗讀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讀,也只有這樣的朗讀才能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質疑、發現、創新能力始終是貫穿在有效、充分的朗讀基礎上的。)

  6、力求打造開放性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種“大語文”教育觀的理念,充分體現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元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領域的開放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和多向性。這節課中,我在課前蒐集戴嵩的有關的資料,課後引導學生蒐集學習古代名人或現代畫家齊白石、李苦禪、徐悲鴻等有關資料、故事,將課堂與課外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在課堂中我向學生介紹戴嵩最後完成的“鬥牛圖”,加深學生的體會;此外,我還把名家名畫欣賞引到課堂,打破學科的獨立封閉的狀態,融文字與藝術審美於一體,體現學習領域的開放性與多元性。

  語文教學是師生的共同創造的最富個性和最具魅力的作品,是師生享受心靈和精神自由、愉悅的過程。如何打造語文和諧又具生命力的開放性課堂,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希望透過這兩次的課堂實踐,能求得一些真知灼見,有效地提高自我語文教育教學 水平。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3

  說教材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第十課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內容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透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存心要幹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課文透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明白對像狼一樣的壞人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應該以智取勝。

  重點難點

  1、朗讀、理解課文。

  2、理解狼的三次藉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兒”。

  3、分角色讀課文

  說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短小,內容凝練,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生動,學生能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學中,我選擇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悟理的教學方法。

  一、讀中品味詞句,瞭解角色性格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詞語。在理解“找碴兒”這個詞語時,我充分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和語言環境中理解“找碴兒”這一詞語的意思。既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滲透其中,又讓學生加深了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這些詞語時,我讓學生上臺貼圖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邊來理解,並讓學生講一講為什麼要這麼貼。體現了新課程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抓住這個重點設計提問:狼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幾次“碴兒”?學生回答三次。圍繞三次“找碴兒”進行本節課的教學。透過狼三次找碴兒的神態各是怎樣的?抓住“氣沖沖、大聲、喊道”等詞進行分析,刻畫狼的兇惡。狼的三次說話中抓住“壞傢伙、背地裡”等詞句進行講解,來理解狼兇惡,蠻不講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驚、溫和、可憐”等詞細細品味,瞭解小羊善良的性格。為下一步弄懂課文寓意打好基礎。特別是在教學小羊第二次反駁狼說的話時,我透過分析理解,讓學生體會出小羊此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學生回答:害怕、委屈、難過等。接著我又把這幾個詞語加到課文中去引讀“可憐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憐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憐的小羊難過的喊道。”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小羊的心情。因為新課程提倡個性化的朗讀,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讀出學生自己心裡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課具有極強的戲劇衝突

  故事形象生動,文中角色性格鮮明,非常適宜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在學完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表演,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基礎上選出一組上臺表演。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更透徹,也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參與性。

  三、展開討論,課外拓展,安全教育

  1、設計問題: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講道理,為什麼狼還往小羊身上撲去?小羊該怎樣做才不會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這隻狼,你會和它講道理嗎?你有什麼好辦法對付它?學生會回答:“因為狼的本性是兇惡的,所以跟它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應該想辦法叫獵人來打死它。”“小羊用石頭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後把它推進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課外拓展,聯絡生活,安全教育:對於蠻不講理的壞人是無理可講的,只有透過用智慧才能戰勝他。接著,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實際,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樣的壞人該怎樣做,如果有時間可假擬事件進行討論,如何保護好自己。這樣,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教育他們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後,讓學生續編故事

  小羊的命運到底會怎麼樣呢?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說小羊想辦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維永遠是超乎我們的想象的,不管他們如何回答都是經過思考後說出來的,都應該給予鼓勵。

  不足之處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本節課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4

  說教材:

  現在我要說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這是學生接觸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應該說文言文寓言同古詩一樣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文學經典。語言簡練卻耐人尋味,給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主要透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撞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告訴人們不要不勞而獲,不要心存僥倖,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我覺得這個小故事應該在學生心中深留印跡的是對什麼事不能存有僥倖心理,也不能有不勞而獲的想法,要憑自己的勞動去生活。

  說學情:

  對於文言文寓言,學生並不陌生,對於學文言文的方法學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來問他們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學生不太清楚,所以作為文學經典的一種特殊體裁有必要讓學生明白,尤其是學習的方法,更應該讓學生清楚。我覺得這一學法對學生的終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課前的調研很重要。如果學生表達不清,我將和學生以學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濫竽充數》為例,跟孩子們共同回憶什麼是寓言,什麼是文言文寓言,學文言文寓言分幾步走,怎麼樣讀出韻味?這樣也為學生學習《守株待兔》乃至今後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礎。

  說目標、重點、難點:

  課是上給學生的。學生學什麼要依綱扣本。對於文言文教學,《語文課程標準》只是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與記誦。根據我班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本節課將完成三專案標:

  1. 學會3個生字及新詞,尤其是“冀”“為”“頸”的讀音。

  2.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古文,嘗試背誦。

  3. 結合註釋、插圖和想象理解寓言內容,懂得不要心存僥倖,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並嘗試運用。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這一培育一指導恰恰是我們教師所做的,這一理解一運用恰恰是學生要做的。要想讓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要想讓他們熱愛我們的語言文字。我們就要把死板的文字啟用,讓他們充滿生機、充滿情趣。正如葉瀾教授指出:“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啟用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湧動。”因此,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在學生心中爛熟於心。也就是重點指導學生結合註釋、插圖、想象理解寓言內容。由於守株待兔的現實價值學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沒有接觸過,在運用上將是這節課的難點。

  說教學流程:

  為真正地讓學生享受讀文言文寓言的樂趣,感悟其中的道理,並對其產生閱讀的興趣,這節課將從以下幾環節進行:

  一、課前談話親近古文

  之所以把這一環節展示出來,就是覺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相當重要的。課前我激勵孩子們跟文言文親近、回憶讀出韻味的方法都是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同時也為學習新課奠定學法基石。

  二、 談話匯入,揭題解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將出示所學的寓言插圖,讓他們猜成語,在師生共板課題後,追問“株”和課題的意思,對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瞭解。在詢問作者後,與生交流有關韓非子的相關內容。短短几分鐘,學生對作者和課文有了大概的瞭解。

  作為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讀出韻味。

  三、初讀課文,讀出韻味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課文是閱讀的基礎。面對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頓是有一定難度的。就這篇課文來看,難讀的句子有三處:一是:折頸而死的頸易讀錯。二是“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中的“耒、冀”的讀音以及這句話的斷句。三是:而身為宋國笑的為的讀音。基於這樣的猜測,在讓學生讀文前,我先對這三句話進行指導,強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處理的重點,因為這句中不僅有兩個生字,而且在斷句上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很難讀對。

  因此對這一句將做重點指導。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一切的指導均在平等對話中完成。對於這句我先找兩名同學來讀,然後直接告訴他們,這句應該這樣讀,相信學生能根據提示正確斷句,在自由讀、指名讀中加強斷句,然後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讀,理解了就清楚了。接著學習兩個生字。對於“耒”先讓學生談了解,然後我再出示圖片配以講解,並告訴他們現在耒已演變成了部首,在回憶帶有耒部的字中感受這樣的字與農具和耕種有關。在學“冀”字時,在與“翼”區分後,從字理上

  幫助學生區分二字,這樣學生不僅對這兩個字印象深了,還對字的來歷產生興趣。我們的漢字是很豐富的,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語文課的一大任務。我們的語文課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相信對字來歷的理解將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斷句的障礙後,在讓他們讀出韻味,等於給他們搭建了讀書的臺階。在展示朗讀時讓孩子們到前面去讀,這樣既給孩子一次展示、鍛鍊的機會,又給其他學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賞時機。讀書在享受樂趣,欣賞也是一種樂趣。

  在學生能很好的讀文後,接下來就是了解這個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參提示我們:教學文言文寓言,應包括三重任務:一是瞭解一些文言詞彙的意思,培養學生閱讀短淺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語言的內容。教學中讓學生在逐句讀懂的基礎上,掌握主要內容。三是體會其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我立足註釋和插圖,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理解內容。首先讓他們自己結合註釋理解句意,不懂的可以猜一猜,實在不懂用問號在詞下標註。然後分句指導。

  在第一句中,補充走的有關句子,因為走古今意思差別很大,在補充中加深印象,為以後閱讀文言文奠基。同時插入“古文中走是跑,那什麼是走”,引導孩子們明確行是走,古今意思相同。相信這一環節學生對行、走的古今意思一定記憶深刻。在理解句意後,出示畫面和提示語,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種田人的心情。之所以給學生一些提示,就是避免學生沒有根據地散說,達不到繪聲繪色的目的,有的只是一兩句,達不到發展語言的目的。學生在彙報時心情也會隨著種田人高興起來。

  正因為種田人如此高興,才會引發他不勞而獲的想法。在理解第二句時,先讓學生談理解,適時引導為什麼在因後停頓,與前面的問題照應。接著鞏固因的意思,這一句,然後提醒學生藉助插圖想想種田人是怎樣守株待兔的?在學生用稚嫩的語言回答後,引領他們用一個詞來形容種田人什麼也不做,一心守株,滿腦子待兔的情形,並放到句中交流,同時適時板書。應該說到此守株待兔前半部分寓意已經揭示,那結果怎樣呢?估計學生都能猜測出來,說不全讀讀第三句,在板書:為宋國笑、一無所獲後,引領孩子們看板書感知:看來種田人守的不只是樹樁子,還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夢等,等來的不是兔子,確實一無所獲等,相信學生能與教師互動,自然接讀,同時對守株待兔的深層含義有了瞭解。

  理解是運用的基礎。理解內容還不行,還要感悟道理。道理不是生硬的搬出來,要在潛移默化中。在感悟道理這一環節,我首先出示了與守株待兔相匹配的格言、俗語等,讓他們讀一讀,然後匯入: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種田人的鄰居,你打算怎麼勸他?可以用上這些格言。注意稱呼。這裡如果學生對稱呼不懂,我會找幾個同學先說說怎麼稱呼,也就是提前把障礙消除。這樣學生在勸說的時候就有理有據,有法可依,說出來的話也會有一定的水平。應該說交流的環節更是學生勸誡做人的環節。育人育己。道理在潛移默化中從孩子的心中、口中流淌出來。

  而我最後的小結可能是對寓意的直接揭示:看,不知不覺中我們我們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夢……,否則就會……(生看板書接答)。因為幸福的生活靠勞動來創造。之所以做這樣的總結,就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感受,道理究竟是什麼。我們要清楚,也要讓學生明白,要把學生引到生存、生活的正道上來。正如巴金老人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

  五、背誦課文,活學活用

  學以致用,用的前提是積累,積累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熟背。背誦也要有韻味地背。在背誦後就要活學活用了。估計對“守株待兔”學生活用上有困難。如果生答不出,我將出示對聯,讓學生填橫批。相信學生能填出來,其實這也是檢驗學生是否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與深層道理。

  然後出示自己蒐集的幾句作為課下閱讀的材料。我想學生在閱讀中可能會露出笑臉,可能會發覺我們今人真是聰明,活學活用,可能也會激起他們用眼觀察生活的熱情。最後出示字謎,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在暗示他們“守株待兔”帶來的是語文學習的豐富性。

  整堂課的設計我總是在追尋著讓學生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的生命體驗的過程,也在追尋著與生共成長的境界。

小學二年級語文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清澈的湖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課文。現就以下兩方面說一說教材。

  1. 說教材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高科技突飛猛進,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間站相繼興建,新能源不斷開發,然而人們也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生存的環境正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如不警醒,人類終將遭遇滅頂之災。

  保護環境,關愛自然從小是做起,從自己做起。就是給我們自己創造良好的生存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感到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

  2. 說教材的內容安排

  跟隨著小潔的月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雲,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胸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麵包紙扔進湖裡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清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拽緊了麵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3. 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難點:陪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力求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德的薰陶,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到昇華。

  4. 課時建議:

  2課時或2課時以上。

  二、 說目標

  1.認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欣賞、變幻、展翅高飛等詞的意思。能用……像……練習說句

  2. 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促進學生的閱讀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標: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和行為美的和諧。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 說學情

  從二年級已有知識和經驗來看。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比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 說教法,學法、

  教法:

  1.創設情景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用課件圖畫,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從而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美好環境的感染。

  2.自主探究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識字過程中可採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瀆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成為學習的主人。

  3.朗讀感悟

  朗讀是語文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感悟體驗。

  4.練習說法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在本課中,我設計了想象說話和句式練習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朗讀感悟學習法。

  五、 說教學課程式

  1.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前準備:畫環保圖畫。

  2. 設計思路:

  語文是一門審美性較強的學科,霍姆林斯基說:美育是一種心靈體操。我想這種美的體操應該是語言文字的湧動,去感悟。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思路:

  激趣匯入,感知美——初讀課文,尋找美——自主品讀,欣賞美——交流討論,發現美——拓展練說,延續美

  3.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感知美

  師激趣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給大家去看一彎清澈的湖水。(出示課間)清澈的湖水是怎樣的?說一說。感受有情境美,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老師在問:這一灣清澈的湖水你喜歡嗎?帶著喜愛之情齊讀課題,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尋找美

  風景美,語言文字更美。引入初讀全文。給難讀的生字做上記號,劃出詞語,多讀幾遍。

  交流預習情況,把難讀的字、詞指出來,再把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互相合作幫助。(課文指出,教師在教給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引導發現使兒童漸漸學會用喜歡的方法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1.把難讀的字詞讀給同桌聽一聽,互相糾正字音。

  2.檢查學習情況: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注意把字音讀準,及時評價。

  3.表揚學習成果:自學能力多強啊!讀對了這麼多生字和詞語。讓我們隨著小潔盪舟湖上去欣賞如詩畫的美景吧。教師範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把句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和同桌討論討論,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板書:景美)

  (三)自主品味、欣賞美

  教師請學生來說說找到的句子。課標強調閱讀方法,歸根到底是為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補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而不是單純性,機械的分析,要重朗讀感悟,我依據理念這樣設計:

  課件出示,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在賽跑。

  指名讀句子,比一比誰讀的好,進行朗讀爭星,鼓勵學生樂讀美讀。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說出山石很有趣等原因。教師板書山石奇特。

  在圖上找一找,認一認這些石頭,用動作表演“展翅欲飛”。

  再指名讀,讀出有趣,肯定,你完全有資格做小導遊了,為我們介紹一下其它的山石。

  引導說話練習,圖上還有怎樣的山石,積累語言出事出示課件詞語卡、奇峰林立、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美不勝收

  讀一讀,積累詞語。

  合作背誦(師生合作,美美背誦)

  1.課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

  讀讀,湖水給你什麼印象?(平靜)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閉上眼睛讀一讀。,感受美麗湖水。

  此時小潔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感情的讀,我覺的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遊。

  過渡:小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靜的美,繼續彙報美的句子。

  3.課件出示:清澈的湖水裡有許多小魚在遊。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跳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遊人表演。重點能解決“躍”是什麼意思?感受小魚的有趣。結合老師範讀——想象讀——表演讀,多種形式讀,讀中感悟景之美。

  4.在音樂中齊讀1——4突然之前自然段。

  引導學生欣賞美的風景、感受美的風景。在教學設計中我是緊緊扣住朗讀,瞭解感悟語言文字的美。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

  (四)交流討論,發現美。

  過渡,山石美、湖水美、魚兒美、人更美,你從哪裡看出來?(板書:人美)

  引導學生抓住麵包紙的主線,抓住“剛想”“生怕”“”三個詞語。指名,讀,她在想什麼?(想象讀,想象說話練習)

  小潔在欣賞美景時又發現了什麼?讀出“不滿”的語氣。(板書不滿)

  小潔把紙扔進河了嗎?找出文中句子,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象在尋找什麼。————她在尋找什麼呢?生:垃圾箱,清潔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五)拓展延續美

  假如你是小潔,會對亂扔香蕉皮的小孩說些什麼呢?(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學生個性的表達願望。)

  (六) 總結全文

  簡述本文大意,讓學生談談學後想法,強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七)說板書

  板書是整堂課的教學思路的縮影,是教學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