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1
一、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新詞。
2.聽寫:蝌蚪一群灰色烏龜寬嘴巴鼓眼睛
3.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二、導學課文
1.導讀第1自然段
(1)課文裡是怎麼描寫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長著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裡游來游去。)教師一邊講評一邊板書: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現在在做什麼呀?(快活地游來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裡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請齊讀第一段。
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怎麼了?(長出了兩條後腿。)(師貼長後腿的畫於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媽媽了,於是鯉魚媽媽決定幫助它們找媽媽,它是怎樣回答的呢?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我們就是這群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生讀蝌蚪的話)
(5)(出示——鯉魚)老師現在來當鯉魚媽媽,誰來當小蝌蚪,向我打聽?(請學生當小蝌蚪來練習)
(6)交換,學生念鯉魚媽媽,教師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7)從鯉魚媽媽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蝌蚪媽媽的特點是什麼?(四條腿,寬嘴巴。)
2.導讀第3自然段
(1)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遊啊遊,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師貼長前腿的畫於黑板上)
小蝌蚪又錯把烏龜當媽媽。(烏龜同青蛙一樣是四條腿,寬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從背後趕上去打招呼)表演動作。
3.導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青蛙媽媽什麼樣?找出描寫大青蛙的句子。
板書:四條腿(蹲)寬嘴巴大眼睛(鼓)綠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過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媽媽,心裡很高興、很踏實)表演動作。
4.齊讀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們同學一樣聰明,認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媽媽,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變化暱?(小蝌蚪尾巴變短了)(師貼出小蝌蚪尾巴變短的圖片)小青蛙以後跟著媽媽做什麼?(捉害蟲)
5.小結: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專門吃害蟲。青蛙善於捕捉害蟲,一隻青蛙一天要吃害蟲40~50只,多的達到200多隻。一隻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隻害蟲。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
三、課堂練習
1.讀寫生字新詞。
2.仿寫句子。
地點有什麼樣子幹什麼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有一群鵝
有一群小雞
有一隻猴子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2
在教學中確定的教學難點是: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具體的設計過程如下:(結合了學情)
(一)小蝌蚪的樣子。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
找出: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隨機認識“甩”、“腦袋”。
2、讀一讀句子。
3、畫一畫小蝌蚪的樣子(為了畫面的美觀你可以加進一些事物)。
4、說一說你自己所畫的圖。
生:我就畫了只小蝌蚪,先畫一個大大的腦袋,塗上青灰色,再畫一條長長的尾巴,在甩來甩去。
生:我畫了很多小蝌蚪在快樂地遊。
生:我畫了一群小蝌蚪在水裡遊。
5、練一練。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裡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裡怎樣地游來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態變化。
1、過渡。
師:小蝌蚪遊啊遊,身體發生了變化。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用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1)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2)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3)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短”
(4)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2、仿造春蠶的不同時期圖畫一畫青蛙的生長過程。
生注意到了體形的變化,但是沒有注意到顏色的變化。
3、交流,既評一評。
4、改一改。
5、說一說。
參照課後五:
選詞填空,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又先最後接著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小青蛙。
6、讀一讀。
(三)青蛙的樣子。
1、讀一讀,找一找。
師:小蝌蚪變成了青蛙,青蛙長什麼樣,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用不同於小蝌蚪的記號標出。
生:四條腿,寬嘴巴。
生: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生: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服。
2、說一說。
師:能把青蛙的特徵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青蛙有四條腿,嘴巴是寬寬的,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態句。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3
綜合課
1、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學會生字、指導寫字
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小組合作
課件 生字卡片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 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生述)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敘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裡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絡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學習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麼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說說蝌蚪有什麼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麼會遊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於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麼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裡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己——小蝌蚪。
5、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麼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麼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後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並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於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板書)
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麼認出來的?
(生聯絡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徵,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瞭解媽媽的特徵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你從第四段中知道了什麼?先讀再說。(自由讀後再指導學生說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麼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著媽媽幹什麼?這說明了什麼?(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後第一道題。
3、完成課後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後
腿——長出兩條前腿——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後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影帶,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
迎:半包圍結構,裡面的“ ”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 ”,下邊是“ ”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板書設計:
34、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問鯉魚阿姨 錯把烏龜當媽媽 找到媽媽(青蛙)
大大的腦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長出後腿 長出前腿 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長長的尾巴
教後記:[ 內 容 結 束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能聯絡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動詞如“披”“露”“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透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2.透過生字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課上透過字、詞訓練及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三)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幾個生長階段的掛圖打亂次序,請學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在課下可到池塘邊細緻觀察小蝌蚪、青蛙的樣子,瞭解它們是怎樣發生變化的,也可將小蝌蚪帶進課堂。也可用錄影進行直觀教學。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二)難點:
1.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瞭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心情及身體上的變化。
4.透過教師引導學習第二段,掌握自學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點:瞭解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當成媽媽。
(四)解決方法:透過讀鯉魚媽媽的話及描繪青蛙樣子的句子,使學生了解到烏龜與青蛙不同,不能根據身體的部分的特徵就去判斷,也就是說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瞭解,同時透過朗讀使學生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錯把烏龜當媽媽。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課上配合教學進行小組討論來解決重點難點。
2.在學習生字詞時請學生到前邊來進行指導學習、認識。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戴好頭飾來講臺前表演。
4.將打亂順序的小青蛙各個生活階段的卡片排列好並進行說話訓練。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將本課應掌握的字、應理解的詞、句訓練到位。
2.進行朗讀訓練及指導。
3.結合掛圖,學習課文內容。解決重、難、疑點。
4.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
(二)整體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頁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課講了一件什麼事?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結合圖畫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題,解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小蝌蚪嗎?它長得什麼樣?(投影出示,認識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它的媽媽是誰?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二)看圖,瞭解圖意: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
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麼樣的?
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麼?它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三)藉助拼音,結合圖畫,初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藉助拼音認識生字,標出自然段,用“ ”在文中畫出生字新詞,練習讀並讀準字音。
2.在認識生字新詞的基礎上,藉助拼音讀課文,要讀通每一句話。
3.檢查自讀效果,逐段指名讀課文,並領讀生字詞,其餘學生注意認真聽,讀後師生議論,予以評價,注意指導下面幾個字的讀音:“塘”,“迎”“裳”這幾個字是後鼻韻母,要讀準。
群:讀qn,不要錯讀成q0n。
捕:讀b(,不能讀成p(。
裳:讀輕聲shang,衣裳(shang)。
4.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四)結合看圖,讀講第一段:
1.讀第一段,看第一幅圖,問:
(1)小蝌蚪是什麼樣的?
(2)結合課文,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3)自由讀第一段,說說你能夠讀懂那些詞?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注意指導以下幾個重點詞語:
一群:指許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結合學生平時生活實際還可以說“人群,建築群”。
對“甩著”、“快活”、“游來游去”幾個詞的理解要對照畫面,啟發學生想象。最好透過觀察實物或錄影。在朗讀中體會“甩”這裡是擺動的意思,例如“牛甩著尾巴”。
快活,游來游去能夠說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興。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著。
2.指導朗讀第一段,要讀出有趣、高興的語氣。
3.投影出示課後練習2的(1)題,口頭填空,齊讀句子。
(1)________裡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長長的尾巴,________地游來游去。
正確答案:池塘 一群 腦袋 黑灰色 甩著 快活
(五)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讀講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圖問:過了幾天,小蝌蚪有什麼變化?再結合課文,說一說。
2.繼續觀察:小蝌蚪遇見了誰?它會說些什麼?會怎樣想?再結合課文閱讀,找出有關句子,再回答。
理解這一段著重領會“長出了兩條後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鯉魚媽媽講的青蛙特徵“四條腿”“寬嘴巴”。
(1)結合看圖,弄清蝌蚪先長出兩條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動上前叫“迎”,在這裡表示有禮貌,也表示鯉魚是迎面而來。
3.指導朗讀:要讀出孩子問話那種天真的語氣。鯉魚媽媽要讀出親切、長輩式的語氣。
過渡語: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以後,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
(二)講讀理解第三段。
1.用學習第二段的方法試著說說學學第三段,先試說圖意然後圖文對照,讀讀第三段,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和哪些句子?最後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2.體會:“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也表現了小蝌蚪知道媽媽的特徵和位置後急於找媽媽的心情。
3.解決疑點:為什麼小蝌蚪錯把烏龜當媽媽?聯絡第二段鯉魚媽媽介紹的特徵來體會。主要原因是小蝌蚪瞭解媽媽的特徵不全面。
4.引申擴充套件:我們平時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細緻的調查,否則就會鬧笑話。
5.聽錄音,指導朗讀第三段。要讀出小蝌蚪找媽媽那種急切的心情,要讀出烏龜和藹可親的語氣。
(三)學習理解四、五段。
1.小組討論:透過看圖和朗讀四、五段,你又學會了什麼?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的?它們的媽媽是誰?
2.品析重點詞語:比較“游過去”與“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體會小蝌蚪找到媽媽那種高興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葉上,小蝌蚪不急著追趕,也說明小蝌蚪認準了青蛙是自己的媽媽,已對媽媽的長相有了全面瞭解,相信自己不會認錯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導學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認出媽媽的?回顧鯉魚和烏龜所介紹的特徵與青蛙媽媽的樣子相符合,這回小蝌蚪瞭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媽媽。
4.說說這兩段主要講什麼?(要多問多想)
5.學生自由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練習朗讀。
6.進行思想教育,引申擴充套件,透過學習第五段,你懂得了什麼?(進行保護青蛙的教育)
(四)練習,鞏固:
投影出示練習題:
1.小蝌蚪先長出兩條________,過了幾天,長出兩條________,又過了幾天,________變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確答案:後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條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對大眼睛,披著________,露著________。
正確答案:寬、鼓著、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板書設計:
長出後腿 四條腿、寬嘴巴
長出前腿 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
尾巴變短→不見綠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課時
(一)看圖、讀全文,小結課文內容。
1.拿出己打亂順序的青蛙各個生活階段的照片、卡片或圖片依次排列,小聲說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的?
2.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分析生字、識記字形、組成詞語、指導書寫:
1.請學生在黑板前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2.注意指導學習以下生字。
塘:左右結構,13畫,第8畫右邊要出頭,第十畫上下都要出頭。
迎:半包圍結構,與“柳”字相比較,裡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寫一“撇”。龜:共7畫,下邊是“”不是“電”。
裳:共14畫,下邊是“衣”不是“”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5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透過選詞填空、連句,瞭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懂得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教學難點: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三、教學時間: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直接揭題、讀題。
學習生字“蝌蚪”。
(二)初讀課文。
1、要求:邊讀邊把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把它讀正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檢查初讀情況。
生字詞出示:蝌蚪池塘腦袋甩著鯉魚烏龜披著短了蹲著碧綠肚皮鼓著
(1)按照課文讀一讀,即帶拼音。
(2)看著黑板讀一讀,不帶拼音。
(3)字形的教學:你記住了哪些字,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或是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需要大家幫忙的?
(4)我說你做:師說腦袋生指著腦袋師說甩著生做動作(可以用手錶示)蹲著、肚皮、鼓著、短了
(5)送生字回家。
過渡:大家已經能夠把生字很正確地念下來了,那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全體起立,如果有錯了,你就坐下來讀。
(6)反饋讀錯的情況,集體糾正。
(7)你能把這些生字按照課文內容組成一段簡單的文字嗎?
生說,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內容。
(三)完成課後作業:
第1題,寫出同偏旁的字。師按照學情做進一步的指導。
第二課時
要點: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一)小蝌蚪的樣子。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
找出: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2、讀一讀句子。
3、畫一畫小蝌蚪的樣子(為了畫面的美觀你可以加進一些事物)。
4、說一說你自己所畫的圖。
5、練一練。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裡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裡怎樣地游來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態變化。
1、過渡。
師:小蝌蚪遊啊遊,身體發生了變化。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用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1)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2)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3)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短”
(4)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2、仿造春蠶的不同時期圖畫一畫青蛙的生長過程。
3、交流,既評一評。
4、改一改。
5、說一說。
參照課後五:
選詞填空,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又先最後接著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小青蛙。
6、讀一讀。
(三)青蛙的樣子。
1、讀一讀,找一找。
師:小蝌蚪變成了青蛙,青蛙長什麼樣,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用不同於小蝌蚪的記號標出。
生:四條腿,寬嘴巴。
生: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生: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服。
2、說一說。
師:能把青蛙的特徵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青蛙有四條腿,嘴巴是寬寬的,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態句。
(四)作業佈置:課堂作業本2、5、6
第三課時
要點:指導分角色朗讀全問,再次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完成課堂作業本。
(一)鞏固練習:
1、複習新詞,聽寫詞語。
2、排列順序:
( )小蝌蚪的尾巴變短了。
(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 )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游來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
(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條腿、()嘴巴、披著(),露著(),鼓著()。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
1、分組讀。
2、抽組讀,評議。
3、選擇喜歡的角色讀。
(三)讀了課文,你來猜一猜這個故事為什麼要到我們的課文裡來?
教育意義:要保護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確,不要聽到一點就判斷事物。
(四)隨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本作業。
反思:
在教學中之所以確立這個為難點,因為文章的絕大多數篇幅都是寫的這個內容,而且同學們對動物的瞭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識性的內容。在以前教學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進行讀、說,覺得學生的掌握情況很好。在這一次,無意間讓學生畫一畫,沒想到一畫問題就畫出來了,在畫中檢查出學生在青蛙的生長過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變化,沒有注意到顏色、花紋的變化,而這就不能正確地反應出生長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經過這樣的教學相信學生對這一認識會由不正確到正確。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條線貫穿到底,從檢查環節來看,效果是明顯的,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能準確無誤地說出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6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描摹和臨寫4個左右結構的字“眼”、“睛”、“肚”、“膽”。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以小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節。能根據課文說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說一句完整的話。
3.透過課文學習知道青蛙的生長過程,增長知識。
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結合課文認識漢字12個。認識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據課文說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或者看圖,照例句的樣子說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課題
1.猜謎語:“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尾巴,住在池塘裡。”這是什麼?
2.板書:小蝌蚪完成板書:找媽媽(學生齊讀課題)
3.質疑。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錄音。根據提示記住課文內容。交流並板書:小蝌蚪長著(),(),甩著()。
2.自學生字。
(1)師提學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宇音
(2)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
(3)小組合作讀課後的生字、詞語。交流自己的識字好辦法。
3.遊戲鞏固生字詞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叫號遊戲認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指句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按標點停頓。想想,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分別遇見了誰?(交流板書)
2.分節學習課文。
(1)交流並出示第二小節。
(2)交流並出示第三小節。
(3)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學習最後一節課文。指出青蛙媽媽高興的語氣。
3.再讀課文,指導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根據回答出示生長過程圖)。
4.分角色朗讀全文。
5.指導背誦最後兩節。
四、複習生字,積累詞語
1.猜字謎。
2.給部首媽媽找孩子。
3.認識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學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與眼睛有關。“月”字旁的字一散與身體有關:
4.給詞語找朋友。
5.指導書寫。眼、睛、肚、膽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小蝌蚪找媽媽》7
【學習要求】
1、學會生字詞,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嘆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預習學案:瞭解蝌蚪長成青蛙 的基本過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激發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範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複述。
教導學案:
第一課時
一、導語,激發學習情緒
這兩天,小朋友們都在觀察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它們就去找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揭示課題,“蝌蚪”(kē dǒu))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2、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結合學生回答上面的兩個問題,出示下列詞語。
lǐ
鯉魚 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
烏龜 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
蹲 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音強調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裡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pī
披 讓學生聯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披星戴月。)
bì
碧綠 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盤裡。)
shāng
衣裳 “裳”指導學生髮輕聲,後鼻音。
四、試讀課文
可採取全班輪讀的方式進行。(一人讀一句,或一人讀一節)
五、理清層次,分段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先啟發學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後再給全篇課文分段。
(學生如有困難可先默讀)
提問:課文中寫小蝌蚪找媽媽,寫了幾個小節?(二、三兩節。)
中間這兩節是寫小蝌蚪找媽媽,那麼這一段前面一節(第一節)寫的什麼?這一段後兩節寫的是什麼?這樣,課文分成幾段?
課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媽媽。
3、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六、範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看好後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
(老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七、複習生字詞
用小卡片全班輪讀。(一人識一個,聯一個詞)
快讀。(要學生迅速讀出字音)
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
第一段:
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的原來的水草圖上),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麼變化?(引導觀察進行比較)。
2、小蝌蚪遊呀遊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鯉魚媽媽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取下未長腳的小蝌蚪)。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哪個小朋友能說一句話,後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
3、小蝌蚪想媽媽,就去向鯉魚媽媽打聽。小蝌蚪怎麼問的?鯉魚媽媽怎麼回答的?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鯉魚媽媽的話,大家讀敘述的話。
4、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呀找呀,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樣子又有什麼不同?
(揭示長了四條腿、拖著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讓學生比較。)
5、指點: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後腿,後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遊著,他們看見了烏龜(取下先貼上的鯉魚剪紙和才長後腿的小蝌蚪的剪紙,再貼上長了四條腿的小蝌蚪和烏龜的剪紙),小蝌蚪會怎麼想的?
6、小蝌蚪是怎麼對著烏龜喊媽媽的?烏龜又怎麼說的?現在請女同學讀小蝌蚪的話,男同學讀烏龜的話,老師讀敘述的話。
7、你們想,小蝌蚪怎麼會把烏龜當著媽媽的?學生回答後加以指點:青蛙是四腿、闊嘴巴,但不等於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
8、現在,你們評一評,鯉魚和烏龜的話誰說得全面?(引導學生做出判斷)。
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又去找媽媽,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貼上脫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紙)
2、(取下原先長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小蝌蚪這次怎麼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複習讀:鯉魚媽媽和烏龜的話。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說些什麼?誰能說一句話,後面用感嘆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麼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
5、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麼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課文上描寫的:
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眼睛。
換一個說法:
荷葉上有一隻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
這兩段話意思差不多,你們說,哪一段寫得好?
(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齊讀這一段話。
6、那麼課文上是怎樣把青蛙寫得可愛的呢?我們看,寫青蛙的動作,用了哪些詞兒?
(板書:蹲 披 露 鼓 )
7、啟發: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著一對大眼睛”換成“瞪著一對大眼睛”,怎麼樣?
8、這是寫青蛙的動作。你們再看,寫青蛙身上顏色也是很講究的。誰能把這些詞兒找出來?
(板書:碧綠的 雪白的)
9、比較:
青蛙披著綠的衣裳,露著白的肚皮。
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
10、指導朗讀。突出四個動詞和這兩個形容詞。
11、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要把青蛙寫得這麼美呢?
12、講述:因為青蛙是益蟲。一隻青蛙年能捉一萬五千多條害蟲,我們小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
13、現在小蝌蚪已經長成了青蛙,它們和媽媽一起捉蟲了,同學們看看圖,再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自學課文最後一節)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讓學生認讀,並區別其含義。
三、朗讀全文
四、課堂檢測:
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誰能簡單地說說?
學生默讀,準備複述。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青蛙長尾巴
兩條後腿 披 碧綠的
兩條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變短 鼓
尾巴不見了 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