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會活動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社會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大膽講述秋天是美麗的。
2. 能熱愛秋天,體驗秋天的美好。
3. 引導小朋友認識秋天的天氣特徵。
4. 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樹葉會從樹上飄落。
5. 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漢字:秋天、美麗、豐收
圖片:秋風、樹葉、果樹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秋天的美麗
1. 現在的季節是秋天。小朋友在公園、來幼兒園的路上看到了什麼?(樹葉)你看到的樹葉是什麼樣的?有哪些顏色?樹葉飄落下來的時候象什麼?(象蝴蝶一樣飛)
2.你還看到了哪些東西?(菊花、稻穗等)它們是什麼樣的?
3.秋天裡五顏六色真美麗。(出示“美麗”)學說:美麗的秋天。
二、感受秋天的天氣變化
秋天真美麗。秋風吹來,你有什麼感覺?(有點冷)天氣漸漸變冷了,小朋友的身上穿了什麼?洗手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
三、瞭解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1. 秋天來了,天氣漸漸變冷了。在秋天裡,你吃些什麼呢?
2.你在家吃些什麼菜?(青菜、蘿蔔、螃蟹、大白菜、南瓜、栗子等)
3.哪些水果成熟了?(蘋果、梨、橘子等)
4. 秋天,好多的蔬菜、水果都成熟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出示“豐收”)學說: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四、小結
到了秋天,小燕子、小青蛙等都不見了。隨著季節的變化,許多的動物、植物都在發生著變化。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後,不能很好的和小朋友相處、學習,還沒有養成按時上幼兒園的習慣,因此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體驗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
3、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
難點:能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時間變化。幼兒:熟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生活的快樂。對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有初步的認識與感知。
2、環境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各個環節的錄影資料;布娃娃娜娜,動物玩具與幼兒人數相等。玩具電話機人手一部;幼兒一日生活的相關照片。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一、播放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錄影。
1、教師出示娃娃娜娜:與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我可喜歡在幼兒園生活了,每天都可以和大家一起學習、做遊戲。老師還給我們錄影了呢!你們看———”
2、多媒體演示:幼兒園裡幼兒的一日生活。
幼兒園裡小朋友一起洗手吃點心。
幼兒園裡小朋友一起高興地做遊戲。
幼兒園裡小朋友一起快樂的玩滑滑梯。
幼兒園裡小朋友一起安靜地吃飯
......
在演示與示範的同時可以讓幼兒看看演示一起來跟學,學習說:“我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
二、情景感知:
1、我們剛才看了自己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剛才啊!娃娃娜娜的媽媽媽媽也很想知道娜娜在幼兒園裡是怎樣過的,聽,娜娜的媽媽又打電話來了!"
2、"零零,誰來電話了?"教師邊問邊做界電話狀。
三、遊戲感知:“打電話”。
1、幼兒扮演角色給媽媽打電話,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2、幼兒能完整的說話,教師以星星等貼上紙作為獎勵。
3、 教師:有許多動物寶寶也很想知道幼兒園的生 活是怎樣的?現在小朋友去找一位動物朋友和他打電話,告訴他你在幼兒園裡做了什麼事?
四、 翻看幼兒用書,鞏固幼兒對幼兒園一日生活的記憶。
1、集體交流。
2、個別幼兒交流。
活動延伸:
社會領域:《幼兒園像我家》。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的設施,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教學反思】
適應幼兒園環境保護對初入園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雖然我們不可能一兩天就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從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熱愛小朋友、熱愛老師、熱愛幼兒園,逐步養成喜歡上幼兒園的好習慣。
我發現小班的孩子都喜歡打電話,特別是上幼兒園後喜歡給爸媽打電話,所以他們喜歡玩打電話的遊戲。因此,我們小班安排了一個《幼兒園裡真快樂》的活動。設計本次活動旨在教育幼兒在幼兒園裡與老師、同伴快樂相處。根據小班幼兒情感易受感染的特點,從情感教育入手,在活動中安排了場景,採用了遊戲手段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引起幼兒內心的共鳴,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獲得適應環境的方法,增強熱愛幼兒園、熱愛家鄉的意識。最後延伸活動教師帶幼兒觀察幼兒的設施,激發幼兒熱愛幼兒園熱愛家鄉的情感。
透過本次活動,幼兒能感受到在幼兒園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並能初步學會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並簡要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3
設計意圖:
在平時的生活中,小班幼兒總是習慣於舉著玩具或食品包裝求助於成人:“請你幫我開啟來!”這是因為他們具有的開啟技能很有限。另外,小班幼兒總是樂於操作而不善表達。為此,我們試圖在引導幼兒尋找常見食品包裝上的小箭頭、自主開啟物品、體驗成功感的基礎上,學會用正確的動詞表達。為了增強幼兒學習的趣味性,我們以“和福娃捉迷藏”貫穿整個活動。
目標:
1.尋找開啟小箭頭,知道小箭頭所表示的意思。
2.嘗試按小箭頭所指方向開啟物品包裝,鍛鍊手部力量。
3.樂於參加遊戲,體驗成功的愉悅。
準備:
1.在不同的食品包裝內各裝一個福娃貼(顏色與食品包裝顏色相同):袋子(開啟時需要按箭頭方向撕),餅乾盒(開啟時需要按箭頭方向摁),瓶子(開啟時需要按箭頭方向擰)。
2.錄音(福娃語音):小朋友們!我們藏在有小箭頭的瓶子、盒子、袋子裡,快來找!
過程:
1.發現開啟小箭頭
(1)出示五個袋子,告訴幼兒每個袋子裡都藏著一個福娃,請幼兒說說怎麼才能知道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各在哪個袋子裡。
(2)用什麼辦法開啟袋子呢?(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並上來試一試。)
(3)小結:在袋子上面找到開啟小箭頭,沿小箭頭所指方向撕開,就能很方便地開啟袋子,看到裡面的福娃了。
(4)用自己的方法與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逐一打招呼。
(5)放錄音:小朋友們!我們藏在有小箭頭的瓶子、盒子、袋子裡,快來找!
2.嘗試開啟包裝
(1)出示準備好的盒子、瓶子、袋子,讓幼兒找一找小箭頭在哪裡。(引導交流小箭頭的位置——在瓶子、袋子、盒子的上端。)
(2)引導幼兒按小箭頭所指方向開啟包裝,在此過程中引導需要幫助的幼兒瞭解小箭頭所指的方向、開啟的方法(摁、撕、擰)。
(3)交流分享開啟的經驗:你是怎麼開啟盒子/瓶子/袋子的?(引導幼兒用正確的動詞表達開啟方法。)
(4)再次操作,嘗試用找小箭頭的辦法開啟多種包裝。(引導幼兒發現福娃躲藏的秘密:藏在與自己顏色一樣的盒子、瓶子或袋子裡。鼓勵幼兒嘗試開啟多種包裝,找全五個福娃。)
3.和福娃合影
幼兒將找出的福娃貼在自己胸前,告訴小朋友自己是怎麼找到的,最後和福娃一起留個影。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發現日常用品或食品包裝上的開啟提示,探索開啟的方法。
2.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幼兒觀察各種圖示資訊的興趣,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初步區分出男孩女孩的明顯特徵。
2、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培養幼兒的性別意識。
活動準備:
小熊手偶一個;男孩女孩圖片各一張;男女衛生間標誌各一個;響錘一個。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手偶笨笨熊匯入活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看,這是誰?”“我是笨笨熊,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家要來客人了,猜猜是誰啊?”老師出示男孩女孩圖片,請幼兒說說是誰?“原來這兩位小客人,一位是男孩子,一位是女孩子,可笨笨熊真糊塗,它怎麼也分不清誰是男孩誰是女孩,小朋友們快來幫幫它好嗎?”
第二環節:幼兒觀察區分男孩女孩的不同,掌握男孩女孩明顯的外貌特徵。
(1)“他們誰是男孩誰是女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老師引導幼兒從外貌特徵進行比較,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後,老師可根據圖片用如下兒歌《男孩女孩》稍作小結:“我是女孩子,梳著小辮子,穿著小裙子。你是男孩子,帶著小帽子,穿著長褲子。”
(2)遊戲:誰是男孩,誰是女孩。老師請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上來,提問:“他們倆誰是男孩、誰是女孩”“他們有什麼不一樣?”老師引導幼兒根據剛才的兒歌內容進行區分,說對一點就在對應的孩子身上敲一下響錘。(調動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第三環節:幼兒認識自己的性別,進一步瞭解自我。
(1)“你是男孩還是女孩?為什麼呢?”“你喜歡做什麼事情?”老師鼓勵幼兒大方的自我介紹:我是男孩(女孩),引導幼兒發現:男孩、女孩都很可愛,激發幼兒為自己是男孩或女孩感到高興的情感。老師也可拓展話題請幼兒說說家裡誰是男的,誰是女的。
(2)遊戲“點兵點將”。老師透過“點兵點將點到誰,誰就說——我是男孩(女孩)”鞏固幼兒對自己性別的認識。對於答錯的幼兒可用響錘敲打一次做懲罰,增加活動趣味性。
(3)出示男女衛生間標誌,問:“這是什麼?你在哪裡看見過的?”老師稍作小結後將兩標誌貼在教室兩端,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性別選站標誌。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家庭的房間、設施,以及它們的用途。
2.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喜愛的房間及設施。
3.進一步體會家的溫馨,萌發對家庭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帶一張家的照片,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房間或設施拍照。
2.操作材料。
活動重點及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房間的設施。
活動難點:各個房間的用途。
審美元素:
家是每個孩子最熟悉,最喜歡的地方,在幫助孩子們瞭解家庭的房間、設施,以及它們的用途中讓幼兒進一步體會家的溫馨,萌發孩子們對家庭的熱愛之情。
活動過程:
一、用家的照片引出活動。
1、露出家的照片的一角。
師:這是哪裡呀?請小朋友來猜一猜?
2、逐步擴大照片露出的部分,直至幼兒瞭解家裡的環境佈局。
3、用照片和操作材料,幫助幼兒瞭解家裡的環境佈局。
師:我們每人都帶了家的照片,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房間或東西呢?你為什麼喜歡他們,請你說說原因。
4、教師小結
有的人喜歡臥室,因為回家累了,可以躺在軟軟的床上休息;有的人喜歡廚房,因為廚房裡有噴香的飯菜……
二、欣賞兒歌《我的家》,體會家的溫馨。
師:我們都有一個溫馨的家,家中除了舒適的房間和有用的東西,還有什麼人?我們來欣賞兒歌《我的家》;“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我這個小娃娃,親親熱熱在一起,我們都愛這個家。”
三、遊戲“建構我的家”
師:我們都愛自己的家,現在每人都用小積木來建構自己的家吧!
幼兒利用小積木搭建一個“家”,教師提醒幼兒搭建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等。對能力強的幼兒,鼓勵他們在房間裡搭建一些簡單的傢俱。
四、教師評價:表揚在建構活動中積極動腦動手的幼兒。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品嚐重陽糕,體會香、甜、糯的特色。
2、學習團、壓的技能,樂意參加手工活動。
3、懂得尊敬長輩,關心老人。
活動準備:
1、重陽糕、牙籤若干
2、歡快、喜慶的民間音樂。
3、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出示重陽糕)
1、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告訴幼兒這是重陽糕)這是重陽糕,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上面有什麼?
2、介紹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師: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都要做重陽糕,吃重陽糕。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就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要對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有禮貌。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讓幼兒說說在家是怎樣關心爺爺奶奶的?
4、幼兒對老人說一句祝賀的話。
二、品嚐重陽糕,感覺重陽糕香、甜、糯。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嘗一嘗重陽糕。
2、播放音樂,幼兒品嚐重陽糕。
3、提醒幼兒注意:嘗的時候,要慢慢地嚼,品一品是什麼味道?嘗完後把牙籤放在盤子裡。
4、師:小朋友,剛才我們吃了重陽糕,你知道重陽糕是用什
麼做的嗎?重陽糕是什麼味道的?
小結:重陽糕是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
三、製作重陽糕。
1、重陽糕真好吃,小朋友想自己做嗎?
2、老師示範做重陽糕。
3、幼兒用橡皮泥製作重陽糕。
四、結束。
小朋友,重陽糕做好了,我們等會兒把它帶回家,送給爺爺、奶奶,好嗎?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⒈能和同伴一起玩,學會分享玩具和物品。
⒉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⒊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⒋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⒌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繪本《對不起》電子白板、銀色即時貼若干
活動過程
一、畫面《合影》,引起閱讀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好朋友,看他們是誰?他們高興嗎?你從哪裡看出來?(引導孩子看嘴角)可是就在昨天他們還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二、事情發展過程PPT,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對畫面的理解。
⒈畫面“小兔在陽臺上用望遠鏡看……”
師:小兔子在幹嘛?它看到了什麼?它一個人去玩嗎?
⒉畫面“小熊和小兔湊近怪東西,仔細端詳起來”(拉幕到身體位置)
師:小熊和小兔在哪裡?猜猜他們看見了什麼?(拉開幕)哦,是一個有趣的玩具。(銀色的亮光紙誰)喜歡這個東西?小熊和小兔都很喜歡怎麼辦?
⒊畫面“小兔子不甘示弱,一下把那個怪東西奪了過來。”
師:呀,這是怎麼了?你想對小小熊說什麼?想對小兔說什麼?可是他們誰也聽不進去,後來發生了什麼?
⒋畫面“小熊和小兔子各自抓著自己手裡的那一半。”
師:(他們生氣了)你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看畫面細節:眼睛、手裡的玩具……
⒌畫面“兔子生氣”“小熊生氣”合併
師:小熊和小兔每人扯了一半回家了。小兔開心了嗎?小熊開心了嗎?為什麼?你有什麼好辦法讓他們重新做好朋友?(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說對不起、帶點糖果給朋友等等)
⒍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亮閃閃的紙,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照一照,一起笑一笑,留下快樂的合影。幼兒兩三個結合玩銀色即時貼,老師給孩子拍照留念,然後和好朋友一起坐下來聽故事。
三、總結。
⒈故事裡小兔子和小熊因為爭搶玩具發生了矛盾,後來它們都知道生氣對自己和好朋友不好,互相道歉,說了“對不起”,又是好朋友了,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說一說這個故事吧。重播PPT
⒉引出繪本《對不起》。
師:這個故事就在老師的繪本里,我們也要學習小兔小熊,當和好朋友發生不愉快的時候,我們就互相說聲“對不起”。
活動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這個領域提到:“對幼兒與別人分享玩具、圖書等行為給予肯定,讓他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高興和滿足。”“鼓勵幼兒參加小朋友的遊戲,邀請小朋友到家裡玩,感受有小朋友一起玩的'快樂。”因此我擷取幼兒都喜歡的“巧虎”情節來引導小班幼兒學會分享,享受分享玩具和同伴一起玩耍帶來的快樂感。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
2、能大膽地在集體中介紹自己媽媽的1—2項本領,併為媽媽感到自豪。
3、能用一句好聽的話表達對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邀請班上幼兒的媽媽參加活動(可帶媽媽的照片和作品來園)。幼兒親手做好禮物一件。
2、請幾位媽媽 做好準備,在活動中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工作或展示自己的作品。
3、活動前安排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我的好媽媽》上的調查。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瞭解“三八”婦女節。
教師:今天有許多媽媽來參加我們的 活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教師:今天是媽媽的節日,也叫“三八”婦女節,除了我們的媽媽還有哪些人過節?
教師(請媽媽站到面前):今天媽媽過節,看,媽媽們多漂亮,笑得多開心,讓我們一起祝媽媽節日快樂!
2、誇誇好媽媽。
教師:我們都有一個能幹的好媽媽,媽媽們有些什麼本領呢?
媽媽代表給幼兒講講自己的工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如編織的毛衣、繡的作品等)
教師:你的媽媽有些什麼本領,誰來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利用幼兒用書上的調查,並結合帶來的照片或作品進行介紹)
3、禮物送給好媽媽。
教師:小朋友的媽媽真能幹,不但能做出香噴噴的飯菜,給小朋友們編織毛衣,還能把工作做得很棒,真了不起!我們都愛自己的好媽媽,我們可以怎樣愛媽媽 呢?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我們如何愛媽媽。
請幼兒到自己媽媽的面前,將自己製作的禮物送給媽媽,並說一句祝福的話。
4、歌表演《媽媽,不再煩你啦》、《我的好媽媽》。
教師:我們學了歌表演《媽媽,不再煩你啦》,現在我們表演給媽媽們看,讓媽媽欣賞我們的節目,好嗎?
每一位幼兒找到自己的媽媽,為媽媽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9
活動設計背景
隨著嬰幼兒教育的深入開展,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雙向互動的親子活動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在園表現,同時也建立了家園溝通的樞紐。製作“樹葉寶寶”,力求透過這一活動的多元途徑,讓幼兒在活動中動手、動腦、開發潛能。
活動目標
1、培養家長跟孩子之間的合作能力。
2、讓家長協助,培養孩子獨立操作、敢於嘗試的自信心。
3、透過操作,讓家長和孩子感受動手過程所帶來的快樂。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家長做完自己的環節之後,對孩子動手操作環節只動口不動手,做到只指導不全包。
難點:
孩子能把家長剪好的眼睛、嘴巴貼到葉面的正確位置。
活動準備
1、《秋天》《小樹葉》音樂;
2、樹葉 剪刀 紅、黑兩色即時貼;
3、 “樹葉寶寶”一副。
活動過程
(一) 培養自信的我。
讓孩子表演自己的拿手節目,給予孩子信心。
(二) 欣賞音樂《小樹葉》,提出問題引入活動。
1、教師介紹樹葉寶寶勇敢、可愛,可是樹葉寶寶到底長什麼樣子呢?(請小朋友自由發言)
教師出示樹葉寶寶,小結:樹葉寶寶有兩隻眼睛、一個小嘴巴,它想和我們交朋友,孩子們,你們願意嗎?(願意)
下面,請孩子們和家長一起做樹葉寶寶。
2、活動規則:
(1)家長用準備好的材料,剪出樹葉寶寶的眼睛和鼻子。
(2)由孩子自己把眼睛、鼻子貼上在樹葉的正確位置上。
(3)一起做漂亮的樹葉寶寶,比比看誰做的樹葉寶寶最漂亮。
3、在動手活動中,孩子的貼上環節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教師注意指導方法;禁止家長代替貼上;教師及時表揚配合默契、遵守活動規則的家長跟孩子;
4、活動結束:
請家長跟孩子清理活動現場並收集作品;讓孩子選一件作品送給家長;讓家長和孩子帶樹葉寶寶一起隨音樂做動作。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我發現對預設的活動目標基本達成,大部分孩子能自己動手做,和家長的配合也較圓滿,和家長之間的愛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著。
活動結束後,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如在幼兒動手的過程中,是否讓家長給予孩子鼓勵,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扯遠了呢?孩子們的思維拓展是好事,但會不會使孩子偏離我的創設的情境呢?思索再三,我還是按原計劃,讓孩子與家長共同動手。又如在最後的遊戲環節,我請其中的一個家長上臺展示自己的以及孩子的作品,增強了孩子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遊戲時也非常愉快、興奮。而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將孩子的作品逐一進行展示,給整個活動留下了遺憾。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延伸活動中讓孩子們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現自己的美,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上一層樓。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透過兒歌學習穿衣服,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坐成U型座位。
2、搖籃曲、鳥叫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境表演匯入(重點:讓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品德)
1、一位老師與一位幼兒分別扮演媽媽與寶寶
“媽媽”拿著衣服向寶寶走來:寶寶起床啦!
“寶寶”睜開雙眼,伸個懶腰。
“媽媽”:“來!媽媽給你穿衣服。”
“寶寶”:“不要!不要!媽媽我自己來,我自己穿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問:剛才你們看到了誰?媽媽說了什麼?寶寶說了什麼?
師:那你們會給自己穿衣服嗎?
二、學穿衣(重點。策略:透過實踐活動,運用兒歌的形象化語言將穿衣服的一些動作與兒歌融合)
1、請全體幼兒嘗試穿衣服,教師一旁進行觀察
師;剛才老師看到了有的小朋友會穿了,有的小朋友還不會穿,沒關係。請一個會穿的小朋友到前面來穿給大家看看吧。
2、教師重點示範穿衣服的伸袖子的方法,請幼兒徒手跟著老師一起做。
(1)(告訴幼兒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先把衣服的正面對著自己,兩隻手抓住領子,寶寶們找到領子了嗎?這個動作叫“捉領子”。
(2)看好老師現在要幹什麼?把衣服翻過來頂在頭上,就像蓋房子一樣,我們就說“蓋房子”。
(3)看!老師的手像小老鼠嗎?看好哦,小老鼠張大了嘴巴,在什麼?(咬袖子)你們的小老鼠呢?也請他一起出來吧!咬住袖子了嗎?(教師進行觀察)
小老鼠咬袖子出洞子(教師動作示範)
(4)你們的兩隻小老鼠都出來了嗎?最後,兩隻小老鼠吱扭吱扭地爬到房子上。
3、完整邊念兒歌邊徒手學穿衣服
我們現在一邊穿衣服,一邊把兒歌連起來唸一念吧
4、幼兒邊念兒歌邊穿衣服。
教師總結:小朋友們真能幹,剛才我們不但學會了穿衣服,而且還學會了念兒歌。
三、穿衣服比賽(重點:能夠熟練並獨立地穿衣服,以競賽方式進行提高幼兒積極性。)
1、(播放搖籃曲音樂)師:這個音樂告訴我們要幹什麼?(睡覺)提醒幼兒把自己的外套脫掉,掛在小椅子上。
師:(教師引導幼兒在前面座位上作出睡覺的姿勢)夜晚靜悄悄的,小寶寶們睡著了。
2、(播放鳥叫聲音樂)師:寶寶們,天亮啦,起床嘍!我們要準備穿衣服嘍!還記得我們剛才的兒歌嗎?快去拿好自己的衣服,我們來比比哪個寶寶衣服穿得又快又整齊。
師:如果你有困難可以請邊上的小朋友幫忙,別忘了和他說謝謝哦。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本領?(穿衣服)以後午睡起床後,小朋友就可以自己穿衣服。而且寶寶們在家裡自己的事情也要自己做。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能積極參與動手製作,為環保作出自己的努力。
2、透過討論確定保護草地的方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 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草的種子、草皮 、小鏟子、數碼相機、電視機,杯子水桶等。
活動過程:
一、幫助孩子回憶昨天的所見。
1、你們昨天看到什麼?
2、那條白白的小路在草地上好看嗎?(引導幼兒觀察電視畫面)
3、有什麼好辦法讓小路不見呢?
二、幼兒先分組討論,然後再進行集體討論。
1、讓幼兒交流自己的意見。
2、選擇其中的1"2種辦法進行嘗試操作。
三、帶領孩子到草地進行操作
1、教師講述種植的要求。
2、和孩子一起將發白的土地鬆軟。
3、進行種植活動。
4、給小草和周圍的樹木澆水。
反思:
透過活動,幼兒開始喜歡小草,喜歡周圍的植物,對他們充滿愛心和好奇心,更加懂得要愛護小草,保護環境。設計標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並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把“愛護小草,保護環境”逐漸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2
設計意圖:今年我帶小班,孩子從家庭來到幼兒園,進入集體生活,要學習與同伴交往,要跟同伴一起活動,要開始他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孩子會有些不適應的表現。如何幫助孩子儘快的熟悉環境,適應集體生活,對集體產生安全感,進而喜歡上幼兒園呢?正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大家來抱抱》是我們自己生成的一節社會活動,幼兒很容易用自己的感官去接觸事物,進而產生心靈的感受。擁抱是一種身體的接觸,更是一種心靈的接觸,透過擁抱增進與老師、同伴間的交流,消除陌生感,讓幼兒逐漸喜歡上幼兒園。
目標:
1、初步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對他人的喜愛。
2、體會和同伴以及成人擁抱的親切感。
3、願意參與集體遊戲,大膽表達情感。
準備:
長毛絨玩具(人手一個)、碟片(天線寶寶)、音樂準備:找朋友、進場音樂。
過程:
1、出現各種小動物,讓幼兒與它們抱一抱,體驗抱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感覺。
2、結合生活請幼兒說說被別人抱的經驗。(老師去抱小朋友,讓幼兒體驗被抱的感覺。)
3、小朋友互相抱一抱,初次體驗與同伴抱的感覺。
4、看動畫片,模仿正確的抱同伴的方法,懂得怎樣抱才讓人覺得舒服。
5、再次選擇喜歡的同伴去抱抱。
6、討論還有哪些表達喜歡的方式。我們喜歡一個人,除了可以抱一抱,還可以怎麼做,能讓他知道你喜歡他呢?
7、和客人或同伴玩找朋友遊戲,在找到朋友後抱一抱。
評析:
本節活動能圍繞新入園孩子心理適應的需要,生成設計適合其年齡特點活動內容,過程組織緊扣目標,從情感體驗入手,豐富幼兒與他人抱一抱的情感體驗,有重點的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斷昇華幼兒體驗,特別是電教媒體的運用適時恰當,在給幼兒提供模仿物件的同時,營造了較好的氛圍,進一步激發了幼兒與同伴保抱一抱的情緒。建議,關注過程中個別幼兒的體驗,對一些環節增加預見性。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謙讓、輪流、合作等方法解決遊戲中的矛盾衝突。
2、學會“沒關係、你先玩”和“我們一起玩”等禮貌用語。
3、樂意與同伴進行友好、合作的活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小型桌面玩具若干。
2、小雞指偶一個。
3、幼兒操作材料《我們一起玩》
活動重點及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解決遊戲中的矛盾衝突。
活動難點:學會用禮貌用語解決遊戲中的矛盾衝突。
審美元素:
透過在遊戲活動中鼓勵幼兒主動使用禮貌用語解決矛盾衝突,爭取做一個語言美、行為美的好孩子。
活動過程:
一、創設活動情景,匯入活動。
教師手拿小雞指偶問:前幾天下雨小雞的房子被大雨沖垮了,小雞很著急,我們一起來幫幫它造座新房子吧!小朋友你們想當建築師建房子幫助小雞嗎?
二、在搭建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尋找並學習解決矛盾的方法。
幼兒自由搭建房子,教師注意觀察,發現幼兒有衝突(如爭搶同一塊積木或搶位子等)時暫停遊戲。(如無衝突發生,教師參與遊戲,引發“矛盾”)
師:你們怎麼了?請小朋友們幫他們想個好辦法解決矛盾。
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建議,教師請兩名幼兒演示大家想出的各種方法,如:“給你吧,我再去找一塊”,“我拿玩具,你來搭”等。
三、幼兒再次用玩具搭房子。教師觀察幼兒在遊戲中有無衝突、矛盾產生,並個別引導。
師:小朋友們搭的房子真漂亮,小雞也非常感謝你們,希望你們以後玩玩具時發生矛盾,也會用謙讓、一起玩、商量等方法來解決矛盾,好嗎?
四、幼兒觀看操作材料《我們一起玩》。
教師帶領幼兒邊看圖片邊講故事《我們一起玩》。
師:明明和婷婷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他們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學說禮貌用語“沒關係、你先玩”和“我們一起玩”。
五、教師評價。
師:我們以後在遊戲活動時,如果發生矛盾,要學會說禮貌用語“沒關係、你先玩”和“我們一起玩”,商量著解決矛盾,大家都做好朋友,一起玩,好嗎?
活動反思:
讓幼兒在玩中體驗合作的快樂,並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培養幼兒合群、樂群的性格。鼓勵孩子與更多的孩子經常往來、友好相處。同伴群體交往,會豐富孩子的經驗,培養其交往能力,引導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變化,學會關心與理解他人的感情,激發孩子與他人分享快樂和解除別人痛苦的願望。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一. 願意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與他人分享帶來的快樂。
二. 學習怎樣與人分享初步感知與人分享有助於友好相處。
三. 初步感知分享的含義和分享的相互性。
活動準備
一. 課件《分享真快樂》,ppt《分享真快樂》。
二. 歌曲《幸福拍手歌》
三. 橘子四五個,每個幼兒帶一樣自己喜歡吃的零食,玩具或圖書。 活動過程
一. 吃橘子,初步感知分享。
(1) 教師:今天我帶來了幾個甜甜的橘子請大家吃,可人這麼多,橘子只有5個,怎麼辦呢?”
幼兒想辦法討論怎樣才能讓大家都吃到橘子。
(2) 把橘子剝開,分成一瓣一瓣,師幼共同品嚐。 提問:橘子是什麼味道的?
我們大家一起吃橘子的心情是怎樣的?
(3) 教師表明和大家一起分享橘子的快樂。
小結:像我們今天這樣,有好吃的東西,與別人一起共同享受叫“分享”。
(4)討論:如果你有了好東西而別人沒有,你會怎麼做? 我們一起來聽聽小兔的故事,看看他有了好東西是怎麼
做的?他的心情怎麼樣?
二. 傾聽故事,鞏固感知分享。
(1) 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幼兒認真傾聽。
(2) 提問:小兔拔了兩個蘿蔔,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羊媽媽
和小豬,他是怎麼做的?他的心情怎樣?兔媽媽為什麼也很開心啊?
小結:小兔和朋友分享了蘿蔔,和媽媽分享了快樂的事情,他們都很開心。
三. 看動畫,瞭解可以分享的事物,鞏固感知分享。
(1) 我們來看一看小動物們在分享什麼?他們是怎樣分享
的?
放動畫,幼兒觀賞。
提問:剛才小動物們分享的什麼?是誰在分享?他們心情怎樣?(教師演示課件幫助幼兒梳理)
我們來看看他們還分享了什麼?(繼續演示課件)
(2) 你有什麼好的東西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嗎?
四. 共同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1) 你們都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和好玩的東西,是些什麼呢?
分別自主介紹自己帶來的食品或玩具。
(2) 啟發幼兒分享:好吃的好玩的東西真多啊,要是每個人都
能吃到和玩到就好了。
小結:找到好朋友把好玩的好吃的放在一起,大家共同
分享。
(3) 大家邊分享邊交流分享的快樂,播放幸福拍手歌。
小結:今天我們每人只帶了一種食品或玩具,但分享之後大家吃到了很多種不同的食品和玩到好多種玩具,分
四.請大家和客人老師一起分享自己帶來的食物或玩具,結束活動。 享真快樂!
傘回家,結束活動)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體驗小鳥離開媽媽後的悲傷以及和媽媽團聚後的快樂,有初步的同情心和愛心。
活動準備:
課件《小鳥和媽媽》;用紙剪好的鳥媽媽、青蛙媽媽、雞媽媽及它們的寶寶,寶寶數量多於幼兒人數;畫有樹木、花草、天空、泥塘的背景牆飾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禮物,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呀?(出示小動物圖片)小朋友喜歡嗎?可是還有一位客人卻很傷心,它是誰呢?咱們看看發生了什麼故事。
(評析:透過談話,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演示課件,匯入活動。
1.
提問:剛開始小鳥為什麼不吃不喝也不唱,總是低著頭?當大鳥飛來時,小鳥怎樣
了?小鳥為什麼看著媽媽哭?引導幼兒體驗小鳥和媽媽不能相聚的悲傷。
2.
再次提問:心心把小鳥放出來後,小鳥和媽媽怎樣了?引導幼兒體驗小鳥和媽媽相聚後的快樂心情。
(評析:透過故事讓幼兒來感知體驗悲傷和快樂的心情,利用小班孩子思維具體形象化的特點,將故事製作成課件,進一步從視覺上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喚起幼兒的情感體驗。
1.
提問:你離開過媽媽嗎?找不到媽媽時,你心裡有什麼感覺?如果媽媽找不到你,媽媽會怎麼樣?
2.
教師小結:小朋友離開媽媽會特別傷心,媽媽丟了孩子也非常難過。小鳥也像小朋友一樣,和媽媽在一起最快樂。所以,小朋友應該愛護小動物,不要讓它們和媽媽分開。
3.
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引導幼兒將動物寶寶送回媽媽身邊。
師:請小朋友看收到的禮物,如果咱們把這些動物寶寶帶回自己家,他們就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它們會怎麼樣?小朋友應該怎麼辦?
(評析:透過提問,喚起幼兒的情感體驗,進而激發幼兒的同情心,使幼兒知道要愛護小動物。)
四、貼上活動,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媽媽,教師引導幼兒愛護小動物,並且指導幼兒將寶寶粘在離媽媽近一些的地方,這樣他們會更高興。
(評析:為幼兒提供實際練習操作的機會,使幼兒進一步體驗到小動物找到媽媽的快樂,進而來培養幼兒的愛心。)
五、結束活動: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小朋友一起圍著小動物唱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