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筆記>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1

  前幾天,我讀了《城南舊事》。它的作者是林海音。

  《城南舊事》全書分為《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故事。用小孩子的口吻娓娓道來童年的那些往事。宛如一縷春風,輕柔地飄過樹林,飄過大地,飄過田野,飄過每一個人的心間。

  讀《城南舊事》,英子天真無邪的話語和兒時趣事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小時候的快樂度過時不覺得有多好,反而羨慕大人的世界,整天在家裡嚷來嚷去:“我要長大!”以前總認為童年的煩惱說不盡,有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幹什麼都不可以,家長總搖頭說:“不行,你太小了”我簡直恨不得一夜之間就長成大人,想幹什麼幹什麼,“胡作非為,上房揭瓦”……

  直到今天,我該上初中了,那個“六一”兒童節不再屬於我,我的童年也在陣陣叫喊中流逝,童年的生活已成為過去,只能細細品味,無法再次經歷了,我才感到時間的不等人和一陣子迷茫。

  也許,童年就像書中說得那樣令人流連往返;也許,童年就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美好但已失去的夢;也許,童年有如一絲絲的嫋嫋青煙,轉瞬即逝;也許,童年好似一個小時候的生活記錄片,時常在我們的腦海裡播放,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

  當童年的花兒凋零了,童年生活也就永遠地離去了……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2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耳熟能詳的曲調再次觸控我的耳膜,我彷彿又看到學駱駝吃草的小英子、瘋瘋癲癲的秀珍和身世可憐的妞兒。

  《城南舊事》是我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寫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雙眼,觀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惠安館”“我們看海去”“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些故事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讀完這部書,我好像長大了。

  拿起《城南舊事》的時候,書中的一切是那麼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和緩緩而逝的歲月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讀書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是文字之間盪漾著的一種淡泊與純潔。在半個世紀的離別中,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飄零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罷,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樸素的東西,因為它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個場景一個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一樣,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醇和,那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的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後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寫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種影響自己一生的最真摯的父愛。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帶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就明白父親不能看著女兒上臺做代表,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女兒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作者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銘記在心裡,努力拼搏。文章寫英子父親病危,以花暗示了父親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現實,她鎮定地接受了事實,決定擔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結尾。是呀,長大了就得負責任,長大就意味著不再讓人擔憂。雖然生活的重擔壓在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靈已經長大,不再任性。

  驀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著盛夏的情懷......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多了一份緬懷。落寞之後,那清越悠然、古樸婉轉的音樂仍在耳畔縈繞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3

  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彷彿走進了二十世紀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衚衕,彷彿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著的那段“城南舊事”。

  幾十年前,六歲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衚衕中,他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他從不在自己心靈的世界中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結識了第一個朋友:“瘋女人”秀珍,秀珍的女兒小桂子被家人遺棄,生死未卜,在英子的幫助下,認出小夥伴妞兒就是秀珍離散六年的女兒小桂子,但在她們回家途中慘死在火車輪下,母女倆慘痛的經歷在後來英子人生中成為了無法忘卻而又時常浮現在腦海中的噩夢。

  而後,英子喬遷到新簾子衚衕,她認識到了一個以偷盜為工作的年輕人,他為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竊,英子覺得她很善良,命運本不該如此,動盪歲月的背景下,這位年輕人在英子充滿童稚的眼中,既偉大,又渺小,而且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他被英子無意揭發,並因此行竊中被抓,從此,在英子的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好友。我看到的是那時的英子眼中閃爍的淚光,看不到的是英子不及後悔的心靈。

  還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英子的奶媽——宋媽。英子一直對宋媽丟下自己的家庭,來照顧別人的做法深感不解。世事難料,在英子九歲那年,宋媽得知兒子去世,女兒被丈夫賣掉,父親因肺病去世,悲痛欲絕。然後便隨丈夫回家,留給英子的是長久的孤獨,留給宋媽的是無盡的落寞。曾經的依依不捨,曾經的朝夕相伴,在離別時都悄然隨風逝去,往日的悲歡離合,往日的陰晴冷暖,在失去時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不久,英子的慈父也因染病在身而終埋地下。這是她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畢竟骨肉相連,血脈相通。這給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憶,父親的音容猶在,暮然回首卻只有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黃土,雨淚紛紛;一方石碑,紅葉翩翩。

  童年往事在英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無法重來的童年,無法倒流的時光,無法改變的歲月。纏繞往復的悲劇輪迴解釋了黑暗的社會與美好祝願之間的.強烈反差。《城南舊事》這本書以小英子的經歷為背景,這就給故事蒙上了一層天真童稚的色彩,即使是悲劇,也會使心中漾起一絲溫暖,儘管小英子的童年曆盡艱辛,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遇事難遂人意,人生終難完美。一生中的缺憾會有很多,英子的童年也許有天真,也有疑惑。可這畢竟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段時光。這本書揭示了英子眼中的世事變遷,也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

  看完這本書後掩卷沉思,英子的童年不該如此,她對生活的思索從未停止,也曾經不諳事理,對大人世界充滿疑惑。但仔細回想,英子的童年經歷卻並不意外,城南舊事只是窮苦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童年的沉重經歷是她情感深處醞釀過的一罈陳年老酒,往事辛辣而乾澀,但仔細回味,就能體會到它的香醇,回味到它其中流露的人間真情。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二年級4

  這學期,孩子預習第一課《竊讀記》的時候,就喋喋不休地給我講了很多他剛剛瞭解到的新知識,作者林海音,還寫過一篇叫《城南舊事》的小說......當時我正在做飯,小傢伙也擠在廚房,以往我早把他趕走了,但是一聽《城南舊事》,我的興趣也來了,給孩子講了很多我的感觸,小不點被我煽的也是熱情高漲。這可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作品,當即承諾我們要一起看,並且要好好欣賞一番。還沒等看,老公已經更是積極地買回了兒童解析版的《城南舊事》,孩子睡覺前都還在苦讀。

  今天孩子作業完成比較早,咳嗽也好了一些,我建議馬上觀看,孩子親自操作,嗯,還行,網上搜索,很快成功,那懷舊的畫面中,主人公的旁白中加上了兒子的解說詞:"媽媽,這是一篇回憶錄......"

  我想,引導對於我們和孩子來說都太重要了。英子用她的眼睛記錄了當時的社會,英子顯得是懵懂的,我們的孩子看的也是懵懂的,當時的我看得也是懵懂的,但我一直是那麼喜歡和欣賞,而我今天就看懂了,看明白了,我們的孩子也會慢慢看懂.引導孩子,誘發和培養孩子積極高尚的興趣和愛好,對於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時候,還是很佩服孩子的,早在一年前,他已讀完《三國演義》《東周列國》《隋唐演義》,這些枯燥的東東,我都沒看過,慚愧!《笑貓日記》全系列《貓武士》全系列......等等孩子的讀物看的就更多了。有一次孩子問我:“媽媽,你小時候都沒讀幾本書,還怎麼寫讀後感呢?還說老師會拿你的作文做範文,怎麼可能呢?”我真的慚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