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通用14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通用1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曉》。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它形貌的重要是春天清晨的景緻,鳥雀隨處鳴叫,顛末一夜的風雨,地上隨處是落花。可以說字裡行間都流蕩著春晨的濃濃氣味,表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畫出了一幅優美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建立了光顯的聽覺形象。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本課中5個生字,會寫生字“知”。

  ⑵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⑶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⑷培養學生想象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並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具】

  課件

  【說教法】

  1、讀書法: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說學法】

  1、合作法:

  針對於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並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說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後我再設問匯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

  這樣匯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

  由於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瞭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後,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範讀。因為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出示課件)接著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生字“知”,再指導學習四個要求認識的生字“曉”、“眠”、“聞”、“落”。先領讀,後齊讀,再指名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生字,我又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幫生字寶寶找家。(出示課件)

  提示:五個可愛的生字寶寶因為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學生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

  然後讓學生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小組代表彙報成果。如果出現問題,我再相機指導。

  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如果只是中規中矩地進行指導,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對於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說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如“春曉”、“眠”、“不覺”、“聞”、“啼”、“處處”、“夜來”等詞語(出示課件)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接著我採用齊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熟讀古詩,最後出示動畫課件,一邊讓學生觀察一邊合作交流,讓小組代表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教師再相機歸納詩意。

  這樣入情入境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四、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先引導學生在明白詩意的底子上背誦古詩。

  然後引導門生體悟詩的意境,對此講授我接納兩種要領:

  1、配樂朗讀古詩,讓學生們閉眼想象。(出示課件)

  2、發起學生用本身機靈的小手畫一畫本身心中所想的“春曉圖”。(出示課件)

  陪同著美好的音樂氣氛,讓孩子們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壯麗的顏色,動情的語句刻畫著他們心中對春天的暢想,既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又造就了學生的繪畫本領。

小學語文說課稿2

  1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使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2、認識本課“鍾、零”等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在朗讀中表演,在表演中感悟,學生們很有興趣。在教學中創調了富有情趣的學習情境,課件演示,做遊戲,表演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

  3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識字。

  2、學習課文,使學生由此想到“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

  4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我們來做個遊戲,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地站立,看誰堅持得最久。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師:一分鐘可以說很短,也可以說很長,剛才我們就感覺時間很長,因為有的同學都堅持不住了。今天我們學了課文《一分鐘》以後,你對一分鐘一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文,標出自然段;

  2、找出生字,並同桌互讀;

  3、讀詞:丁零零嘆氣鬧鐘遲到哈欠決定後悔

  4、範讀,文中“一分鐘”指的是什麼?

  三、朗讀感悟,交流體會

  1、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鐘,怎麼會遲到了二十分鐘呢?原因就藏在課文的句子裡,再讀課文,把你讀懂的句子畫出來,幫元元把二十分鐘找回來,好嗎?

  生:讀課文,小組討論

  2、讀一讀自己畫的句子。

  3、小組討論:元元兩次嘆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的時候,他會想些什麼呢?

  生:讀文,體會元元當時的心情;小組彙報。

  5、指導朗讀,讀出嘆息自責的語氣。

  6、你覺得一分鐘重要嗎?指生回答。

  是的,很重要,就因為元元多睡了一分鐘,所以他被紅燈攔住,還沒能追上上汽車,只好自己走著去上學,耽誤了許多時間,所以這一分鐘確實是太重要了。

  7、元元為什麼“紅著臉,低著頭”走進教室?他在想些什麼?

  8、指生表演。

  9、你想對元元說點什麼?

  10、你想對全班同學說點什麼?

  10、有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體會元元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自己收集的關於時間的詩句顏語。

  時間就是金錢---------富蘭克林(美)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蕭繹(中)

  2、你知道一分鐘能做哪些事情?

  a人們駕駛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1公里

  b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

  五、總結

  多睡一分鐘帶來的是一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嘆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臉紅的尷,是深深的後悔和寶貴的教訓,多睡一分鐘,只不過是放鬆一下自己,結果耽誤了半節課。

小學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將心比心”。意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將心比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劑,更是構建和諧社會、樹文明新風的主要內容。這組教材是“以誠待人”為專題編寫的,課文的內容生動、感人,有誠實、講信用的父親,有用自己勞動去維護個人尊嚴的石油大王哈默,都從不同的角度讚美了誠實、守信等道德規範。《將心比心》是一篇略讀課文,是本組教材的最後一篇課文,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能自讀自悟課文,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明白了“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為別人著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我任教的是來自各個農村的學生,他們學習勤奮,在課堂上表現活躍,性格淳樸,待人真誠,是懂事、有禮貌的孩子。但受地方語言的影響,課外的閱讀量少,學生的表達能力差,如何從文字聯絡到生活,表達自己的正確見解,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困難。

  二、說教學目標

  1、四年級處於第二學段,第二學段的閱讀方法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課文。”《將心比心》一文,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所以我第一條教學目標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使用電子文稿演示文中人物語言和作者體會反覆朗讀,體悟文中人物的感情。

  2、本課語言通俗,而且沒有生字僻詞,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容。我覺得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從文字中受到德育的薰陶,是教育學生的主要目標。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條教學目標是“透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我從網上搜集學生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宣傳片——“心在一起”做為匯入,貫穿課堂,營造課堂氣氛,感染學生。媒體資源播發,生動地體現生活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文明行為,學生似身臨其境,受到片中人物的感染,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3、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針對本班情況,以學段目標為依據,我定下的第三條教學目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教學目標是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與文字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這是教學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透過體會文中人物語言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媒體課件情景匯入、抓住重點語段品讀、音樂感染等教學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教學中,我藉助“心在一起”廣告做為課堂的切入點,抓住重點語段反覆朗讀、體會,引導學生質疑,組織學生討論、探究、交流,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本課是獨立閱讀課文,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我適當引導他們從讀中悟,從文字聯絡到生活實際,從而達到薰陶的作用。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情景匯入——初感課文——深入體會——課外延伸。

  (一)情景匯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廣告——心在一起做為切入點,觀看後向學生提出“從片中,你看到了什麼?”透過學生的發言,從而揭題。這樣的匯入設計,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營造課堂氣氛,對揭題鋪下了墊筆。

  (二)初感課文

  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初步學會默讀”。所以我對學生提出“讀正確、通順,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的閱讀要求後,讓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提出的問題“課文寫了哪幾件事?”這個環節的設計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體會

  在初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找出來用‘——’劃出,並寫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誰令你感動?”“阿姨,母親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找出重點語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質時,我設計了“移情體會”的環節,提出“如果這位阿姨沒有這樣做,結果會怎樣?”“如果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這兩個“如果”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換位思考,切身體會文中受幫助的奶奶和受鼓勵的實習護士的感激之情,更體會到阿姨“處處為他人著想”和母親對護士的“寬容、理解、鼓勵”高貴品質。

  在為兩個小故事感動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溫暖”,理解“溫暖”是一詞多義,讓學生透過查字典明白“溫暖”指的是心中感到幸福,試著用“溫暖”說兩句表達意思不同句子。接著一起讀讀作者對這兩件事情的體會——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這個環節的設計揭示課文的主題,同時實現課文的教學目標和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

  (四)課外延伸

  學生受課文中人物的品質影響,走出文字,聯絡生活實際,提出“生活中,有這樣將心比心的事嗎?”讓學生交流,說一說,不僅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陶治了他們自己的心靈,同時實現了本課教學的目的,認識到“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為別人著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這個環節的設計,可能學生都談到別人需要幫助時,自己該怎樣去幫助。這時,我適當引導學生平時傷害別人時,是否能換位思考,體會別人受傷害後的想法。

  接著讓學生試著說說“將心比心”這個成語的理解,體會“將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別人的心,為他人著想。

  最後與學生一起共勉作家羅蘭的名言:如果每一個人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麼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悲劇和恨事。

  讀後,隨著音樂“心在一起”響起,“世界那麼大,只要我們心在一起”相信這段話、這首曲對學生的思想帶來很大的觸動,會將聯絡到自己的行為中去,遇事將心比心,做一個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課本靜態的呈現,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更突出課文的主旨。

  我抓住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親”、“護士”和文中的關鍵詞句做為板書,這樣的設計簡單明瞭的突出本課的主要內容,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將心比心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小學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著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影、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說,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說,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說;(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說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嘆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1)透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2)透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說: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小學語文說課稿5

  《白鵝》說課稿。

  《白鵝》是編排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本文主要是向我們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的形象特點,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於白鵝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共可以分為4個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寫了白鵝高傲的姿態;第二段(3)主要描寫了白鵝的叫聲;第三段(4)主要描寫了白鵝的步態;第四段(5---7)主要描寫了白鵝的吃飯。全文結構非常清楚,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主要是圍繞著“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句話來統領全文的。全文就是細緻刻畫白鵝的三大方面重點來描寫了它的性格特點,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這篇文章的語言活潑、詼諧、準確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面對這份文字,我估計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具備了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的思維正向抽象的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從讀中品味。作為教者的我們只有幫助學生建構這樣的感性的語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語言的精妙之處。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學價值是訓練學生去領會語言的獨特與精妙之處,初步掌握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細緻。

  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特點的分析、解讀,基於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基於編者意圖的領會,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認讀8字,會正確書寫12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器,引吭大叫、侷促不安、步調從容、大模大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倘若、從容不迫、窺伺、不勝其煩”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等朗讀課文;

  目標二,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瞭解白鵝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具體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目標三,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對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白鵝高傲的特點寫出來的。教學難點:從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理念

  我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是帶著這樣的教學理念,力圖體現:1、彰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我認為語文是由語言與文字組成的,學語習文應該成為終極目標,唯有立足於語言習得表達,才能體現學科的本位。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處處以語言為珍珠,用文字來串線,形成語文課堂的本質特徵。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足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夥伴者,促進者。

  四:說教學流程;

  我帶著這樣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上好語文課,真實展開我的我的教學流程。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塊。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課初始,談話引入:同學們,一說起鵝,你們會想到什麼?由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引入,學生可能會說,想起鵝的樣子。也可能會說想起《詠鵝》這首詩,如果有學生提到這首詩,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來,引出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在他筆下,這隻白鵝什麼樣子呢?好,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豐子愷先生吧。”由課題又引出對豐子愷先生的介紹。

小學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ae》是蘇教版小學第一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漢語拼音,課文主要講了ae的認讀、它的四聲以及書寫,課文以圖畫的形式,生動地表現了3個單韻母,課文插圖生動活潑,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教材。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和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學習目標:

  1、 根據學生的特點,學會ae三個單韻母,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拼音,有主動學拼音的願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 創設情景,藉助媒體,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e的四聲。

  3、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大膽發言的能力。

  其中,讓學生認讀ae及四聲,並能正確書寫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讀準四聲。

  二、說教學策略

  根據課文的內容特點,圍繞學習目標,緊扣《語文課程標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方法的整體構想上,我準備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有所發現,再帶出語境歌,幫助學生初步感知,然後採用讀——思——議——讀的方法學習,並結合遊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為此,我準備安排兩個課時引導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設定形象生動的動畫情景,讓學生整體上感知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藉助表音表形圖,在語境中認識ae3個單韻母,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第二課時:藉助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複習ae的音形,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幫助學生認識四種聲調符號,掌握ae的四聲,能夠直接讀出帶調的韻母。

  三、說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藉助情境圖,引出字母

  靜止畫面的刺激強度不能足於讓學生進入情景,點燃求知火花,我把情景圖製作為動畫,隨著悠揚的背景音樂,旭日從東方冉冉升起,展現一幅夏日小河的畫面,清清的水,綠綠的草,阿姨帶著一位小女孩來到了河邊,這時他們看到了水裡的鵝,正在“eee”的向她們打招呼,籬笆上的公雞正在“”的唱歌呢。此時,我設疑:你喜歡圖上的什麼?便用滑鼠點選一下,ae便從畫面上跳了出來,畫外音“你想學會我嗎?”“你想和我做朋友嗎”等鼓勵的語言。從而帶出本課的學習內容:ae

  這樣,透過動畫情景,主要是給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第一課開始就覺得學習拼音是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的,於是期待著每一節語文拼音課的到來。

  (二) 看看說說、認讀字母

  1、藉助多媒體創設情景,展示情景圖畫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象進行學習:引導學生看圖,知道畫圖的意思,從“阿姨”的“阿”、“喔”、“鵝”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有關的口語音節,讓他們反覆地聽——聽老師標準的示範發音;認真地看——看老師發音時的口形變化和模擬發音口形的手勢,教a時可以出示大蘋果,引導想象張開嘴巴咬上一大口的口形,教時觀察公雞的口形,教e做微笑的口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絡具體的語音學生模仿練習,體會發音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反覆地認讀,做到至少人人單獨讀一次,進行相應地輔導。然後讓學生將學到的字母迴歸到相似的具體語境中,指導學生學讀“語境歌”,學說規範的脹ɑ埃?娣蹲約旱撓鋂浴=?徊澆?⒆幟阜?龐刖嚀逵錁車南嗨屏廢啊4傭?⒒印壩錁掣琛鋇惱嬲?饔謾?/p>

  這樣的設計,主要透過情景的創設,點燃學生的求知慾,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能夠讀準拼音。利用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記憶。加強字母的識記。利用“語境歌”鞏固字母認讀,規範語言。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表形圖,同桌討論,找出圖中與字母相似的地方,同時還可藉助電腦形象演示,說說這些拼音的筆畫。

  3、再一次展示情景圖與音形圖,小組合作編寫順口溜如:“圓臉蛋,彎髮梢,阿姨阿姨aaa:大公雞,喔喔喔鳴,嘴巴圓圓,大白鵝,浮綠水,扁扁身材eee“

  這一層次的設計,我運用低年級學生所喜歡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並結合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而在編寫順口溜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透過激烈的討論,形象的演示,學生不僅認識了形,還了解了拼音的筆畫組成。

  (三) 玩玩遊戲、再認讀

  1、 看看老師的口形,猜猜拼音,猜對的小朋友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

  2、 摘蘋果遊戲:讀準的小朋友得到一個蘋果,並出示畫外音(鼓勵的話)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一個個趣味盎然的遊戲中躍躍欲試,樂學不彼,把學拼音當作一件快樂的事,真正達到了以“趣”導學的效果。

  (四) 字母寶寶住樓房

  1、 根據互動的原則,教師請學生做老師,討論討論這些拼音的筆畫是怎樣的,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書寫,然後再描紅,提示描紅的注意點。

  這樣教師與學生的換位互動,體現了“雙主體”的和諧交融,同時,教師形象直觀地展現描紅經過,防止孩子在描紅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教寫a時強調半圓要圓潤,教寫時要圓潤,教寫e時要一筆寫成,分佈勻稱。

  2、 做做手指操、深呼吸,播放舒緩的歌曲,指導學生描紅、書寫。

  這是學生開始練習寫字的起步階段,關心握筆和坐姿,注意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引導學生克服過於緊張的心理。

  四、說板書 a e

  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潔明瞭又美觀大方,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所教的內容。

小學語文說課稿7

  教材簡介:

  《天窗》是文學大師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為題材而寫的一篇散文。主要寫了一個小孩子藉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觀看屋子外面的世界,並由此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表達了孩子們對大自然奧秘的嚮往與追求,表現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內容通俗易懂,文筆生動而流暢,情感舒緩而真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感悟“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引導學生認識“藉、霸”兩個生字;會寫“藉、蝙、蝠、霸、宙”5個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惡霸、宇宙、猛厲、掃蕩、奇幻”等詞語。

  3、會用“也許…也許…也許”寫一句話。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讀、思、議、討論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喚起學生與課文的共鳴。

  難點:理解8、9自然段中難懂的句子,進而體會“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品詞品讀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採用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透過反覆的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採用了“想象描述法”,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寫作訓練。

  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透過朗讀課文,品詞析句、展開聯想等多種途徑,訓練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體味作品的語言美。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教學掛圖;寫有難懂句子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設疑激趣

  1、今天,我們學習第二26課《天窗》。(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2、師:看到課題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預設:學生可能會問“什麼是天窗?)

  3、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什麼是天窗?”這個問題讀課文。

  4、學生帶著“什麼是天窗”的疑問讀課文。(學生可說說課文的描述:“在房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說一說自己見到過的天窗。)

  5、天窗雖小,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孩子們的童年充滿想象,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體驗天窗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同桌互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互相糾錯正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初讀和預習情況。

  3、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4、自讀課文,思考:天窗給鄉下的孩子帶來了什麼?用書上的一句話來概括。

  學生讀,讀後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5、齊讀全文。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觸動了你的心靈,反覆閱讀,體會為什麼說天窗使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邊記錄。

  2、引導學生抓住給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詞、句、段落交流讀後感受。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當孩子被大人喚回屋裡,告別了疾風暴雨中的玩耍,告別了月光下草叢中的嬉戲,天窗成了惟一的心靈寄託,惟一的自我安慰。

  進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孩子被喚回時的失落,(也可以結合自己類似的經歷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心情)又從天窗中想象出無窮的情形、故事,從而找回了失去的快樂。

  過程中要結合有感情的朗讀。如從“到屋裡來呀!”一句中體會大人的命令、不可違抗的氣勢。從“被關在了地洞似的屋裡。”體會孩子當時的無奈。

  在失落和無奈中,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一片光明,撫慰了孩子們的心靈。從而理解為什麼說天窗使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讀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

  四、拓展積累

  1、教師啟發提問:“在你無奈的時候,什麼是你的慰藉?”

  讓學生談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許是讀書?看電視?也許是擺弄什麼小玩具?

  2、把自己的經歷像作者這樣記錄下來,為我們的童年增添一筆美好的回憶。

小學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程序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本單元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難點:理解、體會為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二、說學情

  1、我們班共有45個孩子,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長輩都圍著自己轉,孩子們在那麼多人的關注下似乎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不太會去關愛父母,回報別人。而《可貴的沉默》的教學會讓我們班的孩子從文中學生的改變受到啟發,進而也學會關心父母,回報別人的教育。

  2、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重難點,更好地把握課文,提高其閱讀能力。它還是學生以後讀文章、寫作文的一個扶手,是日後學習其他方法的臺階。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時我先以故事《媽媽的禮物》開頭,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再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故事匯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故事匯入)老師配樂講述《媽媽的禮物》,聽後讓學生說說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受?引導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兒女那種深沉、無私的愛,便於引入學習《可貴的沉默》這篇也是跟爸爸媽媽的愛有關的文章。

  2、(質疑導向)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出示題目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沉默之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沉默——熱鬧

  3、(探究體驗)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透過比較課本上的兩幅圖有什麼不同,學生透過自己說、找文中句子讀一讀等方式明白了教室的氣氛為什麼由“熱鬧——沉默——熱鬧”發生變化。

  當然,學生在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會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提升。

  在合作探究中透過一個問題:“不說話不代表孩子們此時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麼?說話練習:教室裡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我沉默著,心裡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教學難點: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沉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沉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

  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裡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

  (5)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一向覺得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4、(學習昇華)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孩子們在沉默後行動上發生了什麼變化?

  (2)“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指誰,老師獲得的享受是什麼?

  5、(拓展延伸)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從課文聯想到自己,使自己各方面表現更好,所以我提出一個問題:“課文中的孩子會回報父母的愛了,那我們小朋友們呢?你會回報父母的愛了嗎?快跟你的夥伴們討論一下,說說以後你打算怎麼樣回報父母的愛?”以此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五、說板書設計及說明

  17、可貴的沉默

  熱鬧 沉默 熱鬧

  無價 偉大 無私

  愛

  (快樂) ( 慚愧 ) (享受)

  感受 思索 回報

  設計說明:

  1。 課題“可貴的沉默”置於板書的最上面,讓人一看一目瞭然。而一個大大的愛心顏色鮮紅,在板書的正中間,特別醒目,一看就知道愛的重要,明確這是愛的教育。

  2。 以愛為中心,縱向思維,用箭頭指示法,讓學生在熱鬧中感受愛的快樂,在思索愛的沉默中懂得慚愧,在再次的熱鬧中享受學生回報愛所帶來的感動。以愛為中心,橫向思維,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學生的情緒會有熱鬧、沉默再熱鬧的變化,從而進一步體會學生感受愛、思索愛和回報愛的這個可喜的變化過程。

  3。最後讓學生在愛的回味中感悟愛的無價無私和偉大以及回報父母愛的重要,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六、說教學預計

  1、相信透過學習課文,班上的孩子們能受到啟發,感悟到父母的愛是那麼無價、無私和偉大,我們也應該學會關心父母,感恩典別人的對我們的愛。

  2、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會了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這種方法,對以後讀文章、寫作文時有一定的幫助。

小學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寫景遊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透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 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內容,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

  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為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採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 匯入,整體感知

  1、 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 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 品讀,觸控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 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麼順序的?(板書:遊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後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麼?(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著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 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麼表達?你發現什麼?(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著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後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 反饋:板書: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麼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麼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麼?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麼?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麼?怎麼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 遊覽順序 頤和園{ 佛香閣: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定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儘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慧,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最佳化。

  七、教學反思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捨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為例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為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於動腦筋,不善於表現自己。

小學語文說課稿10

  《雷雨》是第四冊看圖學文。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我在《雷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組合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生動、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課文情境,在強化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結合進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下面,談談《雷雨》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起始階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這首歌,讓學生邊結合看課文第一幅插圖(描寫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現象的變化),邊聽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生探究自然界奧秘的懸念,我設計如下的導語:

  雷雨是夏天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雷雨神奇莫測,十分有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場雷雨,好嗎?

  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我設計如下的情境教學環節:讓學生邊聽課文錄音朗讀,邊欣賞多媒體課件再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邊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句

  創設情境,有助於引導學生展開品詞析句的學習語言的活動。我作如下的教學設計: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我把教室的燈關了,讓學生看圖:畫面上厚厚的黑雲籠罩著整個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讓學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現象的變化。

  三、創設情境,觀察、想象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讓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認真觀察各幅圖,找出各種景物在雷雨前、中、後不同階段自然景物的變化。如:雷雨前、中、後的天空,小樹、蟬、蜘蛛、雷、雨、閃電有怎樣的變化透過指導學生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點、有順序地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雷雨後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卷,為營造美的氛圍,我讓學生伴著輕柔的樂聲,聽著教師的導語,欣賞雨後的自然界美景:我相機展開想象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想象:如果你是一隻快樂的小蝌蚪,你能把雨後看見的雨後美景告訴大家嗎蜻蜓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小鳥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這樣,使想象能力的訓練和說話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四、創設情境,發展思維

  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創設情境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直觀可感的畫面,是培養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為此,我設計以下的問題

  小朋友,你們看圖。雷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請你們認真看,仔細聽。(請學生看雷雨前的有關錄影)

  讓學生透過句子的填空練習,加深對抽象的關聯詞語的理解,從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報欣賞雨前、雨中、雨後美景的感受表達出來,是語言訓練的教學目標之一。我透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指導朗讀描寫雷雨前的語言片段時,先讓學生看錄影,瞭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來。再引導學生理解“譁,譁,譁”的聲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讀得聲音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描寫而過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語言片段非常美,我讓學生仔細看雨後初晴的畫面,把畫面中描繪的雨後美景找出來,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

小學語文說課稿11

  一、縱橫聯絡,說教材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三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分別的告訴學生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如何理智的看待別人,如何拿出實際行動。《蒲公英》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這篇課文在本單元當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起著示範作用,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的目標:

  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和運用詞語;透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對話;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

  2、情感性的目標:

  透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同時也看到蒲公英種子的探索精神,但是不提倡無謂的犧牲。

  3、能力性的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多讀多想、讀懂課文,讀書感悟”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教學難點:深刻體會寓言的含義。

  教學突破: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並且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敢說。

  二、靈活多樣,說教法

  1、資訊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蒲公英傳播種子、發芽生長等方面的資料進行閱讀了解,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創設情景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太陽公公、當“小降落傘們”、當那兩顆小種子,透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字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字、感悟文字、超越文字,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說學法

  1、聯絡生活法

  “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課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結合自己,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蒲公英》過程中,我著力於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最佳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在小組裡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課文,說說學懂了什麼?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當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讓評價專案多元。透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閱讀,說程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激趣匯入 上課伊始,讓學生觀看動畫,並透過教師的激情談話匯入新課的學習。

  2、初讀感知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就多讀幾遍,不能隨意放過。透過初讀,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在讀給大家聽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透過自己努力獲取成功的喜悅。

  3、精讀探究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各學習小組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學習,並在小組裡面進行交流探究、梳理疑難,在精讀過程中,讓學生採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4、彙報交流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透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原因,從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5、賞讀體味

  在此環節教學中,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回味。我特別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

  6、想象說話在學生學完全文之後,我設計了“假如你是太陽公公,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到沙漠裡和湖泊裡的小種子?”“你自己想對這兩顆小種子說點什麼呢?”兩個問題,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此,我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於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堂上,不斷閃爍著學生美麗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體驗著成功的喜悅,追求著創新的價值,走向創新的人生。此時的閱讀,成了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成了心靈的對話。

  五、自我反思,說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本節課中,我本著鼓勵多元解讀,展現獨特思維的觀念,努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我也在個性化閱讀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沒有照搬教學參考書上的正確答案灌輸學生,而是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適時讓學生“辯一辯”,讓學生在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懂得探索與幻想重要的同時,要正確處理聽從和盲從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小學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本堂課是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春天中的一篇課文。

  這首兒歌,透過想像和比喻,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耕作過程,詩化了農民伯伯艱苦的農業勞動,詩化了農民伯伯們辛勤勞動的勞作場面。

  這裡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和諧,富有詩情畫意。讀了這首詩,要讓學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之中是美的,人的勞動是美的!

  二.學生的分析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對於感性的知識接受的很快,思維活躍、想象力強、知識面廣及有初步的空間概念,喜歡動手動腦,並有個別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見解。

  讓學生透過對兒歌的學習,來感受春天,感受自然,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兒歌,認讀學習生字,能流利正確的朗讀、背誦課文,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析,理解課文的內容,以及內涵。

  2.能力目標:

  朗讀、背誦、獨立識字、想像力及看圖說話能力的培養。

  3.德育目標:

  讓學生透過課文的學習來來感受春天,感受自然,並能體會到勞動的創造力和勞動創造美這一道理。結合學校進行的小種植活動,來教育學生對勞動的正確理解和認識。

  四.教學過程

  (一)看圖

  1.看圖觀察,說一說圖上的內容,引導學生結合圖來記憶課文。

  2.出示課題,動態的表現出“插秧”。

  (二)課文

  1.過渡到對課文的學習,配樂聽教師範讀,標記出不認識的生詞。

  2.自由讀課文,學習字詞。

  (三)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選擇要學習的字詞,並能根據提示拼讀,組詞,理解。

  2.學習完生字後,進行詞語的抽讀鞏固複習。

  (四)在課文中識字

  1.學完字詞後,返回到課文中,在文中透過朗讀來加深記憶。

  2.請學生朗讀課文,並進行全班評議。

  3.對於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教師板書到黑板上。

  (五)難點理解

  “插秧”怎麼會插到藍天上、白雲上、青山上、綠樹上?

  透過演示課件演示來解釋現象,並請學生上來嘗試。

  (六)色彩的內涵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色彩,並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春天的顏色

  (七)有感情的讀課文

  回到課文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色彩和美麗的境界。

  (八)課文的引申

  1.再學生充分領會到課文(包括圖、音、語句和韻律)的美之後。進行德育教育,出示學生的美術畫、長高了的水稻等圖片來發現人們生活中創造的美。

  2.出示學校小種植活動的圖片,讓學生們體會到,“人們在勞動中創造了美,在勞動中的人才是最美的。”這也是本堂課的主旨所在。

小學語文說課稿13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課後作業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裡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儘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麼,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說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隻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裡,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呼叫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麼補充的?

  畫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讀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後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

小學語文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與以往所學課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因此,第一課時中,我重點進行識字寫字教學,並引導學生初步閱讀課文,弄清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麼畫風的,為第二課時理解課文、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畫風》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能力目標: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設定“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為教學重點;“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法的選擇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為此,我設立了“讀——悟——說——畫”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說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同時還創造出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三、教學行為策略的運用

  (一)複習舊知,鞏固識字。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中有6個出現在課文人物的姓名中。為進一步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我透過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及名字,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如果喊對了,小夥伴就會回應。就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鞏固了對生字的記憶。

  (二)深入理解,進行口頭表達訓練。

  透過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三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用不同的方式畫出了風。他們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大家用筆把他們畫風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首先得通讀全文,瞭解每個小朋友的態度、觀點;再動筆勾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做法,並引起思索:為什麼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卻都畫出了風了呢?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然後我再採用實物展示、現場畫畫等方式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流。並以此為契機,讓學生找出“風藏在哪裡?”讓學生以“風來了,風把_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_____裡”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老師“小詩人”的誇獎,讓學生在表達上越來越來棒。當幾個句式連在一起以後,就成了一首饒有詩意的小詩。我讓學生給自己作的小詩加上題目,再一起朗誦自己的大作,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大語文觀”,提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豔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可以說,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稚嫩的畫面,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萌芽。

  《畫風》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了風,為什麼我們不能畫畫風呢?“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竟然將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了出來,你能畫風嗎?你想怎麼畫?”我們可以想象,這簡簡單單的一“問”,將激起多少層浪。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特別是在經過了前面的鋪墊後,學生再用這種“詩人”般的話去猜猜別的畫的風在哪裡,更是進一步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展示了自己畫的風以後,老師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對學生的思維將是更好的訓練。

  四、板書程式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小詩”組成。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理解總結,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昇華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