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4篇

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

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1

  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什麼是搭石,為什麼搭石。

  (二)過程與方法: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手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2學情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課的作者劉章是一位以詩歌著稱於文壇的作家,他的作品既質樸純真,又簡約大氣,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濃濃的生活氣息。本文就透過描寫農村生活中看似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以及農村生活中鄉民們質樸的生活小細節,讓讀者體會到平凡中的美麗,樸素中的高尚。對於即將學習本篇文章的四年級學生來講,已經有了三年的小學語文學習經歷,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透過藉助工具書理解詞句,能夠聯絡實際生活對課文發出自己的感想。特別本班的學生多來自農村,生性樸實,更易理解鄉民們的淳樸。

  3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手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4教學過程

  活動1【匯入】圖片匯入

  1、(出示PPT)看,這就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數目,還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可是每當作者劉章爺爺回憶起自己的家鄉的時候,覺得家鄉最美的並不是這些景物,而是家鄉的搭石。

  2、這些不起眼的小石頭,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活動2【講授】明確目標,初讀課文

  1、“搭石”這個詞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一定非常陌生,學生提出看到課題所產生的疑惑,教師適時引導,歸納問題。

  A.什麼是搭石?

  B.為什麼要搭石?

  C.人們是怎麼過搭石的?

  D.搭石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2、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並且試著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活動3【講授】細讀課文,答疑解惑

  (一)什麼是搭石

  1、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什麼是搭石?(進入秋天……)

  2、用課文中的話說一說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又是怎樣過小溪的呢?(山洪過後……)

  3、以“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句式反覆操練,熟悉掌握“脫鞋挽褲”,並體會沒有搭石時的不方便。

  4、再讀課文,談談搭石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家鄉的一道風景)

  (二)走搭石

  1、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寫人們走搭石的句子,並想像當時的畫面。

  2、按順序交流找到的句子。

  A、一行人走搭石:每當上工、下工……

  (1)讀通句子,學習多音字“行”。以男女生,前後組等方式讀句子,透過反覆的朗讀體會“協調有序”的意思。

  (2)請生單獨朗讀,讀出情感,讀出詩意。

  (3)以句悟情,體會一行人走搭石的協調美。

  B、兩個人走搭石:如果有兩個人……

  (1)請學生兩人表演,再現兩個人走搭石的情景。

  (2)再讀悟情,體會兩個人走搭石時的謙讓美。

  C、青年人與老人走搭石:假如遇上老人……

  (1)模擬表演,情景再現。

  (2)細讀語句,體會詞語“理所當然”、“伏”所表達的意思。

  (3)反覆朗讀,體會鄉親們走搭石是的互助美。

  活動4【講授】課堂小結

  學生就這一課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感悟,體會時間會改變,但家鄉的搭石美、鄉親美,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活動5【作業】作業佈置

  日常小練筆:把自己發現的平時生活中的平凡的美的事物或者場景寫下來。

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2

  一、說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為什麼說“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學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說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本文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匯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著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品質。為此,我採用想象說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著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為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說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著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本文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

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3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搭石》。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學生情況,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等七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搭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充滿人間真情和愛意,撥動學生愛的心絃”的好課文。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絡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教學重點】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絡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三、說學生情況

  中年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並能聯絡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四、說教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創設情境”“讀中感悟”“想象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1、從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去想象畫面,體會搭石上蘊含的人性美。

  2、從重點段入手,聯絡上下文,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3、以“讀”為主線,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我從精美圖片“小山村”創設情境入手,引出課題。

  2、隨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學貴有疑:什麼是搭石?它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讓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2、交流學習“什麼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1、根據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讓學生默讀2~4自然段,自主尋找美麗的風景。

  2、交流所尋風景,有看得見的景美和感受到的心靈美。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依據學情,讓學生讀中感悟。)

  1、一行人“走”搭石圖。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讀通句子,正音。

  (2)引導學生用查字典、聯絡語境、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重點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3)學生運用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的方法,嘗試學習,體會“走搭石圖”的美。

  (4)反覆創設真實情境,如讓學生欣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情境圖片,模擬體驗走搭石的感覺,深入體會畫面的美。相機指導朗讀。

  (5)欣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美景,體會畫一般的美感,為學生走搭石創造情境。

  (6)解疑,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2、背老人“過”石圖。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指名讀:正音:伏。

  (2)自主練讀,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

  (3)指導朗讀,運用創設情境、聯絡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引讀。

  (五)扶後放,訓練表達

  1、設計先扶後放的.說話練習:

  a、假如遇到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要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b、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要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2、指名學生說話,並交流。

  3、昇華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4、第五自然段是點睛之筆,借石喻人,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頌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我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這一環節來充分發表和交流自己得感受,讓他們在交流中昇華對文章的理解。

  (六)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我引用法國雕塑家羅丹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作承接,總結全文,概括中心。

  2、佈置小練筆,既引發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又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讓學生動筆前欣賞一首小詩,起到幫扶學生小練筆的作用。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以及吸引他們的視線,我在黑板上畫了四塊搭石。上面板書這四種美。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搭石》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搭石》。我將從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策略、教學程式、板書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來進行今天的說課。

  首先,我來說說第一板塊:對教材的理解

  《搭石》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描寫了作者家鄉的一道風景——“搭石”。課文從建搭石、走搭石讓人們逐漸體會到了平凡中的美。“搭石”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人文景觀,從它身上我們看到了鄉村人民善良、勤勞、和諧、謙讓等品德,它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自然美、心靈美。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在平凡的事物中也有許多美,只是忙碌中的我們無暇停下心來去發現,去感受這種靜美,而文章作者卻用這種質樸、清新的語言向人們傳遞了山村的寧靜、恬美,這不正是現在大多數學生不能體驗到了嗎?因此,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會這種寧靜、和諧的美。

  基於以上理解,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將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1~3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課文4、5自然段,進行口語訓練。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重點進行闡述。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要求,同時考慮課文特點,我將第一課時的目標確定為:

  1、認識“譴、惰、俗”等7個生字,會寫“洪、暴、猛”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3、體會“搭石”的沒,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根據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時的重難點為: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體會“搭石”之美。

  下面,我來說說第二版塊:教學策略

  新課程反對以教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一切教學應以學定教。基於以上原則,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特點,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透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層層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體會“搭石”的美。

  2、多媒體輔助法:我透過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搭石”。透過輕音樂的播放,讓學生更好地朗讀,體會平凡之美。

  除了以上方法,在本堂課中,我還穿插了情境創設發、啟發式教學法,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的實踐中學習語言,在語言品味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接下來,我來說說第三版塊:教學程式,我將分5個環節來說明。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優美的山村風光,並巧妙地將課文內容以圖片的形式出示,傳遞著快樂學語文的資訊,學生立刻投入到興趣盎然的讀書中去了。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識生字詞

  第一步:學生自感,帶著要求

  我讓學生讀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句子,並多讀幾遍

  【意圖:透過學生自主讀文識字,自主感知,即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又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二步:檢查反饋

  我利用多媒體出示詞語,學生自由讀、齊讀鞏固新知,並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意圖:發揮學生的自主,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來讀,體現了一種人性化的教學,學生喜歡的也可能是讀的好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給其他學生一個範例。】

  第三環節:圖文結合,賞“搭石”

  在我們的周圍,幾乎看不到“搭石”,我出示“搭石”圖片,配以課文文字,在讀與賞中,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搭石”。

  第二步:朗讀體會,欣賞美

  課文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風景美,也有心靈美,我讓學生把它找出來,用心讀一讀,學生也許會找到以下幾處美的畫面:

  如:

  1、秋涼在即,人們早早地將精心挑選的搭石擺放好,幾番精心踩踏。

  2、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

  3、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我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朗讀,並與親身經歷結合,聯絡生活實際,講講自己的感受。【意圖:藉助平時的生活經驗,聯絡文字表達,達成生活與文字的溝通。以個人感受為基礎,達成文字的個性理解,有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三步:暢談交流,體會美

  在充分的讀與感悟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已體會到了“搭石”的美,我讓學生與同桌直接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眼中的“搭石”是一種怎樣的美?同時讓學生換位思考,想象自己來到作者的家鄉,想想心中的感受。

  【意圖:這裡讓學生進入角色,想象自己在鄉村,即理解了文字,又加深了學生經驗世界的聯絡,拓展了文字空間。】

  並且在討論、交流、想象的基礎上,隨即進行朗讀指導。

  【意圖:因學生在角色換位的同時,已與文字產生共鳴,這時的朗讀更是對學生由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生活中有許多平凡的美,在我們的身邊,哪裡也可以找到美呢?有哪些美呢?在這一環節,我結合課文,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出生活中的美。

  【意圖:這樣的安排,即培養了學生的書面表表達能力,也是感情的昇華。引導學生透過該與文字對話,實現文字的薰陶感染的作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維度目標。】

  第五環節:小姐誒課堂,佈置作業

  我對本課進行小結,並設計這樣的作業

  1、找出課文中喜歡的句子,並抄下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找一找其他平凡中見真美的故事

  最後,我來說說第四版塊:板書及教學評價

  板書:21搭石

  擺搭石鄉村秋景美的畫面

  走搭石協調有序美的心靈

  板書是課堂的濃縮,它較好地展現了課堂的精華。

  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透過朗讀體會、情感交流,讓學生深入文字,體驗搭石的美,並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回憶平凡中的美。

  設想總是偏向完美,而課堂是瞬息萬變的。教學的效果又是動態生成的,但目標永遠的課堂的指標。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只有具備了強烈的目標意識,才能把課堂中的活動都落實為有效的教學手段。

  此外,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能看到預設與生成的動態過程,並能隨時調整課堂,努力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所提高。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搭石》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愛”為主題,引導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搭石》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課文透過對擺搭石、走搭石、背老人過搭石等畫面的描述,讚美家鄉人樂於奉獻、和睦謙讓的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四年級學生學習的要求,我對教材的理解,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

  1、理解脫鞋挽褲、協調有序等詞,能正確書寫“懶惰、山洪暴發”等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初步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感受作者對家鄉人樂於奉獻、和睦謙讓品質的讚美。

  只有明確了教學重,難點教師才能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拖鞋挽褲、協調有序等詞,感受作者對家鄉人樂於奉獻、和睦謙讓品質的讚美。

  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理解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三、說學

  學情分析

  經過前3年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為我們開展有效地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繪的場景裡離我們現在城市生活較遠,學生很難理解,這需要老師的適當點撥。

  四、說教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讀、找、畫、議”法、“創設情境”“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五、說學法

  1、學會聯絡上下文,想象畫面的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句。如文中的“清波盪漾”“人影綽綽”“協調有序”就要引導學生聯絡上文的句子“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和下文“前面的抬起腳步,後面的緊跟上去,明白“協調有序”的意思。

  2、鼓勵學生交流時暢所欲言:在交流時,我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3、學習感情朗讀課文的目標:掌握讀書要領:先想怎麼讀,再說為什麼這樣讀,最後反覆試讀切身體會一下自己把握的感情對不對,這樣使學生做到讀有根據,練有成效,真正形成一種能力。

  六、說教學流程

  葉聖陶說過這樣一句話:“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有助於學生對課文有整體感受,有助於理解重點學習內容所處的語言環境,也為作文安排思路、提供範例。因此,閱讀教學要抓住作者思路,才能省時高效。基於以上認識。在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1、圖片匯入,引出搭石

  2、初讀課文,初識搭石

  3、精讀課文,緊走搭石

  4、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1、圖片匯入,引出搭石

  我將以課文的圖片配以音樂,匯入新課,我選擇這樣的過渡語:這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那裡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見底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這樣的匯入簡潔明瞭,直奔主題,提高課堂匯入的有效性。接著我將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質疑課題。

  2、初讀課文,初識搭石

  這個環節我主要要求學生帶著疑問初讀課文,圈一圈難讀的詞語,並用橫線畫出描寫搭石的句子,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生不難找到課文的這句話“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這句話教學我將採用講讀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再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搭石人們是怎麼樣的。

  學生會把目標焦距於課文第一段: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佈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山洪過後,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wǎn)褲。我先介紹鋪搭石的原因,隨即創設情景,採用復沓的教學方法,和學生配合朗讀,讓學生理解搭石的重要性。情境創設:小溪是村民們的必經之路。在漫長的汛期裡,常常都會有山洪爆發,昔日的搭石也必定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收工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綰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綰褲。透過這些情境的創設,學生從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感覺到沒有搭石時,人們的是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從而體會搭石的重要性。

  接著我再讓學生讀讀什麼是搭石,我想一定別樣一番滋味。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教師不應該在文字和學生之間做說破道盡的媒人,而應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和理解。

  3、精讀課文,緊走搭石

  課文從擺搭石、走搭石、背老人過搭石這個三個畫面的描述,這一課時我主要爭對走搭石這一畫面展開。我主要爭對這句話展開分析,

  (1)我先分析“行”這個多音字的讀音。

  (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xié)調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chuò)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所以對於“協調有序”這個詞的教學我將採用情境創設法。我先讓學生談談對協調有序這個詞的理解,學生可能懂,但是很難用語言描述出來,於是我創設情境,開火車師生合作學習。讓一組第一個同學做前面的,第二個同學做後面的,第三個同學做前面的,第四個做後面的,依次類推。

  前面的抬起腳來,(一組一桌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一組二桌小朋友讀)

  前面的抬起腳來,(一組三桌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一組四桌小朋友讀)

  前面的抬起腳來,(一組五桌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一組六桌小朋友讀)

  前面的抬起腳來,(一組七桌小朋友讀)

  後面的緊跟上去(一組八桌小朋友讀)……

  (紅色為教師話,教師開始速度放慢,後面逐漸加快,出現節奏感)

  人們沒有踩腳、沒有人掉入水中,這樣動作,那樣默契,那樣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這樣的情境創設,關注了每個學生,讓每個孩子都參與課堂。學生彷彿自己就在走搭石,在情境中體會了什麼是協調有序,避免老師講解的枯燥乏味。接著我將質疑為什麼人們會這樣協調有序?學生可能會說是因為鄉親們十分謙讓,心裡裝著別人等等,只要學生體會到了鄉親們相互謙讓的品質,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子”的喜悅。

  著名特級教師沈大安強調語文教學要從教內容到教語言形式的華麗轉變。所以對於“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處理,不採取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採用聯想法,讓學生看動畫自己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是怎樣一幅畫面,並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美,進而讓學生體會鄉親們之間和睦、謙讓之美。

  4、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有一句話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發現美的眼睛!”希望同學們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觀察“美”、發現“美”!

  在學習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寫之後,我讓學生拿出筆寫寫_走搭石,_,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昇華了情感,讓學生體悟到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七、說板書設計

  著名特級教師盛新鳳說過:好的的一堂課要善於抓點,抓好一個點可以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所以我圍繞主線“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線”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走近“搭石”,欣賞“搭石”,品味“搭石”,本設計突顯了這一主線。

  板書中的石頭由老師課前準備,用時貼上去。其中的詞語由學生產生的感受填寫。抓住感受到的這些描寫村民的人性美的詞語,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其次,學生靈活運用詞語,積累語言,達到精神與語言同生共長。

  本設計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造”,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讓家鄉場景和人物形象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