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與目標:

  1、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記敘文。“我”在公園觀賞荷花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寫出了荷花的丰姿,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依據文字性質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本堂課我以情感為紐帶,透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薰陶。

  三、教學過程與意圖: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激發動機中——入情

  如果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動。或是像一隻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麵。上課伊始,教師要放飛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陣“微風”,讓學生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和關注的心理。為此,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今天,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荷花圖)葉聖陶先生在看過荷花後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後請學生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如此激情的匯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彷彿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將教材中的插圖製成課件進行展示,並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瞧,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時的樣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著碧玉盤似的荷葉,透過荷葉的縫隙,一枝枝荷花從水裡探出頭來,就像穿著潔白衣裙的少女。它們中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則微露笑臉,含苞欲放;有的還未綻開,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麼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段,想想這段有幾句話,你最喜歡讀哪幾句,為什麼?

  (2)反饋,估計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

  ①後三句:讓學生在課件上找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將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②第二句:為什麼喜歡?並進一步討論寫荷花為什麼先寫荷葉?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並試著背誦。

  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彙的積累和內化。

  第三環節、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教師因勢利導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物件上,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藉助想象展開和語言媒介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用陶醉的語氣來美美地讀讀這一段。

  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啟用起來了,他們會不容自遏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內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啟發,相互感染。而表情朗讀正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好形式。因此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就是讓學生在讀中抒發內心的情感。

  學生略讀第一自然段,知道這一段寫了荷花的清香後。我安排配樂朗讀前三段來結束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再次感受荷花的美,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反思:

  情感素養是人的一切素養的血肉。沒有了情感,就沒有素質可言。有人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就是說兒童的情感有時會比成年人的更豐富。因此這節課我以情感為紐帶,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逐步將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了追求美好,熱愛生活。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絕招》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圍繞兒童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這一專題展開。這篇課文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農村孩子有趣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小柱子和小夥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覺得丟臉,經奶奶的點拔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他終於下苦功夫練出了一手絕招:口算乘數。小夥伴對小柱子十分佩服,約定暑假再比絕招。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的形象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孩子們可以從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課文中還蘊含著豐富的道理:只要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要練,就練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用的本領。這是對科學知識、對刻苦求知的一種價值認同,這也是本單元組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終沒有忘記大樹下的尷尬,暗暗在練自己的絕招”這一語文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想像並練筆小柱子是怎樣暗暗練絕招的,從中感悟道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願望。

  本課教學重點: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願望。

  三、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透過朗讀,將孩子們從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這是使孩子們喜歡上閱讀的一條重要途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運用自讀、小組討論讀、自主選擇讀、扮演角色讀,學生透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2、討論探究法,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對課文做東進行想像寫作訓練,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蘊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感悟。

  四、說學法

  基於教法,學生的學法是: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說說本課的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領高超,說說他們的本領是怎麼來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小結並指出:孩子們,這都是他們的絕招。你知道什麼是絕招嗎?這節課,我們就去看看幾個小夥伴的絕招。

  【如此匯入,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趕快開啟課文,看看他們都有些什麼絕招,自由朗讀,注意要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再出示本課難讀詞語:孩子們讀的真認真,這裡有幾個詞語很難讀,誰來試試?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這次你可以快速的瀏覽。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快速度讀了課文後,我問,你能用“尷尬”和“羨慕”這兩個詞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並及時表揚學生真了不起,這麼長的文章竟然讀成一句話。

  【三年級,雖然向閱讀教學過渡,但字詞教學還是佔主要成分。以課件展示難讀詞語,幫助學生讀準字詞,讀通課文。閱讀包含學生和文字的對話的過程,在這裡,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和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這一環節有兩個模組:

  模組一:感受第一次比絕招的“趣”。

  第一次比絕招時,小柱子為什麼覺得尷尬?請同學們小聲讀1-5自然段,從中找找課文中是怎麼寫的?

  學生很快就會找出小夥伴們分別是怎麼比絕招的經過的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一些關鍵詞,如“唯獨、鼻尖出了汗、想了想、不料、立刻、還”等詞語,聯絡生活體驗,感受其中的“趣”,知道三胖的絕招是(板書:憋氣時間長),二福的絕招是有(板書:武術專長),體會小柱子尷尬的原因,即小柱子認為自己沒有絕招太丟臉了,自己已經使出渾身解數了,沒想到二福是技高一疇,真是太沒意思了。再出示課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的絕招練習朗讀。並讓學生誇誇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說話練習。(設計意圖:抓住文字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浮現出一幅幅畫面是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能讀出畫面是學生和文字之間有效對話的結果。)

  模組二:體會第二次比絕招的“韌”

  太丟人了,小柱子蔫蔫地回了家?發生了什麼呢?我們一起合作讀讀吧。課件出示小柱子和奶奶對話的相關課文內容填空,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課文 自然段,並討論完成。知道小柱子聽了奶奶的話,明白了原來三胖的絕招是先天擁有的,二福的絕招是他勤學苦練的成果。(板書:先天擁有、勤學苦練)再引讀課文12自然段。(設計意圖:透過填空的方式,訓練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

  第二次比絕招時,小柱子卻得到了小夥伴們的羨慕。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默讀13-17自然段。課件出示小柱子的話,誰來角色扮演小柱子,讀出他自信的樣子。

  這麼難的絕招,小柱子是怎樣練成的呢?引導學生想像,幻燈出示填空,進行課文的補白練筆。如:“清晨,當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小柱子——夜深人靜,只有星星在眨著眼睛時,小柱子——每當別的小朋友在盡情玩耍嬉戲時,小柱子——當他練絕招遇到困難時,小柱子——”(設計意圖:課文補白練習,訓練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又加深了學生對小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個性的體驗,同時利用說話練習,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受,體會主人公為此付出的努力,即勤學苦練。)

  教師小結:正是這份努力與堅持,小柱子才練就了令人羨慕的絕招。誰來誇誇小柱子?以激發學生的將文字情感轉化為自身的情感。

  4、深入生活,情感昇華

  孩子們,小柱子因為自己的努力,一掃第一次的尷尬,練成人人羨慕的絕招。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也經過勤學苦練,練成了絕招,獲得了成功。(教師出示劉翔、千手觀音圖片,深情講述他們成功的秘訣,運用陶冶教育法,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薰陶與昇華)

  師小結:絕招,除了個別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還是靠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練出來的。我們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們肯努力,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練成自己的絕招!(完成板書:勤學苦練出絕招)

  5、課外延伸,佈置作業

  (1)、說說自己的拿手本領是什麼?你是怎樣才有這個本領的?你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怎樣把這個本領更上層樓?

  (2)、想一想他們後來再次比試絕招會是怎樣呢,請你展開自己的想象續寫《絕招》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 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課堂教學以情感為紐帶,變得更富誘惑力,使學生的好學精神得到培養,促使學生在好學、樂學中逐漸懂得愛,懂得熱愛崇高,追求美好。這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二、 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獨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於生活在城鎮,對荷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三、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l、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

  2、透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資訊科技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 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 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

  1、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透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採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後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 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來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一個花姑娘,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汙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匯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後,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於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夥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後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裡,能講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 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

  藉助圖畫,透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 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後,我將採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 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 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3)荷花冒出來的心情怎麼樣?

  (三) 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物件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透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1、藉助比較區別;

  2、藉助想象展開;

  3、藉助語言媒介。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 ,有的 ,還有的 。”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四) 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之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有情,教材有情,“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樑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荷葉 挨挨擠擠 像大圓盤

  3.荷 花

  荷花 半開 全開 含苞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了三篇文章,雖然描述的內容不同,但都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海,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學習後學寫一篇自己覺得有趣的事。《趕海》為本單元的第一篇,這篇課文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趣事,抒發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因此它是完成後面教學任務的橋樑和鋪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支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文章巧妙地以人們熟知的歌詞開頭,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三到五自然段)按時間順序,具體記述了“我”童年時代的一次趕海的經歷:“趕到海邊—抓蟹—捉蝦—快樂而歸”。其中“抓蟹”,“捉蝦”是記敘的重點,具體生動,充滿趣味。結尾再次引用同樣的歌詞,從內容上說,突出的抒寫了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從結構上說,照應開頭,文章結構緊湊,渾然一體,頗具所謂圓合之美。

  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裡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了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是激發學生熱愛童年生活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聽說能力。

  (b)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段話。

  (c)能理解課文內容

  (d)透過學習課文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三年級學生對大自然的瞭解不是很多,雖說橋頭人生活在海邊,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講:趕海是有點遙遠的。因此,我把“感受“我”童年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於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尤其是像趕海這樣的事較難有真切的體驗,因此,我把“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的思想感情以及透過文章的語言描述感受趕海的樂趣”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屬於轉折點的學生,積累了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雖掌握的知識不多,但已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

  三、說教法

  (一)以讀代講法

  “三分文章,七分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加之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字裡行間充滿了童趣,為此我採用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貫穿全文教學。以讀代講,不但可以培養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二)情境教學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透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的進行學習,才能讓他們學得興趣盎然.在教學本課時我使用這樣的教學語言“誰來充當小作者鬧著要舅舅帶我去趕海的事?”“為什麼螃蟹不甘束手就擒呢?”,“我”又是怎麼捉拿“武將”?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情景。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非常感興趣的氛圍中自主的掌握知識。

  四、說學法

  (一)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因此我把質疑,釋疑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抓住教學的疑點難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啟發鼓勵學生思索探討,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最有價值的本錢。”因此,本篇課文教學我主要讓學生透過“讀、思”感受趕海的樂趣及文章的語言美。

  (二)合作學習法

  我們培養的是新時期的人才,他們除了自身要努力學習勇於創新外,還必須具備真誠的態度,開朗的性格以及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因此,我在本課教學時,讓學生小組討論,讓他們集思廣益,互相切磋,在知識方面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互借鑑。

  五、說教程式

  教學程式是否安排得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幫助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進一步加強技能目標的訓練和完成情感目標。也就完成本課的重點,難點。

  下面 ,我著重講第二課時

  (一)、匯入揭題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趕海》這一篇課文,那麼趕海這件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讓學生簡要說說.師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人童年是快樂的,有的人童年是幸福的,那麼課文中的小作者的童年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將繼續來學習這篇充滿童趣的課文,讓我們也跟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趕海的樂趣.(教師板書11趕海)課一開始,我透過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並結合課文的圖畫,把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提起來了,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就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一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接著提問:“是什麼勾起了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唱《大海我的故鄉》)教師提醒:在朗讀時,帶上對趕海趣事幸福甜蜜的回憶,朗讀時要充滿對大海故鄉的深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每當……便”說明了什麼?然後用導語過度下一自然段:趕海對我來說是那麼的有趣,那麼我童年趕海時是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課文。

  2、講讀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並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文中哪個詞表現了我趕海的迫切心情?

  (2)、“我”初到海邊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交流彙報,教師板書:浪花回頭,追趕浪花

  接著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悟作者趕海時的喜悅心情。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深入體悟趕海的樂趣,以及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發動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本自然段運用恰當的擬人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海浪與趕海人相互依戀、嬉戲的情趣。

  3、講讀第三自段

  這一自然段類似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自學為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並要求他們找出:

  (1)、在海邊“我”看到人們在幹什麼?

  (2)、這些動作用什麼關聯詞語連線的?

  (3)、誰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段話.

  (4)“我”又有什麼活動?

  (5)、你覺得哪個場景最有趣?

  (帶著問題閱讀,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為什麼樣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

  學生合作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趣

  抓海星 捉 撈撿 捉蟹、蝦

  最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講讀第四、五自然段

  (1)、細讀第四段,展開想像,理解課文內容。

  (2)、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太陽偏西了,趕海的人們不得不回家……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趕海的人們都帶些什麼東西回家?(學生自由發言,這樣有助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3)、師述把學生帶入情境: “我”提一大堆“來之不易的海鮮”,迎著柔和的海風,沐浴著夕陽的餘暉,踩著軟綿綿的沙灘走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三)、總結

  總結在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今天,我們跟著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海了,並且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有機會我們也要親自去感受一下抓蟹、捉蝦的樂趣。

  (四)說板書

  這一板書設計我主要板書趕海過程所看到與所做的,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趕海的趣事 ,並激發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11 趕海

  浪花回頭 追趕浪花

  趣

  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乞巧》所在的但願,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麼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也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並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把這首詩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會2個生字,3生個詞。

  2、會背《乞巧》這首詩,體會詩中豐富想象。

  3、能用自己的話講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感情朗讀詩歌,想象詩中描述的畫面;理解詩意,瞭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就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形成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達成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字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詩內容淺顯,但意義深遠。在教學中,我力求在品析語言中讓學生感悟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願,在感悟少女們追求幸福心願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透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切入主題

  同學們,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清明、中秋、春節……)這些節日我們都很熟悉了,還有一個節日,你們肯定覺得新鮮,那就是乞巧節。

  你瞭解乞巧節嗎?誰來向我們介紹一下?(生介紹)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乞巧節是古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很多文人墨客在乞巧這一天留下了詩篇。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題目就叫——學生說:《乞巧》(課件出示)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學生說,教師作補充:林傑,唐朝人,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寫文章了。只不過他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所以比起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來,名氣不算大。)

  2、同學們乞巧的乞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字,那透過預習你認會本課的生字了嗎?

  (1)誰來領讀生詞?(乞巧、碧霄、渡河橋)

  (2)放到卡片上你會讀嗎?

  (3)把這些字詞送到古詩中你還能認識它們嗎?請同學們自己練習讀一讀古詩,注意要讀準字音。

  (此環節的設計是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

  3、誰來讀給大家聽?

  4、這是一首幾言詩呀?那根據我們以前學習七言詩的經驗,你會按照節奏和韻律來讀一讀嗎?自己先練一練,一會讀給大家聽(學生練後試讀)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想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章蘊含的意思。】

  三、品讀賞析,漸入意境

  (一)月下同吟——“七夕今宵看碧霄”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孩子們自己讀讀這句詩。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讀)

  2、對!它們都念——學生說:xiāo。(課件:宵—霄,用點標出來)這兩個字讀音相同,字形和字義相同嗎?(學生解釋今宵的宵和碧霄的霄)

  3、在七月初七的這天晚上,人們望著碧霄,那碧霄是什麼樣的呢?你知道嗎?請看大螢幕(課件出示夜空圖)

  指導朗讀:看到這美麗的夜空,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帶著這樣高興的心情來讀一讀嗎?

  全班齊讀

  師引讀

  (二)走進神話意境——“牽牛織女渡河橋”

  1、在點點繁星的夜空中,有兩顆最亮的星星,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他們就是牛郎星、織女星。很早很早以前牛郎和織女只是銀河兩岸星星的名字,後來就演變成了神話中的人物了,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你聽過嗎?誰來說給大家聽?(學生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語文教學,要立足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此環節的設計,我努力透過課堂教學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學會交際。】

  2、(課件出示牛郎、織女相聚圖)師:善良的喜鵲,痴情的牛郎、織女也感動了王母娘娘,後來她就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鵲橋上相聚

  3、詩中的哪一句提到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指名學生說)

  出示:牽牛織女渡河橋。

  4引導朗讀:今天他們相會了,你一定會為他們而感到……?那麼我們就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詩。

  男女同學讀、全班齊讀。

  兩行詩連起來讀。

  指導朗讀,擴充套件閱讀。

  (三)吟詠千古乞巧一寸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這個民間故事就這樣一直留在人們心中,今天又是七夕,天上是“牽牛織女渡河橋”,地上的人們呢?(出示這兩行詩)請看大螢幕資料袋的內容。(學生自己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人們向織女乞巧)

  (1)人們向織女乞巧什麼呢?(心靈手巧)

  (2)織女的手到底有多巧?(學生說,教師補充)

  織女能織出五彩的錦緞,光的像粼粼波動的湖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耀眼。凡間的老百姓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的雲錦嘖嘖稱奇,怪不得有那麼多的姑娘向織女乞巧。

  2、(課件出示九孔針圖)這是乞巧的最普遍的方式。

  師:你們知道嗎?在乞巧節上女孩們到底穿了多少條紅絲?

  師:從“幾萬條”你體會到了什麼?

  3、是啊!女孩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啊!讓我們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

  4、(出示圖)師:你們看,歷朝歷代的人們還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了乞巧的活動,讓我們走進家家戶戶的乞巧節。

  5、師:同學們邊看圖邊讀讀詩句,想想,從詩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6、師:是呀!多麼熱鬧、多麼有趣的乞巧節、讓我們再讀讀這兩句詩,我們分小組比賽讀,比一比看哪一組讀得更有滋有味?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慾望。此環節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誦能力,又能透過讀讓學生感受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願。】

  7、師指著圖:這些古代的女孩子們到底在向天上的織女乞求什麼呢?如果是你,你希望向織女乞求什麼呢?

  (課件出示:空白的乞巧歌)(指名學生說)。

  【此環節的設計,是藉助現代化教育手段,透過學生的情感告白,昇華學生的情感,從而進行情感教育。】

  8、讀一讀民間的乞巧歌。(乞手巧,乞心通,乞顏容,乞……)

  9、交流:多麼美好的願望啊!如果這些願望都能實現,我們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呢?

  師板書:幸福

  小結:是啊,對幸福的嚮往那是歷朝歷代人們共有的情感!是人類永恆的情感,於是七夕就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乞巧節”!

  四、詠歎經典

  1、小結引讀。

  2、師:這就是經典,它歷經了千百年,至今還在我們耳邊悠悠迴盪?生起立配樂朗誦一遍。

  3、總結背誦古詩。

  五、指導寫字。(乞、巧)

  六、餘音繚繞

  (出示課件:星空)

  古代的民間傳說猶如這浩渺的星空,群星璀璨,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作業:同學們回去把牛郎織女的故事講給親人聽!再收集一些民間故事或神話故事,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乞巧

  智巧心靈手巧

  幸福

  四、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形象直觀,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達成了三維目標,便於學生學習。

  總之,這節課我以疑為線索,以思維為核心,以拓寬創新精神為本,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把時間放給學生,培養學生獨自鑽研,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會學會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發憤立志》是鄂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圍繞本單元“成長”的話題,課文以兩副對聯為主線,用簡單清晰的語言講述了這個故事:蘇東坡年輕時博學多才,故有時難免恃才傲物狂放不羈,後受到一位老人善意委婉的點撥,明白了學無止境、要發憤立志的道理,而後終於成為中國大文豪。

  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母語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編者選這篇課文的意圖正是讓學生對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蘇東坡有初步的瞭解,教育學生學無止境,要虛心好學,其中也可感受到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熱愛。

  (二)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共有67人,有20人是插班生,還有10多個留守兒童,他們在學習上困難比較大。但是大多數學生基礎較好,學習主動,積極性高,因此,班級學習風氣很好。本課的語言細膩傳神,學生讀起來饒有興趣,學習起來也會比較容易。

  《課標》特別強調“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課標》為依據,結合本單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訓練重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擬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和能力

  1、學會5個字,認識5個字。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並識記四個詞“聰明機敏”、“蓋世無雙”、“呆若木雞”、“恍然大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以“朗讀、感悟、交流、表演”的學習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課程資源的薰陶下,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受到發憤立志、虛心好學的啟發,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上目標在教學中是融為一體,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啟發教育學生學無止境,要虛心好學。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啟發教育學生學無止境,要虛心好學。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①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針對本課特點,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法。首先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學習方法,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第四、五段,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②“以讀代講”法

  《課標》要求“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言實踐的能力”。所以閱讀教學的主要手段是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和運用,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故事生動,文筆流暢,語言細膩傳神,學生讀起來饒有興趣。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的講只要引導、啟發、指出思考的方向即可,將課堂的時間、空間最大限度地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學習語言,以讀促情,讀中體驗,讀中明理。

  ③入境表演法

  語言本身是抽象的,我們要創設情境,再現語言環境,讓學生如臨其境,受到感染。教學中,我讓學生排課本劇,分角色演一演,從而以文字的語言來啟用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自然而然地感悟、積累、運用語言。

  2、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學生可採用“讀一讀,畫一畫,品一品,演一演”的學習方法。先整篇地讀、整段地讀,從整體上感知文字,再畫出描寫蘇東坡神態、語言的句子,深入地、反覆地品一品,最後全身心地演一演。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透過自己的實踐探究獲取知識,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會5個字,認識5個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瞭解蘇東坡年輕時由於博覽群書,才氣甚高,因而有些恃才傲物,寫出了“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的對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插圖,從蘇東坡的神態中體會他當時驕傲的心情,結合蘇東坡年輕時的作品幫學生理解“聰明機敏”。

  第二課時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以“蘇東坡為什麼要重新寫那副對聯”為主線,以朗讀、表演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不離文字,抓住文中描寫蘇東坡神態、語言的詞句深入理解,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明理。整堂課分為五個環節:

  (一)以問促讀,激發求知慾

  “學起源於思,思起源於疑”。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關鍵,是創新學習的開端。文中兩副對聯是人物心靈的鏡子,是閱讀故事的眼睛。開課時,我讓學生高聲朗誦這兩副對聯,再讓學生大膽質疑,並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個問題,即“蘇東坡為什麼要重新寫那副對聯?”“牽一髮而動全文”的核心問題,為學生與文字多角度、深層次的對話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學生有疑而學,學習的慾望也就油然而生。

  (二)品讀感悟,互動交流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此指導思想下,為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安排了“品讀感悟,互動交流”這一主要環節,同時將學法的指導有機滲透。

  1、教給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本段的教學,我以“找重點詞句→品讀重點詞句→分角色表演→總結學習方法”的思路設計。先引導學生自由朗讀整段,畫出描寫蘇東坡心理、語言的詞句,反覆朗讀,體會蘇東坡十分得意、狂妄自大的心情。其間注意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蓋世無雙”。然後讓學生想象入境,分角色表演,最後總結出“一找、二讀、三演”的學法。

  以上教學,以“情”為核心,喚醒學生情感的體驗,使學生自然而然走入文字。以“讀”為主線,把讀與品悟,讀與想象有機結合,體現出讀的層次性:由讀懂意思到讀出情感。

  2、運用學法,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先大膽放手,讓學生運用“一找、二讀、三演”的學法進行自學,再組織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然後全班交流、品讀,最後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討論以下語句:

  ①“蘇東坡臉上立刻紅一陣、白一陣,腦門上汗涔涔的。”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透過看第二幅插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感受,揣測蘇東坡當時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他當時的羞愧、難堪、焦急、狼狽。讓學生透過朗讀、表演的方式把自己的閱讀體驗表達出來。

  ②“蘇東坡呆若木雞,一時都忘了送客。等緩過神來,他才恍然大悟,趕忙添了幾個字,重新寫了那副對聯: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裡去”,“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在學習第②句話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呆若木雞”“恍然大悟”兩個詞語,透過查字典、表情演示的方法理解詞意,結合句子體驗詞語傳達的情感,透過想象品讀引導學生體會蘇東坡“恍然大悟”到底“悟”到了什麼?使學生深入蘇東坡的精神世界,理解蘇東坡的複雜心情,明白蘇東坡在對聯前加上“發憤和立志”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充分利用讀的策略,以讀為主,從語言文字入手,抓重點詞句,反覆咀嚼,反覆品味思考,透過自由讀、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表演等形式,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人物和文中道理的認識和理解,充分發揮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

  3、擴充資源,學習第6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6段後,師利用課件出示蘇東坡在散文、詩歌、詞等領域的成就,在學生無比敬仰、連聲讚歎之時,引學生思考“蘇東坡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的大文豪”,待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之後,師再用課件補充介紹蘇東坡生平博覽群書、孜孜不倦、虛懷若谷的感人事蹟。這樣不僅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蘇東坡的人格魅力,而且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不光要立志,還要付諸實際行動,持之以恆、學而不厭,才能有所作為。

  (三)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老師小結故事內容,讓學生談談從中受到的啟發。談啟發時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說,只要學生就文字談出了自己的見解,教師都要充分地肯定。正如《課標》所述“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談完啟發再讓學生給第二副對聯加上橫批。學生寫“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手不釋卷”都行。透過這一訓練,可以昇華學生對蘇軾的敬仰之情,堅定學生髮憤立志、謙虛好學的信念。

  (四)練習複述,體驗運用

  由於前面學生讀得充分、讀得透徹、讀得投入,此時讓學生複述課文已是水到渠成。透過複述課文,促使學生將文字語言進行內部消化,轉化成富於個性色彩的鮮活語言,真正落實了《課標》所講的“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言實踐的能力”。

  (五)課後延伸,強化主題

  課後應該是一個新的學習輪迴的開始,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能使學生從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在課堂最後這個環節,我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提出三個課後練習供學生選擇。一是找出文中的四字成語,謄抄在積累本上。二是讀寫結合的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後的啟發入手,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依託,促使學生有感而發,落筆成文。三是課本劇的排演,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書面文字轉換成適合於舞臺的口頭語言、形體動作,變靜態的課本語言為動態的演出實踐,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遵循板書為教學服務的教學理念。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簡易明瞭的板書適合學生們的認知特點,因此,我的板書是:

  發憤立志(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學無止境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跟蹤颱風的衛星》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第三代氣象衛星緊緊地跟蹤,監視颱風的動向,為人類預防颱風襲擊減少損失作出了貢獻,從而形象地向小讀者展現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本文情節生動,語言活潑、讀來情緒盎然,引人入勝,在形象的童話情境中傳播了科學知識,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對於颱風和衛星孩子們離孩子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在理解課文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理解他們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第三代氣象衛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向趣。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氣象衛星和颱風的資料。為上好課做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用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上課伊始,我板書跟蹤正音,體會讀好這個詞,(沒有感覺的可以演一演)今天我們只是誰跟蹤誰呀?板書颱風——衛星讀好課題,颱風和衛星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第二個環節,自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要求做到1、劃出文中的生字新詞。2、標好自然段3、讀熟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讀好後鼻音:盯、瘋。前鼻音:監、懶。翹舌音:嘲、設。

  三、在檢查朗讀情況的過程中,質疑討論掃除字詞障礙讀通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最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習字冊2、讀課文

  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設想,

  我將安排複習匯入、品讀感悟、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以期達到讓孩子瞭解第三代氣象衛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能夠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趣。

  一、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認讀,然後回顧課文的內容。

  接著進入第二個環節,我認為課文的3-7自然段是重點,我以“衛星是怎樣跟蹤颱風的”問題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要求學生讀讀課文在文中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詞句,進行討論。

  我進行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讓他們對文字更多的瞭解。

  第二步,學生找出有關衛星跟蹤颱風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抓住“緊緊、時刻”(板書)這些詞,體會衛星是這樣跟蹤颱風的。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句中表現出的颱風和衛星的性格脾氣。大聲嚷、狂怒地嚷、狂暴、猛撲、暴跳如雷、瘋狂、洩氣(板書),從這些詞語你看出了什麼?

  笑了笑、偏偏、沒門、嘲笑、自豪(板書)從這些詞你看出什麼呢?

  第三步、在反覆品味詞句的基礎上聯絡感情朗讀,感受颱風的狂暴自傲,衛星的堅定自信。

  第四步、分角色朗讀。注意讀的時候加上合適的神態、動作。體會兩人不同的個性。

  第五步、體會衛星為什麼自豪?理解談笑風生,人們為什麼會談笑風生,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第六步、除了這些再讓學生找找可以感受到颱風和衛星不同的地方。以此感受颱風雖大卻外強中乾,衛星雖小卻威力無比。(比如文中寫颱風的大,衛星的小)

  最後一段講臺風和衛星較量的結果,在整篇課文中有點睛之妙,我預設這樣教學

  1、讀這一段,充分地瞭解文字。

  2、引導學生抓住洩氣、懶洋洋體會颱風失敗後的垂頭喪氣,感情朗讀。

  3、抓住迅速轉身、又緊緊地跟蹤體會衛星堅定不驕傲。

  4、整體再讀,回顧全文,充分感受新科技的力量,人類只要發展科學技術,就能逐步地戰勝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災害。

  5、佈置作業:1、朗讀課文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你還想知道哪些人造衛星?請課後收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再把結果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板書:跟蹤颱風的衛星

  (緊緊、時刻)外強中乾堅定自信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文章。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覺得好笑。老師卻透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觀察一件事物要從多角度去觀察,要實事求是,要尊重他人。

  二、心育目標

  1、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心育策略

  透過觀察實物,設定情境,多種形式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情景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要學會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

  四、實施例談

  1、遊戲匯入,初步感悟:黃色的乒乓球怎麼又成了黑色的了?引導學生質疑,又自己尋找答案,初步領悟到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2、品讀父親的話:緊扣“叮囑”,讓學生體驗“父親”這個角色進行朗讀,和老師互換角色在情境中對話,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明白看到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3、實物展示,審視楊桃:出示楊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在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在觀察楊桃的體驗中讓學生感悟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4、品讀老師的話: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在思考中明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結果是不一樣的。

  5、遊戲鞏固,拓展延伸:從課文裡跳出來,在遊戲中運用剛才學到的道理來解決問題,鞏固了所學的東西,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

  教學設計:

  11、畫楊桃

  教學目標: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叮囑”、“審視”等詞語,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樣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4、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聯絡全文,理解老師透過畫楊桃這件事情所說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楊桃、乒乓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遊戲匯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份禮物,想不想看?

  2、 (出示乒乓球)請看,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的?(黃色)

  3、 (出示球的另一面)好,請大家再看看?它又是什麼顏色?(黑色)

  4、怎麼剛才明明看到是黃色的球,它又變成了黑色的了?難道它會變魔術嗎?

  5、同學們,由此你們想到了什麼?

  6、同一件事物,換個角度來看,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畫楊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7、板書課題,大聲齊讀課題。

  二、講解新授

  (一) 、初讀課文

  1、釋題:看到題目中的“楊桃”,你想到了什麼?生自由回答。

  2、課件出示楊桃的相關介紹,師簡單介紹。

  3、看到題目中的“畫”,你又想到了什麼?生自由回答。

  4、同學們的問題都提的很好,都是愛動腦筋的同學,那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先自己讀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5、自由讀課文。

  6、反饋。

  (二)、體會重點語句

  過渡:同學們明白的道理可真多!課文中的誰告訴你們的?

  1、父親是怎麼告訴“我”的?

  2、老師又是怎麼告訴“我”的?

  3、是啊,課文中的小作者有一位好父親,一位好老師告訴他畫畫的方法,讓我們一起讀讀他們的話。(課件出示兩段話,男生讀父親,女生讀老師)

  (三)、品讀父親的話

  1、(體會“叮囑”)父親對自己孩子都寄託了無限的希望,總是千叮囑,萬叮嚀。同學們,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過你們嗎?誰來學學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你們的樣子?

  2、點名回答。(多元評價,你學得真像!你也有位好父親!你記住了爸爸的叮囑,真棒!)

  3、那課文中父親叮囑我時應該怎樣說?自己好好體會體會練習練習。

  4、剛才大家都練習得特別認真。平時都是你們聽父母的叮囑,聽鄭老師的叮囑。今天,我來當課文中的小孩,誰願意來叮囑叮囑我?

  5、點名回答。大家覺得他像嗎?(像)請同學們像他這樣讀,叮囑叮囑你們的孩子。齊讀。

  6、父親告訴我畫楊桃的方法,你能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嗎?(是什麼樣,就畫什麼樣)師板書。

  (四)、審視楊桃

  過渡:課文中的“我”是個乖孩子,按照父親的話去做,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這是為什麼呢?

  1、我們一起來說說下面的故事吧。

  2、分角色朗讀第2—12自然段,一生讀旁白,1、2大組讀老師的話,3、4大組讀同學的話。

  3、咦?我明明是按父親的話去做的,同學們為什麼嘲笑我呢?

  4、點名回答。

  5、哦,是這樣。那“我”到底有沒有畫錯呢?

  6、你們怎麼知道?耳聞不如目睹。我們來親眼看看楊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7、 (出示楊桃)讓我們像課文中的老師一樣來看楊桃。老師是怎樣看的?

  8、 (課件出示)“審視”是怎樣看的?誰會看?

  9、點名上臺看,大家評點。

  10、大家覺得他像“審視”嗎?

  11、誰來說說看他是怎樣看的?

  12、請大家學著他這樣來審視楊桃。看看你看到的楊桃是什麼樣的。

  13、多個角度展示。

  14、我看誰的樣子最像“審視”?好,老師覺得你看得最認真,你來說說。(點不同位置的同學說,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15、一個普普通通的楊桃,從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樣子可真是千姿百態呀!

  (過渡)課文中一開始嘲笑我的同學,這下知道自己錯了,一個個多麼不好意思呀!看到這個情景,老師的神情由嚴肅變成了什麼?(和顏悅色)

  (五)、品讀老師的話

  1、他又說了什麼?誰想當老師來說說?這個大組坐得最端正,你們來試試。(課件出示)

  1、老師講的話真有道理,讓我們來好好地體會體會。

  2、學習小組帶著問題合作學習:

  朗讀思考:

  (1)一共有幾句話。

  (2)關於畫楊桃老師講了幾個方面的意思?

  (3)聽了老師的話,你想到了什麼?

  4、反饋。師隨機板書:多角度觀察,尊重他人。

  5、師引讀。

  6、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過渡:老師講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嗎?若從課文中走出來呢?

  1、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吧:樹上停著三隻鳥,被獵人打死了一隻,樹上還剩幾隻鳥?為什麼?請你從多角度考慮,並說出你的充分理由。

  2、學習小組討論。

  3、學習組長彙報。

  4、師小結。

  四、 總結全文

  是啊,畫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親和老師告訴我們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老師還告訴我們要學會多角度觀察,更不要隨便嘲笑別人,要尊重別人。(點板書)我想,這些話不僅對我們畫畫有幫助,對我們學習生活、思考問題有幫助,對我們今後做人更有幫助,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讓我們記住父親和老師的教誨吧!(齊讀老師說的話)

  《畫楊桃》評課稿:

  優點:

  1、學科心育目標較合理,考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2、為實現心育目標,心育策略符合要求,遵循了直觀性原則,採用了課件,實物等。

  3、透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體會課文,體現了語文的學科特色。

  4、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體驗中親身感受。

  5、課件簡練精緻,達到了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6、教師的綜合素質高,語言親切,教態自然大方。

  7、教師注重了口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強。

  不足:

  1、觀察力的培養只注重了教學生觀察,應該還要拓展。

  2、人文性注意的較好,工具性注重的還不夠。

  3、在課堂中若關注細節,處理好課堂中的偶發事件,更能體現心育特色,為課堂增色。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說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三、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最佳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匯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秘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說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說”的閱讀方式。

  ②對於長句的教學採用了“讀範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絡,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透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說,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後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後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說寫訓練,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字的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匯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麼瞭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遊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為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麼?你能用“竊竊私語”說一句話麼?

  ④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導讀)

  ⑤你為什麼讀得這麼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才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麼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後用上省略號,說明什麼?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麼?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透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說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

  B從( )和( )兩方面說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 ),形態的特點是( )。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裡蘊藏著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麼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如此,大自然裡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七)板書設計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閃閃發亮

  竊竊私語 美麗的世界

  動物 多

  物產豐富 植物 奇

  礦物 豐

  這個板書出現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結構。

  ② 海底動物 的 活動特點

  海參 爬行緩慢

  梭子魚 遊動快速

  烏賊、章魚 後退

  貝類 自己不動

  深水魚 會發光

  這個對應式板書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明白如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田忌賽馬》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這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2500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根據觀察分析,幫助田忌轉敗為勝的故事。表現了孫臏善於觀察、分析和過人的謀略。課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先寫賽馬起因,再寫賽馬的過程,最後講田忌取勝的原因。本文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思想教育內涵十分豐富,透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分析的科學思維方法。從編排的意圖看,作為第五組的首篇課文,起著舉一反三的示範作用,要求學生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訓練意圖,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把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②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

  (3)情感目標: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4、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出場順序的異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難點:

  從田忌兩次賽馬一輸一贏的事情中,讓學生懂得要辦成事需對情況進行科學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5、課前準備:A、多媒體課件;B、學生準備六匹馬的模型

  二、教學理念

  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和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活動中學語文,使學生真正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新課標》的靈魂是“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感悟,有效地互動合作,積極地探究實踐。在研究、學習文字語言的過程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氣,充滿活力。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採用自學討論法、讀中找依據法,其次還穿插質疑法、電教手段等,引導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課文,體會思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時間,師生、生生互動的空間。同時我還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挖掘課文教育的人文內涵。結合教法,我準備運用以下四種學法:自學討論法、質疑提問法、朗讀理解法、動手操作法。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介紹前景,匯入新課

  用談話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知道當時賽馬的基本規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學生質疑,引導探究

  〔設疑引入,造成懸念,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3、播放《田忌賽馬》影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供生動逼真、聲像同步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學生的情緒狀態很快進入故事情節,激發閱讀興趣。〕

  〔讀中找依據法,訓練快速閱讀。〕

  4、抓住重點段落精讀課文,探究“轉敗為勝”的原因。

  這一環節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找到田忌轉敗為勝的原因。進入課文情景中想一想,擺一擺,做一做,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並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注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5、瞭解人物,知道孫臏獻計的根據

  6、小結,啟發教育

  7、佈置作業

  請你以不同的身份(如大臣、百姓、兒子、父親等量齊觀給齊威五寫封簡訊。信中的內賓可以是獻賽馬良策,也可以是委婉的勸說批評等。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一)《可貴的沉默》一課講的是: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他們祝賀,孩子們因此感到快樂;而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沒有一個孩子向父母祝賀生日的。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不但要接受愛,而且要回報愛。

  (二)教學目標:

  1、讀懂得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2、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四)教學難點:體會沉默的可貴。

  一、教學結構:質疑導向——探究體驗——深化主題——

  讀寫結合。

  二、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向:

  愛恩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課文的題目發人深省,是教給學生提問題方法的好時機。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因為這兩幅插圖中人物神情的對比強烈,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利用課文中的泡泡“這‘極為珍貴的東西’會是什麼呢?”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能夠提出問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二)探究體驗

  《課標》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讓學生走進文字,強化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挖掘課文中可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滿足學生想象的慾望,激發學生的情感。首先品析關鍵詞句,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之中;(沉默前孩子們的表現)讓學生從孩子們的動作、神態中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如:異口同聲、神氣十足、興奮、-----快樂的交談。其次是結合插圖,根據生活經驗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讓學生找出描寫此時課堂氣氛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想一想為什麼大家都“沉默”了。對比後,孩子們感到慚愧。再次我出示課文中“我悄悄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之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這段描述,讓學生讀後提出問題:“孩子們不知父母的生日為什麼還說孩子們可愛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並讓學生想象一下孩子們此時 能想些什麼呢?目的是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中,從內心裡產生要回報父母之愛的想法。這正是作者和我們要尋找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在探究體驗中,學生走進了文字,在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朗讀的形式抒發自己收費時的感受。

  (三)深化主題

  閱讀教學中,採用“對話”教學,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不斷生成,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雙方與文字對話的默契程度越深,師生之間的對話水平就 越高,課堂教學就有生機,充滿活力。在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讓學生回憶沉默前、沉默時孩子們的表現後,引導學生體會沉默後的熱鬧場面。師生共同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圍繞課文中的話題或由文字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在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這句話中的“我”指的是誰?(2)老師在這節課上獲得的享受是什麼?這兩個問題就是圍繞課文中的話題、由文字生成出來的相關話題展開對話的。我想這樣的對話拉近了文字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在課堂的拓展延伸這一教學環節,我又設計了“親愛的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這一話題,並配上了《燭光裡的媽媽》這首歌來渲染氣氛,讓學生在音樂中寫自己的心裡話,而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體現了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師生與文字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學生感悟和體驗到了愛的真諦。使學生知道了在享受愛的同時,要回報愛。這樣的對話過程深化了課文的主題,提升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昇華了學生對父母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知道了這沉默的可貴之處。

  (四)讀寫結合

  本課的選材貼近學生的生活:一是以課程序為線索,

  以師生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的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二是用抓住人物質神態、動作、進行細緻的描述來再現當時的場景。這樣的特點恰好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好教材。因此,在板書設計上,我注重了以課文的線索為骨架,在學完課文後,利用總結板書來總結本課的寫作方法。並讓學生透過描寫反映對父母愛的回報的具體事例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描寫方法。做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述“我”到非洲旅行與一位賣木雕少年之間令人感動的接觸,熱情地讚揚非洲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純真的友誼。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賣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語。

  選這篇課文讓學生學習有三個目的:

  1、是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是透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外貌的的描寫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並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3、是積累一些四字詞語,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積累並運用四字詞語。

  2、根據教師補充的資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研讀5-9自然段,透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並以感情朗讀來體現。從標點符號、提示語中來掌握人物語言應怎樣描寫。

  3、瞭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透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並以感情朗讀來體現。”這一目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將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積累語言,拓寬視野。具體的教學方法為:

  1、朗讀體會法。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中非人民的友情。

  2、閱讀拓展法。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在閱讀文字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以幫助學生挖掘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

  3、情境寫話法。在閱讀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進行寫話,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強化表達能力。

  三、說學法

  以“遺憾”為中心點,以賣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態為線索,對文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自讀、自悟、交流反饋中,逐步實現對文字的深層理解,深入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透過寫話,拓展思維,加強語言訓練,進一步深化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說教學過程

  (一)瞭解瀑布,激發興趣

  1、瞭解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①瞭解亞洲是第一大洲,非洲是第二大洲。去非洲旅行過的人說,到非洲一定要去遊覽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②讀好大瀑布的名字。

  ③介紹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出示課件)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它寬約1800米,最高處為100多米,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④談自己的感受,先用自己的話來誇誇瀑布,再當作家來誇誇瀑布。並說一說這樣誇的好處。

  2、引出課題。

  ①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確名不虛傳!可非洲之行給這位作家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瀑布,而是一位——賣木雕的少年。

  ②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積累運用

  1、自讀課文,帶著問題:為什麼賣木雕的少年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圈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

  2、處理生字。課文讀過了,你認為課文中的哪些生字容易讀錯或寫錯,給大家提個醒。

  3、學寫“賣”字。

  4、積累四字詞語。

  5、瞭解非洲木雕。(出示木雕圖片及資料)

  ①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藝術形式,因多數民族都沒有文字,所以,許多古老的神話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間藝人之手,造型怪異,表情刻畫生動,世界各國人民都樂於收藏。

  ②積累詞語。( )的木雕

  ③體會“琳琅滿目”這個詞語運用的生動、恰當。

  ④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三)走進少年,掌握學法

  1、學習送木雕。

  非洲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這麼有名,木雕栩栩如生,為什麼最打動作者的卻是賣木雕的少年?

  2、學習賣木雕。

  ①默讀課文5——9自然段,畫出描寫賣木雕少年的句子。

  ②這一部分作者對少年進行了哪幾方面的描寫?(順勢板書: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其中最主要的描寫是?(語言)。

  ③出示:如果我把對少年的這幾處描寫改一改,你們看好不好?

  坐凳的主人說:“買一個吧!”

  那少年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那少年說:“您是中國人吧?”

  (在這部分環節中一是要引導學生注意提示語的位置;二是要讓學生掌握在描寫人物語言時還要注意人物的動作、外貌和神態等描寫)

  ④瞭解少年為什麼要急切想賣掉木雕。(出示資料,配樂:非洲貧窮落後,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1/3,每年有近200萬兒童死於缺水。也許,對於這個少年來說,多賣掉一個象墩,就能多吃上幾頓飽飯,多喝上一口乾淨的水。)

  2、師生合作讀描寫少年的句子和作者的句子。

  3、從朋友二字入手,瞭解中非友誼。(補充資料: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人曾大力援助非洲。周恩來總理曾三次訪問非洲十國,被非洲人民譽為“自由之路”的坦贊鐵路是中國最大的援非工程。中方有64人為之獻出了寶貴生命。)

  (四)研讀少年,情感昇華

  1、從開始急切地要賣掉木雕,到最後居然不要一分錢將木雕送給了作者(手指板書:賣和送)

  2、來,讓我們靜靜地走進少年的內心(音樂起)寫話練習。

  (看著中國朋友帶著遺憾離開了攤點,少年心想……)

  (五)作業超市

  1、課後請同學們寫幾句話誇誇這位非洲少年。

  2、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閱讀《走進非洲》。

  (六)板書設計

  11、賣木雕的少年

  賣

  送

  人物外貌

  語言

  動作

  神態

  板書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資訊的視覺渠道。我設計的這個板書做到用簡潔的文字,表達出文字的感情和內涵。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童年時候的一件往事:“我”因為外祖母的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瞭解到時間的重要性,從而產生了與時間賽跑的念頭,在於時間的賽跑中,“我”認識到: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也是一篇惜時教育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及重點詞語的意思;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蒐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句、格言。

  3、從學習課文中,學生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好好地運用時間、珍惜時間。

  三、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講述的:由外婆的去世引發的和時間賽跑一事,並從中獲得關於珍惜時間的啟示。

  2、聯絡生活實際加深體驗,真正懂得珍惜時間。

  3、抓住關鍵詞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體會作者對時間、對人生的認識。

  四、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讀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並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聯絡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進行閱讀反思,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多媒體展示匯入新課,提出質疑;探究學習,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品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明白時間是多麼珍貴,初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好好運用時間的習慣。反思昇華;佈置作業。

  1、多媒體展示匯入新課,提出質疑;

  (1)圖上的人在幹什麼?(賽跑)指名學生回答。

  (2)他在跟誰賽跑呢?(時間)

  (3)全班齊讀課題:和時間賽跑

  讀了課題,同學們心中有什麼疑問?如:他跑得過時間嗎?他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呢?和時間賽跑的原因是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標出自然段,瞭解每個自然段寫什麼。

  3、出示詞卡檢查學生生字認讀情況。

  4、學生再讀課文

  思考:(1)課文講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談話;觀察太陽的變化;觀察小鳥飛行路線;和太陽賽跑;和作業賽跑。)

  (2)作者透過和時間賽跑明白了什麼道理?(牽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5、學習1——5段

  (一)。自主學習,談談對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1)外祖母去世了。

  (2)“我”為了排除傷憂,每天在操場上跑著,累得撲在草坪上痛哭。

  (二)指導朗讀:這樣傷心,這樣的痛哭流涕,大家感受到了嗎?那就把這種傷痛讀出來吧。

  (三)詞語訓練:

  說出近義詞:去世()疼愛()排除()憂傷()

  6、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一)朗讀理解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內容,談談讀後的感受。

  (1)“我”的哀痛持續了很久。

  (2)爸爸媽媽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也就是告訴“我”外祖母死了,要“我”面對現實。)

  (3)“我”不理解“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了”。

  (4)爸爸又是怎麼說的?

  (二)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即:爸爸說的話。

  (三)讀了這句話:“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有什麼感受?平時生活中,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7、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等諺語的意思。

  (3)哪位同學平時課外閱讀中還收集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成語?全班交流。

  (4)“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這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對時光流逝的感傷)

  7、說說看,你平時是怎樣珍惜時間的?今後,你準備怎樣珍惜時間?

  小結;生前最疼愛“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痛苦、難受、疑惑,面對這樣的打擊,“我”又從爸爸的話中感悟到了什麼?以後的日子“我”會這麼做?明天我們繼續學習。

  六、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學習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13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我”哀痛起因

  和時間賽跑(贏了、喜悅)經過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珍惜時間,受益無窮)結果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8課,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通訊是一種常用的新聞體裁,是對新聞事件、人物和各種見聞進行及時、詳盡而生動的報道。它不光交代什麼事,而且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情節、細節和有關環境氣氛。

  進行授課之前,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詢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透過交流資料, 學生了解地震方面的知識,以及地震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災難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文後的“資料袋”介紹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也放在教學課文前作為新聞背景來閱讀,以增加學生對這一組織的瞭解。

  開始講課時由於本課是一篇通訊,在教學時沒有過多地向學生講授通訊的文體知識,引導學生熱愛課文,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讀文訓練,在讀中悟,在悟中思。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熟悉通訊的閱讀方法。例如,可以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寫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課文中最主要的資訊。這一次的閱讀要求是“宜粗不宜細”,鼓勵學生用跳著讀的方法。隨文識字,多種方式再現鞏固生字;結合語境理解重要的詞句。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教師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幫助?這個問題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後,抓出與問題有關的資訊:首先,地震發生後中國立即向地震災區派出救援隊,而且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地方(救災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災嚴重,餘震還在不斷髮生的情況下,救援隊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難和危險的處境中仍然堅持救災,體現了人道主義和犧牲精神);最後,救援隊在搜尋犬的幫助下,救出了一個男孩(高超的救援技術使得救援成功)。這些內容學生不一定全部答全,教師可以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補充。

  那我們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到底棒在哪裡呢?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後在小組內解決問題。學生口述、理解分析、師生共同研究。再經過朗讀感悟。如:“來到這座城市……堅持戰鬥。”投影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有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倖存者……”指名讀——學生練習讀——小組集中精神誦讀→學生理解分析→教師小結過渡引入圖片→投影出示相關圖片。同學們面對著此情此景,你難道不想說些什麼嗎?(學生暢所欲言)。這時候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又如:“雖然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前往救援。”

  學生理解分析。

  由教師點撥、啟發學生進行想象。

  教師小結:因此,他們得到了阿爾及利亞人民的讚揚。——“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這時回顧前文、感悟文情,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願: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願。”把學生的情緒引向高潮。最後圖片賞析,結束全文:這就是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不僅在阿爾及利亞,在世界各地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會有隊員們的身影出現。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們的風采吧!→學生看圖片→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這些可親可敬的隊員們說吧?(學生表述)這時候教師不失時機地小結:是啊,透過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讓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讚歎呢?(學生齊: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在清楚課文內容後,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使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學文中,領悟深刻的主題思想,激發起熱愛和平感情。教師再引導學生體會一下新聞文體的語言特色。新聞的語言要求客觀、準確、樸實、簡潔,儘量讓事件本身說話,作者的觀點就在事件的敘述當中。這篇通訊雖然也有抒情、議論,但也是融合在事件的客觀報道中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中加以體會,並在平時閱讀報紙時,增加獲取資訊的能力。

  本篇課文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採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並有適當的議論。在整個事件的報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總體介紹,又有細節的描寫,如搜尋犬救出男孩的事。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國人民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和友誼,體會理解和幫助是雙方的;二是繼續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創設情趣,把課文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圍繞重點,體會國際社會中的理解與幫助。

  在《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一書中曾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係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式的重要依據。

  結合《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式是這樣安排的:在學習本課之前,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收集或上網查詢有關世界各國的文字、圖片資料及國際友好的故事。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材“國際理解教育”這一鮮明的主題。透過交流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透過查字典並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問題的提示,在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匯入課文學習的環節。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於學生漸入佳境。

  板書是一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體會阿爾及利亞人民對中國國際救援隊感激的原因。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一 設計理念

  1.以多角度,多種形式讀文,讀中求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分析、記憶,解決基礎知識,表達自己對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資源,緊扣“美”,激發學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寫了荷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 目標確定

  本年段的學生在一、二年級閱讀能力的基礎上,能比較迅速地隨文識字,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判斷課文中的精彩語句,為自主閱讀欣賞和理解課文提供了保證。透過衡量學情,根據新課標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隨文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播放光碟,觀看插圖,妙悟“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3) 體會作者的豐富想像,學習邊閱讀、邊想像畫面的讀書方法。

  (4) 要善於觀察、多瞭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本課重點是瞭解荷葉、荷花的樣子,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之中精彩的詞句,難點是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達。

  四 說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一個好的教法和學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進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讀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

  五 說教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 重組美景圖片:激發興趣,初識美

  播放課件,請學生觀賞後說說感受,當學生談到“美”時,順勢而導,這麼“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來表達呢?從而,進入新課。這樣,以直觀的畫面美感受、吸引學生,把學生限於生活環境無法親眼目睹而又十分感興趣的內容呈現在眼前,激發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讓學習沿“美”的主線展開。

  二 整體把握,感知美

  新課程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因此,播放範讀課件,請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像畫面,隨優美的音樂、畫面走入營造的生動情景中,整體把握課文,梳理出文章的脈絡,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課文,感悟美

  結合圖片,與學生的讀思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品讀欣賞精妙語句,領悟課文的美妙。

  預設:學生自讀描寫荷花的重點段(第二—四段),勾畫出自己認為準確、生動的詞句,想像畫面,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荷花?學生會談到對荷花的形狀、顏色、姿態幾個方面,教師對學生所談到的作個小結。肯定學生的體會,與學生共同討論他們劃出來的詞句,體會“挨挨擠擠”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從而瞭解荷花、荷葉的樣子,播放課件,欣賞荷花的美。想像: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幹什麼?

  領悟到荷葉的多,荷花生長的姿態,讓學生們帶著美的感情美美的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並理解作者說:“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活的畫”是什麼樣?當同學們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確很“美”時,順勢而導,給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麗的荷花,會想些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學習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運用多種閱讀方式聲情並茂地朗讀文章。

  文章的優美,具體生動的描寫手法,與圖畫的“美”,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為“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統觀全文,深化美

  以課件中優美的旋律再現課文意境,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將課文誦讀一遍,再現荷花的美景,將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為一體,入情入境,受到美的薰陶。

  五 拓展與練習,不拘形式,表達美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觀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優美的文章、精美的圖片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當提問到:“生活中,你喜歡的花,有多美,說來聽聽”時。學生們自由地談開了,受到本課的啟發,學生們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學生自由地表達對美的感受。

  英國詩人基慈曾感嘆:“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語文課堂能幫助學生不斷感受語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語文素養,昇華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