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通用10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1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要點安排,4月15日,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透過聽取彙報、座談討論、實地察看等方式,對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
全縣共有8所中小學,1個教學點,在校學生3869人,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小學2所。現有教職工397人,其中高階職稱95人,佔比24%;本科教師315人,佔比79.3%;專任教師390人,鄉村學校教師共181人。全縣共有13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1262人,教職工65人,其中在編教師4人,服務崗位教師61人。
近年來,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縣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全縣義務教育學校的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裝置值、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等8項指標均高於省定標準,小學、初中綜合差異係數均達到國家標準。xx年以州級94分,省級91分,國家95分的成績順利透過義務教育均衡州級、省級、國家級評估驗收。
(一)政府重教落實責任。一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責。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召開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動員會,對xx—xx年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做了詳細部署。二是全力營造宣傳氛圍。透過標語、展板、媒體、電視臺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開展宣傳工作,努力做到“報紙有文字、電視有影象、網路有專欄、校園有形象”,全力營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良好氛圍。三是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近年來,在中央、省州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始終把教育事業發展作為公共財政支援的重點,落實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五年來,教育財政累計投入6.89億元,近3年生均教育事業費、生均公用經費和教職工人均工資均保持逐年增長。
(二)軟硬設施日臻完善。一是著眼佈局調整。將部分規模較小、教學效率低、生源少的薄弱學校及教學點進行撤併,將15所中小學整合為8所,並配備校車3輛,有效實現資源的最佳化整合利用,使教育佈局更加合理、最佳化。二是推進專案建設。投入資金1.3億元,先後實施教育建設專案35個,側重於鄉村學校教學用房、功能用房、運動場地、附屬設施、資訊裝置等建設, 鄉村學校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觀,校舍總面積達到3xx18平方米。自xx年全面啟動薄弱學校改造專案以來,基本建設總投資2499萬元,裝置購置總投資680萬元,受益學校9所。三是改善辦學環境。目前,鄉村學校均有塑膠跑道,各校都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和遠端教育資源共享,圖書、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達到國家或省級標準,實現了學校沒有好壞之分、城鎮之別、讓所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能就近免試入學,一批有特色、有品位的鄉村校園正在逐步形成,學校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邁上新臺階。
(三)教師隊伍穩步發展。一是破解學科教師結構不合理。重點傾向於鄉村學校教師,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教師,在工資待遇、表彰獎勵、評優評先、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xx年以來共招聘中小學緊缺學科教師64人,政府購買學前教師崗位80個,緩解了教師緊缺矛盾和教師隊伍老齡化問題。二是穩步提高基層鄉鎮教師待遇。自xx年起,對縣第五中學教師每月發放15元的高海拔地區折算工齡補貼;xx年起,對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每人每月發放300-400元鄉鎮工作崗位津貼;為引導教師向邊遠學校流動,xx年起分類別每人每月發放320-600元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有效穩定了基層教師隊伍。三是強化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建立校長、教師流動機制,制定了對校長、教師的統籌管理,每年按比例對校長和教師進行一定數量的交流,建立和完善各學校教師交流輪崗機制,截止目前,對全縣84名中小學教師和27名書記、專職副書記、校長、副校長進行校際交流或調整職務。
(四)教師素質明顯提高。一是加強教師培訓交流力度。透過“名師工作室”專案,培養了一批省、州、縣級骨幹教師、名校校長、名教師隊伍。透過開展支教送教、說課比賽、同課異構、技能大賽等活動,全面提升了全縣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透過跟崗研訓、名師送教、課堂診斷、幫扶支教等活動,助推我縣年輕教師快速成長。二是加強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透過實施標準化學校建設和“全面改薄”專案,逐步完善“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組織全縣400餘名中小學教師參加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班,實現網際網路、資訊裝置、人員培訓和資訊科技課程“全覆蓋”。三是強化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組織師生參加全省中小學教育資訊化大賽、全省電子白板教學應用說課大賽、“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曬課、學生電腦作品製作等競賽活動,先後獲得23項省、州級獎項。
(五)惠民政策深得人心。一是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深入分析殘疾兒童未入學原因和教育需求,採取針對性措施,積極探索“送教上門”教育方式,認真做好殘疾兒童少年教學工作。目前,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少年33人,其中在校就讀12人,送教上門18人,3人長期不在xx居住。二是全面落實教育惠民政策。積極實施“兩免一補”、普通高中生國家助學金、寄宿制生活補助、三江源地區“3+9+3”教育經費保障補償機制和異地辦學獎補機制等一系列措施落實教育惠民,深入開展學生“獎、助、補、貸”工作,認真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三是切實關愛留守兒童。為全縣449名農村留守兒童建立檔案,開展“1+1+3+n”活動,即:一次親情溝通、過一次生日、3次家訪、n次學習和心理輔導,有效形成了家、校、社會三位一體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控輟保學持續加力。一是創新機制,健全組織。縣政府多次召開控輟保學專題會議,成立控輟保學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簽訂各級《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目標責任書》。二是明確責任,層層落實。各鎮、村對本轄區控輟保學工作負主要責任,將其納入對鎮領導、駐村幹部和行政村的年終工作考核;教育部門全面負責控輟保學工作的組織實施,將其作為教育工作一項重要任務,並作為考核校長的重要指標。三是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各鎮、各學校對輟學生進行動員勸返,並制定《對未完成義務教育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進行補償教育的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已勸返或接受補償教育164名。
(七)辦學特色日漸凸顯。一是實踐活動有聲有色。如,縣第一中學“流動書屋”在方便學生的同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第二中學積極實行“雙語”教學改革,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雙語”教學體系。縣蒙古族中學立足底蘊豐富的德都蒙古文化,開設了“孟赫簇茹雅”詩歌朗誦、馬頭琴、蒙古象棋等專案實踐課和興趣小組。縣實驗小學建立了“機器人、興趣小組”兩大特色教育品牌,機器人教學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國科普日優秀特色活動。第四中學、新民小學“留守兒童之家”使家校聯絡更加密切,擴大了學校愛心教育的內涵。二是教育科研蔚然成風。近年來,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校本課程開發、教研課題研究、教研論文發表、教研活動開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以教帶研、以研促教觀念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全縣總體超編58人,在整體超編的情況下,結構性缺編現象較為突出,特別是緊缺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34人;全縣45歲以上教師177人,佔全縣教師的45%,35歲以下教師89人,僅佔全縣教師的xx%,教師梯隊斷層、教師老齡化會嚴重製約未來5—10年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師隊伍整體存在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教育教學張力不強、優秀教師短缺等問題,農村及城鎮學校師資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二)校長的工資、待遇與普通教師一樣,但擔負的責任重大,卻沒有任何獎勵酬金;教師的激勵、獎勵機制不完善,只注重精神獎勵,缺乏對優秀教師及中、高考進行物質獎勵的依據。一些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存在職業倦怠、出勤不出力、敷衍應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全縣教育系統政府購買服務人員共計149人。按照目前全縣教育工作現狀,無法滿足教育教學工作需求,還需84名後勤和保教人員。
(四)xx年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已透過州、省、國家級評估驗收。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提升辦學規模”的基本原則,進行教育資源整合,但由於受自然、經濟、文化發展不均衡影響,農牧區家長文化程度低、重教意識淡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控輟保學工作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學生轉學、輟學的現象依然存在。
三、幾點建議
為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針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機制。加強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營造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好環境,縣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門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政府履行公共教育職能的首要任務,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以辦好每一所學校、保障每一位學生公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為宗旨,突出提高教育質量這一中心,抓好校長隊伍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兩個關鍵點。積極探索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公平、均衡、優質的發展道路,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作為考核縣人民政府政績的重要內容,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縣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保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經費需求。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責任,嚴格執行義務教育經費的各項規定,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落實政府義務教育投入責任,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完善義務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保障義務教育經費及時撥付到位,按照規定管好、用好教育費附加,防止出現挪用、擠佔、抵頂、截留義務教育經費現象。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按照學校後勤人員配備標準,解決學校安保、宿管、食堂後勤等人員的經費問題。
(三)加大控輟保學力度,提升義務教育鞏固水平。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加大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學、依法執教,增強廣大家長依法送子女入學意識,使“控輟保學”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建立健全控輟保學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完善控輟保學規章制度、落實報告制度、強化責任約談、嚴格學籍管理。建立動態監控機制,實施勸返復學工程,全面落實鎮、村社和學校控輟保學“雙線”主體責任。研究建立監測機制,重點預測未來一個時期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需求,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當地學生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服務體系。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堅持實施人才強縣、人才強校戰略,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大力開展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核心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定期組織開展全縣教育教學工作發展專題研討會,共同研究全縣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有關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和寶貴經驗,同發展共進步。健全城區學校對口幫扶農牧區學校長效機制,開展走教、多媒體、網班形式,努力解決全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進一步完善教師引進招錄機制,改善教師資源的配置,加強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推行校長交流任職機制,促進校長任職資格標準化,促進學校管理專業化。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完善激勵機制。實施教師心理培訓,讓教師掌握更多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調整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加強城鎮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幫助和聯絡,逐步形成長效機制,實現管理人才和教育隊伍的均衡配置。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優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以實實在在的業績促進全縣教育事業在新常態下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2
根據《莘縣教育局關於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準備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規定標準,讓每位學生都享有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是學校的責任,為此學校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足開齊課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學校發展,加強教師培訓,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將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燕塔中心小學始建於1966年,至今已有50多年曆史,坐落莘縣大安街中段079號。學校歷史悠久,交通便利,書香氣息濃厚。校園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20平方米,現有11個教學班,470多名學生。專職教師21名,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大專學歷11人,本科學歷的10人。年輕有為的新教師佔30﹪。學校佈局合理。
二、自查情況:
隨著政府加大對學校的投入,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了進一步鞏固“兩基”成果,成立了以校長馬彥超為首的領導小組(副組長:葉森、王振華;組員:馬榮敏、黃慶芳、趙楠),分工合作,責任到人;定期召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迎驗工作會議,穩步推進了學校建立工作的開展。自查中,我們依據相關評估指標,堅持邊督查邊整改,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及時整改,加快了學校發展的步伐。
學校招生服務範圍涉及城區管轄區域。隨著政府對教育投入的增加,學校的辦學環境不斷改善,軟、硬體建設都得到了長足地發展。學校嚴格按照市教育局招生計劃搞好招生工作,嚴禁擇校。一年級新生招生嚴格按教育局要求嚴把關;轉學經學校核實確屬我校服務範圍後,經教育局同意方能辦理轉學手續。學生的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
三、完成工作情況
(一)領導機制
我校根據上級制定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成立了以校長馬彥超為組長的領導機構並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做到各項工作有人抓,各項工作有人管。同時,建立學校及周邊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和警校經常性聯席制度,學校周邊環境和治安狀況良好。
(二)管理機制
學校所轄服務範圍學生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每學年向社會公佈學校招生範圍及招生人數。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
(三)教育經費
上級財政部門對我校的教育投入嚴格按有關政策撥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及時到位,義務教育免收教科書費全部落實到位,並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無擠佔、平調、截留問題,無亂收費現象。
(四)師德建設
學校十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經常性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堅持抓好每週例會制度的落實,教師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幾年來無體罰學生和違法犯罪問題。
我校制定了《教師績效考核制度》,教師績效考核程式規範,考核結果與教師績效工資掛鉤。
(五)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按照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開好課程,落實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紮實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強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沒有開設重點班,特長班。
(六)辦學行為
學校建立了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舉報制度,確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學校教師無利用假期、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學生補課。無亂辦班、亂收費行為。無向學生亂推銷現象。
(七)關愛機制
學校對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權利加以保障,每學期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名冊,建立關愛措施。落實上級相關關愛檔案。讓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四、存在的問題
1.學校部分班級班額較大,尤其是五年級、四年級。(現已整改為兩個班)
2.學校美術室、圖書室、電子備課室、心理輔導室、微機室等功能用房配備不足。
3.根據學校規模和課程標準,體育、音樂、美術器材裝置還不足,特別是教師用電腦和學生用電腦檯數不達標,需要添置更新。
4.缺少專業人才型教師。(比如體育、美術教師)
五、今後改進措施
1.進一步多方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
2.積極爭取上級支援,最佳化師資隊伍和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積極建立和諧校園、書香校園,使學生享受高質優效教育,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4.繼續做好城鄉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的交流,加強教師的合理流動,讓所有的教師有緊迫感和危機感。
5.真正把教學放在第一位,進一步紮實開展“比教學”活動,形成長效機制,爭取取得實質性進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3
根據上級檔案的安排部署,我校積極投入到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的建立工作之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意見》,經過全校師生齊心協力、艱苦努力,已基本達到《山西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評估驗收專案及指標要求》規定的標準。現將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梁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早在中華民國時期就辦過私塾、還辦過女子學堂,1949年成立初小,後又發展為高小,1966年建過農中,1968年改為七年制學校(含小學和初中),1977年升為九年制學校(含小學、初中和高中),1984年又變為八年制學校(小學五年,初中三年),1999年變為小學,20xx年撤西堡分校。梁村現有4568人。
二、學生班級情況
梁村小學主要服務於本村,現有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54人。無輟學學生,入學率100%。
三、教師隊伍情況
學校現有教師16人,其中45歲以上教師6人。教師學歷都達到大專以上,有9名達本科學歷。近兩年交流出2名,交流進3名。現有骨幹教師3名。
四、辦學條件
20xx年遷入新校後,我校採取多渠道籌措資金,為改善辦學條件奠定了基礎。修建操場,更換課桌凳,配備多媒體、監控等設施。同時按照規定標準逐步配備了圖書資料,實驗儀器、體音美器材。
1、校舍建設:學校用地6600平方米,生均用地2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115平方米,生均8.33平方米。活動場地面積5120平方米,生均20.16平方米。
2、圖書儀器裝置:設有圖書室和閱覽室,藏書5168冊,生均20冊。分類比例達到規定標準。
3、教學設施及電教裝置配備達要求。
4、計算機網路教室1個,54平方米,缺師生用計算機50加1臺。現有多媒體教學裝置8套,移動多媒體四套。
5、安全設施齊全,達標準。
五、教育經費
上級財政部門對學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關政策撥付,並逐年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及時到位,“兩免”全部落實到位,並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無擠佔、平調、截留問題,無亂收費現象。教師的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能按時、足額髮放。近幾年來,我校積極爭取資金維修校舍,添置內部設施,充實更新功能室,使我校的硬體設施得到極大的改善。
六、學校辦學特色
近年來,我校把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內涵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基礎性工程和特色建設工程,在諸多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一定的效果。歸納起來,主要做到了“五堅持、五注重”:
一、堅持目標引領,注重形成正確導向。
二、堅持循序漸進,注重激發主體活力。
三、堅持常抓不懈,注重固化教育成果。
四、堅持榜樣激勵,注重發揮示範效應。
五、堅持協調推進,注重凝聚工作合力。
國學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為了塑造良好品德,奠定優雅人格;激發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增強語文能力,夯實文化功底;發展記憶能力,開發智慧潛能;培育良好學風,形成良好校風;培養親子關係,構建和諧社會。本學期把《國學經典讀本》作為誦讀教材,分年級分學期安排課程,組織學生利用晨讀15分鐘誦讀經典。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中,學生能朗誦書寫詩文、畫古詩配畫、自己編輯手抄報、共同設計黑板報,培育學生心靈,汲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國學教育中,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發揮優勢,形成特色,是國學教育成為推動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動力。
七、自查結論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問題:
1、118套課桌椅雖然能使用但是陳舊,桌面不平整;還有50人的雙人桌凳需替換。
2、教師專用計算機、學生用計算機全部不能使用。
整改措施
積極籌措資金,補充更換課桌凳,更換計算機。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4
根據《固鎮縣教育局關於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準備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規定標準,讓每位學生都享有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是學校的責任,為此學校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足開齊課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學校發展,加強教師培訓,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將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楊羅小學始建於解放初期,坐落於楊羅村。地處仲興、任橋交界處,學校歷史悠久,環境優雅,交通便利,書香氣息濃厚。校園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60平方米,現有7個教學班,100多名學生。專職教師11名,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大專學歷8人,本科學歷的3人。年輕有為的新教師佔65﹪。學校佈局合理。
二、自查情況:
隨著政府加大對學校的投入,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了進一步鞏固“兩基”成果,成立了以校長楊樹學為首的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政權楊文化;組員:接利宋玥朱珠),分工合作,責任到人;定期召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迎驗工作會議,穩步推進了學校建立工作的開展。自查中,我們依據相關評估指標,堅持邊督查邊整改,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及時整改,加快了學校發展的步伐。
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標情況
(一)教學管理
幾年來,我們既注重硬體設施建設,又不忘抓教學常規管理和教學改革,使我校的教育質量不斷地提高。
我校按《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認真落實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抓教學常規管理,抓教學六認真落實,堅持課改創新,開展教育科研。為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堅持開展“五個一”活動,及備課、說課、上課、評課和讀一本書活動。並納入了學校的常規管理。
我們加強了教學基層教研組管理,形成了教研組例會制度,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教研組的管理功能,提倡資源共享,拓展了他們自主活動的空間,更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獲得更大收益的還是我們的學生的。每月對教師進行了教學常規“六認真”的抽查和考評,我們做到有要求、有檢查、有反饋、有具體整改措施。這樣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益。
學校認真落實《體育工作條例》和《衛生工作條例》,保證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學校定期對學生體檢,並對學生進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導,控制學校流行性的傳染病發生。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幾年來全校無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辦學條件
我校採取多渠道籌措資金,為改善辦學條件奠定了基礎。為了鞏固基礎教育教育局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按照規定標準改善了學校的校園環境。
1、教學設施:
校園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60平方米,配有輔助教學的圖書室、留守兒童室;水泥操場,體育器械都按要求配備安裝到位;學校對圍牆、大門、等設施進行了維修裝飾;學校的綠化成蔭,提高了文化育人的濃郁氛圍。
2、圖書室的藏書:全校共有學生圖書1000多冊,人均達到10冊以上。
3、其他方面:學校為了校園安全安裝了校園監控設施,為保障校園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正常上課的教室有7間,每間教室採光條件良好,裝配了日光燈。
(三)教師隊伍
1、我校專任教師11人,專任教師專科以上學歷11人,佔100%,其中本科學歷3人,目前還有部分教師正在進修本科學習;我校體育、美術、音樂、科學、每個學科都由兼職教師任課,在教師配備上,各學科的師資力量均衡。以便發揮教師之長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
2、教師繼續教育方面,教師積極參加各類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繼續教育合格率100%,學校十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每年師德考核合格率100%
3、加強師德建設,在全體教師中樹立“五種精神”:終身從教的敬業精神,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
(四)普及程度
近三年我學校學生的入學率為100%,畢業學生升學率100%,輟學率為0。
(五)素質教育
近幾年來,我校堅持一手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一手抓教學質量,更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我校學生參與綜合素質評價合格率96%,參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評合格率為98%。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5
清涼小學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迅速啟動縣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的通知》和固鎮縣教育局《關於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讓每位學生都享有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是學校的責任。為此,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足、開齊課程,我校秉承優良的辦學傳統,圍繞著中心校的工作目標,現將我校發展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清涼小學位於固鎮縣的大西北,創建於1949年。是一所歷史悠久、環境幽美、文化積澱深厚、人才輩出的縣級名校。
學校佔地13704平米,建築面積3000平米,新建1465平米的教學綜合樓已投入使用。校園內道路井然,花草綠樹錯落有致。圖書室、多媒體室、實驗室……一應俱全。徜徉於紅花綠草之間、嗅著墨香、耳聞朗朗書聲,你會神清氣爽流連忘返!
學校現有七個教學班,280名學生;有教師18人,本科7人,專科11人,中師1人;市級優秀教師3人,縣級優秀教師5人,縣級教學能手1人。“文明守紀勤奮創新”是我校風,“打好基礎培養技能發揮特長全面發展”為我辦學思路,始終堅持以“讀書為重點寫字為突破口”。縣第四屆“春筍杯”硬筆書法比賽中,僅一等獎就有11人;王傳榮同學更是獲省“黨是陽光我是苗”杯書畫二等獎!
學校07年被評為縣“文明單位”、08年縣“先進單位”,09年“蚌埠市農村特色小學”,2010年透過“市級家長學校”驗收,現正申辦建立國家特色學校。
目前,清涼小學正迎著新世紀的曙光,沐浴著“十二五”的春風,一路高歌猛進,為把我校創辦為“一流裝置、一流管理、一流素質、一流學校”的新型學校而奮鬥!
二、自查情況
(一)明確責任,踏實工作。
我校規定,各班主任為班級第一責任人,要求各班班主任要認真細緻地做好班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都有一個愉快高興的心情來學習。
(二)制定、強化學校管理工作。
美化校園,管理好學校的花草樹木,定期給花草施肥、澆灌、整形,學校的衛生區、班級的環境,學校都不定期地檢查,都得到了非常好的認可。
學校嚴格執行計劃,能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引導教師認真搞好教學工作。學校加強了半月查工作,增強了教學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我校注重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造就了一支熱愛學生,愛崗敬業,善於管理,上進心強的班主任隊伍。透過校本培訓,校本研究和師德學習,培養了一支理念新穎,熱心教學,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
我校還積極參加中心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堅持參加中心校的教學研討活動,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積極參加各年級組織開展的論文評比活動。
還透過“家訪活動”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取得了比較好的增長率效果。
三、教育拓展
我校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再進一步完善各種機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全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網路教育體系,成為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有學習,有發展,有開拓意識的優秀學校。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6
我校在各級部門的領導下,始終把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作為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辦學條件發生較的大變化,教育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辦學水平正在不斷提升,為了更好地促進我校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確保順利透過驗收認定,進行了全面自查。我校結合實際查詢不足,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現就有關迎評工作自評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柳川小學於20xx年9月2日成立。學校坐落在劍河縣柳川鎮美麗的仰啊莎湖畔,是原老縣城所在地。由於三板溪電站的建設,縣城搬遷後由原來的菜園小學組建而成的,學校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學校距新縣城30公里,招生半徑25公里。佔地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444平方米,運動場5000平米;學校現開辦有2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91人,住宿生670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03人,留守兒童97人。教職工有73人,其中專任教師60人。學校組織機構健全,教師學歷層次高,教學業務精、敬業精神強。近年來,上級主管部門、學校一直把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育人環境作為普及義務教育奠基工程來抓透過努力,目前我校辦學條件已基本適應義務教育要求,近年來,我校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加快學校建設步伐,努力推進素質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二、九項指標“達標”情況
根據《貴州省縣域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條件評估指標體(修訂)》逐項進行自查自評,我校在9項評估的指標中自評總分為95、5分,具體達標情況如下:
(一)生均校舍建築面積:
柳川小學現有校舍建築面積9444平方米,學生1091人,生均8、6平方米,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小學生均≥4、5平方米)。
(二)生均體育活動場地面積:
柳川小學現有體育活動場地5000平方米,(其中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1個,操場1個)生均體育活動場地4、58平方米,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小學生均≥4、5平方米)。能滿足全校師生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三)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積:
柳川小學現有寄宿生宿舍面積3942平方米,住宿生670人,生均5、88平方米,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小學人均≥3平方米)。
(四)生均圖書冊數:
柳川小學現有圖書39000冊,生均35、7冊,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小學生均≥20冊)。
(五)教學實驗儀器配置:
柳川小學現有科學實驗儀器教室1間,準備室1間,教學實驗儀器配置的總價值為20萬元,達到驗收標準。(達標指標為:小學:12個教學班及以下實驗儀器值不低於3、5萬元,13個教學班及以上不低於5萬元,能滿足開展實驗教學活動;)。
(六)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
柳川小學現有電腦115臺,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生均10臺,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小學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6臺)。
(七)班班通設施配置:
柳川小學現有教室23個,每個教室均配置有電子白板,實現了班班通。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每個教室都配置有班班通裝置)。
(八)師生比:
柳川小學現有專任教師60人,學生1091人,師生比為1:18。2;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小學師生比≤1:22)。
(九)班額:
柳川小學現開辦有23個教學班,學生1091人,平均班額47人,班額學生人數51人,最小班額學生人數40人,符合達標要求(達標指標為:班額≤55)。
三、扣分情況及原因:
達標考核總分為100分,柳川小學自評分為95、5分,在總分中被扣除4、5分,被扣分值及專案如下:
1、輔助用房中欠缺多媒體教室,同時體育器材室非常簡陋,沒有文化氛圍,缺乏美感和整潔度,所以在自評中自扣2分。
2、辦公用房中的文印檔案室和播音室,沒有獨立分開,是與其他辦公室共用,所以在自評中自扣1分。
3、校園環境中的“校園文化”沒有地方特色和缺少師生作品展示,缺少自己學校的特色,所以在自評中自扣0、5分。
4、校園環境中的“圍牆”,有一小部分已倒塌,還來不及維修維護,所以在自評中自扣1分。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十個到位)
1、方案制定到位:根據縣政府、縣教科局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檔案精神,並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有《柳川小學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有了方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
2、人員責任到位:學校把每一項任務分攤到每一個老師,每一個部門,定好每一項內容,規定完成的時限,並落實行政人員監管任務,每週進行一次彙報、一次梳理、一次調整、一次督促、一次完善。
3、宣傳教育到位:學校透過教師動員會、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宣傳簡報、橫幅標語、電子顯示屏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力爭做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能讓老師、學生、家長充分的認識和支援,實際最重要的是得到老師們的支援。
4、自查落實到位:在3月2日學校校長在參加縣政府、縣教科局組織的均衡發展工作的推進會後,立即召開學校會議,組織人員認真地查詢本校存在的問題,列成問題清單,並制定整改計劃,落實到人,完成。
5、添置設施到位:學校對照驗收指標,逐項核實資料、查缺補漏、及時添置。在縣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實施“不等不望不拖”的三原則,積極組織相關人員對欠缺的、不到位的、不達標的及時採取措施,規劃採購,力爭達到小學的標準。
6、美化綠化到位:學校積極做好校園綠化美化工作。借春季適宜栽花植樹的良好時機,進一步加強學校的綠化和美化工作,把學校打造成為花園式的學校。
7、文化打造到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工作。20xx年2月,柳川中學併入四中後,我校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積極打造學校的校園文化特色,突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經典文化教育三大主題。利用宣傳櫥窗、教室、學生宿舍的美觀文化佈置,體現育人功能,真正實現“每一面牆壁都是無聲的教育,每一個角落都是育人的場所”。
8、前期準備到位:做好功能室建設準備工作。做好功能室佈置、教學儀器、體藝器材、圖書裝備等前期材料的準備工作。
9、管理要求到位:學校重視常規管理的工作。
(1)堅持依法治校、以人為本,嚴格執行教師崗位制度。
(2)開足開齊課程,每週不定期檢查教師教案、教師批改學生作業及批改測試卷的情況。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學校領導經常深入課堂隨堂聽課。
(3)保障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體育鍛煉不少於1小時。節假日嚴禁組織學生補課。
(4)建立了安全工作機構和工作制度,制訂有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事故。
(5)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儲存校園乾淨整潔,不留衛生死角。
10、檔案資料到位:學校於3月中旬開始對檔案材料進行整理。目前各項材料基本歸檔裝訂。
五、特色和亮點
(一)“蘆笙舞”、“水鼓舞”特色
學校積極實施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積極推廣“蘆笙舞”和“水鼓舞”兩個民族特色濃厚的專案,運用大課間操和課外活動時間進行推廣和進行,目前學生基本掌握動作要領,有初步成效。這項活動已成為我校的一道亮麗的名片。
(二)“書香校園”特色
營造書香校園,打造國學文化進校園。建設“書香校園”工程,在牆壁上設定弟子規、論語等經典名篇名句,樓梯臺階設定文學、數學和百科知識,班級建立“圖書角”。濃厚的書香氛圍,讓課間十分鐘也能看到孩子們捧著書在走廊上專注閱讀的身影每週開展1次閱讀名單抽獎鼓勵,每週開展1次“閱讀有獎搶答”比賽,每月開展1次“閱讀心得”比賽,每學期評選每班1名“閱讀之星”。
六、存在的問題和下步的打算
1、存在的問題:學校因剛剛搬進中學校舍(原柳川中學)僅僅1年,諸多建設都需要重新規劃、需要建設、需要完善,以致達到整個校園建設的學習環境。
2、下一步的打算:協助主管部門規劃建設好學生食堂、綜合樓和體育運動場,抓好學校的美化綠化,實現“一年有起色,兩年有進步,三年有特色”的目標,不斷完善學校各方面基礎設施的建設。
我們將以這次“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評估為契機,虛心汲取各位領導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加強領導,調整工作思路,在以後的工作中,投入更加飽滿的熱情,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力爭辦好讓上級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教育。為學校的騰飛和發展,為我縣的基礎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懇請各位領導、專家給予批評指正。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7
一、基本情況
xx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位於xx自治區西部,1976年建市,面積1754平方公里,轄xx、xx、xx三個區,全市總人口50萬人,有蒙、漢、回等25個民族。經過近50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改革、調整和發展,xx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為主體,第三產業和城郊型農業相配套的經濟格局,地區特色經濟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20xx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6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00元,分別增長15%和17%。
截止2012年底,全市有學校、幼兒園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職工7598人。其中:公辦學校、幼兒園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職工6246人。
二、xx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成效、經驗
xx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47所,其中:初級中學1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5849人,專任教師1480人;小學30所,在校生30593人,專任教師234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轄三個區,沒有旗縣,農區面積與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實現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業戶口,農村學校基本已經融合到城區,學校建設管理與城區學校完全執行相同標準,不存在城鄉差異。
辦學體制上分三區、市直屬四塊,民族義務教育(1所蒙古族中學)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學校)由市直屬管理,其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歸三區政府管理,實現了以區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順暢,責任明確,工作有序,發展良好。
xx市黨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視義務教育的發展,再加上多年來經濟狀況較好,全市義務教育整體水平較高,均衡狀態良好。1996年在xx自治區率先實現了盟市整體"普九"達標;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戶籍,整體改造了農村學校,實現了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一體化標準、一體化管理。率先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一直能夠享受同等待遇。近幾年,經過校舍安全工程的實施,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的校舍條件及校園環境整體上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校際間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學校設施裝置配備,將整體上提升義務學校裝備水平,實現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
師資隊伍整體良好。由於市區人口較少,居住集中,全市設立一個教師培訓中心,教師培訓從機構、制度、內容、形式等各個方面形成了較完善的體系,常規繼續教育培訓、知識更新培訓、提高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以及分職能分類別的培訓均成為常態化,每位教師均能及時得到充電、提高。按照隸屬關係,市直及三區每年都有計劃地引進新畢業大學生及優秀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並注重加強相對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隊伍梯次連續,結構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結構。根據實際,出高薪聘用部分名優校長,為薄弱學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區還積極探索內部調整機制,制定激勵性政策,調整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經過幾年的努力,應該說全市師資隊伍水平在地區、校際間是均衡的。
注重並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國家規範辦學行為的有關規定,下力氣治理有關招生、收費、教學等行為。徹底消除了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校、重點班;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在內,均實現了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強化學籍管理,規範"小升初"分配手段和程式,遏制擇校現象也有明顯成效。所有學校均能按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按學科配齊各教師,學生的入學機會,升學機會均相對公平。同時積極探索實施改革,支援薄弱學校發展,近幾年實行的將一部分高中招生計劃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的改革措施,對促進薄弱學校的提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xx市整體現狀看,地區、校際間的辦學條件、師資配備、課程實施、升學機會都應該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質量觀和盲目的擇校觀製造並助推著教學質量校際間的不均衡。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區居住區出現收入層次和文化層次群體差別,收入和文化層次較好居民區的學生,由於家庭教育的基礎較好,其片區學校學生成績就好一些,客觀上造成了學校質量差別,這些學校就成了群眾極力擇校的熱點,擇校又為學校間質量從輿論到事實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儘管採取了許多遏制擇校的手段,但由於人際關係複雜性,擇校現象仍然很熱。目前,全市核心區內2所初中和3-5所小學擇校熱現象比較突出。
四、對策和建議
1.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我國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省級政府統籌的體制後,對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義務教育現狀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各級政府的責任。如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投入分擔比例,各級政府制定政策的許可權。特別要強調頂層設計,對長期難以解決的,地方各級政府及基層群眾認識不統一的,關係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強化頂層設計,出臺統一政策,標準等,如,義務教育質量的標準,義務教育均衡的標準,經費投入的標準,甚至包括考試測試標準等。
2.要強化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強調令行禁止。有關中小學生減負、規範辦學行為等規定政策已很明確,而且無疑是正確的,由於執行不徹底,基層仍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討論,廣大家長群眾認識一直提不高,各地學校執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學生負擔仍然很重。
3.教師職稱制度需要調整完善。中小學教師職稱實行"評聘分開"後,本意要啟用分配製,打破論資排輩的固化局面,但由於操作難度過大,各學校無法透過考核自行聘任職稱,仍然處於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調動職工積極性,出現了有些地區乾脆不開展聘任,導致大量評上職稱的無法聘任,而有些條件好的地區放大聘任職數,降低難度,又回到按資歷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現了地區間教師待遇的不均衡。這一問題需要從頂層上研究解決。
4.義務教育財政投入機制與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國家保障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但對城市既沒納入保障範圍,也未做公用經費保障的政策規定標準,由於各地城市的財力不同,重視程度也不一致,城區間存在經費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現城市不如農村的經費水平。
二是投資結構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園建設,對內部設施裝置的配備,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規定,對設施裝置投入要加大,並對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對區縣一直以"第一個增長"即,"財政對教育的增長比例高於地方經常性的財政收入增長比例"的標準與要求已經不盡合理,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應該穩定增長。應該研究調整更細更具體要求。
四是應大力推行學校公用經費科學預決算制度。目前按生均標準撥付經費,人數少的學校顯然會因生均成本高而欠缺,應推行地區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保持一定值的基礎上,按學校執行成本給予預算安排的制度,保證各學校經費公平,有利於促進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8
我國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礎性,決定了義務教育必須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讓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優質教育。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確保教育公平,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和構建和諧xx,意義十分重大。近年來,我區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措施積極,成效初顯。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我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的差距和問題也不容低估。當前,務必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中,努力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義務教育發展總體情況
(一)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現狀
目前,全區有公立小學265所,1607個班,在校學生56898人。其中,農村小學234所,1068個班,在校生29266人,平均每校4.6個班,每班學生27人。在農村學校中,有村小176所,483個班,在校生8253人,平均每校2.6個班,每班學生17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班佔三分之一左右。有城區小學31所,539個班,在校生27632人,平均每校17.4個班,每班學生51.2人,其中55人以上大班額和超大班額佔37%。全區有初中學校49所,676個班,在校學生32030人。其中農村初中33所,401個班,在校生13585人,平均每校11.4個班,每班學生33.8人。有城區中學16所,275個班,在校生18445人,平均每校17個班,每班學生67人。
(二)近年來xx義務教育發展主要舉措
1、財政投入向農村教育傾斜。按照“三個增長”要求,財政對教育投入從20xx年8087.4萬元,增加到了20xx年的1.89億元。區財政每年投入1800萬元,在全市率先實現農村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每年投入1500萬元用於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每年投入500萬元,建立起了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等等。
2、透過“撤、遷、並、建、擴、改”等有效途徑,整合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以來,全區撤銷村小75所,遷建小學1所,合併初中3所小學1所,擴建初中16所小學156所。投資5300萬元,對165所中小學的10萬平方米危房進行了改造。
3、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在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中,實施了學歷跨越工程,定期開展崗位業務培訓。對農村教師實施了地區補貼和工作補貼,財政為學校注入了醫保經費。對269名農村代課教師按政策規定及時轉為了公辦教師。
4、建立強校帶弱校的對口幫扶機制。有23所城區學校與46所農村中小學結為幫扶對子。
(三)xx義務教育發展基本評價
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為本、科教興區戰略,營造了義務教育發展必要的政策環境、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教育投入持續加大,辦學條件快速改善,師資素質不斷提高,全區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滿意度逐步升高。但是,目前城區居民子女“入學難”,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等矛盾依然凸顯,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已成為xx當前熱點問題。
二、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現
(一)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差距過大
1、基本辦學條件懸殊
兩路、龍溪地區的多數義務教育學校,與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步發展,具有佈局集中,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等特點,基本辦學條件按照直轄市主城區要求,校園校舍建設高標準,設施裝置高質量,功能齊全配套,學校處處散發出濃郁的現代化氣息。分佈在1000多平方公里面積上的農村學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徵,校園校舍陳舊簡陋,設施裝置不配套,與城區學校形成強烈反差。
2、師資素質差異明顯
城區學校規模大,條件好,吸引了大量農村骨幹教師“孔雀向南飛”,匯聚了大批高素質教育人才。據龍興鎮反映,20xx年以來,該鎮教師調入城區學校任領導和骨幹教師已達85人。城區教師編制充裕,學科教師配套,專科專任,專業水平普遍較高。城區學校經費充足,教師進修交流機會多,福利待遇好,專心教育,思想穩定。農村學校規模小,條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條件,骨幹教師大量流向城區。農村教師編制少,學科教師不配套,在村小往往1師1班,在完小被迫多級多科上課,“萬金油”教師是農村學校的常態。農村學校經費緊缺,進修提高機會極少,福利待遇微薄,農村教師不安心農村,不安心教育,不求進取,已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一大障礙。
3、生源質量區別太大
在城區,市場經濟競爭激烈,進校讀書已成為城區兒童和少年成長的`迫切要求,渴望學習,安心讀書是學生中的主流,生源質量普遍較好。城區學校條件好,農村優秀學生和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大量進城“擇校”讀書。據區教委統計,20xx—20xx學年中,全區農村學生轉入城區學校達1419人。在農村,受市場經濟影響和農民所處環境侷限,尤其在義務教育出口被堵和不暢的情況下,家長和子女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忽視子女教育,學生無心讀書不在少數,農村學校生源質量一般不高。古路鎮中小學中,在校生有一半屬單親家庭、隔代親教育、暴力型家庭教育、溺愛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洛磧鎮中小學中,留守兒童達到40%,個別學校高達60%。
(二)區域間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
1、城區街道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
城區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為學校佈局不合理,城區居民子女入學難矛盾過於集中。在兩路城區,16萬人口的雙鳳橋街道,佈局中小學15所,配備教師936人,xx中學、實驗中學、實驗小學等多所名校在這裡薈萃,優質教育資源在此處高度集中。按區政府規劃,市級聯招學校南華中學也即將入駐該地區,雙鳳橋街道義務教育屆時將錦上添花。擁有12萬人口的雙龍湖街道,配備了3所完小、2所村小,“入學難”壓力在轉嫁給回興和雙鳳橋兩街道之後矛盾依舊凸顯。21萬人口的回興街道,僅1所中學3所小學,招生已達極限,學校不堪重負,大量適齡兒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學,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早已亮起了“入學難”紅燈。屬在建城區的龍塔街道亟待增設規範的公立中小學,“入學難”矛盾也開始顯現。
2、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圍繞中心鎮逐步遞減
全區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在中心鎮的中學、中心小學集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多,吸引的農村生源多,“入學難”現象在一些地方開始出現。一般鎮和被撤銷的原鄉鎮政府所在場鎮的中小學校,集中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小,華鎣山等邊遠山區鎮學校顯得更少,村小是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最薄弱的地方。這些地方學校的辦學條件普遍較差,往往留不住教師和學生。
(三)校際差距兩極化
強校更強,弱校更弱,是我區義務教育學校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真實寫照。城區重點中小學校,象強大的磁石一樣吸納了較多優質教育資源,一年上一個臺階,各自瞄準更高目標全力推進跨越式發展。地處兩路城區的五星小學,10.8畝地上承載著1874名學生,全部辦公室、功能室在強大的入學壓力下改作了教室,教師被迫擠在走廊裡辦公,學生只能分兩批輪流上課間操。回興中心校1626名師生,擠在102平方米的食堂就餐,男女廁所共98平方米,分別10和14個蹲位,課間10分鐘休息時間裡,學校必須安排男女各4名教師維持廁所秩序。龍山街道工農小學,實屬“都市裡的村小”,70年代的亂石牆瓦屋蓋教室,已成c級危房,常有垮塌危險,教室旁邊廢舊物品回收站噪聲干擾教學,周邊環境髒亂差目不忍睹。城區有這樣薄弱的學校,農村學校差距更大。龍興中心校地處禹王廟和龍藏寺兩大寺廟之間,讀書聲、頌經聲,聲聲相和,三分之二的校舍是瓦屋蓋,只有校長辦公室有1部電話機。普福完小的教師仍在清代建造的寺廟裡辦公。石船中學、梅溪小學、東山小學等一批學校因操場未硬化,師生體育活動長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計算機老化不能用……,農村薄弱學校太多。
三、義務教育發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現象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導致工業化、城市化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從而引導著教育資源向城區集中,優先發展城區教育。同時,由於生產力水平不高,教育資源十分有限,為了使現有資源效用最大化,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推進重點地區教育發展,加快重點學校建設,培育教育品牌,從而帶動整個區域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也是一定歷史階段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面廣人多,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扭轉散小弱的被動局面,只能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二)認識上的偏差
重經濟效益輕教育投入的'觀念作祟。在我區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中,有權決定學校建設命運的各級領導和開發商,往往經濟效益至上,拆除學校雷厲風行決不手軟,建設學校動作遲緩難上加難,致使部分城區義務教育發展長期陷入被動之中。單純追求升學率的傳統觀念影響。有關部門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法令不以為然,對本區域義務教育日益擴大的差距熟視無睹,對統籌城鄉發展中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缺乏實際思考和具體規劃,樂於錦上添花,忽視雪中送炭。
(三)財政投入不足
實行“三免一補”政策後,儘管區級財政堅持了城鄉義務教育經費預算標準一致,區級及以上政府制定的政策標準依法全部執行。但是,由於農村學校基礎差、底子薄、欠帳多,執行成本高,這種預算體制和政策,仍使農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近3年,按照“三個增長”要求,區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尚差3642萬元。
(四)管理體制不順
城鄉學校佈局規劃管理體制不順。現行體制處於城鄉分割狀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規劃佈局,由區教委牽頭,區教委和鎮政府共同實施。城區在開發建設中,學校佈局由區規劃分局牽頭、區教委和國土分局、所在街道配合;按照“誰開發,誰建校”的原則,由開發園區和開發商實施。由於不由區教委牽頭,未建立監管督辦和問責機制,在開發建設中,學校規劃建設可隨意調整和不建,無須經過區教委和所在街道同意。這種體制弊端是帶來城區“入學難”的根本原因。
區教委與鎮街、教管中心關係不順。全區義務教育學校體制上劃區教委管理後,區政府未出臺文件具體明確區教委、鎮街、教管中心各自具體的職責任務及許可權,對各方工作配合缺乏界定。導致對教育投入和管理,由過去兩個積極性變成了一個積極性,“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開始顯山露水。鎮街教管中心只負履行職能責任,未賦予相應的管理許可權,這種責權不對應的體制是否科學,究竟能正常執行多久?
(五)師資管理政策不完善
教師編制政策重城輕鄉。現行教師定編的標準是師生比,政策規定城區學校17個學生配備1名教師,農村學校22名學生配備1名教師。城區學校辦學規模大學生班額也大,農村學校規模小學生班額也小,該政策導致農村學校教師出現“超編缺員”這一普遍現象。現行人事政策只允許引進xx籍大學生,不允許面向全國全市公開選拔人才;每年下達教育系統新進教師人數少於教師自然減員人數,導致城區新建學校和城區缺編學校,面向全區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公開選聘人才,引導骨幹教師紛紛離開農村,這是農村學校骨幹老師嚴重流失的深層次原因。農村教師進修提高費用未納入財政全額預算,使農村教師個人消費成本增加,學校負擔加重,進修機會減少,素質難以提高。農村學校缺少增收渠道,使城鄉教師待遇差距過大。
(六)農村教育資源整合不夠
面對農村學校散、小、弱狀況,尤其是村小較多、學生太少、師資緊缺狀況,對大力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與撤併小規模學校掛鉤的顧慮較多,調查研究和宣傳解釋不夠,對盤活已撤銷學校的土地資源缺少打算,使有限的教育資源效用未能實現最大化。
四、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
(一)防止兩種傾向,校正思維航向
實現xx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防止不以為然和急於求成兩種傾向。在區級機關和城區學校,往往是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的受益者,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緊迫性感受不深,普遍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以為然。鎮村幹部和農村學校師生,倍感城鄉巨大差距,對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承受到巨大壓力,付出了一定代價,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之時,本能地湧現出急於求成的衝動情緒。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既要高度重視又要冷靜應對,只有沿著正確的思維航向前進才能成功。
(二)財政重點傾斜,扶持農村學校
財政在認真執行教育投入和教育預算政策的同時,應堅持公共教育經費向農村學校尤其是邊遠山區學校傾斜。要確保區財政將新增教育經費的70%用於農村教育,落實多渠道籌措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具體措施。學習借鑑區衛生系統財力向農村傾斜,集中財力辦大事的成功做法,加大對農村薄弱學校基本建設投入力度。深化中小學預算編制制度改革,建立小規模學校公用經費保底制度,全額預算農村學校建設和校舍維修、設施裝置配置、教師進修培訓等專項經費。
(三)強化規劃建設,合理佈局學校
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的要求,以及城鄉人口變化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調整全區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建議由區教委牽頭,區發改委、規劃、國土、建委、財政及鎮街配合,儘快制定xx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劃。在規劃建設中,要注意將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與撤併小規模學校、盤活已撤學校土地資源掛鉤。在城區開發建設中,對學校必須堅持“先建後撤”原則。區政府應儘快出臺在開發建設中已規劃應建的學校,未經教育主管部門和所在街道同意,擅自不建和久拖不建者的問責制度。國土部門應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劃留足學校建設用地,凡教育規劃用地使用的審批及教育用地功能的改變,必須事先徵得區教委同意。
(四)完善管理機制,鑄造教管合力
區政府應出臺專門檔案,細化新體制下區教委、鎮街、教管中心和學校的工作責任、工作關係和相應權利,儘可能責權對應、權利義務對稱,從而建立起以區為主,鎮街、教管中心、學校職責明確,政令暢通,工作主動,配合默契的教育管理網路。要堅決防止新的管理斷層產生。
(五)實施“治薄”工程,縮小發展差距
對義務教育發展薄弱地區和薄弱學校進行有計劃的治理,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緊迫的任務。實施“治薄”工程,應透過規範程式確定義務教育發展薄弱區域和薄弱學校。凡義務教育“入學難”已危及地區社會穩定的,應確定為義務教育薄弱區域,必須優先治理。凡與標準化學校差距太大且師資、管理等問題突出的,可確定為薄弱學校,分輕重緩急有計劃地治理。要結合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制定“治薄”規劃,落實“治薄”專項資金,明確“治薄”目標任務和責任,嚴格督辦檢查,使“治薄”工程收到實效。
(六)統籌配置教師資源,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刻不容緩。按照城鄉統籌發展要求和農村學校現狀,建議城鄉學校教師統一按照1:17定編,村小按每班2人配備教職工。要完善農村學校教師向城區學校流動的條件和程式。大學生分配在農村學校3年以上,晉升中級和高階教師職務後分別工作3年以上,擔任中小學校級領導5年以上,經所在學校同意,方可向城區學校流動。英語、計算機、音、體、美、心理健康、綜合實踐等學科教師配備,應重點向農村學校傾斜。實行農村學校教師進修提高經費全額報銷制度;繼續執行有利於邊遠山區學校教師穩定的補貼政策;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指標應向農村學校傾斜;修建邊遠農村學校教師公寓,努力為農村學校教師創造安心教育、服務農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要針對農村教師實際,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他們自覺發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獻身教育、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作風。
(七)對口幫扶,以強帶弱
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強校帶弱校制度。對口幫扶,務求實效,必須防止形式主義。區教委在總結過去幫扶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應儘快制定xx區強校帶弱校對口幫扶工作管理規定,對幫扶工作目標任務、對口幫扶學校雙方的權利義務、幫扶人員素質要求及待遇、督辦檢查、獎懲激勵要有明確具體規定,要把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大事來抓。
(八)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暢通義務教育出口
義務教育出口主要來自升學與就業壓力。在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不景氣和職教學生就業供不應求的新形勢下,暢通義務教育出口,關鍵在職業教育快發展大發展。xx應加快xx北部職教城建設,努力拓展職業教育新空間。要適應實施農民轉移工程,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建立完善我區職業教育制度。對未考入上一級學校就讀的高、初中畢業生,一律納入職業學校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政府可根據財力變化狀況,從給予一定補助逐步發展為免費義務教育,同時提供就業崗位。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9
學生有差異,教師有差別,學校內部肯定存在教育不均衡的現象。縮短差距,讓每位學生都享有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是學校的責任。為此學校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足開齊課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學校發展;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種種努力,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控制辦學規模,最佳化教育資源。
我校現有22個教學班,學生1083人。4、5、6年級班容量超過50人,1、2、3年級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內。按學校的建設標準,我校的發展應控制在四軌,最多不超過24個教學班。
隨著政府對教育投入地增加,學校的辦學環境不斷改善,軟、硬體建設都得到了長足地發展,老百姓口碑越來越好。本學區的孩子不再到外校擇校,並出現了迴流現象。而不是本施教區的孩子,紛紛要求到我校入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按招生計劃,嚴禁擇校。一年級新生招生教育局為我們把關,教育科查房本和戶口本;轉學經學校核實確屬我學區後,經局長簽字方能辦理學籍手續。近三年我學區學生的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我們的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內。一年級每班學生不足40人,我們正在探索小班化教學模式。嚴禁擇校,讓本學區的孩子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
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強薄弱學科建設。
我校按《基礎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認真落實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三級課程,特別加強薄弱學科的課程建設。課程實施的薄弱課程是校本課程,因為沒有教材。難以推進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為習慣了班級授課制的教師不知道怎麼指導學生實踐。對這兩個課程校長親身參與,親自上課。
1.加強校本課程研究,形成學校特色。我校的校本課程有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單週是地域文化,雙週是國學。地域文化課程的上課教師是李海波、郝英紅、高穎、唱曉旭、高靜這些學校領導為主。國學是語文教師。選修課我們已經下放到年級和班級,出現了班級特色課程。如:四年級二班的文學社,每月要出一期校報。三年級三班的籃球特色,一年級十一以後增加的遊戲課程等。選修沒有到人人走班上課,是因為場地和師資所限。我們的原則是做就做好,不糊弄自己。所以,我們的校本課程成果顯著。我們學校聯合西港路合鄒呂莊小學開發的第一本地域文化啟蒙讀物——《神奇美麗的秦皇島》被秦皇島人民政府授予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我校被確定為河北省校本課程實驗校,區校本課程先進校,主抓這一課程的高靜主任在市、全區校本課程現場會上分別做經驗介紹。高靜、李靜坤講的校本課分獲市級優質課和區級優質課一等獎。參加校本課程活動展演獲一等獎。高靜撰寫的《校本課程開發指南》獲區級一等獎。
2.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師生綜合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由班主任任課,因為沒有統一的教材,教師實施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由高主任何老師們一起制定了課程實施計劃,共同備課,大家在探索的過程中總結了一些經驗。我校在區首屆綜合實踐學生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評比中獲一等獎。我們有一些典型案例不錯。如:“XX,我們都是東道主”,“大家給我過六一,我為長城頭一票”等活動多家報紙進行了報道。這學期我們全校推了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就是“我的校服我做主”這個活動時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其中,讓每一教師會上綜合實踐活動課。
3.增強輔助學科師資力量,實現每個學科都有帶頭人。
我校體育、美術、音樂、科學、品生、微機每個學科都由專職教師任課,其中美術、音樂、科學、品生等學科都有區級骨幹教師。在教師配備上,考試學科與非考試學科的師資力量均衡。對於這些學科的教師我們不要求他們全面發展,但一定要有一技之長。以便發揮教師之長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
三、加強校本研究,實現資源共享。
教師之間存在知識、能力、經驗等多方面的差異,如何保證學生享受校內角是資源的平等。我們首先從提高上下功夫。
(1)加強師德建設,使每位教師都愛教育、愛孩子。小學教師之間知識、能力差異不大,關鍵是有沒有愛心。我們在全體教師中樹立“五種精神”:終身從教的敬業精神,刻苦鑽研的科學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同時評出教風楷模,使大家學有榜樣。
(2)開設校園中的“百家講壇”,提升校本培訓的品質。“百家講壇”的老師分三個層面:一是把本校老師請上講壇,我校開展的“好書共讀”、“說好普通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班主任工作經典案例”、“心理效應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等活動中趙浴紅、田麗紅、道盛勤、梁紅梅、徐敏、李靜坤、李寧、陳靜、等老師紛紛走上講壇。二是把區內的名師請上講壇,如進校的教研員和區裡的師德報告團等。三是藉助外地、本地培訓機構的平臺,免費請來全國特級教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於永正、賈志敏、等教育界的前輩先後來學校講課,“李守森、董耀會、王文良等市內文化的名人也來學校講學。 “校園中的百家講壇”為老師搭建了快速提升的平臺。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報告10
根據《莘縣教育局關於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評估準備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規定標準,讓每位學生都享有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是學校的責任,為此學校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足開齊課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學校發展,加強教師培訓,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將我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燕塔中心小學始建於1966年,至今已有50多年曆史,坐落莘縣大安街中段079號。學校歷史悠久,交通便利,書香氣息濃厚。校園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20平方米,現有11個教學班,470多名學生。專職教師21名,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大專學歷11人,本科學歷的10人。年輕有為的新教師佔30%。學校佈局合理。
二、自查情況:
隨著政府加大對學校的投入,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為了進一步鞏固“兩基”成果,成立了以校長馬彥超為首的領導小組(副組長:葉森、王振華;組員:馬榮敏、黃慶芳、趙楠),分工合作,責任到人;定期召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迎驗工作會議,穩步推進了學校建立工作的開展。自查中,我們依據相關評估指標,堅持邊督查邊整改,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查漏補缺,及時整改,加快了學校發展的步伐。
學校招生服務範圍涉及城區管轄區域。隨著政府對教育投入的增加,學校的辦學環境不斷改善,軟、硬體建設都得到了長足地發展。學校嚴格按照市教育局招生計劃搞好招生工作,嚴禁擇校。一年級新生招生嚴格按教育局要求嚴把關;轉學經學校核實確屬我校服務範圍後,經教育局同意方能辦理轉學手續。學生的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
三、完成工作情況
(一)領導機制
我校根據上級制定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成立了以校長馬彥超為組長的領導機構並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做到各項工作有人抓,各項工作有人管。同時,建立學校及周邊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和警校經常性聯席制度,學校周邊環境和治安狀況良好。
(二)管理機制
學校所轄服務範圍學生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每學年向社會公佈學校招生範圍及招生人數。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
(三)教育經費
上級財政部門對我校的教育投入嚴格按有關政策撥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及時到位,義務教育免收教科書費全部落實到位,並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無擠佔、平調、截留問題,無亂收費現象。
(四)師德建設
學校十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經常性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堅持抓好每週例會制度的落實,教師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幾年來無體罰學生和違法犯罪問題。
我校制定了《教師績效考核制度》,教師績效考核程式規範,考核結果與教師績效工資掛鉤。
(五)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按照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開好課程,落實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紮實開展各項活動,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增強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學校沒有開設重點班,特長班。
(六)辦學行為
學校建立了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舉報制度,確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學校教師無利用假期、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學生補課。無亂辦班、亂收費行為。無向學生亂推銷現象。
(七)關愛機制
學校對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權利加以保障,每學期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名冊,建立關愛措施。落實上級相關關愛檔案。讓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四、存在的問題
1.學校部分班級班額較大,尤其是五年級、四年級。(現已整改為兩個班)
2.學校美術室、圖書室、電子備課室、心理輔導室、微機室等功能用房配備不足。
3.根據學校規模和課程標準,體育、音樂、美術器材裝置還不足,特別是教師用電腦和學生用電腦檯數不達標,需要添置更新。
4.缺少專業人才型教師。(比如體育、美術教師)
五、今後改進措施
1.進一步多方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
2.積極爭取上級支援,最佳化師資隊伍和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積極建立和諧校園、書香校園,使學生享受高質優效教育,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4.繼續做好城鄉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的交流,加強教師的合理流動,讓所有的教師有緊迫感和危機感。
5.真正把教學放在第一位,進一步紮實開展“比教學”活動,形成長效機制,爭取取得實質性進展。